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A人工智能后处理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刚明 谭源满 +4 位作者 陶娟 董永德 杨概 朱瑞婷 陈真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28-21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人工智能后处理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患者行双源双能冠状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同时传输到数坤Coronary Doc工作站和Siemens Syngo View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人工智能后处理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患者行双源双能冠状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同时传输到数坤Coronary Doc工作站和Siemens Syngo View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前者设为AI组,后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图像完成耗时、诊断耗时、图像Likert评分、诊断效能、狭窄符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I组与对照组图像完成耗时、诊断耗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Likert评分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AI组与对照组敏感度分别为95.38%、95.31%,特异度分别为63.63%、16.67%,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3.94%、85.92%,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0.00%、40.00%,准确率分别为90.79%、82.89%,其中特异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I组与对照组在冠状动脉轻度、重度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好,对中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一般。结论冠状动脉CTA人工智能模式能获得高效稳定的图像重组及诊断同时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在筛查及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方面起到了精准可靠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FFR_(CT)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成水华 倪炯 +2 位作者 刘君 黄芳 王培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诊断为...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的113例患者资料。测量心肌桥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收缩期管腔狭窄率。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FFR_(CT)软件计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的FFR_(CT)值。以0.80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FFR_(CT)正常组(FFR_(CT)>0.80)及FFR_(CT)异常组(FFR_(CT)≤0.80),分析FFR_(CT)异常与左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位置、长度、深度、收缩期狭窄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肌桥长度、深度及收缩期狭窄率预测FFR_(CT)异常的效能。结果FFR_(CT)正常组(n=79)和FFR_(CT)异常组(n=34)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临床症状中,FFR_(CT)正常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占比分别约15.2%、41.8%、32.9%,FFR_(CT)异常组患者以上临床症状占比分别约32.4%、23.5%、35.3%,两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8),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0.06,均P>0.05)。FFR_(CT)正常组及FFR_(CT)异常组患者纵深型心肌桥长度分别约(36±5)mm、(44±5)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03,P<0.001)。ROC曲线显示纵深型心肌桥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39.7 mm,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1~0.95,P<0.001),其诊断FFR_(CT)≤0.80的准确率为82.3%。结论FFR_(CT)值在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面有重要价值,且纵深型心肌桥的长度是影响FFR_(CT)值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人工智能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FFR_(CT):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方式 被引量:14
3
作者 陆怡菡 曾蒙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对非创伤性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但不能提供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冠脉造影时测定FFR值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狭窄病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但FFR因其有创性及费用昂贵,尤其在中国,临床... 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对非创伤性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但不能提供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冠脉造影时测定FFR值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狭窄病变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但FFR因其有创性及费用昂贵,尤其在中国,临床上开展有一定难度。将计算流体动力学应用于传统CCTA而计算FFR值(即FFRCT)现已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测定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本文就FFRC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FFRCT CT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建龙 张虹 +4 位作者 张变花 黄晋喜 曹向红 孙帅 姜峰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均接受了CCTA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采用目测直径法对CCTA图像狭窄程度进行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为〈50%,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均接受了CCTA与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采用目测直径法对CCTA图像狭窄程度进行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为〈50%,50%~69%和≥70%。相应MPI图像上心肌节段的核素分布分为:灌注正常及灌注异常。结果400条冠状动脉中,22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其中10条(45%)相应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378条冠脉血管狭窄程度〈50%及正常,其中18条(4.8%)冠状动脉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CCTA对评估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97%、45%和95%。结论CCTA用于诊断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心肌缺血时,确定诊断性能较低,排除诊断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等危症
下载PDF
Impact of Clinical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7
5
