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CT对绝经后无症状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冠脉钙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圆 邢艳 +2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李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绝经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的定量CT(QCT)测定,同时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并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无症状绝经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的定量CT(QCT)测定,同时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并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其他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因素。将所有患者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三组的临床数据及骨密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多元相关分析有关因素与CS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的年龄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绝经年限在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MD、冠脉总钙化积分值(TCS)三组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血磷(P)、高密度脂蛋白(HDL)骨质疏松组虽然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减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HDL、腰椎BMD、甘油三脂(TG)对TCS有影响且P<0.05,其中年龄、TG是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HDL、腰椎BMD是其保护因素,多元相关分析得出腰椎BMD与TCS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量异常者较正常者有较高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性,且低骨量或骨质疏松可能会和传统的危险因素一样用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冠状动脉钙化 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石惠薇 刘硕霖 +1 位作者 热娜提·肉孜 吴娜琼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冠状动脉钙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出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与临床意义上的冠状动脉疾病相关.临床检测到的钙化程度能反映斑块稳定状态,且能预测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钙化在病理上始于微钙化,然后生长成较大的钙碎片,最终... 冠状动脉钙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出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与临床意义上的冠状动脉疾病相关.临床检测到的钙化程度能反映斑块稳定状态,且能预测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钙化在病理上始于微钙化,然后生长成较大的钙碎片,最终导致片状沉积,这种演变与斑块的进展同时发生.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冠状动脉启动钙化的两种细胞机制,并归纳了参与影响钙化进程的调节因素,同时重点讨论脂蛋白(α)和维生素K如何参与调节钙化进程,还总结了现有的特异性药物治疗以及潜在靶点,为防治冠状动脉钙化以及预防心血管事件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发生机制 调节因素 钙化进程 治疗靶点
下载PDF
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冠脉钙化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麦培彪 黄晟文 +2 位作者 张坤 伍卫 罗年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相关性,以及对CAC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早期CKD患者391例,收集一般...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相关性,以及对CAC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早期CKD患者39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结果、冠脉CTA检查结果。根据冠脉钙化积分(CACS)将患者分为非冠脉钙化组(CACS=0分)184例,冠脉钙化组(CACS>0分)207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即白蛋白<35 g/L组(30例)、35 g/L≤白蛋白<40 g/L组(198例)、白蛋白≥40 g/L组(163例)。首先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血清白蛋白对早期CKD患者CAC的影响,其次对不同CAC程度患者中进行组内差异性分析、组间多重比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冠脉钙化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冠脉钙化组(P<0.05)。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ACS呈负相关(P<0.01),即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程度越严重。【结论】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发生率越高。并且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CA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钙化 血清白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4
作者 陈阳 顾薇 +5 位作者 朱毅 谈中茹 李瑾 张维 黄芸 郑柏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1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 比较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螺旋 CT诊断冠心病( CAD)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52例疑有冠心病的病人同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心脏螺旋 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 目的 比较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螺旋 CT诊断冠心病( CAD)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52例疑有冠心病的病人同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心脏螺旋 CT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CAC)定量积分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以决策矩阵法评价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螺旋 CT在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结果 在对冠心病诊断方面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敏感性 91%,特异性 75%,准确性 85%; 螺旋 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90HU为有意义,其敏感性 59%,特异性 90%,准确性 71%。如将二者结合起来诊断冠心病,则敏感性 97%,特异性 85%,准确性 95%。 结论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上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心脏螺旋 CT,而心脏螺旋 CT的特异性高于 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如能二者结合运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AD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灌注显像 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