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至2016年单中心川崎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新艳 杨婷婷 +5 位作者 何婷 凌家云 胡秀芬 温宇 魏俊 卢慧玲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7-433,共7页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探讨KD冠状动脉损害(CAL)及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初诊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KD治疗前后,典型和不完全KD,K...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探讨KD冠状动脉损害(CAL)及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初诊的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KD治疗前后,典型和不完全KD,KD伴或不伴CAL,IVIG敏感或耐药的临床特征,分析CAL发生和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 725例K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女为1.61∶1,平均年龄(2.7±2.3)岁;不完全KD 206例(28.4%),典型KD 519例;CAL 216例(29.8%),IVIG耐药61例(8.4%);治疗中仅使用阿司匹林者70例(9.6%)。KD伴CAL的危险因素为IVIG耐药(OR=5.138,95%CI:1.835~14.836)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1 000 pg·m L^(-1)(OR=2.723,95%CI:1.110~6.679)。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为出现CAL(OR=2. 586,95%CI:1. 067~6. 271)。结论 KD患病人数、CAL和IVIG耐药患儿有增加趋势。IVIG耐药和NT-proBNP≥1 000 pg·m L^(-1)为KD伴CAL的危险因素,而发生CAL为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流行病学 冠状动脉损害 IVIG耐药
下载PDF
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伟 李秋 +6 位作者 赵晓东 唐雪梅 王晓刚 王墨 吴道奇 欧茜 杨锡强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942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AL(170例)和未发生CAL(772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对13种影响CAL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942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AL(170例)和未发生CAL(772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对13种影响CAL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热程大于10d(X1)的OR值为1.203(95%CI=1.104~1.312,P<0.001)、血红蛋白(Hb)小于100g/L(X2)的OR值为0.658(95%CI=0.472~0.995,P<0.05)。建立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主效应模型是Logit(P)=β0(-2.995)+0.185X1+(-0.378)X2(χ2=16.920,P=0.031)。结论热程大于10d、Hb<100g/L是KD发生CAL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547例川崎病临床分析及伴冠脉病变高危因素探讨 被引量:43
3
作者 谢利剑 徐萌 +3 位作者 黄敏 陈秀玉 李锦康 华仰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5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典型与不典型KD...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5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典型与不典型KD的临床特征,并探讨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结果547例中典型KD434例,不典型KD113例,不典型KDCAL发生率较高(P<0.05);除肛周脱屑外,其他临床症状发生少,出现晚(P<0.05)。547例KD中并发CAL103例(18.82%),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性别、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CAL发生率有密切关系。结论不典型KD的CAL发生率较高,肛周脱屑较其他临床症状出现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3岁以下的男孩及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CAL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 儿童
下载PDF
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病变特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华 支莹 +2 位作者 卢彦昭 耿松 齐国先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应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10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A检查结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根据胱抑... 目的 应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10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A检查结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根据胱抑素C水平将其分为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0.95 mg/L)和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0.95 mg/L);冠状动脉病变根据冠脉狭窄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75%)及重度(≥75%);根据CT密度值将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范围、严重程度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184例患者,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95例,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89例.共检出1 112处斑块,与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相比,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非钙化斑块所占比例较高(13.5%比8.8%,P<0.01),单支病变所占比例(22.5%比37.9%,P<0.05)较低而三支病变所占比例(48.3%比33.7%,P<0.05)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为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OR=17.483,95% CI:2.218~143.627;P<0.01).结论 冠脉病变患者中胱抑素C水平升高提示动脉硬化程度增加、斑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胱抑素C 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丽娜 范新俊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3例,根据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组(49例)和对照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吸烟饮...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3例,根据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组(49例)和对照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吸烟饮酒史、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早发组高于对照组,而早发组高血压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早发组单支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三支病变、回旋支及右冠脉病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是早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早期干预对减少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下载PDF
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赵春娜 杜忠东 高灵灵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31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不完全KD、发热天数、静脉注...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31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不完全KD、发热天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血钠、血清清蛋白与KD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KD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6.O%(840/233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不完全KD、IVIG抵抗、发热天数≥10d、CRP〉100mg/L、血小板〉300×109/L、清蛋白〈35g/e是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98,95%CI1.383~2.084,P〈0.001)、不完全KD(OR=2.730,95%CI2.121—3.515,P〈0.001)、发热天数≥10d(OR=2.556,95%CI1.975~3.307,P〈0.001)、CRP〉100mg/L(OR=1.556,95%C11.274~1.900,P〈0.001)、清蛋白〈35g/L(OR=1.665,95%C11.323~2.096,P〈0.001)是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D的主要危害是其冠状动脉病变,男性、不完全KD、发热天数≥10d、CRP〉100mg/L及清蛋白〈35g/L的KD患儿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in Shanghai from 2003 through 2007 被引量:33
7