作者 Jia Zhou Jun-Jie Yang +4 位作者 Xia Yang Zhi-Ye Chen Bai He Luo-Shan Du Yun-Dai Che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Background: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atients who are at intemaediate risk for having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CAD), and 2013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Background: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atients who are at intemaediate risk for having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CAD), and 2013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CAD (2013G) recommended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CCTA. However, 2013G has not been subjected to systematic analyses for subsequent impact o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A total of 5320 patients suspected with SCAD were enrolled and scheduled for CCTA from March 2013 to September 2014. For each patient, pretest probability of SCAD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updated Diamond-Forrester model (UDFM). Appropriate CCTA or appropriate stress test was determined as described in the 2013G. A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ends in the half-monthly rate of appropriate CCTA. Results: Overall, only 61.37% of patients received appropriate CCTA, and there was insignificant change over time (P = 0.8701). The application of CCTA in patients who should have had a stress test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inappropriate CCTA before (22.29%) or after (19.98%) the publication of the 2013G. In all patients or any subgroup,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djusted half-monthly rate of appropriate CCTA was found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2013G (odds ratio, 1.0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982-1.021; P = 0.8678).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2013G have not, to date, been fully incorporat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clinical utilization of CCTA remains unreasonable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Practice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在提高CCTA图像质量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超 董栋 +1 位作者 王铭君 韩鹏熙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对比常规迭代重建算法,评价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TrueFidelity^(TM))在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0例接受相同扫描条件CCTA检查的患者。用ASiR-V 0%、ASiR-V 50%、ASiR-V 80%和... 目的对比常规迭代重建算法,评价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TrueFidelity^(TM))在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0例接受相同扫描条件CCTA检查的患者。用ASiR-V 0%、ASiR-V 50%、ASiR-V 80%和DLIR两个水平(中[M]和高[H])重建CCTA数据。通过对比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进行不同图像重建算法间的客观评价。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对主干血管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Liker 4分制)。结果ASiR-V 0%、ASiR-V 50%、ASiR-V 80%、DLIR-M、DLIR-H重建图像的整体对比图像噪声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LIR-H处理后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方式(P<0.05),SNR和CNR值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LIR-H重建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其他重建图像(P<0.05)。ASiR-V 0%、ASiR-V 50%、ASiR-V 80%、DLIR-M、DLIR-H算法在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主观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ASiR-V算法相比,DLIR算法能显著降低噪声,提高CCTA的SNR和CNR。因此在提高CCTA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方面,DLIR算法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图像质量 迭代重建技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造影的深度学习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韩丹 杨正汉 +2 位作者 徐岩 罗南 陈疆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I)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0年6月至12月,先后行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CCTA图像作为训练数据集,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训练,识...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I)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0年6月至12月,先后行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CCTA图像作为训练数据集,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训练,识别斑块类型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另外50例CAD患者作为测试数据集,以ICA图像为参考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比较CCTA-AI与ICA和传统人工C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在鉴别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时,CCTA-AI的诊断准确率优于传统人工方法(AUCAI=0.870,AUC传统CCTA=0.781,P<0.001)。在识别斑块类型方面,CCTA-AI的准确度与传统的人工方法相比表现中等(AUC=0.750,P<0.001)。结论:与传统的CCTA相比,CCTA-AI在识别≥50%狭窄和分析斑块类型方面是相对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纪欣强 赵润涛 +1 位作者 单冬凯 王凡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7-212,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体现的血压变异性等指标能够准确地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但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体现的血压变异性等指标能够准确地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但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2年3月因高血压合并疑似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患者,根据Leiden评分进行分组,<5分为低危组,5~20分为中危组,>20分为高危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采用Spearsman相关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783例患者中,男性523例,平均年龄(62.85±10.17)岁。三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危组中夜间收缩期下降率(r=-0.178,P=0.039)与Leiden评分存在关联,中高危组中舒张压变异性(r=0.189,P=0.015)、收缩压变异系数(r=-0.167,P=0.029)、舒张压变异系数(r=-0.156,P=0.038)、夜间舒张压下降率(r=0.167,P=0.029)与Leiden评分存在关联。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0.958,95%CI:0.936~0.981,P<0.001)、血脂异常(OR=0.293,95%CI:0.159~0.541,P<0.001)、24 h平均收缩压(OR=0.992,95%CI:0.984~1.000,P=0.032)、夜间平均收缩压(OR=0.989,95%CI:0.981~0.997,P=0.004)、收缩压变异性(OR=1.054,95%CI:1.026~1.084,P<0.001)、收缩压变异系数(OR=0.842,95%CI:0.752~0.943,P=0.003)、夜间收缩压下降率(OR=1.004,95%CI:1.000~1.008,P=0.037)与Leiden评分中高危独立关联。