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对铜的吸收运输及毒害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
作者 田生科 李廷轩 +2 位作者 杨肖娥 卢玲丽 彭红云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7-394,共8页
铜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铜对植物有毒害效应。因而植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内稳态机制来调控铜离子在细胞中的浓度;既能满足细胞正常代谢对铜的需求又要使细胞免受铜毒害。植物对铜内稳态机理主要涉及植物... 铜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铜对植物有毒害效应。因而植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内稳态机制来调控铜离子在细胞中的浓度;既能满足细胞正常代谢对铜的需求又要使细胞免受铜毒害。植物对铜内稳态机理主要涉及植物对铜运输、螯合和区室化作用等方面,以此来达到对铜离子的吸收、分配和解毒的功能。本文综述了植物对铜的吸收运输与解毒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 耐性 解毒
原文传递
铜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与植物耐铜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子诚 陈梦霞 +7 位作者 杨毓贤 方项 刘众杰 王令宇 葛孟清 张川 房经贵 上官凌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49-1863,共15页
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及激素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植物体内含量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近年来由于含铜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及工业含铜污... 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及激素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植物体内含量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近年来由于含铜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及工业含铜污染物的排放,铜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危害备受关注。研究铜离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响应铜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人们了解植物的耐铜性和铜污染区的植物修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植物对铜离子的吸收转运及积累,铜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植物对铜胁迫的抗性机制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植物铜胁迫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铜胁迫分子调控机制及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胁迫 植物 生长发育 抗性机制
下载PDF
桉树对矿区污染土壤中Cu和Cd的耐受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韦月越 蒙敏 +3 位作者 黄雪芬 龙海洋 应成璋 王维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7-234,共8页
为明确桉树对土壤中Cu和Cd的耐受机制,采用某矿区实际污染土壤进行盆栽实验,研究了桉树对Cu和Cd的吸收和累积,分析了桉树根、茎和叶中Cu和Cd的亚细胞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重金属的转运系数降低,Cu和Cd滞留在桉树根... 为明确桉树对土壤中Cu和Cd的耐受机制,采用某矿区实际污染土壤进行盆栽实验,研究了桉树对Cu和Cd的吸收和累积,分析了桉树根、茎和叶中Cu和Cd的亚细胞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重金属的转运系数降低,Cu和Cd滞留在桉树根部。重度污染土壤中,桉树根部的Cu和Cd分别占植株总量的43%和90%。随污染程度的增加,桉树根部Cu和Cd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重度污染土壤中,桉树根部Cu和Cd的累积系数降低,对Cu和Cd的吸收受到限制。桉树吸收的Cu和Cd主要分布在根、茎和叶的细胞壁组分(>45%),随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该比例大致保持稳定。重度污染土壤中,Cu和Cd在桉树根部可溶组分中的比例增加。综上所述,根部的滞留作用、根部的吸收限制、细胞壁固持作用及可溶组分的区隔化作用,是桉树耐受污染土壤中Cu和Cd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分布 桉树 耐受机制
原文传递
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 stinctorius)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6
4
作者 温祝桂 王杰 +4 位作者 汤阳泽 史良 洪立洲 沈振国 陈亚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156,共8页