作者 MA Xiao-jing YU Cen-yan +3 位作者 HUANG Min CHEN Shu-bao HUANG Mei-rong HUANG Guo-y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9期2629-2634,共6页
Background The epidemiologic pic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KD) in Shanghai from 1998 through 2002 were reported whi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KD in the following five years remains unknow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for... Background The epidemiologic pic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KD) in Shanghai from 1998 through 2002 were reported whi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KD in the following five years remains unknow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form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KD were sent to 50 hospitals providing pediatric medical care in Shanghai, China. All patients with KD diagnosed during January 2003 through December 2007 were recruited. Results In total, 1187 cases of KD were enrolled. The incidence of KD was 36.78 to 53.28 (mean 46.32±6.51) per 100 000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5 years between 2003 and 200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year from 1998 to 2002 of (27.32±7.11) per 100 000, (t=4.406, P=0.002). Ages at onset ranged from 12 days to 13.6 years (median 1.8 years). It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summer and spring.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defined as ectasia or aneurysm, accounted for 19.8% (232 cases). Flattened or inverted T wave was the most frequent finding (194 cases, 20.5%) by electrocardiogram.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 was administrated to 1028 cases (86.6%). The occurrence of CAL seemed less frequent in the patients received gamma-globulin from day 5 to day 9 after the onset with the regimen of 1000 mg/kg once or 1000 mg/kg twice.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KD was increasing in Shanghai.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 from day 5 to day 9 after the onset with the regimen of 1000 mg/kg once or 1000 mg/kg twice resulted in less coronary seauel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aki disease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EPIDEMIOLOGY INCIDENCE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代谢组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8
作者 闻志楠 陈欣 +1 位作者 刘迎午 张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代谢产物分析,寻找新的预测诊断冠心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选自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符合实验要求的冠心病患者92例进行血清分析,男性57例,女性35例。其中24例...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代谢产物分析,寻找新的预测诊断冠心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选自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符合实验要求的冠心病患者92例进行血清分析,男性57例,女性35例。其中24例冠状动脉狭窄<50%,19例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且≤70%,23例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70%,26例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样本代谢产物的色谱峰和质谱峰,达到确定代谢产物的目的。并使用ROC曲线评估特征代谢物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在代谢紊乱中鉴定了47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最终找出10个特征代谢物。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包括甘油磷脂及脂肪酸代谢降低,鞘糖脂和嘌呤代谢增加。ROC曲线分析显示,特征代谢物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5。结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且特征代谢产物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代谢组学 代谢产物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9
作者 沈云峰 胡远贵 +1 位作者 张洪波 田强 《微循环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2例心血管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n=40);单支病变组(一支冠脉...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2例心血管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n=40);单支病变组(一支冠脉狭窄≥50%,n=44);双支病变组(两支冠脉狭窄≥50%,n=43);多支病变组(两支以上冠脉狭窄≥50%,n=35)。对四组患者进行冠脉狭窄Gensini积分及血清CysC、NO、SOD及hs-CRP水平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各指标变化及其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依次递增;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NO及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依次递减。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血清CysC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9(P<0.05);与NO和SOD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0.38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与CysC、hs-CRP水平升高及NO、SOD水平降低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闵锋 朱少元 李娇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分作早期组(发病后1~4 d内应用)30例、...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分作早期组(发病后1~4 d内应用)30例、常规组(发病后5~9 d内应用)50例、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40例。比较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皮疹、结膜炎、淋巴结炎、手足肿胀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12.0%)略低于早期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6.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率(73.33%)明显高于常规组(34.0%),常规组明显高于晚期组(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发病后5~9 d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低,推测此阶段可能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最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不同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谢利剑 马晓静 +10 位作者 俞岑妍 黄敏 陈树宝 王荣发 黄美蓉 过仲珍 蒋瑾瑾 周晓迅 于清 邱定忠 黄国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提出最佳的IVIG治疗建议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儿1682例的临床资料,男1064例,女618例;发病年龄0.1~18.8岁,平均(...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提出最佳的IVIG治疗建议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儿1682例的临床资料,男1064例,女618例;发病年龄0.1~18.8岁,平均(2.57±2.33)岁。其中1533例(91.1%)使用IVIG治疗,方案包括①1g/kg×1次;②2g/kg×1次;③0.4~0.5g/kg×5次;④1g/kg×2次;⑤2g/kg×2次;⑥不规则治疗。IVIG治疗的时间窗包括:①病程1~4d;②病程5~10d;③病程>10d。结果在1533例IVIG治疗的KD患儿中,CAL总发生率为20.74%。与此相比较,CAL发生率明显降低者如下:①在病程5~10d应用IVIG治疗1g/kg×2次的KD患儿,其CAL发生率为12.06%;②病程5~10d应用1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5.00%;③病程1~4d应用1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28%;④病程5~10d应用2g/kg×1次者CAL发生率为16.71%。相反,以下几种情况CAL发生率明显高于CAL总发生率:①在病程10d以上应用IVIG者;②使用IVIG2g/kg×2次(因使用1次后效果不佳而再次使用);③其他不规律使用IVIG者。结论在IVIG治疗KD、减少CAL方面,以病程5~10d使用IVIG1g/kg×2次效果最佳;但考虑经济因素和大剂量IVIG潜在的风险,在病程10d以内使用IVIG1g/kg×1次亦是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8
