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层熔池结构对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热流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丽莉 余红星 +4 位作者 陈亮 邓坚 邓纯锐 向清安 邹志强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7-171,共5页
严重事故后期,反应堆压力容器(RPV)下腔室内熔融物(U-Zr-O-Fe)可能发生分层。但目前采用的三层熔池结构分析模型之间有较大差异。本文采用了3种不同熔池结构模型:Esmaili&Khatib-Rahbar模型、Seiler模型、MAAP5程序模型分别计算了AP... 严重事故后期,反应堆压力容器(RPV)下腔室内熔融物(U-Zr-O-Fe)可能发生分层。但目前采用的三层熔池结构分析模型之间有较大差异。本文采用了3种不同熔池结构模型:Esmaili&Khatib-Rahbar模型、Seiler模型、MAAP5程序模型分别计算了AP1000电厂的三层熔池结构并对RPV外壁面热流密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计算模型计算的熔池结构差异很大,进而影响了RPV外侧的热流密度分布。相比Esmaili&Khatib-Rahbar模型,Seiler模型更为保守。而MAAP5程序模型虽然在计算氧化物层和重金属层成分时是基于热力学理论,但轻金属层成分的确定方法尚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压力容器内熔融物滞留(IVR)策略 AP1000 熔池结构 热流密度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