旨在研究Pisolithus tinctorius(P_t)菌种的耐铜性以及对宿主植物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生长发育、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Cu吸收的影响,探究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采用液体纯培养,0、5、50、100、250和500μmol/L浓度Cu处... 旨在研究Pisolithus tinctorius(P_t)菌种的耐铜性以及对宿主植物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生长发育、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Cu吸收的影响,探究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采用液体纯培养,0、5、50、100、250和500μmol/L浓度Cu处理研究P_t菌种耐Cu性;幼苗盆栽实验(P_t菌根或未菌根化),分析幼苗生长、各部分营养元素及Cu含量。结果显示,P_t菌种具有很强的耐Cu性,其半抑制浓度达200μmol/L;与非接菌相比,P_t菌种的侵染可以显著(F=44.57,P=0.003)促进黑松幼苗的生长,提高宿主幼苗根及茎中P和Ca的含量,缓解Cu毒害;接种后幼苗地上部重金属浓度虽有所降低,但可通过增加宿主生物量来提高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提取效率;接种P_t,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u含量,降低Cu对植物的毒害。耐Cu性的Pt菌种可以促进宿主幼苗的生长及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Cu毒害,提高黑松对Cu的提取效率,在Cu污染地的生物修复、植被恢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豆马勃 黑松 Cu耐性 提取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铜尾矿区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和氮磷含量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宏 沈章军 +2 位作者 陈政 安宗胜 孙庆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8-1484,共7页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层(尾砂层20~25 cm)、D层(尾砂层25~40 cm),植物样品采集时草本植物分地上和地下2部分、木本植物分根、茎和叶3部分采集。结果表明:随着9种植物生长,A层和B层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A层中w(总氮)、w(氨氮)、w(硝氮)、w(有效磷)和w(有机质)显著高于C、D层(P〈0.05),B层中w(有效态Cu)、w(有效态Zn)显著低于A、C、D层(P〈0.05)。9种优势植物对Cu、Pb、Zn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草本植物以根系积累为主,木本植物以叶片积累为主。草本植物对尾矿基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性,其中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根系中Cu、Pb、Zn的富集量均最大,耐性表现最突出,是较为理想的铜尾矿基质的修复物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9种植物体内氮磷质量分数也各不相同,其中木本植物叶中氮磷质量分数均大于根、茎。木本植物体内w(总氮)与w(总磷)、w(Cu)、w(Zn)相关性较好,草本植物体内w(Cu)、w(Pb)、w(Zn)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优势植物 重金属 吸收 耐性
下载PDF
辣椒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oryzae pv.oryzicola)的质粒及其与耐链霉素和耐铜性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向平安 周燕 高必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0-333,共4页
从不同省份收集到辣椒疮痂病菌Xanthomonasvesicatoria(XV) 7个菌株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pv .oryzicola(XOZ) 14个菌株 ,进行了质粒微量制备。XV菌株除XV1外都检测到质粒 ,单个菌株拥有的质粒数为 2~ 5个 ,大小在 10~ 10 0kb... 从不同省份收集到辣椒疮痂病菌Xanthomonasvesicatoria(XV) 7个菌株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pv .oryzicola(XOZ) 14个菌株 ,进行了质粒微量制备。XV菌株除XV1外都检测到质粒 ,单个菌株拥有的质粒数为 2~ 5个 ,大小在 10~ 10 0kb,没有发现为所有菌株所共有的质粒 ,但XV2、XV3、XV4、XV5、XV6共享 1个大约 5 5kb的质粒。 14个XOZ菌株都含有 1个质粒 ,除XOZ5外 ,其余的 13个菌株都含 1个约 4 0kb的质粒。所有菌株都不耐铜。XOZ菌株仅XOZ7对链霉素表现耐性 ,4个XV菌株即XV4、XV5、XV6和XV7耐链霉素。用XV质粒转化无质粒菌株 ,发现XV5的 1个 76Kb质粒与耐链霉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疮痂病菌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菌 质粒 耐链霉素 耐铜性 质粒数
下载PDF
铜对凤丹生长、生理及体内矿质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燕 张桂花 +3 位作者 徐迎春 程家高 陈亚华 李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3,共9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凤丹(Paeonia ostii)在添加低(300mg.kg-1)、中(600mg.kg-1)、高(900mg.kg-1)铜浓度处理下的耐性。结果表明:凤丹的株高增长、地茎加粗、主根增粗及伸长、根系及地上部干重的积累等对铜具有较强的耐性。各添加铜处理...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凤丹(Paeonia ostii)在添加低(300mg.kg-1)、中(600mg.kg-1)、高(900mg.kg-1)铜浓度处理下的耐性。结果表明:凤丹的株高增长、地茎加粗、主根增粗及伸长、根系及地上部干重的积累等对铜具有较强的耐性。各添加铜处理下,地上及地下耐性指数均>0.5。各铜处理下根部SOD活性显著下降,但低铜浓度下叶片SOD活性升高;各铜处理下根部及叶部POD活性先升后降;低、中铜浓度下根部及叶部MDA含量均未有显著增加;根、叶内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铜浓度升高而逐渐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均在中浓度铜处理下上升至最高。根、茎部铜含量均随铜浓度增加而上升,叶部铜含量则先升后降。铜处理下根、茎、叶对铜的富集系数均<1。铜处理抑制凤丹根部对P、Ca的吸收,但促进P、K向上运输;低、中铜浓度下叶对Mg积累增加,高浓度降低。铜处理抑制根对Fe、Mn的吸收,低、中铜浓度促进叶对Fe、B的积累及Fe、Mn、Zn、B的向上运输,凤丹各部位对Zn的积累不受铜处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铜耐性 生理反应 元素 吸收分配
