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有机酸对恒电荷和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红青 刘华良 贺纪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以恒电荷土壤(黄褐土和黄棕壤)和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乙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吸附重金属铜离子(Cu2 +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酒石酸浓度下,土壤对酒石酸的吸附量依次为黄棕壤(2 1 8mmolkg-1) >... 以恒电荷土壤(黄褐土和黄棕壤)和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乙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吸附重金属铜离子(Cu2 +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酒石酸浓度下,土壤对酒石酸的吸附量依次为黄棕壤(2 1 8mmolkg-1) >红壤(15 4mmolkg-1) >砖红壤(9 5mmolkg-1) ,土壤吸附有机酸后负电荷量增加,相同条件下增幅为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无有机酸配体时,供试土壤对Cu2 + 的吸附量为黄褐土>黄棕壤>砖红壤>红壤;加入有机酸时,随有机酸浓度增高,土壤对Cu2 + 的吸附一般表现为“峰”形曲线,峰所对应的有机酸浓度因有机酸类型而异,且随土壤可变电荷性质增强而增高;土壤吸附有机酸后对Cu2 + 的次级吸附不同于有机酸与铜共存时的竞争吸附,且因土壤性质表现迥异。这些结果意味着在存在有机酸配体的根际环境中,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u2 + 的吸附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可变电荷土壤 黄棕壤 有机酸 恒电荷土壤 土壤吸附 黄褐土 Cu^2+ 重金属离子 吸附量
下载PDF
改性大豆皮吸附剂制备条件的确定及吸附Cu(Ⅱ)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华琳烂 张玉军 张健希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41,共4页
采用NaOH溶胀大豆皮中的纤维素,然后与柠檬酸发生酯化反应,能大大增强大豆皮对金属离子如Cu2+的吸附,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浓度为0.6 mol/L,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70℃时吸附率最高,平衡吸附铜离子量由未处理大豆皮的1.36 mg/g提高到5.6... 采用NaOH溶胀大豆皮中的纤维素,然后与柠檬酸发生酯化反应,能大大增强大豆皮对金属离子如Cu2+的吸附,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浓度为0.6 mol/L,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70℃时吸附率最高,平衡吸附铜离子量由未处理大豆皮的1.36 mg/g提高到5.63 mg/g,吸附率提高了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皮 纤维素 吸附剂 改性
下载PDF
几种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与Cu^(2+)吸附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红青 陈松 +2 位作者 李妍 丁树文 赵竹青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544-545,548,共3页
研究了大冶市几种类型土壤的基本性质及与Cu2+吸附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其CEC值(记为CEC)而变化,供试土壤的Cu2+吸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石灰土→水稻土→潮土→棕红壤。加入铜浓度为5mmol·L-1时11个土壤对铜的吸附... 研究了大冶市几种类型土壤的基本性质及与Cu2+吸附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其CEC值(记为CEC)而变化,供试土壤的Cu2+吸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石灰土→水稻土→潮土→棕红壤。加入铜浓度为5mmol·L-1时11个土壤对铜的吸附量x(μmol·g-1)与CEC的直线相关方程为x(Cu2+)=2.018×CEC+24.4(r=0.7066)。而影响CEC的因素,如pH、粘粒含量及其组成、有机质、比表面等,也是决定Cu2+吸附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土壤 表面性质 Cu吸附
下载PDF
山竹皮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4
作者 林玮 朱庆 黄凯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以山竹果皮渣为原料,经过异丙醇脱色、碱性试剂活化制备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实验结果表明,pH值升高有利于山竹皮吸附剂吸附铜离子,最大吸附容量达1.5 molCu^(2+)/kg,且3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负载铜离子数量对吸附剂... 以山竹果皮渣为原料,经过异丙醇脱色、碱性试剂活化制备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实验结果表明,pH值升高有利于山竹皮吸附剂吸附铜离子,最大吸附容量达1.5 molCu^(2+)/kg,且3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负载铜离子数量对吸附剂燃烧热分解的特征温度有显著影响,铜离子浓度低于2 mmol/L时,负载的铜离子数量增加,其开始热分解以及剧烈燃烧分解的温度点显著降低;铜离子浓度高于2 mmol/L后,其热分解温度特征值不再发生明显变化。铜离子在燃烧过程中扮演催化剂的作用,能有效促进燃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吸附剂 重金属废水处理 山竹皮 吸附铜 热分解温度 燃烧点 催化反应
下载PDF
土壤胡敏素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燕爱春 谢修鸿 +3 位作者 范春莹 张志丹 郑黎荣 张晋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79-4788,共10页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胡敏素/胡敏素-Cu^(2+)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官能团组成进行了分析;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对吸附态Cu^(2+)的局域配位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吸附过程需要能量,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缔合反应;吸附Cu^(2+)之后,胡敏素表面产生了团聚现象,表面羧基、羟基、吡啶氮和N—O基团参与了Cu^(2+)的吸附作用,同时吸附态Cu^(2+)是以内层配位形式与胡敏素表面的O/N和C原子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物质 铜吸附 X-射线吸收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A Potential Criterion to Evaluate Copper Adsorption in Wood Cell Wall
6
作者 Jinzhen Cao Donatien PKamdem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3年第2期41-46,共6页
