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泾阳-渭南活动断裂带场地形变与地层应力特征数值分析
1
作者 陈绰裕 黄强兵 +1 位作者 解庆禹 李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9,共14页
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的泾阳—渭南断裂,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黏滑发震与同震位错对地铁线路构成潜在安全威胁。为揭示泾阳—渭南断裂带黏滑发震和同震位错作用引起的场地形变与地层应力特征,以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泾阳—渭南断裂带为... 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的泾阳—渭南断裂,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黏滑发震与同震位错对地铁线路构成潜在安全威胁。为揭示泾阳—渭南断裂带黏滑发震和同震位错作用引起的场地形变与地层应力特征,以西安地铁十号线穿越泾阳—渭南断裂带为工程背景,建立断裂带场地同震位错与黏滑发震地质力学模型,考虑不同位错量及发震强度,开展断裂带场地形变及应力场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同震位错下场地在断裂带附近上、下盘分别出现应力降低区和增强区,场地呈反“S”形差异沉降破坏,差异位移在断裂带处达到峰值且塑性区集中,上盘变形范围与塑性区分别为下盘的1.67倍和2.50倍;黏滑发震作用下场地在断裂带附近位移量及差异形变均达到峰值,大震时场地位移影响范围约为中震的6.50倍,且具有典型的上盘放大效应,远离断裂带时位移呈线性递减;大震时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受影响范围为中震时1.14倍,场地呈“V”形剪切破坏,上盘塑性区范围约为中震时1.40倍,而下盘则为1.00倍。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地铁线路穿越泾阳—渭南断裂带场地的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渭南活动断裂 同震位错作用 黏滑发震 场地形变 地层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oseismic effects of the Ms7. 0 Lushan earthquake 被引量:3
2
作者 Tan Hongbo Shen Chongyang +3 位作者 Wei Jin Zhao Bin Wang Jian Xuan Songba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3年第3期12-18,共7页
Using plane dislocation theory and the seismic-wave inversion results from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odels, ... Using plane dislocation theory and the seismic-wave inversion results from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odels, the surface coseismic deformation and gravity changes caused by the 2013 Ms7.0 Lushan earthquake are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s of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and deformation indicate that the dislocation has dip-slip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exhibits a symmetrical, positive-and-negative distribution, with the deformation usually being less than 10 mm in the far- field but up to 140 mm in the near-field. The gravity change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fault-projection area, which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vertical surface deformation. The gravity change and vertical deformation in the far field are usually less than and 5 mm, respectively, but reach and 330 mm, respectively, in the near fiel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resuhs, which suggest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bserved change in gravity before and after this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earthquake dislocation theory coseismic effects simulation
下载PDF
震形图APP: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地震形变模拟应用程序
3
作者 倪瑞胜 许文斌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6期622-632,共11页
若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发震区域的地表变形程度,对及时评估受灾程度、配合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具有监测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在地震形变监测相关领域.通过处理空间大地测量数据得到的地震同... 若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发震区域的地表变形程度,对及时评估受灾程度、配合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具有监测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在地震形变监测相关领域.通过处理空间大地测量数据得到的地震同震形变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地震产生的地表形变,为判断发震区域受灾情况提供参考.但是现实中,由于数据的获取存在滞后性,往往无法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提供同震形变数据.本文利用近实时USGS NEIC的震源机制解、地震弹性位错模型和地震经验公式,基于Java和Python语言开发了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地震形变模拟应用程序(简称:震形图APP).该程序具有全球地震目录查询、主动获取USGS NEIC震源参数、显示震中位置、自动计算同震形变的功能,对于重要地震事件能够在一天内给出形变模拟结果,尤其适用于隐伏型震级较大的地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判定潜在危险区域和早期抗震救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 同震形变 形变模拟 地震危害评估 Okada
下载PDF
泸定M 6.8地震同震重力与形变效应模拟研究——闭锁剪力孕震模式的新证据
4
作者 金雯 谈洪波 +1 位作者 申重阳 申宇彤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6,共12页
