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3
1
作者 李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5-1217,12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MI组46例,SAP组38例,UA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MI组46例,SAP组38例,UA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D-二聚体,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其中UAP组患者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2,0.651,0.608,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PLA2 D-二聚体 冠心病 冠脉病变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邓永超 王勋 +3 位作者 唐喜春 黄彩芝 杨娟 莫丽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KD患儿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并发CAL组(n=284)和未并发CAL的对照组(n=611),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KD患儿的病历资料,将其分为并发CAL组(n=284)和未并发CAL的对照组(n=611),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发生CAL以外并发症、不典型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5 d、血清降钙素原(PCT)增高为KD患儿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12、2.028、3.655、2.912、1.350、1.068,均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较高为保护性因素(OR=0.931,P<0.05)。血清PCT与ALB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1、0.558。结论男性KD患儿、不典型KD患儿以及发生CAL以外并发症、发热时间较长、IVIG治疗抵抗的KD患儿并发CAL的风险较高。血清PCT与ALB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伟 李秋 +6 位作者 赵晓东 唐雪梅 王晓刚 王墨 吴道奇 欧茜 杨锡强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942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AL(170例)和未发生CAL(772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对13种影响CAL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942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AL(170例)和未发生CAL(772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对13种影响CAL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热程大于10d(X1)的OR值为1.203(95%CI=1.104~1.312,P<0.001)、血红蛋白(Hb)小于100g/L(X2)的OR值为0.658(95%CI=0.472~0.995,P<0.05)。建立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主效应模型是Logit(P)=β0(-2.995)+0.185X1+(-0.378)X2(χ2=16.920,P=0.031)。结论热程大于10d、Hb<100g/L是KD发生CAL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547例川崎病临床分析及伴冠脉病变高危因素探讨 被引量:43
4
作者 谢利剑 徐萌 +3 位作者 黄敏 陈秀玉 李锦康 华仰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5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典型与不典型KD...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5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典型与不典型KD的临床特征,并探讨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结果547例中典型KD434例,不典型KD113例,不典型KDCAL发生率较高(P<0.05);除肛周脱屑外,其他临床症状发生少,出现晚(P<0.05)。547例KD中并发CAL103例(18.82%),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性别、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CAL发生率有密切关系。结论不典型KD的CAL发生率较高,肛周脱屑较其他临床症状出现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3岁以下的男孩及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CAL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 儿童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33
5
作者 屈晓冰 孙振球 +1 位作者 陈美娟 陈珑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7-621,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数量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照病变...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数量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照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和ACC/AHA冠状动脉病变A、B、C分型进行数量评估。结果①冠心病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80.6ng/L±60.5ng/Lvs.145.3ng/L±21.7ng/L,P<0.05);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91.4ng/L±63.7ng/Lvs.141.3ng/L±17.9ng/L,P<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190.1ng/L±64.2ng/Lvs.157.2ng/L±43.4ng/L,P<0.05)。P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Spearman正相关(rs=0.349,P=0.003);与A、B、C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Spearman正相关(rs=0.358,P=0.002);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91,P=0.001)。结论①细胞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数量的影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和数量呈正相关。②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选择素 冠状动脉病变 病变程度 细胞黏附分子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代谢组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6
作者 闻志楠 陈欣 +1 位作者 刘迎午 张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代谢产物分析,寻找新的预测诊断冠心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选自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符合实验要求的冠心病患者92例进行血清分析,男性57例,女性35例。其中24例...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代谢产物分析,寻找新的预测诊断冠心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选自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符合实验要求的冠心病患者92例进行血清分析,男性57例,女性35例。其中24例冠状动脉狭窄<50%,19例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且≤70%,23例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70%,26例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样本代谢产物的色谱峰和质谱峰,达到确定代谢产物的目的。并使用ROC曲线评估特征代谢物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在代谢紊乱中鉴定了47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最终找出10个特征代谢物。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包括甘油磷脂及脂肪酸代谢降低,鞘糖脂和嘌呤代谢增加。ROC曲线分析显示,特征代谢物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5。结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且特征代谢产物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代谢组学 代谢产物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 BN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2
7
作者 别艾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6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62例ACS患者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冠...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62例ACS患者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得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Gensini评分显著升高,而LVEF明显下降(P<0.05);且随着ACS临床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Gensini评分逐渐增加,LVEF逐渐下降(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心功能密切相关,有助于ACS的诊疗、早期危险分层及心功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冠脉病变 心功能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8
