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治疗(附34例报告)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宴达 赵文增 +1 位作者 文冰 许华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3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诊断治疗与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心动图、64层螺旋CT、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34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为单纯性CAF,10例合并其他心脏外科疾病。结果... 目的:总结分析3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诊断治疗与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心动图、64层螺旋CT、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34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为单纯性CAF,10例合并其他心脏外科疾病。结果:34例中5例直接行动脉瘘切线缝合术,其余29例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瘘口修补并同时矫治合并心脏疾病。心腔内发现2瘘口1例,4瘘口1例,其他均为单一瘘口。所有患者术毕效果明显,无一例死亡,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残余瘘存在。22例随访0.5~3年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显示各种CAF的起源、行程、引流部位及并发异常,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管腔的形态及一些较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诊断CAF的影像方法。CAF明确诊断后,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少数患者可行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先天性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右室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钟理 宋治远 +2 位作者 冉擘力 张志辉 张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法封堵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例先天性粗大、迂曲右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脉造影后,建立动-静脉轨道,再沿轨道钢丝经股静脉送入长鞘经瘘口至右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经导管法封堵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例先天性粗大、迂曲右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脉造影后,建立动-静脉轨道,再沿轨道钢丝经股静脉送入长鞘经瘘口至右冠状动脉,沿鞘管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于右冠状动脉瘘口处,确定封堵器位置合适后将其完全释放。结果瘘口完全堵闭,术后无并发症,复查心脏超声示各心腔内径缩小。结论对迂曲、粗大的冠状动脉瘘,用国产器械经导管封堵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巨大型冠状动脉瘘经导管封堵术后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睛 宋治远 +4 位作者 景涛 仝识非 姚青 刘锋 郭燕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治疗巨大型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8例巨大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1、3、6个月及1、2年的临床随访...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治疗巨大型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8例巨大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1、3、6个月及1、2年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8例巨大型CAF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8~68(30.38±22.83)岁。病变类型包括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3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患者经导管封堵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随访24~36(30.63±3.85)个月。术后2年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则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无封堵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封堵巨大型CAF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结构重塑及心脏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心脏插管术 介入治疗 经皮导管封堵术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敏 李刚 姬尚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8期962-963,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7例 ,全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死亡 ,1例术后并发败血症。随诊 2~ 10年 ,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7例 ,全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无死亡 ,1例术后并发败血症。随诊 2~ 10年 ,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 ,远期效果良好。少数患者可选用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戴启明 马根山 +5 位作者 冯毅 沈成兴 罗丹 陈忠 童嘉毅 丁建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至肺...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至肺动脉瘘4例,至右心室瘘3例);双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1例。临床表现胸闷、胸痛9例,劳累性气促7例,心悸4例。心电图正常8例,左心室肥大3例,右心室肥大4例,心肌缺血5例(均经活动平板试验证实)。行介入封堵治疗8例,外科手术治疗6例,未治疗6例。随访1个月~5年,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可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戴启明 马根山 +5 位作者 冯毅 沈成兴 罗丹 陈忠 童嘉毅 丁建东 《现代医学》 2008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60%),包括左主干至... 目的 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60%),包括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和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35%),包括4例至肺动脉瘘和3例至右心室瘘;1例(5%)来自双侧冠状动脉,也均瘘入肺动脉。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的9例(45%),劳累性气促7例(35%),心悸4例(20%)。心电图表现正常8例,左心室肥大3例,右心室肥大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5例。8例行介入封堵治疗,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未做治疗。20例患者随访1个月~5年,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可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心脏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生 严中亚 +4 位作者 卢中 朱正艳 雷宏 孙云 程光存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CAF)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动图、CT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1例CC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单纯性CCAF,7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5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手术,其中1例...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CAF)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动图、CT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1例CC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单纯性CCAF,7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5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手术,其中1例行冠状动脉下切线褥式缝合,4例行瘘支动脉结扎术。6例在体外循环下修补瘘口,其中3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瘤患者切开冠状动脉,瘘口带垫片Prolene线间断缝合修补瘘口;3例切开右心房,心腔内修补瘘口。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外科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残余瘘存在。1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同时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直观的依据。CCAF明确诊断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应尽量保留扩张的冠状动脉,术后加强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诊断 冠状动脉瘘
