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文化对中美青少年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灵宇 《体育科技》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通过对体育文化、教育、学校体育的垂直交叉架构剖析,并在此背景下探析中美两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校园体育精神"【1】的发展是构筑青少年体育文化的根本。在这中间,学校教育的传播功能是促进体育文化植根校园的基础。虽然... 通过对体育文化、教育、学校体育的垂直交叉架构剖析,并在此背景下探析中美两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校园体育精神"【1】的发展是构筑青少年体育文化的根本。在这中间,学校教育的传播功能是促进体育文化植根校园的基础。虽然体育文化传播让中国青少年建立起的体育价值观在对他们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性作用微乎其微,但是通过对中美青少年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比较,认为美国青少年在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对其影响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传播 青少年 社会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化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祥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革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围绕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圆心"而展开的,使其与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化相融合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作为中国...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革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围绕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圆心"而展开的,使其与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化相融合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作为中国传统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质,它的现代转化必须围绕其"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而展开,坚持德与法、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的可能性原则。只有实现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化,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其建构生成的原生态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正义观 现代转化 社会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方式及其奥秘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贵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方式实现了从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显性为主要特征向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隐性为主要特征的转换,人们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选择隐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和在重大事件等特殊情况下选择显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是隐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方式实现了从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显性为主要特征向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隐性为主要特征的转换,人们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选择隐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和在重大事件等特殊情况下选择显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是隐性表现方式与显性表现方式相结合的基本形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人的精神本质、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质态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人们有不同的道德表现方式而已。人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表现方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与环境密切关联的社会道德诉求的程度、道德这一价值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社会心理和民间舆论对人们道德行为之动机正当性的评价倾向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道德表现方式 道德诉求 社会核心价值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祥乐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第3期116-121,共6页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革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围绕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圆心"而展开的,使其与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相融合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是中国传...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变革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围绕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圆心"而展开的,使其与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相融合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是中国传统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质,它的现代转型必须围绕其"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而展开,坚持德与法、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以及个体与群体的辩证统一的可能性原则。只有实现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其建构生成的原生态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本位的德性正义观 社会核心价值观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平等交往始于言传身教——琪琪,你和大家都一样
5
作者 周唯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第8期181-182,共2页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在幼儿园中通过课程活动、人际交往可习得、整合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并不断强化。幼儿社会性在人际交往中实现,为幼儿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价值观的人际交往取向,引导幼儿了解交往的多面性,通过言传身教...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在幼儿园中通过课程活动、人际交往可习得、整合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并不断强化。幼儿社会性在人际交往中实现,为幼儿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价值观的人际交往取向,引导幼儿了解交往的多面性,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平等交往,完善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人际交往模式。幼儿拥有新的人际交往观念,能够持有一视同仁、不偏见的态度,更加友好的与人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交往 社会核心价值观 言传身教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6
作者 叶海涛 方正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47,共19页
新媒体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全新传播范式与话语建构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媒介载体、传播内容、传播机制等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在新媒体场域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媒体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全新传播范式与话语建构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媒介载体、传播内容、传播机制等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在新媒体场域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文化发展,成为新时代必须面对的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课题。作为新兴的重要媒介载体,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在国家战略层面,信息领域已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之一,借助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颠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社会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多元文化发展有助于净化网络舆论生态,构筑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在公民个体层面,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促进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同时,新媒体舆论场的各种乱象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诸多困境与挑战:新媒体舆论监管难度加大与网络"把关人"缺位,导致网络舆论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有效管控;网络消极文化的广泛存在与互联网泛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互联网用户年龄、学历以及媒介素养分布的结构性失衡,引发网络价值观混乱与信仰危机问题等。立足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诸多机遇与挑战,学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实践路径,包括加快媒体融合与建立现代化传播体系,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监管体制机制,传播策略精细化与传播对象精准化,以及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综观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虽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仍存在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新媒体 传播 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