A geometrical definition, fractal dimens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to evaluate copper adsorption in wood treated with copper-containing preservatives. It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some copper would compet... A geometrical definition, fractal dimens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to evaluate copper adsorption in wood treated with copper-containing preservatives. It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some copper would compete the hydroxyl groups in wood cell wall with water molecules, and therefore influenc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internal wood surfaces revealed by the moisture adsorption in wood. Southern yellow pine (Pinus spp.) specimen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ethanolamine (Cu-EA) solution to obtain different copper retention levels. Then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untreated and Cu-EA treated specimens were determined at 4, 15, 30, and 40 ℃ to provide the source data for fractal dimension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all temperatures,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internal wood surfaces ha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copper retention. That is, the internal spaces in wood become 搕hinner?due to the copper adsorption on some hydroxyl groups in wood cell wal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adsorbed copper ions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copper adsorption in wood cell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 PRESERVATIVE fractal dimension copper adsorp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hydroxyl groups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soporous Aluminosilicates for Copper Removal from Aqueous Medium 被引量:1
7
作者 David Alejandro de Haro-Del Río Alberto Florentino Aguilera-Alvarado +2 位作者 Irene Cano-Aguilera Merced Martínez-Rosales Stuart Holmes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2年第7期485-491,共7页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luminosilicate synthesized from commercial Al2(SO4)3 and colloidal SiO2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its capacity for the removal of copper from aqueous 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luminosilicate synthesized from commercial Al2(SO4)3 and colloidal SiO2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its capacity for the removal of copper from aqueous 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 was perform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BET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mass titration and the Boehm method. In order to obtain stable agglomeration and enhance its surface area (165 - 243 m2/g) and solid adsorbing capabilities, the molar ratio SiO2:Al2O3 (1:3, 1:1 and 3:1) was studied, the solubility of the preparation material, synthesis-procedure time and solution pH function were also examined. The maximum capacity to remove copper ions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by synthesized aluminosilicate was 16 mg/g at pH 4 and 25℃. The Langmuir model fitted better to the copper adsorption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OROUS ALUMINOSILICATES SURFACE PROPERTIES copper adsorption
下载PDF
用De Boer-Zwikker方程描述土壤吸附行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周代华 李学垣 +1 位作者 董元彦 徐凤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63,共6页
将DeBoer-Zwikker公式用于土壤体系,探讨了重金属铜在3种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磷酸根的影响,据此推算出3种土壤的吸附势E-o。结果表明,灰潮土的铜吸附势(E-o)>黄棕壤>红壤,与3种土壤吸铜量的大小顺... 将DeBoer-Zwikker公式用于土壤体系,探讨了重金属铜在3种土壤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磷酸根的影响,据此推算出3种土壤的吸附势E-o。结果表明,灰潮土的铜吸附势(E-o)>黄棕壤>红壤,与3种土壤吸铜量的大小顺序一致,解吸率的大小顺序则刚好相反。黄棕壤随吸磷量的增加,吸铜量递增,铜解吸率下降,低吸磷水平时,其吸附势E-o增加,高吸磷水平时,E-o降低,红壤随吸磷量的增加,E-o增加;灰潮土则随吸磷量的增加,其吸附势E-o、吸铜量递减,铜解吸率增加。表明磷吸附对3种土壤吸附铜的强度因子和容量因子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将Langmuir方程得到的最大吸附量M和DeBoer-Zwikker方程得到的吸附势E-o相结合,可望更好地描述土壤体系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吸附 铜吸附 方程 红壤 黄棕壤 灰潮土
下载PDF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叶林顺 刘慧璇 +2 位作者 谢咏梅 李爱军 莫测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研究表明稻草改性后吸附铜离子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4种温度下(15、27、37、50℃),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0、1.24、1.34、1.50mmol/g。不同温度下,吸附自由能△G大大小于零,吸附过程具有强烈的自发趋势。吸附焓△H... 研究表明稻草改性后吸附铜离子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4种温度下(15、27、37、50℃),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0、1.24、1.34、1.50mmol/g。不同温度下,吸附自由能△G大大小于零,吸附过程具有强烈的自发趋势。吸附焓△H和吸附熵△S都大于零,吸附过程是熵增加推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铜离子 热力学 稻草 改性
下载PDF