原文传递
铜胁迫下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耐受性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梦娇 张英伟 +2 位作者 柴立伟 黄艺 邱国玉 《菌物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外生菌根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通过生物固定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能力。本试验选择4种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 外生菌根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通过生物固定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能力。本试验选择4种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分析不同浓度铜(0、10、25、35、50和90 mg/L)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生长、铜积累和分泌耐热蛋白的变化,以探索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重金属耐受性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铜胁迫处理组X.chrysenteron、P.tinctorius的菌丝干重比对照组分别仅减少7.8%~33.6%、0.2%~11.5%,而单位菌丝铜积累量显著低于L.bicolor和G.viscidus(P<0.05),在生长方面表现出对过量铜胁迫的较强耐受性;从单位菌丝耐热蛋白分泌量来看,G.visciduss>(X.chrysenteron,P.tinctorius)>L.bicolor,但由于X.chrysenteron、P.tinctorius生物量干重较大,耐热蛋白分泌总量足够多,从而降低培养环境中的Cu2+,X.chrysenteron、P.tinctorius通过分泌耐热蛋白耐受铜胁迫能力更强;通过SDS-PAGE图谱发现铜胁迫诱导X.chrysenteron、G.viscidus和L.bicolor分泌出分子量在31~43 k D之间的多种新耐热蛋白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铜胁迫 耐受性 耐热蛋白
原文传递
3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耐铜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鹤山 高秋 +4 位作者 张婷婷 陆姣云 田宏 熊军波 刘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128,共12页
为评价红三叶种质耐铜能力强弱,筛选出优异种质材料,以30份国内外红三叶材料为对象,研究其萌发期和幼苗生长阶段Cu^(2+)胁迫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红三叶耐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红三叶... 为评价红三叶种质耐铜能力强弱,筛选出优异种质材料,以30份国内外红三叶材料为对象,研究其萌发期和幼苗生长阶段Cu^(2+)胁迫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红三叶耐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红三叶发芽率逐渐降低,胚根变短,变粗;胚根在Cu^(2+)浓度为0.5 mmol·L^(-1)下长度为对照的40%~69%,在Cu^(2+)浓度为8.0 mmol·L^(-1)时停止生长,而发芽率在Cu^(2+)浓度为8.0 mmol·L^(-1)时为对照的61%~93%,相对于发芽率,胚根对Cu^(2+)胁迫更为敏感。红三叶幼苗能够耐受20 mmol·L^(-1)的Cu^(2+)胁迫,但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总长度、根尖数以及根体积均显著降低。不同浓度间红三叶各性状差异显著(P<0.05),且萌发期(0.5 mmol·L^(-1))和苗期(20 mmol·L^(-1))不同红三叶材料间同一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胚根长度与胚根直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根冠比、根总长度和根尖数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以胚根长度、幼苗存活率、地下生物量和根总长度4个关键指标为因子的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综合评价值显著相关(R^(2)=0.9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材料CF022167、CF022178及CF022232具有较高的铜胁迫耐受性,可作为红三叶耐铜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或在生产中直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耐铜性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蓖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重金属铜锌离子胁迫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艳鹏 罗蕊 +3 位作者 王志妍 韩云江 陈璐 黄凤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6-916,共11页
