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鸭源污染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超 张若楠 +6 位作者 李海宾 冯政 王希玉 仲艳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88,共6页
为查明某养殖场肉鸭皮肤损伤的病因,采集病鸭的脏器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测定了细菌的耐药情况,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JS01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淡黄色透明光滑菌落,生化特性与棒状杆菌属细菌相似;16S rDNA基因序列与污染... 为查明某养殖场肉鸭皮肤损伤的病因,采集病鸭的脏器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测定了细菌的耐药情况,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JS01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淡黄色透明光滑菌落,生化特性与棒状杆菌属细菌相似;16S rDNA基因序列与污染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ollutisoli)的同源性为100%;该菌仅对5种测试抗菌药敏感,多重耐药率达87.5%。腹腔接种雏鸭5.8×108CFU,可致75%雏鸭死亡;皮下和皮肤划痕接种不致死,但皮肤划痕接种的鸭会出现皮肤损伤。因此判定,肉鸭的皮肤损伤是由污染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棒状杆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