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越大,Leiden评分越高,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越严重,监测收缩压变异性对预测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及预防冠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Leiden评分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血压病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疑似冠心病诊断筛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盛宇峰 钱雪松 胡翼江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860-2862,共3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成像(CCTA)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CCTA检查组(A组,63例)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组(B组,68例),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的严重程度和广泛程度,记录1年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成像(CCTA)在冠心病筛选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CCTA检查组(A组,63例)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组(B组,68例),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的严重程度和广泛程度,记录1年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及广泛程度、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检查可对冠脉病变做出有效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冠心病
原文传递
验前概率联合冠脉CT造影对于稳定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伽 杨俊杰 +3 位作者 周迎 杨晓波 张华巍 陈韵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比较升级的Diamond-Forrester法(updated Diamond-Forrester method,UDFM)和Duke临床评分(Duke clinical score,DCS)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验前概率与冠脉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联... 目的比较升级的Diamond-Forrester法(updated Diamond-Forrester method,UDFM)和Duke临床评分(Duke clinical score,DCS)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验前概率与冠脉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因稳定型心绞痛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先后行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的患者523例,分别用UDFM和DCS估算每例患者患冠心病的验前概率。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验前概率、CTC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理论验后概率根据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结果 523例患者中有385例(74%)CCA结果为阳性。与UDFM相比,DCS将更多的CCA结果阳性患者分入高验前概率组(46%vs 23%,P<0.000 1)。DCS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UDFM[0.77(0.73,0.82)vs 0.71(0.66,0.77),P=0.000 9]。根据DCS估算结果划分的低、中和高3个验前概率亚组中,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4%、98%和97%,94%、87%和55%,91%、94%和93%及96%、96%和77%。中验前概率亚组的理论验后概率十分接近实际验后概率(阳性:94.7%vs 93.6%,阴性:3.7%vs 4.0%)。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CS比UDFM更适用于冠心病验前概率的估算。将按DCS估算的验前概率与CTCA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CTCA的诊断准确性,并避免过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CT造影 验前概率 贝叶斯定理
下载PDF
第二代追踪冻结技术提高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准确度的诊断研究
11
作者 杨文莉 兰紫婷 +5 位作者 于丽华 俞雅蓉 代旭 张帅 李念云 张佳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1-728,共8页
目的比较未纠正运动伪影的标准图像(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和第二代全心运动校正(SSF2)技术纠正运动伪影后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 分别用于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 目的比较未纠正运动伪影的标准图像(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和第二代全心运动校正(SSF2)技术纠正运动伪影后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 分别用于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同时行CCTA、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FFR检查的患者。最终纳入121例患者(134处病变)。分别使用标准迭代重建、迭代联合SSF1和SSF2技术对患者的CCTA图像进行重建。将所有图像分为STD组、SSF1组和SSF2组, 使用Likert量表对CC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 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评估CT-FFR与FFR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CCTA诊断阻塞性狭窄及CT-FFR评估缺血性病变的效能,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SSF2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3.7分)显著高于STD组和SSF1组(中位数均为3.0分)。SSF2组CT-FFR与FFR的相关性(r=0.652, P<0.001)和一致性(平均差=0.03)最好。ROC分析结果显示, 在病变水平上, SSF2组CT-FFR诊断缺血性病变的效能显著高于SSF1组(AUC分别为0.88、0.76, P=0.003), 而STD组和SS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SSF2组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 分别为92.72%和87.50%。在患者水平上, SSF2组也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SSF2技术改善了CCTA图像质量, 进而显著提高狭窄程度评估和CT-FFR模拟计算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运动校正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Myocardial bridging analysis by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a Saudi population 被引量:1
12
作者 Ragab Hani Donkol Zizi Saad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11期434-441,共8页
AIM: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location, morphology and clinical association of myocardial bridging in a Saudi population using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 METHODS: A total of 350 CCTA of Saudi pat... AIM: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location, morphology and clinical association of myocardial bridging in a Saudi population using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 METHODS: A total of 350 CCTA of Saudi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236 men, 114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56.3 year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fo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of CCTA indications(typical chest pain, recent onset cardiomyopathy,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etc.). The scan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or the presence of myocardial bridging and any other pathological association. RESULTS: Myocardial bridging was found in 89 of 350(22.5%) patients. Most of the intramuscular segments were of the superficial type and found in the mi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24.6%), followed by distal LAD(3.7%), diagonal branches(2%), ramus intermedius artery(1.4%) and obtuse marginal artery(0.8%). No myocardial bridging was detected in the right coronary or circumflex arteri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P = 0.14). 