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B7-H1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欢 谭钧元 +1 位作者 黄荷 董丹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和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1(B7-H1)表达变化。方法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6例,被...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和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1(B7-H1)表达变化。方法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接受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Peg-IFNα-2a治疗4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TLR4和B7-H1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P<0.05),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为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P<0.05);两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均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Ⅳ-C水平为(83.9±17.7)μg/L,血清LN水平为(89.2±25.5)μg/L,血清HA水平为(124.9±22.7)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5±20.3)μg/L、(124.1±32.7)μg/L和(179.2±38.4)μg/L,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为(30.6±5.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4±8.6)pg/mL,P<0.05】,而血清TNF-α水平为(28.8±7.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9.7)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19.1±3.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7.5±5.4)pg/mL,P<0.05】;观察组PBMCs表面TLR4表达水平为(10.2±3.1)%,显著低于对照组【(15.8±4.6)%,P<0.05】,PBMCs表面B7-H1表达水平为(8.9±1.5)%,显著低于对照组【(11.6±2.2)%,P<0.05】。结论联合应用Peg-IFNα-2a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抑制HBV复制,缓解肝纤维化进程,改善肝功能和机体炎症反应,降低PBMCs表面TLR4和B7-H1表达,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Toll样受体4 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1 治疗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永华 庄乾元 +2 位作者 胡志全 兰儒竹 周四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B7-H1和PTEN,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B7-H1和PTEN,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阳性表达率为72%,且B7-H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呈阳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PTEN表达显著降低(P<0.05)。B7-H1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4,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7-H1的高表达和PTEN的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共刺激分子b7-h1 抑癌基因PTEN
下载PDF
B7-H1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异表达及对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促进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华东 孙静 +3 位作者 茆勇 吴玉玉 周桓 朱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结直肠癌细胞表达B7-H1分子与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探讨肿瘤性B7-H1信号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肠癌组织中B7-H1分子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术分... 目的通过分析人结直肠癌细胞表达B7-H1分子与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探讨肿瘤性B7-H1信号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肠癌组织中B7-H1分子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性B7-H1信号对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B7-H1异常高表达在肠癌组织中,正常组织不表达;肿瘤组织中B7-H1表达水平与调节性T细胞浸润数量成正相关(P<0.01),在TGFβ-的共同作用下,M435-B7-H1细胞可以显著促进Tregs的诱导。结论 B7-H1在肿瘤组织异常表达可通过诱导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参与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刺激分子b7-h1 调节性T细胞 结直肠癌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晓飞 于丽娜 刘京 《现代医学》 2021年第11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80例,依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宫颈癌组40例和宫颈慢性病变(宫颈良性...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80例,依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宫颈癌组40例和宫颈慢性病变(宫颈良性组)40例;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及B7-H6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与宫颈良性组SCCA、CEA、CA125、TNF-α、B7-H6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宫颈癌组SCCA、CEA、CA125、TNF-α、B7-H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和宫颈良性组IL-2、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宫颈癌组IL-2、IFN-γ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宫颈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SCCA、CEA、CA125)、血清炎症因子(IL-2、IFN-γ、TNF-α)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炎症因子 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EpCAM,sB7-H3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惠保卫 何娜 +3 位作者 王喆 刘芯汝 黄国强 赵小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24-27,82,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和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 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sB7-H3)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和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 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sB7-H3)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汉中市中心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SLE患者135例作为SLE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EpCAM和sB7-H3水平。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SLE组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75)和缓解期组(n=60)。