全国主要土壤对铜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亚强 魏立安 +1 位作者 梁东丽 廖城城 《江西化工》 2009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全国主要土类土壤(16种)对金属铜的吸附作用,并对包括土壤的颗粒组成、pH、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中铜的浓度在内的影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中所考虑的所有影响因素中,pH对... 本文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全国主要土类土壤(16种)对金属铜的吸附作用,并对包括土壤的颗粒组成、pH、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中铜的浓度在内的影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中所考虑的所有影响因素中,pH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土壤本身的pH和铜溶液的pH,当其他的条件相同时,土壤对铜的吸附量随着土壤本身的pH的增高而增加,同一土壤在pH增高时,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增加。对同一个土壤,土壤对铜的吸附量随着加入的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加入液pH为5.5时的吸附量显著高于pH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电解铜箔制造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晨 《印制电路信息》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解铜箔的生产工艺控制、表面处理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解铜箔 生产工艺 表面处理 发展方向 添加剂
下载PDF
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
12
作者 孙博蓉 王志男 +2 位作者 吴炳燊 梁荣平 李丽萍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PWH),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表征复合水凝胶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脱木质素工艺可以增加木质纤维的结晶度,PVA成功复合后保留了木材各向异性纤维骨架,脱木质素2 h的水凝胶(PWH-2)综合性能最优;PWH-2在5%应变下循环压缩80次后,样品能量损耗仅为0.022 8 MPa/mm,高度保持率高达97.37%,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弹性;PWH-2定向排列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铜离子在其内部迁移,提高吸附性能,在25℃、pH 5、铜离子质量浓度40 mg/L的模拟废液中,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可达77.27%,经4次循环利用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仍可达40.11%。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PWH-2吸附铜离子过程满足拟一级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研究为构建高效可持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水凝胶提供理论参考,为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水凝胶 聚乙烯醇(PVA) 各向异性 铜离子吸附
下载PDF
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朝辉 王志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59-61,71,共4页
本文研究了铜离子浓度、壳聚糖的加入量以及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壳聚糖螯合吸附铜离子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铜离子浓度约在0.0085M左右时可以达到最大吸附百分率。吸附百分率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脱乙酰度值约60%左右,超过此... 本文研究了铜离子浓度、壳聚糖的加入量以及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壳聚糖螯合吸附铜离子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铜离子浓度约在0.0085M左右时可以达到最大吸附百分率。吸附百分率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脱乙酰度值约60%左右,超过此值吸附百分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铜离子 吸附 螯合物
下载PDF
磁性印迹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和平 龚俊 +2 位作者 张淑芬 张俊 胡英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0-1940,共11页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酯化、接枝三步反应,合成了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然后以Fe_3O_4为磁性核中心,在反相乳液中制得磁性复合改性淀粉微球;进一步以Cu^(2+)为模板离子,经表面印迹修饰得到一种对Cu^(2+)具有选...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酯化、接枝三步反应,合成了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然后以Fe_3O_4为磁性核中心,在反相乳液中制得磁性复合改性淀粉微球;进一步以Cu^(2+)为模板离子,经表面印迹修饰得到一种对Cu^(2+)具有选择吸附性的磁性印迹交联AA/AM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衍生物微球(Cu-ⅡPs)。CuⅡP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60μm,对Cu^(2+)的吸附率可达98.18%。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综合热分析仪对Cu-Ⅱ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优化结构的Cu-ⅡPs的前线轨道、电子密度分布以及Fukui指数进行分析,研究了Cu-ⅡPs的吸附机理,说明Cu-ⅡPs能够与Cu^(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确定了可能的吸附活性位点。通过分子前线轨道理论和电荷分布解释了吸附剂与Cu^(2+)发生吸附时的电子转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酯化氰乙基木薯淀粉 磁性印迹微球 离子印迹 铜离子吸附
下载PDF
改性废棉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慧英 蒙冉菊 +3 位作者 华佳瑞 邵碧琼 刘琳 姚菊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为扩展废棉的回用价值,利用柠檬酸对废棉进行羧基化改性,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时间、Cu^(2+)溶液初始浓度、p H值等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废弃棉对Cu^(2+)的吸附性能远远优于未改性废弃棉... 为扩展废棉的回用价值,利用柠檬酸对废棉进行羧基化改性,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时间、Cu^(2+)溶液初始浓度、p H值等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废弃棉对Cu^(2+)的吸附性能远远优于未改性废弃棉,并随吸附时间、Cu^(2+)溶液的初始浓度、p H值等参数的增加而增长,增长速度由大到小到不变。吸附平衡时间为300 min,初始质量浓度为1 400 mg/L,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116.4 mg/g,最佳吸附p H值为4~5。使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来分析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模型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废弃棉对Cu^(2+)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模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吻合,属于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棉 Cu2+吸附 羧基化改性 吸附机制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ZIF9/海藻酸钠气凝胶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16