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was found in 51 of 89(57.3%) patients with MB.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intramuscular or distal segment of bridging arteries. Dynamic com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35(94.5%) patients with full encasement. No evidence of myocardial hypoperfusion was found in the territories supplied by the bridging arteries. CONCLUSION: CCTA is excellent in analyzing myocardial bridging in a Saudi popula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able to other populations. However, finding the real incidence may need a large multicent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bridging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oronary ARTERIES anatomy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下载PDF
临床危险因素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斑块成分及病变特点分析:基于冠脉CTA成像及冠脉造影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晋帆 邢浩然 +5 位作者 张东凤 王锐 雍婧雯 杨雪瑶 贺毅 宋现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分别基于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成像及冠脉造影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斑块成分及病变特点分析,分析临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吸烟)与斑块成分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 目的本研究分别基于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成像及冠脉造影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斑块成分及病变特点分析,分析临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吸烟)与斑块成分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友谊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且在住院前2个月内完成冠脉CTA的195例患者。应用冠脉CTA对CTO病变进行斑块成分分析,应用冠脉造影分析CTO病变特点。结果基于冠脉CTA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坏死脂核容积[55.88(26.40~98.96)vs.62.41(31.62~117.91)]、纤维脂肪斑块容积[25.08(9.93~50.18)vs.29.57(13.62~56.31)]、纤维斑块容积[17.39(3.31~45.52)vs.12.53(3.34-33.83)]、钙化斑块容积[0.85(0.00~6.44)vs.0.11(0.00~7.84)]、纤维钙化斑块容积[18.96(3.31~52.83)vs.15.42(3.34-44.34)]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坏死脂核容积[58.47(26.71-101.49)vs.64.18(33.81-113.93)]、纤维脂肪斑块容积[27.07(12.61~54.45)vs.26.92(13.30~55.72)]、纤维斑块容积[12.58(3.23~42.53)vs.13.10(4.17~33.54)]、钙化斑块容积[0.12(0.00~5.94)vs.0.32(0.00~12.46)]、纤维钙化斑块容积[15.42(3.23~45.45)vs.16.85(4.17~4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与非肾功能不全患者相比,坏死脂核容积[44.94(28.80~63.80)vs.62.38(30.69~110.81)]、纤维脂肪斑块容积[20.30(6.10~35.95)vs.27.76(13.04~55.28)]、纤维斑块容积[9.83(3.03~42.72)vs.13.10(3.43~39.81)]、钙化斑块容积[1.38(0.00~12.67)vs.0.19(0~7.40)]、纤维钙化斑块容积[12.49(3.03~45.45)vs.15.56(3.44~4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相比,坏死脂核容积[67.73(35.70~124.49)vs.51.77(22.77~90.36)]、纤维脂肪斑块容积[28.53(15.10~57.89)vs.25.23(9.86~53.01)]、纤维斑块容积[13.10(3.26~34.81)vs.12.58(4.14~44.66)]、钙化斑块容积[0.19(0.00~8.80)vs.0.25(0.00~6.56)]、纤维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斑块 临床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
下载PDF
等渗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随丽 彭超 +2 位作者 刘羽 黄英 丁祥利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等渗与次高渗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40例患者病例资料。等渗组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次高渗组采用碘海醇350 mgI/mL,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等渗与次高渗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40例患者病例资料。等渗组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次高渗组采用碘海醇350 mgI/mL,比较两组对比剂推注后受检者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测量冠状动脉不同分支,计算对比噪声比)。结果等渗组心率(72.12±4.64)次/分钟低于次高渗组(77.35±5.78)次/分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注入对比剂10 s内发热程度及尿意感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渗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次高渗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使用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320 mgI/mL,可使受检者心率相对稳定,减少采集图像时的心率波动,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 等渗对比剂 次高渗对比剂 心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健春 王新康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53-255,260,共4页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个月内均在我院行TET、CCTA和冠状动...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1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个月内均在我院行TET、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TET和CCTA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ET对重度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对单支、多支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单支、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81.4%;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79.1%;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72.1%。结论TET和CCTA诊断冠心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心表面脂肪体积与稳定型心绞痛患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超 崔志新 +5 位作者 丁振江 刘静怡 高秀鑫 司月乔 刘佟 孙王乐贤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表面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病的相关性。方法: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06-2017-06疑似冠心病住院患者688例,连续入选初步诊断为SAP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65... 目的:探讨心表面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病的相关性。方法: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06-2017-06疑似冠心病住院患者688例,连续入选初步诊断为SAP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65例,按照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SAP组(205例)及非冠心病组(160例)。