2022年泸定M 6.8地震为近期川滇地区显著强震。本文基于Okubo平面矩形弹性位错理论,采用已有的由地震波反演获得的同震破裂模型,模拟研究了泸定M 6.8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①同震重力变化图像具有... 2022年泸定M 6.8地震为近期川滇地区显著强震。本文基于Okubo平面矩形弹性位错理论,采用已有的由地震波反演获得的同震破裂模型,模拟研究了泸定M 6.8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①同震重力变化图像具有以发震断层为界,呈正、负四象限对称分布特征,与震前(2019年9月—2020年9月)实测重力变化图像和发震断层左旋走滑特征具有一致性,说明其孕震过程可用闭锁剪力模型来解释;②在远场区域,同震垂直位移图像与重力变化图像类似,位错引起的介质密度变化效应大于地表垂直位移效应,而近场地表垂直位移效应大于介质密度变化效应,显示出负相关性;③同震水平位移图像具有对称的四象限特征,与GNSS实测结果显示的变形特性一致。该结果可为地震前后重力、形变观测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同时为强震孕育的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尤其为闭锁剪力孕震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实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同震模拟 重力变化 形变 闭锁剪力
下载PDF
强震孕育、发生及其复发循环过程的有限单元法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杰 崔泽飞 +1 位作者 朱守彪 王进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7-545,共9页
强震孕育发生及其复发过程的定量研究对于预测预报地震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合理连续地计算地震孕育、同震破裂过程及其复发循环特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强震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此,本文基于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法,根据模拟孕震-同... 强震孕育发生及其复发过程的定量研究对于预测预报地震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合理连续地计算地震孕育、同震破裂过程及其复发循环特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强震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此,本文基于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法,根据模拟孕震-同震循环过程的特殊要求,发展了一种新的有限单元计算方法.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在不改变时间积分方法的情况下,实现对时间步长进行自动平滑地缩放,进而可以连续的模拟准静态、动态不同力学状态下的孕震-同震循环过程;(2)模型的初始应力场非人为指定,计算时通过施加重力及缓慢的构造加载获得;(3)地震破裂的成核区域及成核方式等亦非人为给定,模拟中破裂成核是自然形成的,这样更加符合实际地震地质情况.通过大量的模型计算,其结果表明,新的计算方法可以连续稳定的模拟断层孕震-同震及其循环过程,计算结果不仅可以给出强震的复发间隔,同时还可以给出地震时断层破裂行为的详细过程.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摩擦系数对地震准周期性的影响,发现断层上的静、动摩擦系数差值直接影响着断层的强震复发周期,两者差值越小,复发周期越短;差值越大,复发间隔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孕育 同震破裂 强震复发周期 连续模拟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云南会泽井水位对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同震响应过程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海滨 谷洪彪 +1 位作者 孔慧敏 迟宝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为定量刻画地壳应力-应变改变、含水层孔压扰动及井孔水位变化之间的耦合过程,促进对近场地震水位同震响应机制的理解,利用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鲁甸地区(200×200)km^(2)范围内,2014年鲁甸M;6.5地震造成的同震静态应变场分布... 为定量刻画地壳应力-应变改变、含水层孔压扰动及井孔水位变化之间的耦合过程,促进对近场地震水位同震响应机制的理解,利用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鲁甸地区(200×200)km^(2)范围内,2014年鲁甸M;6.5地震造成的同震静态应变场分布、孔压演化规律及会泽井水位响应曲线,并以渗透系数、杨氏模量及孔隙度为变量,设计6组不同模拟情景对影响研究区孔压演化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鲁甸地震造成的同震静态应变场沿断层两侧呈四象限分布,应变场极值点分布在断层北段两侧,远离断层体应变数值逐渐减小;(2)地震造成研究区含水层孔压扰动在50 d内恢复至震前稳定值,孔压的扩散时间受渗透系数及杨氏模量的影响;(3)模拟所得会泽井水位受地震影响瞬时上升0.45 m,并在震后50 d内恢复至震前水位,水位变化趋势为阶升之后缓慢恢复,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变化趋势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井 鲁甸地震 井水位 同震响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InSAR地表形变约束的玛多M_(S)7.4地震孕育发生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祝爱玉 王永哲 +1 位作者 李永华 张东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48-4561,共14页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发生M_(S)7.4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地表破坏.本文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得到了Sentinel-1升、降轨同震地表形变、东西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同震形变场.并根据东西向地表的错动,勾画出了地震破裂...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发生M_(S)7.4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地表破坏.本文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得到了Sentinel-1升、降轨同震地表形变、东西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同震形变场.并根据东西向地表的错动,勾画出了地震破裂面分段结构.以InSAR地表形变观测为约束,构建了能反映玛多地震破裂特点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了玛多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及应力场变化和演化特征,讨论了玛多地震的成因及玛多地震的发生对周边断层的影响.结果显示:玛多地震为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地震,其中东部错动量相对较大;玛多地震的余震都分布在库仑应力升高的影区,说明玛多地震序列使得断层上积累的应变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未来余震的发生会朝西南和东北方向发展.玛多地震的发生形成了多个应力强加载区,推测玛多地震的发生大大增加了部分临近断裂带滑动的可能.2010年玉树7.3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在玛多地震主破裂面上的投影为正数,推测玉树地震对玛多地震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大震后的余震分布判断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同震位移 库仑应力变化 InSAR形变观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重力观测的巴颜喀拉块体强震震级模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峰 杨彦明 +3 位作者 庞博 张小艳 王旭东 杨红樱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481-488,共8页
