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网站的调查研究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兆福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07年第18期1568-1569,共2页
信息是为社会服务的,企业网站必须也要为企业所用,这使得如何利用网络使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本文从根源上论述了一些企业网站弊端的起因,并从根本上阐述如何对企业网站进行策划和分析,实施与设计,运行与维护.
关键词 企业网站 网站策划 网站宣传 网络营销
下载PDF
环境信息不对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环境治理 被引量:67
2
作者 赵阳 沈洪涛 周艳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4-118,共15页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以2013-2016年深交所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环境信息披露较差以及本地...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以2013-2016年深交所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环境信息披露较差以及本地子公司较多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环境治理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考察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路径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推动了企业环境治理的资本市场监督和媒体监督。本文的研究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拓宽了实地调研经济后果的研究领域,对于深入理解并推动我国企业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不对称 实地调研 企业环境治理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调研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被引量:34
3
作者 杨侠 马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5,158,共14页
本文以2013~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制造业公司和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内... 本文以2013~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制造业公司和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促使公司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投资者调研制度,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调研 内部控制有效性 制造业公司 信息环境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调研与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侠 马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4,共23页
本文基于大股东掏空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整理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调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 本文基于大股东掏空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整理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调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或有形资产比重较高时更加显著;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控制程度会显著地影响机构调研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此外,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大股东掏空的度量方法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削弱大股东的信息优势,有效监督和约束其私利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调研 大股东掏空行为 公司治理 有形资产比重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吗? 被引量:20
5
作者 钟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以2013—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探讨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显著地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具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投资不足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对... 以2013—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探讨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显著地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具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投资不足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对企业投资过度未有显著影响,但持股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投资过度具有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投资不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当证券分析师和买方机构投资者进行联合调研时,更有利于缓解企业投资不足。本文拓展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关注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类型的异质性,对于改善我国普遍存在的投资不足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 企业非效率投资 融资约束 联合调研 持股调研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如何影响公司非效率投资——基于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18
6
作者 方红星 林婷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34,共18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信息不对称及代理冲突是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实地调研作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沟通桥梁,能否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信任,缓解代理冲突和降低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是本文旨在探究的核...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信息不对称及代理冲突是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实地调研作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沟通桥梁,能否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信任,缓解代理冲突和降低信息不对称,进而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是本文旨在探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以下简称机构实地调研)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内在影响机制。在利用极端天气比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机构实地调研与公司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机制检验发现,机构实地调研通过降低代理冲突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来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以上结论在采用双重差分法、考虑样本自选择和变换核心变量度量方式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不具有长期中介效应,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机制作用受到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调节,代理冲突的中介效应随着公司信息环境的改善而减弱。本文细致刻画了机构实地调研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具体作用机制,为正确理解机构实地调研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诠释,为监管部门继续推出和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和相关披露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实地调研 公司非效率投资 信息透明度 代理冲突
原文传递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信息环境与投资不足——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婷 张勇 许东彦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123,共25页
利用2012-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信息不对称为研究视角,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简称机构调研)对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调研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但这种关系会随企业信息环境的改善而减弱。经... 利用2012-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信息不对称为研究视角,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简称机构调研)对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调研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但这种关系会随企业信息环境的改善而减弱。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进一步还发现,机构调研对投资不足的治理效应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呈先强后弱的变化趋势。此外,机构调研对投资不足的治理效果在非国有企业样本组中表现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 投资不足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促进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吗? 被引量:6
8
作者 钟芳 王满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13,共15页