12
作者 何海玲 赖武超 +1 位作者 温志红 梁珍花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心脏彩超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果58例患儿中,93.1%患儿年龄<5岁,... 目的总结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心脏彩超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果58例患儿中,93.1%患儿年龄<5岁,男女比例为2.63∶1。发热(100.0%)、口唇潮红皲裂(87.9%)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为主要表现。共18例(31.0%)出现CAL,年龄<3岁、治疗前发热时间≥14d是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川崎病常见于5岁以内的男童,发热、唇红皲裂对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3岁、治疗前发热时间≥14d的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小儿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俊 王邦宁 +2 位作者 王安才 吴明 王德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77,481,共4页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评分三方面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 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4±0.32)mg/L vs.(1.12±0.27)mg/L,P<0.01)];多支病变组Cys 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1.31±0.31)mg/L vs.(1.20±0.32)mg/L,P<0.01];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Cys C水平较轻度狭窄组显著升高[(1.29±0.36)mg/Lvs.(1.16±0.23)mg/L,P<0.01],且冠心病患者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 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胱抑素C 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川崎病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立健 韩波 韩秀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儿科1995年8月至2005年7月诊治的165例KD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5例KD中典型136例,不典型29例,男114例,女51例,男女比例...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儿科1995年8月至2005年7月诊治的165例KD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5例KD中典型136例,不典型29例,男114例,女51例,男女比例约为2.2∶1。年龄最小23d,最大11岁。<1岁41例,1~3岁68例,>3~5岁23例,>5岁33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8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44例,其中冠脉扩张26例,冠脉瘤13例,巨大冠脉瘤5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40例,5例巨大冠脉瘤患者,1例完全恢复,其余4例未恢复,1例合并冠脉血栓形成。结论不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10d内用丙球效果好,2g/kg单次注射明显优于0.4g/(kg.d)连用5d的疗法,WBC升高、ALB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典型川崎病 冠脉损害 丙种球蛋白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段泓宇 华益民 王晓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关的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及剂量、WBC、PLT、Hct、CRP、ESR、血浆白蛋白(ALB)等各项...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关的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及剂量、WBC、PLT、Hct、CRP、ESR、血浆白蛋白(ALB)等各项因素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χ2检验显示,性别、发病时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WBC、CRP及Hct水平与KD合并CALs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CRP与CALs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晚、发热持续时间>10d、高CRP水平是KD合并CALs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武文峰 江龙 +2 位作者 王春梅 聂绍平 王绿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分为早发冠心病(PCAD)组(男<55岁,女<65岁,n=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分为早发冠心病(PCAD)组(男<55岁,女<65岁,n=340)、晚发冠心病组(n=300)和对照组(非冠心病者,n=360)。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比较PCAD组与晚发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CAD组单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低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结论: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单支病变多于晚发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特点
原文传递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建军 张爱真 韩秀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瘤 1 3例 ;心电图异常 1 6例。冠状动脉损害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 (P <0 .0 1 ) ;冠状动脉瘤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 (P <0 .0 0 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相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不完全川崎病136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廖静 田杰 +5 位作者 白永虹 吕铁伟 刘晓燕 钟家蓉 钱永如 陈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完全KD 136例及典型KD 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完全KD 136例及典型KD 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结论不完全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完全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下载PDF
感染因素对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春娜 杜忠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诊断中包含KD的病历,截取人口学信息、临床发现、急性期和后遗症期超声心动图发现、转归,对每份病历重新...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诊断中包含KD的病历,截取人口学信息、临床发现、急性期和后遗症期超声心动图发现、转归,对每份病历重新行典型KD、不完全KD、IVIG抵抗、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和合并感染的甄别。分为KD感染组、KD非感染组分析组间临床发现的差异,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分析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2 331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7.1%(1 331/2 331),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6.0%(840/2 331)。KD感染组与KD非感染组年龄、发热天数及不完全KD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感染的KD患儿年龄多<1岁,易表现为不完全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的KD患儿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感染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188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詹美恩 陈开 +3 位作者 汤文信 刘增荣 叶承刚 朱铁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对其早期干预及优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3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88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85例,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对其早期干预及优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3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88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85例,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血糖、尿酸、胆红素水平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肥胖、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主要是单支病变多见,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吸烟、饮酒、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脂血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早发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故给予合理支架植入及必要的药物优化治疗,可明显的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