作者 沈云峰 胡远贵 +1 位作者 张洪波 田强 《微循环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2例心血管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n=40);单支病变组(一支冠脉...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2例心血管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n=40);单支病变组(一支冠脉狭窄≥50%,n=44);双支病变组(两支冠脉狭窄≥50%,n=43);多支病变组(两支以上冠脉狭窄≥50%,n=35)。对四组患者进行冠脉狭窄Gensini积分及血清CysC、NO、SOD及hs-CRP水平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各指标变化及其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依次递增;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NO及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依次递减。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血清CysC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9(P<0.05);与NO和SOD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0.38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与CysC、hs-CRP水平升高及NO、SOD水平降低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闵锋 朱少元 李娇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分作早期组(发病后1~4 d内应用)30例、...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分作早期组(发病后1~4 d内应用)30例、常规组(发病后5~9 d内应用)50例、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40例。比较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皮疹、结膜炎、淋巴结炎、手足肿胀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12.0%)略低于早期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6.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率(73.33%)明显高于常规组(34.0%),常规组明显高于晚期组(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发病后5~9 d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低,推测此阶段可能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最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川崎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瑞燕 李晓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616-620,共5页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但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生有关,以抗原或超抗原的形式引起机体的免...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但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生有关,以抗原或超抗原的形式引起机体的免疫激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川崎病的发生具有遗传易感性,且冠状动脉损害与炎症基因多态性有关。现主要从感染、免疫和遗传三方面对川崎病的病因学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病因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不同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谢利剑 马晓静 +10 位作者 俞岑妍 黄敏 陈树宝 王荣发 黄美蓉 过仲珍 蒋瑾瑾 周晓迅 于清 邱定忠 黄国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提出最佳的IVIG治疗建议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儿1682例的临床资料,男1064例,女618例;发病年龄0.1~18.8岁,平均(...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提出最佳的IVIG治疗建议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儿1682例的临床资料,男1064例,女618例;发病年龄0.1~18.8岁,平均(2.57±2.33)岁。其中1533例(91.1%)使用IVIG治疗,方案包括①1g/kg×1次;②2g/kg×1次;③0.4~0.5g/kg×5次;④1g/kg×2次;⑤2g/kg×2次;⑥不规则治疗。IVIG治疗的时间窗包括:①病程1~4d;②病程5~10d;③病程>10d。结果在1533例IVIG治疗的KD患儿中,CAL总发生率为20.74%。与此相比较,CAL发生率明显降低者如下:①在病程5~10d应用IVIG治疗1g/kg×2次的KD患儿,其CAL发生率为12.06%;②病程5~10d应用1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5.00%;③病程1~4d应用1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28%;④病程5~10d应用2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71%。相反,以下几种情况CAL发生率明显高于CAL总发生率:①在病程10d以上应用IVIG者;②使用IVIG2g/kg×2次(因使用1次后效果不佳而再次使用);③其他不规律使用IVIG者。结论在IVIG治疗KD、减少CAL方面,以病程5~10d使用IVIG1g/kg×2次效果最佳;但考虑经济因素和大剂量IVIG潜在的风险,在病程10d以内使用IVIG1g/kg×1次亦是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8
12
作者 何海玲 赖武超 +1 位作者 温志红 梁珍花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心脏彩超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果58例患儿中,93.1%患儿年龄<5岁,... 目的总结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心脏彩超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果58例患儿中,93.1%患儿年龄<5岁,男女比例为2.63∶1。发热(100.0%)、口唇潮红皲裂(87.9%)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为主要表现。共18例(31.0%)出现CAL,年龄<3岁、治疗前发热时间≥14d是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川崎病常见于5岁以内的男童,发热、唇红皲裂对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3岁、治疗前发热时间≥14d的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小儿
下载PDF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分级及高危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时艳艳 刘芳 +3 位作者 吴琳 马晓静 梁雪村 黄国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1-68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分级的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特点及不同危险等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且病史资料完整的1253例KD患儿,依据《川崎病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分级的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特点及不同危险等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且病史资料完整的1253例KD患儿,依据《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提出的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及病变部位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不同临床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1)KD患儿急性期冠脉病变发生率为24.3%(304/1253)。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分级进行分类,冠脉正常的I级病例949例,占75.7%;Ⅱ级32例,发生率2.6%;Ⅲ级251例,发生率20.O%;IV级13例,发生率1.0%;V级8例,发生率0.6%。(2)累及单支、双支、三支、四支冠状动脉者分别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42.4%、29-3%、16.1%和12.2%;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分支中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分别占43.5%、18.6%、6.8%、3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完全型KD、CRP〉100mg/L是Ⅱ级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年龄≤1岁、发热持续时间〉10d、不完全型KD、ALB〈30g/L是发生Ⅲ~V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KD冠状动脉病变以Ⅲ级为最多见,占82.6%;V级最少见,占2.6%。(2)57.6%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二支或二支以上的冠状动脉。(3)KD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以左冠状动脉主干最常见,其后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4)男性、年龄≤1岁、发热持续时间〉10d、不完全型KD、ALB〈30g/L是Ⅲ~V级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严重程度分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高放(综述) 易岂建(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川崎病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由免疫介导的全身中小血管的炎性综合征,其中冠状动脉最易受累。目前川崎病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冠状动脉损伤的首位病因。冠状动脉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是目前川崎病研究的热点。... 川崎病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由免疫介导的全身中小血管的炎性综合征,其中冠状动脉最易受累。目前川崎病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冠状动脉损伤的首位病因。冠状动脉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是目前川崎病研究的热点。