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清任“五逐瘀汤”核心活血药及制方思路探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新宇 应志康 +2 位作者 马焕焕 谢家训 王玉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30-933,938,共5页
[目的]研究清代名医王清任"五逐瘀汤"的核心活血药及制方思路,为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提供借鉴。[方法]以《医林改错》"方叙篇"和"少腹逐瘀汤说篇"所收录的五首逐瘀汤以及全书所载33首方剂为研究对象,结... [目的]研究清代名医王清任"五逐瘀汤"的核心活血药及制方思路,为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提供借鉴。[方法]以《医林改错》"方叙篇"和"少腹逐瘀汤说篇"所收录的五首逐瘀汤以及全书所载33首方剂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等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对33首方剂及"五逐瘀汤"的药物运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王氏"五逐瘀汤"以"川芎-当归-赤芍-五灵脂-桃仁-红花"为核心活血药,其选取基于气血关系、药物质地、寒温属性等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重视气血关系,喜用川芎行气活血""桃仁红花相配,消表里上下之瘀滞""重视寒温并用,防止寒凝血热灼血"三个方面。"五逐瘀汤"遵循"调气+活血+引经"的制方思路,借助于引经药的趋向性,带动活血药达于各处,从而发挥清除瘀血之作用。[结论]王清任重视气血关系,所创制的"五逐瘀汤"理法精妙,见解独到,重视药物引经之作用。深入认识王氏"五逐瘀汤"的制方思路及其活血化瘀思想,有利于为传统医学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逐瘀汤 气血关系 活血化瘀 制方思路 医林改错 王清任 医家思想
下载PDF
《医林改错》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喜军 范晓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2期236-237,共2页
从《医林改错》摘取部分观点,条分缕析,从王清任对人体解剖学的贡献,以及王清任对待《黄帝内经》的态度做了分析,同时对王清任活血化瘀的贡献,赞扬了他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作风。
关键词 医林改错 王清任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探中西结合新门径——议王清任《医林改错》
3
作者 温煜杰 黄益清 +1 位作者 郑璐璐 张俐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77-1081,共5页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躬身临床实践四十二载,将其一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凝结为《医林改错》,成为其唯一的传世之作,并创新性地提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的评述。作为我国医学发展史上中西结合的先行者,王清任在书中一改先前传统中...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躬身临床实践四十二载,将其一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凝结为《医林改错》,成为其唯一的传世之作,并创新性地提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的评述。作为我国医学发展史上中西结合的先行者,王清任在书中一改先前传统中医学的宏观辨证和理论推演模式,基于传统,别开法门,从脏腑结构出发,构建脏腑理论模型,将宏观思辨与微观气化论相结合,以外在脏腑解剖生理功能推断人体内在气血运行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立补气与逐瘀大法,创活血化瘀类名方。王清任凭借批判求实的精神,采取观察、实验、对比等实践方法引导我们从全新的脏腑结构形态角度审视中医机能,打破了中医学仅凭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局限,形成以人体解剖为生理基础的辨证特色,创新性地开辟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新领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林改错 王清任 学术思想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佳 李雁 《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2期108-109,共2页
从《医林改错》中摘取重要观点,加以分析;通过阐述王清任对人体解剖学的亲身实践;对待古医学文献的质疑态度以及在活血化瘀领域的巨大成就这三方面,着重反映了他重视实践、力求真知;博览群书、敢于疑古;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严谨学术作风。
关键词 医林改错 王清任 创新 实践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医林改错》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培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7期65-66,82,共3页
《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基于对死尸解剖结构的认识,发现古典医籍对人体脏腑结构描述多有错误,为纠正古书对脏腑描述的错误而作的一部医书。通过对尸体的观察认识到瘀血在人体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据瘀血所在部位的不同,创立诸多... 《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基于对死尸解剖结构的认识,发现古典医籍对人体脏腑结构描述多有错误,为纠正古书对脏腑描述的错误而作的一部医书。通过对尸体的观察认识到瘀血在人体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据瘀血所在部位的不同,创立诸多有效活血化瘀方剂,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由于对气血关系的深刻认识,肯定了气的主导作用,创立了以补气为主,兼顾活血化瘀的补阳还五汤,由于其多年行医,临床经验丰富,观察到诸多临床有效方剂,并记录下来,为后世提供了简验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医林改错 补气活血化瘀 补阳还五汤 逐瘀汤