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LE组血清EpCAM与sB7-H3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EpCAM和sB7-H3区分SLE患者缓解期及活动期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血清EpCAM(11.38±3.32ng/ml vs 3.54±1.15ng/ml)水平升高,sB7-H3(12.18±3.54ng/ml vs 20.15±5.26ng/m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86,14.330,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活动期组患者血清EpCAM(13.50±3.89ng/ml vs 8.72±2.61ng/ml)水平升高,sB7-H3(9.79±2.84ng/ml vs 15.17±4.42ng/m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59,8.564,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组血清EpCAM与sB7-H3水平呈负相关(r=-0.607,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组血清EpCAM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75,P<0.05),sB7-H3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64,P<0.05)。血清EpCAM,sB7-H3联合区分SLE患者缓解期及活动期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EpCAM单独区分的AUC(Z=1.978,P=0.048)及sB7 H3单独区分的AUC(Z=2.277,P=0.023)。结论SLE患者血清EpCAM水平升高,sB7-H3水平降低,两者与患者疾病活动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血清人附睾蛋白4和共刺激分子B7-H3水平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晓芳 程黎明 +3 位作者 陈樑 黄兴华 李怡巍 李宗恒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111-111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共刺激分子B7-H3(B7-H3)水平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300例为宫颈癌组,2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良性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女性280例为对照组;观察宫颈癌组... 目的:分析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共刺激分子B7-H3(B7-H3)水平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300例为宫颈癌组,2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良性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女性280例为对照组;观察宫颈癌组、良性组术后非月经期、对照组在非月经期间体检时的血清HE4、B7-H3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术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病理类型、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的HE4、B7-H3水平;宫颈癌术后患者随访5年,分析生存状况、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血清HE4、B7-H3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HE4、B7-H3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宫颈癌组和良性组患者血清HE4、B7-H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HE4、B7-H3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不同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的宫颈癌术后患者血清HE4、B7-H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持续随访5年,死亡率42.67%(128/300),存活率57.33%(172/300),死亡组血清HE4、B7-H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HE4、B7-H3单一指标检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低于2项指标联合检测。结论:血清HE4联合B7-H3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预后 宫颈上皮内瘤变 血清人附睾蛋白4 共刺激分子b7-h3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与共刺激分子B7-H3相互作用的结构信息学初步探讨
7
作者 蒋俊华 邱天宇 +3 位作者 顾文超 孙海洪 吴士良 周迎会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56-359,413,共5页
目的 研究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与共刺激分子B7-H3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同源模拟,得到共刺激分子B7-H3两种不同剪接体(2IgB7-H3,4IgB7-H3)的分子结构,寻找PDB数据库中的ppGalNAc-T2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利用软... 目的 研究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与共刺激分子B7-H3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同源模拟,得到共刺激分子B7-H3两种不同剪接体(2IgB7-H3,4IgB7-H3)的分子结构,寻找PDB数据库中的ppGalNAc-T2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利用软件GRAMM(http://vakser.bioinformatics.ku.edu/main/resources_gramm.php),与同源模拟得到的两种不同剪接体的B7-H3分子结构相结合,寻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结合的可能.结果 成功地模拟了共刺激分子B7-H3两种剪接体的分子结构,发现ppGalNA-T2与共刺激分子B7-H3有相互结合的可能性.结论 结构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发现ppGalNAc-T2分子与B7-H3具有潜在相互作用位点,ppGalNAc-T2可能参与B7-H3蛋白质的O-糖链合成反应,并且很有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来催化控制B7-H3分子的O-糖链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 共刺激分子b7-h3 GRAMM 蛋白质同源模拟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sB7-H3、IFN-γ、GM-CSF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30
8
作者 吴爱萍 朱斌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6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共刺激分子可溶性B7-H3(sB7-H3)、干扰素-γ(INF-γ)及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患儿体内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确诊MP患儿120例(MP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sB7-H3、I... 目的探讨血清共刺激分子可溶性B7-H3(sB7-H3)、干扰素-γ(INF-γ)及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患儿体内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确诊MP患儿120例(MP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依据MP患儿病情分为重症组、轻症组,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探索重症MP患儿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关系。结果MP组患儿的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MP患儿的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MP患儿的PCIS评分均显著低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MP患儿的PCIS评分与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sB7-H3、IFN-γ、GM-CSF水平较健康患儿显著升高,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共刺激分子可溶性b7-h3 干扰素-Γ 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
下载PDF