以内蒙古乌加河地震台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PET重力仪采样率较高的特点,分析了PET相对重力仪与JCZ-1甚宽带地震仪的波形相关关系及同震形变物理特征。通过模拟分析乌加河地震台PET相对重力仪记录到巴颜喀拉块体周围发生的6次7... 以内蒙古乌加河地震台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PET重力仪采样率较高的特点,分析了PET相对重力仪与JCZ-1甚宽带地震仪的波形相关关系及同震形变物理特征。通过模拟分析乌加河地震台PET相对重力仪记录到巴颜喀拉块体周围发生的6次7级以上强地震的同震P波、S波及面波与震中距离、震级的相关关系,得出一般震级模型、地应力波模型和S波P波幅度比模型公式。通过计算3种震级模型理论震级与实际震级的误差及相关系数R值,得到理论震级与实测震级标准误差达到0.04,R值达到0.99,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对比分析理论震级与实际震级的误差与R值,揭示同震形变波形蕴含地球动力特征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观测 巴颜喀拉块体 强震震级 同震形变 模拟分析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Coseismic Effect of the November 14,2001 Great Kunlun Earthquake,Northern Tibet,China
9
作者 Wang Hui Zhang Guomin +3 位作者 Zhang Huai Shi Yaolin Liu Jie Shen Xuhu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8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The November 14,2001 M_S8.1 Kunlun Mountains earthquake in northern Tibet i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occurring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since 1950.We apply a three-dimensional(3-D)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procedure to m... The November 14,2001 M_S8.1 Kunlun Mountains earthquake in northern Tibet i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occurring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since 1950.We apply a three-dimensional(3-D)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procedure to model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fields of the earthquak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We then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stres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_S8.1 earthquake and the intensive aftershocks.Our primary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is centralized around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And the attenuation of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on the south side of Kunlun fault zone is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north side.The calculated coseismic stress field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calculated maximal shear stress field is centralized around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the directions of the coseismic major principal stress are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background crustal stress field of the 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It indicates that the earthquake relaxes the crustal stress state in the 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Finally,we study the stress interaction between M_S8.1 earthquake and its intensive aftershocks.The calculated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f the M_S8.1 great earthquake are in favor of triggering 4 aftersh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s8.1 Kunlun Mountains earthquak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coseismic stress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Coseismic Effect Simulation of Yushu M_S 7.1 Earthquake and Absolute Gravity Inspection
10
作者 Tan Hongbo Shen Chongyang +2 位作者 Xing Leling Li Hui Chen Sh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4期458-466,共9页
