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郑翰林 刘雨龙 +4 位作者 陈光 宁仁德 刘明祥 江华 房传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因喙突撞击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3-01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因喙突撞击导致的肩胛下肌腱损伤,其中15例(A组)采用...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因喙突撞击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3-01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因喙突撞击导致的肩胛下肌腱损伤,其中15例(A组)采用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15例(B组)单纯行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而喙突不作处理。比较组间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患肩体侧主动外旋活动度、喙肱距离、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全身或肩关节局部感染、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A组随访期内未发生肩胛下肌腱再撕裂的情况,而B组1例术后10个月肩胛下肌腱再撕裂。A组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患肩体侧主动外旋活动度、喙肱距离、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喙突撞击是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重要原因,此类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下肌腱损伤 喙突下撞击征 关节镜 喙突成形 喙肱距离
原文传递
喙突成形术对LafosseⅠ及Ⅱ型肩胛下肌损伤修复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童骏 陈光 宁仁德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72-578,共7页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修复LafosseⅠ及Ⅱ型肩胛下肌损伤术中应用喙突成形术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4例LafosseⅠ及Ⅱ型肩胛下肌损伤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关节镜下修复肩胛下肌术中,对照组(12例)不采用喙突成形术;观察组(12例)采用喙突成形术。...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修复LafosseⅠ及Ⅱ型肩胛下肌损伤术中应用喙突成形术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4例LafosseⅠ及Ⅱ型肩胛下肌损伤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关节镜下修复肩胛下肌术中,对照组(12例)不采用喙突成形术;观察组(12例)采用喙突成形术。比较两组肩关节术前、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SES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12个月的随访。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观察组术前(35.75±8.20)分、术后12个月(75.25±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36.58±6.71)分、术后12个月(72.25±4.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ES肩关节评分:观察组术前(40.58±7.98)分、术后12个月(78.92±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41.50±8.38)分、术后12个月(77.92±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肩关节评分:观察组术前(7.33±1.30)分、术后12个月(1.67±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7.17±1.27)分、术后12个月(3.25±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观察组术前(47.92±13.89)°、术后12个月(152.08±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51.67±13.87)°、术后12个月(139.58±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观察组术前(48.75±14.79)°、术后1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突成形术 肩胛下肌 肩袖损伤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小切口喙突成形术治疗喙突下撞击综合征
3
作者 谢美明 唐康来 +3 位作者 邓银栓 李辉 陶旭 许建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喙突成形术治疗喙突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11年9月,收治喙突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0~56岁,平均36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1.2个月。先天性喙突发育异常3例,盂肱关节前方不稳... 目的探讨小切口喙突成形术治疗喙突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11年9月,收治喙突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0~56岁,平均36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1.2个月。先天性喙突发育异常3例,盂肱关节前方不稳1例。患者均有肩关节前方慢性疼痛和弹响史,内收、内旋和前屈时加重。Neer撞击征试验和Hawkins-Kennedy改良试验呈阳性。内收轴位CT示喙肱间距变小,喙突指数增大。术中截除喙突颈0.5~1.5 cm,游离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肌腱止点,重叠缝合于截骨面近端。术后支具固定肩关节6周。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患者肩关节疼痛和弹响均消失。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定标准评分、Constant评分表评分及简单肩关节测试(SST)评分平均分别为0.25、34.25、91.25、0.25分,均较术前7.75、10.25、65.50、9.75分明显改善。内收轴位CT及三维重建和MRI显示,过长喙突已切除,喙肱间距从术前平均4.16 mm增至13.38 mm,喙突指数从术前平均13.08 mm降至0.28 mm。结论小切口喙突成形术是治疗喙突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突下撞击综合征 小切口喙突成形术 肩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