蓖麻是耐受性很强的植物,铜锌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广泛存在。本研究以蓖麻种子和幼苗对Cu^(2+)和Zn^(2+)复合的胁迫响应。实验结果如下,种子萌发阶段:随着Cu^(2+)和Zn^(2+)复合溶液处理浓度增加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但无明显趋势;根长差异... 蓖麻是耐受性很强的植物,铜锌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广泛存在。本研究以蓖麻种子和幼苗对Cu^(2+)和Zn^(2+)复合的胁迫响应。实验结果如下,种子萌发阶段:随着Cu^(2+)和Zn^(2+)复合溶液处理浓度增加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但无明显趋势;根长差异显著且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根粗差异不显著;在Cu^(2+)和Zn^(2+)复合浓度为840 mg/L时,种子MDA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和GR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幼苗生长阶段:用浓度为840 mg/L的Cu^(2+)和Zn^(2+)复合溶液对幼苗进行处理,形态学上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叶子褪绿逐渐严重,株形较对照组更矮小;处理组和对照组MDA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同,CAT活性在前15 d之内变化趋势相同,之后相反,GR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蓖麻种子在浓度为1320 mg/L时,种子仍未死亡,表明蓖麻对Cu^(2+)和Zn^(2+)复合具有很强的耐受性;蓖麻幼苗在Cu^(2+)和Zn^(2+)复合浓度为840 mg/L时处理至21 d仍未死亡,证明蓖麻幼苗对Cu^(2+)和Zn^(2+)复合也有很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铜离子 锌离子 胁迫响应 耐受性
原文传递
柠檬香蜂草对铜的耐性及其积累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斌 朱江 +1 位作者 王朋 杨道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以柠檬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幼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Cu^(2+)胁迫(CK、200、400、800和1 000mg·kg^(-1))盆栽实验,测定胁迫0、7、14、21、28d后植物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 以柠檬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幼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Cu^(2+)胁迫(CK、200、400、800和1 000mg·kg^(-1))盆栽实验,测定胁迫0、7、14、21、28d后植物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植物体内Cu含量等指标,探讨柠檬香蜂草对Cu^(2+)的耐受性及其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相同处理时间下,柠檬香蜂草除MDA含量外其他所有指标均随着Cu^(2+)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变化趋势,且高浓度组(800和1 000mg·kg^(-1))与低浓度组(200和400mg·kg^(-1))之间差异显著(P<0.05);MDA含量在1 000mg·kg^(-1)浓度下持续增长至第14天后开始下降。(2)柠檬香蜂草体内Cu的积累量随Cu胁迫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浓度为400mg·kg^(-1)时达到最高值(0.71mg/盆)。(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柠檬香蜂草植株的铜富集系数及其耐性系数均随Cu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各处理浓度对Cu的耐性系数均大于0.5,富集系数均大于1。研究发现,柠檬香蜂草对Cu胁迫具有一定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具有成为铜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香蜂草 耐性 积累
下载PDF
Caffeic acid product from the highly copper-tolerant plant Elsholtzia splendens post-phytoremediation:its extraction,purification,and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5
12
作者 Yan XING Hong-yun PENG +3 位作者 Meng-xi ZHANG Xia LI Wei-wei ZENG Xiao-e Y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87-493,共7页
In the current study,caffeic acid was an important metabolite in the highly copper-tolerant plant Elsholtzia splendens.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affeic acid were performed on the dried biomass of the plants by ... In the current study,caffeic acid was an important metabolite in the highly copper-tolerant plant Elsholtzia splendens.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affeic acid were performed on the dried biomass of the plants by means of sonication/ethanol extraction,followed by purification using a macroporous resin (D101 type) column and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The faint-yellow caffeic acid product was yielded with a purity of 98.46%,and it was chemically identified from spectra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 H NMR)/carb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3 C NMR),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Caffeic acid is a possible product from the post-harvest processing of Elsholtzia splendens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feic acid PURIFICATION POST-PROCESSING copper tolerance Elsholtzia splendens