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双喜 马安娜 田小军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ACI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ACI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ACI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丁苯酞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差异,并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分为治疗有效组(n=91)与治疗无效组(n=49),比较两组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明确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重度、大面积梗死、颈动脉重度狭窄ACI患者血清Pannexin1、TSP-1、sB7-H3处于较高水平(P<0.05)。治疗后,ACI患者使用丁苯酞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与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3、0.425、0.46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受疾病程度、梗死面积、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外,Pannexin1、TSP-1、sB7-H3同样是影响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annexin1、TSP-1、sB7-H3三项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34显著高于三项单独预测,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Pannexin1、TSP-1、sB7-H3在ACI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有关,临床可通过早期监测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早期预测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连接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H3通过调控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对乳腺癌多柔比星化疗的影响
10
作者 徐如嫣 顾冬梅 +9 位作者 刘文珺 徐佳 张东泽 余越 谢金晶 孙方昕 陈彦 周好 黄雪 张光波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B7H3)通过调控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 topoisom eraseⅡalpha,TOP2A)的表达对乳腺癌多柔比星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化...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B7H3)通过调控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 topoisom eraseⅡalpha,TOP2A)的表达对乳腺癌多柔比星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采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B7H3,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敲除结果。采用半抑制浓度值分析、集落形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荧光双染色检测凋亡细胞以及细胞周期测定等方法验证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作用的敏感性。小干扰TOP2A及其过表达TOP2A回复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构建小鼠皮下成瘤模型验证体内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化疗的作用。结果高表达B7H3的肿瘤组织对多柔比星治疗更加敏感。成功构建B7H3敲除的乳腺癌细胞。B7H3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作用更敏感。B7H3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途径促进TOP2A的表达,进而增加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作用的敏感性。小鼠体内实验证明,B7H3高表达可增加乳腺癌对多柔比星化疗的敏感性。结论B7H3通过激活NF-κB通路调控TOP2A的表达使乳腺癌对多柔比星化疗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共刺激分子b7h3 化疗 多柔比星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敏感性
下载PDF
反义B7—1质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1
作者 李蕊 米曰堂 +1 位作者 杨玉秀 张颖慧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6-1588,共3页
目的构建反义B7—1质粒载体,为研究阻断B7—1/CD28共刺激分子通路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含有XhoI和BamHI酶切位点的1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获取质粒载体pcDNA3.B7—1上的目的片段B7—1(118~530nt,426bp),克隆入P... 目的构建反义B7—1质粒载体,为研究阻断B7—1/CD28共刺激分子通路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含有XhoI和BamHI酶切位点的1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获取质粒载体pcDNA3.B7—1上的目的片段B7—1(118~530nt,426bp),克隆入PMDl8-T中间载体。PMD18-T-B7—1经XhoI和BamHI双酶切后,B7—1片段与pcDNA3B(-)连接,pcDNA3B(-)的XhoI和BamHI酶切位点与B7—1全基因序列所含酶切位点相反,构建反义B7.1表达载体。结果反义基因重组体经过酶切和PCR检测,得到426bp左有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证明捅人的目的片段碱基序列与Genebank报道的B7-1基因序列(G1:111038144)中的B7—1片段100%同源,且反方向插入载体。结论成功构建大鼠B7—1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阻断B7—1/CD28共刺激通路抑制排斥反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b7—1 反义寡核苷酸类 真核表达载体
原文传递
B7-1和新型隐球菌DHA1基因嵌合重组质粒的构建
12
作者 沈纪川 谢奇峰 +2 位作者 翁锦生 顾琳 姚集鲁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包含新型隐球菌细胞免疫主要相关基因—迟发超敏反应抗原基因(delayed-type hypersentivity antigen 1,DHA1)与小鼠共刺激分子B7-1的嵌合重组质粒。方法设计合成两对寡核苷酸引物,用PCR法分别从pUCmB7-1TM和新型隐球菌重组质粒p... 目的构建包含新型隐球菌细胞免疫主要相关基因—迟发超敏反应抗原基因(delayed-type hypersentivity antigen 1,DHA1)与小鼠共刺激分子B7-1的嵌合重组质粒。方法设计合成两对寡核苷酸引物,用PCR法分别从pUCmB7-1TM和新型隐球菌重组质粒pcDNA3-DHA1中特异扩增出编码B7-1和DHA1的基因片段(921和984bp),分别用HindⅢ、EcoRⅠ、XbaⅠ酶切后,逐个定向连接到质粒pcDNA3中,转化宿主菌DH-5α,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鉴定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证实符合表达框架。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新型隐球菌嵌合重组质粒pcDNA3-B7-1-DHA1,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隐球菌DNA免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b7-1 重组质粒 PCDNA3 嵌合 基因 DhA 酶切 方法设计 DNA测序
下载PDF
B7-1和新型隐球菌DHA1基因嵌合重组质粒的构建
13
作者 沈纪川 谢奇峰 +2 位作者 翁锦生 顾琳 姚集鲁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 构建包含新型隐球菌细胞免疫主要相关基因———迟发超敏反应抗原基因 (delayed -typehypersen tivityantigen 1,DHA1)与小鼠共刺激分子B 7-1的嵌合重组质粒。方法 设计合成两对寡核苷酸引物 ,用PCR法分别从pUCmB 7-1TM和新型隐... 目的 构建包含新型隐球菌细胞免疫主要相关基因———迟发超敏反应抗原基因 (delayed -typehypersen tivityantigen 1,DHA1)与小鼠共刺激分子B 7-1的嵌合重组质粒。方法 设计合成两对寡核苷酸引物 ,用PCR法分别从pUCmB 7-1TM和新型隐球菌重组质粒pcDNA3 -DHA1中特异扩增出编码B 7-1和DHA1的基因片段 ( 92 1bp和 984bp) ,分别用HindⅢ ,EcoRⅠ ,XbaⅠ酶切后 ,逐个定向连接到质粒pcDNA3中 ,转化宿主菌DH -5α ,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酶切鉴定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 ,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 ,证实符合表达框架。结论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新型隐球菌嵌合重组质粒pcDNA3 -B 7-1-DH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DhA1基因 嵌合重组质粒 DNA疫苗 新型隐球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