原文传递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闫英群 靖文斌 刘晓程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5期63-64,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9年9月我科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成年前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成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9年9月我科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成年前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成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或背痛。经超声、冠脉造影或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做出诊断,冠状动脉瘘源自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或双侧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心室、左心室、主肺动脉、右心房或左心房,开口数目为1处至多处,常合并其他心脏疾患。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矫治。同时对其它心脏病变进行相应处理。术后随访2个月~4a,效果良好。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经术前检查做出诊断后,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中应根据不同病理改变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83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魏水生 董太明 靳立军 《现代医院》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 总结8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1984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冠状动脉瘘83例,介入栓堵治疗9例;手术治疗48例;其余26例未做治疗。结果 死亡1例,为手术治疗后室颤所致。43例随访1个月~8年,平均3 5年,效果... 目的 总结8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1984年3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冠状动脉瘘83例,介入栓堵治疗9例;手术治疗48例;其余26例未做治疗。结果 死亡1例,为手术治疗后室颤所致。43例随访1个月~8年,平均3 5年,效果良好。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大部分经心脏B超可得到诊断。选择性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血管造影 手术治疗 经心脏B超检查
下载PDF
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疗效比较
10
作者 张云涛 郭立新 金敬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9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7例,介入治疗18例。结果7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6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1例术中发现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与...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7例,介入治疗18例。结果7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6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1例术中发现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与右心室间有多发瘘口,切开冠状动脉瘤,自冠状动脉瘤体内修补瘘口,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有残余分流。18例介入治疗患者中12例术后高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检查无残余分流,2例有残余分流,4例因冠状动脉迂曲致建立轨道困难,未能行介入治疗。结论冠状动脉瘘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应依据具体情况决定使用不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94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迎龙 朱晓东 +3 位作者 吴清玉 胡盛寿 王立清 苏俊武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总结 9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治疗体会。方法  196 4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治疗冠状动脉瘘 94例 ,男 5 4例 ,女 40例。年龄 9个月~ 6 3岁。 76例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18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94例中 6 5例冠状动脉瘘起自... 目的 总结 9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治疗体会。方法  196 4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治疗冠状动脉瘘 94例 ,男 5 4例 ,女 40例。年龄 9个月~ 6 3岁。 76例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18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94例中 6 5例冠状动脉瘘起自右冠 ,2 9例起自左冠。瘘入右室、右房、左室、肺动脉、左房者依次占 41 5 %、2 4 5 %、18 1%、11 7%、4 2 %。介入栓堵治疗 5例 ;手术治疗 89例 ,其中 6例全麻常温下行病变冠状动脉结扎或切断缝合 ,83例行低温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闭合瘘口。结果 死亡 1例 ,为早年常温手术结扎病变的冠状动脉后室颤死亡。 2例术后残余瘘 ,其中 1例再次手术。 72例随访 3个月至2 3年 ,无远期死亡。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 ,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冠状动脉瘘 心脏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一例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藜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2-383,共2页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ial fistula,CAF)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极低。目前认为CAF是由于心脏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肌窦状间隙未能退化而持续存在所形成的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心脏或血管间的异常通道。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射频闭塞瘘血管治疗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瘘伴病窦综合征
13
作者 张陈匀 吴强 +7 位作者 杨天和 范寿年 蔡运昌 韦方 刘晓桥 李宗庄 李世英 周松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417-418,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射频闭塞术(PTRFC)”治疗病变靶血管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一例右冠状动脉瘘致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皮导管在右冠状动脉瘘血管开口近端作暂时球囊封堵后,用冠脉导丝电极释放射频电流闭塞瘘血管。结果...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射频闭塞术(PTRFC)”治疗病变靶血管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一例右冠状动脉瘘致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皮导管在右冠状动脉瘘血管开口近端作暂时球囊封堵后,用冠脉导丝电极释放射频电流闭塞瘘血管。结果瘘血管近端成功闭塞,右冠状动脉压力上升、临床症状及窦房结功能改善,无并发症。结论 PTRFC是一种安全、有效封闭异常冠状动脉血管的介入治疗手段,具有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痿 病窦综合征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瘘 经皮腔内血管射频闭塞术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14