原文传递
铜在狐尾藻中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晓梅 叶美锋 +2 位作者 吴飞龙 徐庆贤 林代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1122,共9页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耐性机制
下载PDF
植物铜胁迫响应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佳 杜瑞英 +1 位作者 王旭 陈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18-28,共11页
铜(Cu)是人体和动植物必需的金属,参与多种形态、生理和生化过程;铜是多种酶的辅因子,在光合、呼吸作用和电子传递链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防御基因的结构组成部分。为了给今后植物铜胁迫的研究提供更系统的理论参考,基于前期研究的过量铜... 铜(Cu)是人体和动植物必需的金属,参与多种形态、生理和生化过程;铜是多种酶的辅因子,在光合、呼吸作用和电子传递链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防御基因的结构组成部分。为了给今后植物铜胁迫的研究提供更系统的理论参考,基于前期研究的过量铜对植物萌发、生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等生理过程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综述了铜的生物学功能;过量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毒害;铜转运、伴侣蛋白的作用以及植物对铜胁迫的耐受机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制定合理维持铜稳态的有效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毒害 铜稳态 吸收 转运 耐受机制
下载PDF
一株高铜耐受罗伦隐球酵母的铜耐受性
15
作者 刘文信 温群伟 +5 位作者 周旭 吴清文 徐阳 秦春燕 陈雪岚 黄明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71-6277,共7页
从铜污染地区筛选到一株高铜抗性菌株,经过18S和26S rRNA测序分析,与罗伦隐球酵母亲缘关系最近.经测试发现菌株能在15mmol/L Cu^(2+)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最高吸附铜29.36μmol/L/OD.另外,对菌株进行铜应激后做转录组分析发现共有126个... 从铜污染地区筛选到一株高铜抗性菌株,经过18S和26S rRNA测序分析,与罗伦隐球酵母亲缘关系最近.经测试发现菌株能在15mmol/L Cu^(2+)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最高吸附铜29.36μmol/L/OD.另外,对菌株进行铜应激后做转录组分析发现共有126个基因表达上调,143个基因表达下调;多个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金属离子转运途径有关基因出现差异表达.同时,铜应激导致糖代谢途径受阻,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37%~73%,这可能是铜抑制菌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重金属转运相关功能基因在铜诱导时,表达量急剧上升7~26倍,以应对铜胁迫.本研究揭示菌株对铜胁迫的转录反应和可能参与铜抗性的代谢途径,为通过微生物技术应用于铜污染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耐受 铜吸附 转录组 能量代谢 金属离子转运
下载PDF
51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耐铜性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思怡 陈菲 +1 位作者 张鹤山 张志飞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4,19,共6页
为筛选耐铜性红三叶种质资源,建立萌发期耐铜性评价体系,对51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进行100 mg·L^(-1) Cu^(2+)浓度胁迫和去离子水对照的发芽试验,对红三叶种质资源的发芽指标和根系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100 mg·L^(-1) Cu... 为筛选耐铜性红三叶种质资源,建立萌发期耐铜性评价体系,对51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进行100 mg·L^(-1) Cu^(2+)浓度胁迫和去离子水对照的发芽试验,对红三叶种质资源的发芽指标和根系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100 mg·L^(-1) Cu^(2+)胁迫对红三叶萌发指标和根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促进根系增粗;Cu^(2+)胁迫下不同红三叶品种的各萌发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相对总根长等3项指标为红三叶耐铜性评价指标。通过加权隶属函数评价和聚类分析发现,51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耐铜性可分3个类群,其中CF 022176、CF 022187、CF 022236、CF 022170、CF 022171、CF 022167等6份耐铜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铜性 红三叶 主成分分析 聚类
下载PDF
金沙鲈鲤鱼苗对高浓度硫酸铜急性毒性耐受性
17
作者 张阳东 李天才 +3 位作者 邓龙君 朱欧 潘书鹏 木小东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15-18,44,共5页