Using the results of aftershock relocation, inversion on seismic waves and InSAR results, and surface rupture displacements obtained by geological survey after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ault model of th... Using the results of aftershock relocation, inversion on seismic waves and InSAR results, and surface rupture displacements obtained by geological survey after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ault model of the Yushu Ms7. 1 earthquake. Based on rectangular dislocation theory in an elastic-viscoelastic layered medium, we have simulated the co-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gravity change with gravitational effect considered. The picture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gravity measuring point is beside the extremum of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and the numerical value reaches 25.02 x 10-Sm. s-2. After a discussion about the gravity change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coherence consistency between two FG-5 absolute gravimeters, we think that the measured value 27.2 × 10^-8 m· s^-2 at Yushu station is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It's coincid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dislocation theory. Therefore it is a good tool to test the near-field changes found by dislocatio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shu earthquake DISLOCATION coseismic simulation Absolute gravity
下载PDF
玉树M_S7.1地震同震效应模拟与绝对重力检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谈洪波 申重阳 +2 位作者 邢乐林 李辉 陈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利用玉树震后地质调查获取的地表破裂位移,参考余震精定位结论以及地震波和InSAR反演结果,构建了玉树MS7.1地震发震断层模型。基于弹性-粘弹分层介质模型中平面矩形位错理论,考虑介质自重的影响,模拟了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图... 利用玉树震后地质调查获取的地表破裂位移,参考余震精定位结论以及地震波和InSAR反演结果,构建了玉树MS7.1地震发震断层模型。基于弹性-粘弹分层介质模型中平面矩形位错理论,考虑介质自重的影响,模拟了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图像显示,玉树绝对重力点刚好位于同震重力变化极值附近,变化量达到25.02×10-8m·s-2。通过对震前重力变化以及对两台FG-5绝对重力仪的一致性进行讨论,认为实测玉树台27.2×10-8m·s-2为同震重力变化,这与基于位错理论的同震模拟结果一致,是对位错理论近场变化的1次很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位错 同震模拟 绝对重力
下载PDF
地震周期形变的大地测量研究进展和展望
12
作者 许才军 贺克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6-1755,共20页
解析地震周期各阶段(震间、同震和震后)形变响应模型是研究地震从孕育、成核、破裂到震后调整整个过程动力学机制和探究区域壳幔流变属性的基础,在地震预测预报、防震减灾和危险性评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针对地震的震间形变、... 解析地震周期各阶段(震间、同震和震后)形变响应模型是研究地震从孕育、成核、破裂到震后调整整个过程动力学机制和探究区域壳幔流变属性的基础,在地震预测预报、防震减灾和危险性评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针对地震的震间形变、同震形变和震后形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指出了地震形变主流研究方法和模型的特点、不足和使用范围;然后讨论分析了地震周期形变模拟方法在现今数据快速积累情况下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对地震周期形变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间形变 同震形变 震后形变 周期形变模拟 展望
原文传递
粘弹性边界荷载对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影响模拟研究
13
作者 王德耀 封建民 张满社 《粘接》 CAS 2022年第11期37-41,共5页
以我国某次地震为原型,通过搭建走滑断层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边界荷载对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为0.6时,走滑断层上剖面节点、中剖面节点、下剖面节点地表变形宽度分别为2419、3590和1279 m;摩擦系数为0.8时对... 以我国某次地震为原型,通过搭建走滑断层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边界荷载对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为0.6时,走滑断层上剖面节点、中剖面节点、下剖面节点地表变形宽度分别为2419、3590和1279 m;摩擦系数为0.8时对应数据为1177、1790和839 m;走滑断层边界位移量分别为5、7、9、11和13 m时,断层附近位移量分别为0.84、1.20、1.51、1.86和2.19 m。边界荷载的提升会明显增加断层附近的位移量,也会正向影响走滑断层的同震地表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荷载 走滑断层 同震地表变形量 模拟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数字化形变同震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峰 张小艳 +2 位作者 王旭东 杨红樱 苏亚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69,共6页
以呼和浩特台、海拉尔台、乌兰浩特台、赤峰台等4个台站的数字化DSQ水管倾斜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方法,研究了2008—2018年200个地震事件的远场同震响应特征。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地震面波响应延迟时间、振幅、震级、震中距等基本物理... 以呼和浩特台、海拉尔台、乌兰浩特台、赤峰台等4个台站的数字化DSQ水管倾斜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方法,研究了2008—2018年200个地震事件的远场同震响应特征。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地震面波响应延迟时间、振幅、震级、震中距等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模拟震级与实际震级的R值多数为0.8左右,标准误差在0.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观测 数字化资料 同震响应 震级模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