该文就川崎病引起冠状动脉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玉芹 韩海玲 +4 位作者 宋文刚 吕冬燕 朱艳彬 何海涛 姜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253例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较。其中97例型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组患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253例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较。其中97例型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组患者,分为脂代谢异常和正常组,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值为2.7±20 mmol/L、LDL-C值为214±019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明显升高;HDL-C值为019±012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水平下降。血脂异常组多支病变(包括二支、三支病变)为27例(21.4%),较血脂正常组比例明显增高。Gensini积分为66.8±16.1,高于血脂正常组患者。结论糖尿病伴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其中血脂异常和血脂正常者相比,血管病变的程度更重,范围更弥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丁宁 陈长强 樊绮诗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889-893,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总胆红素(TB)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CHD组),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CHD的标准。...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总胆红素(TB)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CHD组),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CHD的标准。另选取体检健康者100名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RDW和TB。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RDW和TB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B型钠尿肽(BNP)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RDW和TB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RDW和TB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D组RDW明显升高(P<0.05),TB水平明显降低(P<0.05)。CHD组RDW与HDL-C呈负相关(r=-0.677,P<0.05),与cTnI呈正相关(r=0.196,P<0.01);TB与HDL-C呈正相关(r=0.525,P<0.05),与cTnI呈负相关((r=-0.118,P<0.05)。冠状动脉1支、2支和3支病变患者RDW依次显著升高(P<0.01),TB依次显著降低(P<0.01)。RDW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37,P<0.05),TB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385,P<0.05)。结论RDW、TB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CHD风险和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总胆红素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耀华 谢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434例,按照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434例,按照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形态特点及Gensini积分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评估,分析MS各组成部分及其他危险因素与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S组患者年龄、腰围、臀围、体重、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双支及多支病变例数、复杂病变例数和Gensini积分高于N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红素(TBIL)低于N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BMI、SBP、DBP、FPG、Hb A1c、TG、TC、LDL-C和UA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090~0.278,P<0.05),HDL-C和TBIL与Gensini积分负相关(r=-0.120、-0.097,P<0.05),Hcy和hs-CRP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r=0.090、0.0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BMI、SBP、Hb A1c和TC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P<0.05),HDL-C和TBIL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OR<1.0,P<0.05)。结论 MS患者有更高的CHD危险因素,更复杂和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MS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等危险因素,对于防治CHD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郭璇 宋瑶 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8期1069-1072,1094,共5页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诊治的86例MP感染合并KD患儿(观察组)以及35例MP感染患儿(对...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诊治的86例MP感染合并KD患儿(观察组)以及35例MP感染患儿(对照组)临床资料,同时依据随访情况将疾病组分为CAL组和无CAL组,比较疾病组和对照组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CAL发生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P感染合并KD患儿CAL发生的影响因素,Spearman参数分析MP感染合并KD患儿血清IL-6、IL-8水平与CAL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6、IL-8水平、CAL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性别、年龄MP感染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年龄≥6岁占比明显低于无CAL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无CAL组,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IL-6、IL-8水平是MP感染合并KD患儿CAL发生的高危因素,而IL-10是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P感染合并KD患儿血清IL-6、IL-8水平与CAL发生呈明显正相关,而IL-10水平与CAL发生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IL-10表达水平与MP感染合并KD患儿CAL发生密切相关,积极动态监测血清IL-6、IL-8、IL-10水平,或可为MP感染合并KD患儿CAL发生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川崎病 IL-6 IL-8 IL-10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川崎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胜 梁雪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84-588,共5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其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在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其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在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联合阿司匹林为标准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川崎病,但仍有10% ~ 20%的患者对初次IVIG治疗产生抵抗,这部分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增加.对IVIG无反应性KD需要额外治疗,一些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出现,如再次应用IVIG、糖皮质激素、IL-1受体拮抗剂等.在川崎病恢复期,以抗凝、预防血栓治疗为主,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严重者,可酌情予以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该文针对川崎病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 冠状动脉损害 治疗
原文传递
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梁金排 茶春喜 罗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高值血压可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患者156例,均完善24 h动态血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65例)和非晨峰组(91...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高值血压可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患者156例,均完善24 h动态血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65例)和非晨峰组(91例),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支数、分型及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的收缩压晨峰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冠状动脉病变率、三支病变率及C型病变率高于非晨峰组(P<0.01),而单支病变率和A型病变率低于非晨峰组(P<0.01);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晨峰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高于非晨峰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及晨峰程度为冠状动脉病变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晨峰 动态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