开展了金沙鲈鲤鱼苗对高浓度硫酸铜急性毒性耐受性试验。当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g/L时,观察了不充氧气和充氧气条件下鱼苗中毒死亡情况,并在充氧气条件下进行了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 开展了金沙鲈鲤鱼苗对高浓度硫酸铜急性毒性耐受性试验。当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g/L时,观察了不充氧气和充氧气条件下鱼苗中毒死亡情况,并在充氧气条件下进行了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g/L时,不充氧气和充氧气条件下,鱼苗开始出现中毒现象时间分别为4.75,4.25和3.00 h以及6.00,5.75和4.25 h;开始死亡时间分别为5.00,4.50和4.00 h以及8.50,6.00和4.50 h。金沙鲈鲤鱼苗在充氧气条件下对高浓度硫酸铜毒性耐受性明显更强。在充氧气条件下,金沙鲈鲤鱼苗在硫酸铜浓度为14.286 mg/L时,3.00 h无中毒迹象,但3~4 h内捞取的鱼苗,在3 d恢复期内有不同比例死亡;而在硫酸铜浓度为7.143和10.715 mg/L时,3~4 h内捞出的鱼苗,3 d内恢复良好。建议在充氧气和水温<15.0℃的条件下,养殖生产中使用≤10.715 mg/L的硫酸铜,对全长超过8.5 cm的金沙鲈鲤鱼苗进行低于4 h的药浴,可达到疾病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鲈鲤 硫酸铜 急性毒性 耐受性
下载PDF
香根草和香茅草对铜、锌的耐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红梅 林曼芬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9期18-19,30,共3页
通过香根草和香茅草的水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的铜和锌对香根草、香茅草的生理和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对重金属铜和锌的耐性指数大于香茅草的耐性指数,香根草和香茅草对锌的耐受能力比对铜的耐受能力要强,富集的重金属主要部位... 通过香根草和香茅草的水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的铜和锌对香根草、香茅草的生理和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对重金属铜和锌的耐性指数大于香茅草的耐性指数,香根草和香茅草对锌的耐受能力比对铜的耐受能力要强,富集的重金属主要部位是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香茅草 耐性指数
下载PDF
柑橘4种砧木幼苗对铜过量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耐受性差异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敏 袁梦 +4 位作者 朱攀攀 凌丽俐 何义仲 付行政 彭良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69-1981,共13页
为探究不同柑橘砧木的铜过量胁迫耐性差异,分析砧木铜过量胁迫的生理响应,试验选用4种常用的柑橘砧木枳、资阳香橙、红橘和沙田柚180d实生苗为材料,用1.5(对照)、7.5、37.5、187.5和937.5μmol·L-1的CuSO4溶液进行处理。结果显示,... 为探究不同柑橘砧木的铜过量胁迫耐性差异,分析砧木铜过量胁迫的生理响应,试验选用4种常用的柑橘砧木枳、资阳香橙、红橘和沙田柚180d实生苗为材料,用1.5(对照)、7.5、37.5、187.5和937.5μmol·L-1的CuSO4溶液进行处理。结果显示,高浓度CuSO4处理导致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下降,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值显著上升;SOD、POD酶活性上升;高浓度下,砧木对K、P、Ca、Mg、Fe、Mn和Zn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下降。高CuSO4处理导致砧木叶片黄化脱落,根系褐变短小,生长受阻,严重时死亡。不同砧木对CuSO4过量胁迫耐受性差异明显,枳最先出现新叶失绿、老叶落叶、生长量下降和光合等生理指标下降,随后依次为沙田柚、红橘和资阳香橙。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资阳香橙对铜过量胁迫耐性最强,红橘其次,沙田柚再次,枳对铜过量胁迫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砧木 铜过量 耐受性 生理生化指标 矿质元素
原文传递
镧对铜尾矿区黑麦草铜耐性与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友保 吴亭亭 +2 位作者 燕傲蕾 代杰 陶洁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1-736,共6页
通过对铜陵铜尾矿库地区土壤添加不同浓度的La,研究了外源La处理对高浓度Cu胁迫下,黑麦草对Cu的耐性和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La对黑麦草种子萌发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高浓度La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当La浓度达到100 mg k... 通过对铜陵铜尾矿库地区土壤添加不同浓度的La,研究了外源La处理对高浓度Cu胁迫下,黑麦草对Cu的耐性和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La对黑麦草种子萌发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高浓度La对黑麦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当La浓度达到100 mg kg-1时,La对黑麦草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生物量和耐性指数较对照组均达到显著抑制水平(P<0.05)。黑麦草的茎叶重、根重、茎叶长、根长和耐性指数随着L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1.90%、12.62%、7.21%、13.78%和13.33%。La对黑麦草的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茎叶。La对根重的平均抑制率比茎叶重高出2.77%;对根长的平均抑制率比茎叶长高出6.75%。黑麦草体内Cu含量随着添加L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根系中Cu的含量平均上升了6.99%,地上部分Cu的含量平均上升了8.49%。显示出外源La处理增加了黑麦草对铜尾矿库区Cu的吸收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La 黑麦草 耐性 积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