以2013-2018年深交所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会显著促进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相比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民营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动作用更显... 以2013-2018年深交所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会显著促进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相比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民营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相比于单独调研,联合调研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联合调研中,相比于关系型调研,常规型调研更有利于推进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信息含量和盈余管理对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影响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发挥中介传导作用;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高管、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实施限制性股票。文章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拓展至股权激励,并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有效性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 股权激励 联合调研 关系型调研 股价信息含量
原文传递
压力还是监督: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盈余管理 被引量:6
9
作者 尹洪英 徐星美 +1 位作者 权小锋 张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14,共13页
机构投资者既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外部力量。基于"压力"与"监督"两个竞争性假说,研究考察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及其细分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真实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既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外部力量。基于"压力"与"监督"两个竞争性假说,研究考察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及其细分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真实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为"监督"假说提供了支持证据。从细分特征看,前十大股东机构参与、上市公司非高层接待以及长期问题导向的调研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更加显著。研究尝试探索被忽略的机构调研内容的"黑箱"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真实经济行为,一方面补充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综合决定因素框架,另一方面为监管部门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提供了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调研 盈余管理 压力假说 监督假说
下载PDF
社会关系在分析师调研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优势的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廖明情 孙继欣 邓路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8,192-193,共13页
以往与分析师调研相关的文献通常忽略了分析师社会关系的影响,把调研看作同质化行为。本文在考虑分析师的社会关系后发现,调研能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性,降低其预测乐观性。在单独考虑商业关系时,调研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改善作用被削弱... 以往与分析师调研相关的文献通常忽略了分析师社会关系的影响,把调研看作同质化行为。本文在考虑分析师的社会关系后发现,调研能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性,降低其预测乐观性。在单独考虑商业关系时,调研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改善作用被削弱,分析师预测乐观性程度增强,表明此时"利益冲突"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单独考虑私人关系时,调研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改善作用增强,分析师预测乐观性程度减弱,表明分析师此时面临的"利益冲突"较小,私人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分析师的信息优势。当两种关系并存时,调研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改善作用同样被削弱,其预测乐观性程度增强,表明私人关系并不能改善分析师在商业关系中面临的"利益冲突",关系的负面影响更突出。在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后,本文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表明适当的私人关系有利于分析师向资本市场传递信息,而商业关系的存在阻碍了分析师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分析师 分析师调研 利益冲突 信息优势
下载PDF
企业网站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倩倩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环境信息披露在展现企业行为和环境绩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以中国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网站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企业网站环境信息披露总体水平较低,公司... 环境信息披露在展现企业行为和环境绩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以中国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网站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企业网站环境信息披露总体水平较低,公司规模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上市公司网站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采选业 企业网站 环境信息披露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调研与企业风险承担 被引量:4
12
作者 文雯 冯婧莉 +1 位作者 柯颖珏 胡慧杰 《金融学季刊》 2021年第2期36-72,共37页
本文以2013—201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显著抑制了企业风险承担。随着机构调研详细程度的提高和被调研企业对调研事件重视程度的增强,企业风险承... 本文以2013—201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显著抑制了企业风险承担。随着机构调研详细程度的提高和被调研企业对调研事件重视程度的增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明显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越高,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越显著。本文区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后发现,券商和基金类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渠道测试显示,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负债水平来抑制风险承担。本文拓展了关于机构投资者调研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监管部门完善机构投资者调研制度、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调研 企业风险承担 调研详细度 企业重视度 代理成本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3
作者 兰秀娟 文传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4,共15页
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0年284个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吸引新建企业选址,且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越来越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 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0年284个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吸引新建企业选址,且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越来越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能够吸引新建企业在东部、南方以及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五大经济综合区选址;更能够促进新建企业在距离中心城市0~250公里范围内的周边城市选址,而对中心城市或偏远城市则没有影响;更能够吸引服务业企业选址,其次是生活性服务业,而对制造业行业影响最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降低效应、创新水平提升效应的机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企业选址 成本降低效应 创新水平提升效应
下载PDF
审计质量与私有信息搜寻——基于实地调研的证据
14
作者 马梦迪 李烁 王菊仙 《会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投资者使用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两类信息进行决策,审计是公司公开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投资者决策角度,使用实地调研衡量投资者的私有信息搜寻行为,检验审计质量对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审计质量会促进投... 投资者使用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两类信息进行决策,审计是公司公开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投资者决策角度,使用实地调研衡量投资者的私有信息搜寻行为,检验审计质量对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审计质量会促进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行为,具体表现在提高投资者参与实地调研的次数、公司接待实地调研的天数和接待参与调研的投资者数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对私有信息搜寻的影响在不同财务报告质量的公司中没有明显差异,而在业务复杂程度更高的公司更加显著,表明审计质量对私有信息搜寻的影响主要基于鼓励效应而非替代效应。文章基于投资者视角,为审计质量如何影响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行为提供新证据,同时在信息公平披露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质量 私有信息搜寻 实地调研 鼓励效应 替代效应
原文传递