作者 付义乐 田涛 +2 位作者 关丽 杨清翠 田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1,92,共8页
以海藻酸钠及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IF9)为原料,采用简单掺杂和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ZIF9/海藻酸钠复合气凝胶,并对其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分析。以水中Cu^(2+)为吸附对象,研究了该复合气凝胶对水中Cu^(2+)的吸附能力和吸... 以海藻酸钠及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IF9)为原料,采用简单掺杂和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ZIF9/海藻酸钠复合气凝胶,并对其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分析。以水中Cu^(2+)为吸附对象,研究了该复合气凝胶对水中Cu^(2+)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对Cu^(2+)有着优异的吸附能力;动力学模型更符合准二级拟合,表明化学吸附为主要控制步骤;吸附等温线符合朗缪尔模型,对Cu^(2+)的理论吸附量为241.3 mg/g。对比掺杂前后的气凝胶发现,掺杂ZIF9后的气凝胶与未掺杂的气凝胶相比,对Cu^(2+)的吸附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其高吸附性能主要受静电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所驱动。重复性研究表明,经过4次循环的复合气凝胶依然保留较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Cu^(2+)吸附 生物质材料
下载PDF
表面羧基化聚丙烯酸酯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进 徐航 +2 位作者 邹威 王洪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共6页
以浓乳液作为悬浮聚合的油相,采用水(W)/油(O)/W浓乳液/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内部具有通孔结构、粒径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多孔微球。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乳化剂含量、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多孔微球的内部微孔形貌与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 以浓乳液作为悬浮聚合的油相,采用水(W)/油(O)/W浓乳液/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内部具有通孔结构、粒径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多孔微球。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乳化剂含量、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多孔微球的内部微孔形貌与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当乳化剂含量为4%时,得到的聚合物微球内的微孔结构分布均匀;而聚合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会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将不同粒径的多孔微球进行酸化水解后得到了表面羧基官能化的聚合物多孔微球,利用其丰富的通孔结构实现了对铜离子(Cu^(2+))的有效吸附,当微球平均粒径介于200~300μm时,铜离子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乳液 悬浮聚合 多孔微球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酸化水解 铜离子吸附
下载PDF
凝胶法制备膨润土颗粒与吸附铜离子
18
作者 吴雪兰 张洋洋 +2 位作者 龙红明 王为奎 郝华龙 《山西化工》 2023年第3期1-3,18,共4页
为改善粉体膨润土成型条件,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借助海藻酸钠与氯化钙交联作用,制备了膨润土凝胶颗粒,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凝胶颗粒对Cu^(2+)在不同pH、投加量、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凝胶颗粒投加量为5... 为改善粉体膨润土成型条件,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借助海藻酸钠与氯化钙交联作用,制备了膨润土凝胶颗粒,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凝胶颗粒对Cu^(2+)在不同pH、投加量、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凝胶颗粒投加量为50 g/L,pH为5.3,初始Cu^(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90 min对Cu^(2+)去除率达90.06%。凝胶颗粒对Cu^(2+)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铜离子吸附 交联作用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婷 王玲 +2 位作者 何娉婷 薛建军 孙瑶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SA-PVA-PEG复合膜。研究了该复合膜对Cu2+的吸附效果。用IR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膜内部存在孔状结构,有利于吸附Cu2+。实验结...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SA-PVA-PEG复合膜。研究了该复合膜对Cu2+的吸附效果。用IR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膜内部存在孔状结构,有利于吸附Cu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u2+质量浓度50 mg/L、复合膜加入量1 g/L、废水pH=5、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吸附率最高可达90.1%,吸附量达25.3 mg/g;复合膜吸附Cu2+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e方程进行拟合,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采用浓度为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后的复合膜进行解吸,当解吸时间为2 min时,解吸率可达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复合膜 铜离子 吸附 吸附模型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粉煤灰磁珠的高值化应用研究
20
作者 包永鹏 《酒钢科技》 2023年第3期29-38,共10页
当前我国粉煤灰利用率不足70%,且多为简单低附加值利用,因此研究粉煤灰的高效、高值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污水治理中铜离子污水处理问题,精细化利用粉煤灰磁珠,通过材料改性手段,制备具有铜离子吸附能力的磁珠吸附剂,并对该吸附剂的... 当前我国粉煤灰利用率不足70%,且多为简单低附加值利用,因此研究粉煤灰的高效、高值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污水治理中铜离子污水处理问题,精细化利用粉煤灰磁珠,通过材料改性手段,制备具有铜离子吸附能力的磁珠吸附剂,并对该吸附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铁磁性能、铜离子吸附性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磁珠 吸附 碱改性 饱和磁化强度 铜离子吸附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