通过对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图像重建后,测量EAT体积。依据BMI将研究对象再分为BMI≥24亚组与BMI<24亚组,并分别拟合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定量分析EAT体积与SAP患病的相关性。结果:SAP组EAT体积高于非冠心病组[132.00(91.04,235.00) cm^3∶100.00(73.87,129.50) cm^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AT体积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95%CI:0.619~0.728),最佳诊断界值为175.00 cm^3,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91%、93.23%、90.00%、56.09%;在BMI<24亚组中,EAT体积AUC为0.530(95%CI:0.415~0.644),EAT体积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76.87 cm^3,无统计学意义(P=0.607);而BMI≥24亚组中,EAT体积AUC为0.720(95%CI:0.655~0.785),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165.00 cm^3,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21%、92.11%、91.78%、47.30%。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AT体积增生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50;95%CI:5.445~42.713);BMI<24亚组中,EAT体积增生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9.238,95%CI:1.535,55.614);BMI≥24亚组中,EAT体积增生亦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44,95%CI:5.701,62.292)。结论:EAT体积增大是SAP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CTA测量EAT体积可作为临床诊断SAP的无创辅助检查手段,尤其对于超重与肥胖人群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表面脂肪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诊断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A延迟扫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前血栓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17
作者 魏凯 何柏 +5 位作者 王玺 穆洋 张威 荆晶 郭军 陈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28-431,435,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增强扫描联合延迟扫描,对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O)前左心耳(LAA)内血栓的诊断效能和有效放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增强扫描联合延迟扫描,对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O)前左心耳(LAA)内血栓的诊断效能和有效放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行LAAO的非瓣膜性AF患者109例(其中阵发性AF患者48例,持续性AF患者6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48 h接受CCTA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联合FLASH舒张期单期延迟扫描,并在术前24 h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CTA的诊断效能和有效放射剂量。结果 阵发性AF与持续性AF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联合扫描相较TEE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8.89%)、特异度(93.90%)和准确度(92.66%)。CCTA联合扫描相比增强扫描可显著提高特异度(75.61%vs. 93.90%,P=0.003),尤其在持续性AF患者中特异度改善明显(61.36%vs. 93.18%,P=0.001),而在阵发性AF患者中特异度改善不明显(92.11%vs. 94.74%,P>0.05)。此外,CCTA联合扫描并未显著增加有效放射剂量[(10.65±3.17)mSv vs.(9.87±3.12)mSv,P=0.167]。结论 AF患者在LAAO术前行CCTA增强扫描联合延迟扫描,对LAA内血栓具有较佳的诊断效能且不带来显著的有效放射剂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血栓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延迟扫描
下载PDF
256排Revolution多参数调节下低剂量心脏冠脉成像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云波 郑林丰 +2 位作者 欧阳欣 许静波 王治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0期1922-1926,共5页
目的:研究256排Revolution多参数调节下低剂量扫描心脏冠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5日至5月15日间在我院256排CT行CCTA的患者,分为心率稳定试验组(n=54例)和心率不稳... 目的:研究256排Revolution多参数调节下低剂量扫描心脏冠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5日至5月15日间在我院256排CT行CCTA的患者,分为心率稳定试验组(n=54例)和心率不稳定试验组(n=41例),同时选取在我院64排VCT行CCTA的患者为对照组(n=116例),对三组CCTA图像质量行主观和客观评估,比较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56排CT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256排CT多参数调节下检查冠脉在保证图像质量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脉成像 多参数调节 自动毫安 自动千伏 图像迭代重建
原文传递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for Suspected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Gap Between the 2013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被引量:1
19
作者 Fu-Cheng S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 a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natomy is widely used clinically. Its advantages include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 a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natomy is widely used clinically. Its advantages include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present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nd lesion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GAP GUIDELINE Practice
原文传递
艾滋病人群心外膜及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定量参数与CT-FFR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雪妍 侯佳蒙 +1 位作者 张永高 赵清霞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艾滋病人群心外膜及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艾滋病患者行CCTA检查,按将其按CT-FFR≤0.8和>0.8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并对CCTA图像行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艾滋病人群心外膜及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艾滋病患者行CCTA检查,按将其按CT-FFR≤0.8和>0.8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并对CCTA图像行冠状动脉脂肪衰减指数(FAI)、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及密度、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等定量分析,以分析和比较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以得出最佳诊断模型。结果缺血组的男性、吸烟史比例及肌酸激酶更高,三支冠状动脉主血管及整体平均FAI值、EAT密度及CACS较非缺血组更高,EAT体积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Logistic分析中显示FAI是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EAT密度及CACS的模型较单独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的模型诊断心肌缺血的效能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人群中,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是心肌缺血的重要预测因子并且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心外膜脂肪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