信息要素大循环下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梦 朱翊茗 +1 位作者 舒苏 王愉靖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10-1926,共17页
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要素循环畅通的基础和保障,是构建要素大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基于2007–2017年我国地级市高铁开通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城市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并... 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要素循环畅通的基础和保障,是构建要素大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基于2007–2017年我国地级市高铁开通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城市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并运用企业信息透明度、机构持股和分析师实地调研等数据,从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信息效率角度验证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城市开通高铁能显著降低股价同步性,该实证发现在引入企业固定效应、控制飞机出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城市高铁开通显著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获取成本,提升股价信息含量和市场定价效率,对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以及外部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可以显著增加分析师实地调研活动,提升分析师报告句子数和涉及财务信息句子数,以增加股价中企业特有信息含量.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开通高铁促进上市公司信息跨地区流动和传播的经济功能,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股价同步性 信息不对称 分析师实地调研
原文传递
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能否抑制市场操纵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辉 王博 金波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共13页
市场操纵扭曲股票价格,降低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严重损害国民经济。操纵行为的产生源于实施成本与获取收益之间的不对称。市场操纵的防范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更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效率,增加操纵成本。... 市场操纵扭曲股票价格,降低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严重损害国民经济。操纵行为的产生源于实施成本与获取收益之间的不对称。市场操纵的防范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更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效率,增加操纵成本。基于深圳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针对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能够降低股票被操纵的次数;第二,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在个股流动性低、信息环境差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薄弱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质量差及机构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市场操纵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机构投资者 调研活动 市场操纵
下载PDF
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象的策略性选择与私有信息获取
17
作者 魏萍 魏明海 蔡贵龙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45,共16页
实地调研是分析师获取私有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分析师-高管校友关系的视角,考察了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象的策略性选择以及私有信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调研对象策略性选择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和高管持股变动的影响,揭示了关系分析师与... 实地调研是分析师获取私有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分析师-高管校友关系的视角,考察了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象的策略性选择以及私有信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调研对象策略性选择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和高管持股变动的影响,揭示了关系分析师与高管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互换。实证结果表明:分析师更倾向于对存在高管校友关系的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与不存在高管校友关系的公司相比,其调研概率提升了12.3%;对于私有信息价值更高、含量更高的公司,关系分析师开展实地调研的概率提升更为显著;分析师策略性选择有校友关系的公司进行调研会显著提升其盈余预测准确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关系分析师和高管之间存在利益互换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关系分析师的实地调研将诱发更显著的管理层持股变动。本文研究为揭示分析师如何利用社会网络获取私有信息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理论解释,对完善分析师调研和信息披露等监管制度有较大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 社会关系 实地调研 私有信息 盈余预测
原文传递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提高业绩承诺达标吗?
18
作者 黎文飞 陈楚芬 《金融学季刊》 2022年第3期72-95,共24页
鉴于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如何提高业绩承诺达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视角,以2009—2019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履约期已完成的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其对并购业绩承诺达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鉴于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如何提高业绩承诺达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视角,以2009—2019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履约期已完成的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其对并购业绩承诺达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可以显著提高业绩承诺达标。在代理成本较高和外部监督力量较弱的公司,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业绩承诺达标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具有治理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并购方以股份、股份+现金混合方式支付时,以及并购方持有标的方股份越多时,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业绩承诺达标的作用更加显著;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时,可以显著提高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业绩承诺达标的正相关关系;承诺期内被调研的公司,业绩承诺达标不仅降低了承诺期满首年标的企业业绩发生“变脸”的可能性,而且还降低了承诺期满并购方首年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研究对理解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并购业绩承诺履约的作用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实地调研 业绩承诺 公司治理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企业网站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向晖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从我国企业网站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用来指导企业的网站建设工作,并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访问网站的目的、影响企业的方式以及企业建设网站对他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策略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设企业网站必... 从我国企业网站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用来指导企业的网站建设工作,并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访问网站的目的、影响企业的方式以及企业建设网站对他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策略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设企业网站必须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网站 利益相关者理论 电子商务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话语互动中的企业身份反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薇 吴东英 《语言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本研究采用互动社会语言学视角及话语分析方法,对比国有制中国银行和股份制招商银行的新浪官博粉丝对银行企业身份的话语反建构作用。通过37个月间的语料分析发现:(1)非本质主义的新媒体企业身份建构与反建构通过企业与粉丝间的话语互... 本研究采用互动社会语言学视角及话语分析方法,对比国有制中国银行和股份制招商银行的新浪官博粉丝对银行企业身份的话语反建构作用。通过37个月间的语料分析发现:(1)非本质主义的新媒体企业身份建构与反建构通过企业与粉丝间的话语互动实现;(2)粉丝受众对企业身份的反建构力量不可小觑,粉丝反建构出的企业身份本质上也是一种语用身份;(3)新媒体中粉丝对企业的身份反建构并不是无端随意、空穴来风,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所有制、企业定位等因素息息相关。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加速的今天,企业在新媒体平台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善于利用对话受众的话语参与性,从而更好实现预期的企业身份建构目的,最终达到品牌塑造、公共关系维护与营销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商务话语 身份建构 身份反建构 互动社会语言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