下载PDF
临床医论及医案之三——血瘀证
6
作者 陈大舜 周德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82-383,共2页
1 《医林改错》论血瘀证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
关键词 医论 医案 血瘀证 医林改错
下载PDF
《医林改错》方剂归“经”经络理论认识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思考
7
作者 李哲 李黎 余瀛鳌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通过对《医林改错》中的解剖知识和所创立新方剂的系统研究,全面展现王清任在"西学东渐"时期,立足于解剖实证和中医临床实践的药物归"经"经络理论,并对张仲景《伤寒论》中方剂的归经重新解读,为中医学者对于古代非... 通过对《医林改错》中的解剖知识和所创立新方剂的系统研究,全面展现王清任在"西学东渐"时期,立足于解剖实证和中医临床实践的药物归"经"经络理论,并对张仲景《伤寒论》中方剂的归经重新解读,为中医学者对于古代非针灸领域的经络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亦为当前中西医卫生法规提供中医在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林改错》 方剂归“经” 经络理论 中医卫生法规
下载PDF
《医林改错》五“逐瘀汤”治疗妇科疾病概况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晓焱 张菁 《河南中医》 2020年第8期1292-1296,共5页
清代王清任在所著《医林改错》中提出血瘀证的共同病机是瘀血阻滞,他创制了一系列活血化瘀的名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称为五"逐瘀汤"。五"逐瘀汤"... 清代王清任在所著《医林改错》中提出血瘀证的共同病机是瘀血阻滞,他创制了一系列活血化瘀的名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称为五"逐瘀汤"。五"逐瘀汤"以川芎、当归、红花、桃仁、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血府逐瘀汤在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中均有应用;少腹逐瘀汤擅治痛经及头痛等因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经行诸症;膈下逐瘀汤对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闭经与盆腔炎症等均有较好的疗效;身痛逐瘀汤可治疗产后身痛;通窍活血汤经期服用可有效缓解经期头痛。同时,在现代医学实验学发展和循证医学的背景下,可通过实验动物数据指标的变化观察中药汤剂的药理作用,如少腹逐瘀汤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型痛经,膈下逐瘀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型闭经与慢性输卵管炎等,可使中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更有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妇科疾病 王清任 《医林改错》
下载PDF
王清任《医林改错》学术特点浅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施岚尔 张文婧 朱章志 《河南中医》 2020年第2期187-189,共3页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观点。王清任在临床治疗中重视补气活血,把大剂量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既能提高活血化瘀的能力以祛邪,又能促使旧血排出、新血产生而扶正,继承并丰富了中医学的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其所创制的33首方剂,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确有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医林改错》 脏腑 气血学说
下载PDF
《医林改错》脏腑理论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10
作者 杨丽琴 李伟伟 王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8-1801,共4页
王清任一生的医学贡献凝聚于一册薄薄的《医林改错》,其构建的脏腑理论模型具有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双重含义,具体可分为“气血运行模型”和“水谷运化模型”。前者侧重于病理探讨,生理描述亦多,可细分为“气运模块”与“血运模块”;后者... 王清任一生的医学贡献凝聚于一册薄薄的《医林改错》,其构建的脏腑理论模型具有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双重含义,具体可分为“气血运行模型”和“水谷运化模型”。前者侧重于病理探讨,生理描述亦多,可细分为“气运模块”与“血运模块”;后者常见于生理阐释,病理描述甚少,可细分为“水运模块”与“谷运模块”。“气运模块”的生理功能以存储和运行元气、津液为主,其病理变化以津液失常和气虚为主;“血运模块”的生理功能以存储和运行血液为主,其病理变化以血瘀为主;“水运模块”的生理功能主以运行水液,“谷运模块”的生理功能主以运化谷物,二者的病理变化均较少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医林改错 脏腑理论模型 气血运行模型 水谷运化模型 人体解剖 模型构建 模型应用
下载PDF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医林改错》22首活血化瘀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
11
作者 刘奕呈 王亦菲 +3 位作者 张智博 付双清 张大武 马晓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2期4044-4050,共7页