作者 仇黎生 苏肇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回顺和总结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39例患儿,年龄1.5~14岁,平均(5.8±3.3)岁。包括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3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6例,左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8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和右冠状动... 目的 回顺和总结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39例患儿,年龄1.5~14岁,平均(5.8±3.3)岁。包括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3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6例,左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8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5例和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全部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直接缝扎或褥式带垫片缝扎瘘口13例,切开冠状动脉修补瘘口12例,经心腔修补瘘口12例,经肺动脉切口修补瘘口2例。11例术中置食道超声。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均存活,无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梗死并发症。1例患儿术后2周心脏又出现杂音,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残余冠状动脉瘘,再次手术发现原先缝合线已切割心肌入心腔,重新经心腔修补后无残余分流。29例患儿术后随访5~9年,均生存良好。结论 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主张早期治疗。术中食道超声有助于寻找瘘口,防止残余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外科治疗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血管畸形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雪莲 陈险峰 +4 位作者 彭志远 马兵毅 陈艳 熊青峰 陈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7例经手术(20例)和临床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超声及MSCT检查,1例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分析每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7例共... 目的:总结并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7例经手术(20例)和临床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超声及MSCT检查,1例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分析每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7例共检出右冠状动脉瘘14例,左冠状动脉瘘10例,左右冠状动脉瘘3例.本组中超声检出21例,CT检出26例,1例经CAG检查确诊。MSCT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管腔形态,瘘口的大小、数量以及汇入心腔的准确解剖位置。CT诊断7例患者合并其它心内外畸形,1例合并肺动脉栓塞。结论:MS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诊断并发动脉瘤和心内外畸形的冠状动脉瘘更有价值,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诊断冠状动脉瘘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志坚 许茂盛 +3 位作者 陈智能 丁国苗 王世威 陈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10460例,采用64层螺旋CT,用VRT、MPR和MIP等多种方法观察,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动脉瘤样扩张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10460例,采用64层螺旋CT,用VRT、MPR和MIP等多种方法观察,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动脉瘤样扩张的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CTA诊断CAF 21例(0.20%),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左心房瘘2例,肺动脉瘘16例,肺动脉瘘合并左心房瘘1例。共有17例(80.9%)出现病变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其中梭型2例,囊状15例。瘤体位于开口处8例,非瘘口处9例。16例为单个,1例为2个。1例瘤体附壁血栓形成。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的CT表现对诊断CAF有较大帮助,CTA能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及是否有血栓形成,为CAF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瘤样扩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十三例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亮 徐仲英 +4 位作者 蒋世良 郑宏 赵世华 凌坚 张戈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评价小儿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13例患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儿童(男性7例,年龄3~10岁),均于2005至2008年期间接受介入治疗。术前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瘘起自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分别为8例、4例及1例;引流入右房... 目的评价小儿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13例患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儿童(男性7例,年龄3~10岁),均于2005至2008年期间接受介入治疗。术前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瘘起自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分别为8例、4例及1例;引流入右房、右室及左室分别为9例、3例及1例,且均为单一瘘口。13例患儿均接受介入治疗。结果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4例患儿选择Cook弹簧钢圈,9例选择PDA封堵器。术后重复造影显示,12例(92.3%)患儿达到完全封堵的效果,1例(7.7%)患儿可见少量残余分流。13例患儿介入治疗操作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短期随访显示原有心内分流均消失,无残余瘘及瘘口再通等情况出现。结论应用Cook弹簧钢圈及PDA封堵器治疗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方法,其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Cook弹簧钢圈 PDA封堵器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护理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娇 王树水 叶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4,共2页
总结9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律、心率、心电图ST-T段和T波的改变、穿刺口及肢体的观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余志庆 周爱卿 +1 位作者 高伟 李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及方法。方法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介入组)冠状动脉瘘17例,其中应用Cook公司非可控弹簧圈11例,可控弹簧圈2例;Pfm可控弹簧圈1例,AGA公司Amplatzer Duct-Occluder 3例;外科手术(手术组)修补术26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及方法。方法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介入组)冠状动脉瘘17例,其中应用Cook公司非可控弹簧圈11例,可控弹簧圈2例;Pfm可控弹簧圈1例,AGA公司Amplatzer Duct-Occluder 3例;外科手术(手术组)修补术26例。结果介入组除早期3例因所选弹簧圈太小,而且为非可控,导致术后弹簧圈移位,2例经导管术取出,1例行外科手术修补并取出弹簧圈,其余病例均获成功,平均随访3年。均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手术组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瘘经合理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经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20
作者 匡锋 周新民 +1 位作者 胡建国 尹邦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经验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7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9个月~63岁,平均年龄34岁。47例中有32例...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经验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7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9个月~63岁,平均年龄34岁。47例中有32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修补瘘口;10例瘘口较大者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瘘口;对合并心脏畸形的患者同期做相应的矫治。结果瘘口发生于右冠状动脉26例,左冠状动脉17例,双侧冠状动脉4例;瘘入右心室17例,右心房8例,肺动脉12例,冠状静脉窦2例,左心房3例,左心室5例;多瘘口4例。全组无手术死亡;仅1例多瘘口患者术后发现残余瘘,其余患者手术效果良好。随访47例,随访时间1个月~5年,除1例多瘘口患者术后残留一小瘘口外,其余患者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结论冠状动脉瘘可导致患者出现需要手术干预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