目的: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医林改错》22首活血化瘀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医林改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图”解析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 目的: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医林改错》22首活血化瘀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医林改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图”解析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记载的22首活血化瘀方剂,制成“22首活血化瘀方剂组方配伍分析表”,分别绘制22首活血化瘀方剂的汤液经法分析图,分析药物的配伍结构。结果:9首以补肝为主的方剂,基本以“辛-苦-甘-咸”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肝为主,五脏同调;7首以泻脾为主的方剂,基本以“甘-辛-苦”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脾为主,肝心肾同调,不涉及肺脏;4首以泻心为主的方剂,基本以“辛-甘-苦”或“苦-咸”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脾为主,五脏同调;2首以泻脾为主的方剂,以“辛-苦-甘”为组方配伍原则,多以脾为主,肝心肾同调,不涉及肺脏。结论:22首活血化瘀方剂整体以“辛-苦-甘”为组方配伍原则,多数涉及肝木、脾土和心火。王清任用药频次最高的活血化瘀药是桃仁,其次是红花、赤芍、当归和川芎,补气药是黄芪和甘草,行气药是柴胡和川芎,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肝经,五味以辛、甘、苦味为主,符合王清任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补气行气的用药特点。王清任多使用“甘辛化苦”五味配伍转化关系,促使作用于脾的辛味药和甘味药入心泻心。王清任善用黄芪,重视活血化瘀同时补气,22首活血化瘀方中有8首使用了黄芪。王清任将活血化瘀药与引经药和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因势攻邪,引导活血化瘀药直接作用于不同的瘀血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剂 《医林改错》 汤液经法图 王清任
下载PDF
19世纪《医林改错》脏腑知识的生产、流播与接受
12
作者 陈红梅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在近代西医人体解剖知识大量传入前,《医林改错》中的脏腑知识曾是中国传统身体范式中探究人体结构知识的重要内容。这些知识在19世纪随着《医林改错》的生产、流播与接受,逐渐参与到中西医人体解剖知识的对话中,促进了世界中西医学文... 在近代西医人体解剖知识大量传入前,《医林改错》中的脏腑知识曾是中国传统身体范式中探究人体结构知识的重要内容。这些知识在19世纪随着《医林改错》的生产、流播与接受,逐渐参与到中西医人体解剖知识的对话中,促进了世界中西医学文化的交流与我国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形成。在近代中医人体解剖知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该书可谓一部启民智、开新知的经典之作,直到今天也值得我们从书籍文化史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林改错》 王清任 脏腑知识 传统中医 书籍史
下载PDF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堃仰 邢立峰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1期31-34,共4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引起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中医认为,KOA多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痹症有瘀血说”出自《医林改错》,虽然后文相关注释仅有一句,但以身痛逐瘀汤之方测证可知,气滞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引起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中医认为,KOA多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痹症有瘀血说”出自《医林改错》,虽然后文相关注释仅有一句,但以身痛逐瘀汤之方测证可知,气滞血凝而瘀成是痹症的关键病机。该文由此出发,试从去疼、通痹、补虚3个方面探讨活血化麻之法在療症中应用的普适性,又从现代研究方面说明此法治痹的广泛性,并举一病案作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痹症 瘀血 活血化瘀 医林改错
下载PDF
王清任脉学浅析
14
作者 齐晓凡 范卫进 周计春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清代医家王清任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研究,纠正了古籍中对于脏腑描述的一些错误。结合其解剖研究所见,他认为人体内有“气府”“血府”等脏腑器官,逐渐形成了他对人体的独特构想,并将构想以临床实践加以验证。他认为气府存气,血府盛血,气府... 清代医家王清任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研究,纠正了古籍中对于脏腑描述的一些错误。结合其解剖研究所见,他认为人体内有“气府”“血府”等脏腑器官,逐渐形成了他对人体的独特构想,并将构想以临床实践加以验证。他认为气府存气,血府盛血,气府通过气管(动脉)行气于上下,气行则动;血府通过血管(静脉)将血灌溉周身,相对则静。认为寸口脉所诊的是两腕之“气管”,据此征象可察元气之盛衰和邪气之性质。他以虚实急慢为四纲脉,以实大有力为实证,以虚小无力为虚证,并归纳了风、寒、火等邪气侵入气管所造成的异常脉象。他对于“血”之异常,主要通过病史和典型症状来诊察,故他综合分析四诊所得资料来确定病家整体气血异常情况,并创立逐瘀诸方,应用到临床之中。其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切合病机,故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脉学 气府 血府 《医林改错》 四诊合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