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ey on ectoparasites of Aphanius sophiae(Cyprinodontidae)from Southern Iran
1
作者 Mohammad Taghi Rahimi Zeynab Gholami +1 位作者 Hamid Reza Esmaeili Iraj Mobedi 《Journal of Coastal Life Medicine》 2013年第2期85-87,共3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infesation of Aphanius sophiae(A.sophiae)with ectoparasite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Iran as a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arasitic infection of A.sophiae which is an native species fou...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infesation of Aphanius sophiae(A.sophiae)with ectoparasite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Iran as a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arasitic infection of A.sophiae which is an native species found in the endorheic Kor River Basin,Fars Province,Southern Iran.Methods:A total of 70 A.sophiae(35 males and 35 females)were collected using dip net in May 2010 from Ghadamgah Spring-stream,Southern Iran.After fixation,the external surface of each fish was examined for ectoparasite through stereomicroscope.Results:Out of 70 fish specimens,two females(2.86%)were infected with three Lernaea spp.copepod or anchor worm.The ectoparasite prevalence rate,intensity and abundance were estimated 2.860,1.500 and 0.043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is study reports infestation of A.sophiae by Lernaea spp.for the first time in Iran.Further parasi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re required to determine ectoparasites of A.sophiae in different parts of Iran due to its importance and numerous epizootics occurring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armed fish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OPARASITE LERNAEA Iran copepode
原文传递
小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被引量:77
2
作者 王荣 张鸿雁 +1 位作者 王克 左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60,共8页
依据渤海周年的中型浮游动物网样品 ,研究了小型桡足类的优势种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和双刺纺锤水蚤 (Acartiabifilosa)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分布和年产量 ,并与渤海大型桡足类的优势... 依据渤海周年的中型浮游动物网样品 ,研究了小型桡足类的优势种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和双刺纺锤水蚤 (Acartiabifilosa)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分布和年产量 ,并与渤海大型桡足类的优势种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三种小型桡足类成体的年产量分别为 2 4 .89、1 0 .83和 1 9.5 4mgC/(m3·a) ,中华哲水蚤的年产量为 1 8.30mgC/(m3·a)。小型桡足类主要分布在近岸 ,特别是渤海湾和莱州湾 ,这里正好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 ;而中华哲水蚤主要分布在中央水域。小型桡足类的高峰季节持续时间长 ,从 4月到 1 0月 ,覆盖了几乎所有仔稚鱼大量出现的月份 ;而中华哲水蚤高峰季节持续时间短 ,仅 6月和 7月。另外 ,在粒度上 ,小型桡足类的卵、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和成体都比中华哲水蚤等大型桡足类小了一个数量级 (按体积计 ) ,特别适合作为仔稚鱼的饵料。因此认为 ,在近海生态系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海洋生态系统 渤海 浮游动物 中华哲水蚤
下载PDF
植食性浮游桡足类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超伦 王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3-596,共4页
由于浮游动物在调节海洋生物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对其摄食生态学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主要类群——桡足类对浮游植物摄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 :影响植... 由于浮游动物在调节海洋生物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对其摄食生态学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主要类群——桡足类对浮游植物摄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 :影响植食性桡足类摄食强度的主要因素 ,饵料对于桡足类种群变动的影响 ;现场测定桡足类摄食率的方法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浮游桡足类 摄食 生态学 研究进展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几种因素对太平洋纺锤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高亚辉 林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51-757,共7页
于 1993 年 3~6 月对厦门港浮游桡足类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Steuer)的摄食率及其与温度、盐度、食物浓度、食物种类、饥俄、食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态和... 于 1993 年 3~6 月对厦门港浮游桡足类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Steuer)的摄食率及其与温度、盐度、食物浓度、食物种类、饥俄、食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态和人工培养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太平洋纺锤水蚤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的清滤率( F, m L/ind·h)和滤食率( G, cells/ind·h)受温度的影响显著, F 和 G 随温度(10~25 ℃)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达到或超过 30℃反而因不适应而降低,最适摄食温度在 25 ℃左右( F 和 G 分别为0.058 和 9.33×104).2)盐度对 F 和 G 也有显著影响, F 和 G 随盐度(13~26)升高而增加,但盐度达到或超过 30~32,反而降低,最适摄食盐度在 26 左右( F 和 G分别为 0.030 和 4.37×104 ).3)食物浓度从 6.22×105 升高至 1.00×107 cells/m L, F 有降低趋势,而 G 则有升高趋势;最大 F 和 G 分别为 0.03 和 11.37×104 cells/ind·h.4)太平洋纺锤水蚤对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纺锤水蚤 桡足类 清滤率 滤食率 摄食率
下载PDF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meiobenthos in the spawning ground of anchovy (Engraulis japanicus)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被引量:29
5
作者 LIUXiaoshou ZHANGZhinan HUANGY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94-104,共11页
A grid of 22 stations, giving a broad coverage of the spawning ground of anchovy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was selected. Undis- turbed sediments were taken from sampling stations during the cruise in June 2003. The... A grid of 22 stations, giving a broad coverage of the spawning ground of anchovy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was selected. Undis- turbed sediments were taken from sampling stations during the cruise in June 2003.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meiofauna is (1 584± 686) ind./10cm2, with corresponding biomass (dwt) of (1 086±425)!μg/10cm2. The pattern of abundance of meiofauna is similar to the pattern of biomass. There are 65.88% meiofauna in 0 ̄2 cm sediments, 27.66% in 2 ̄5 cm sediments and 6.47% in 5 ̄8 cm sediments.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eiofauna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ows that abundance of meiofauna, free living ma- rine nematodes, benthic copepod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Chl-a. And the abundance of copepods has significant posi- tive correlations with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Chl-a, Pha-a, Chl-a plus Pha-a and organic matter. A total of 18 meiofauna groups are i- dentified. Nematode is the most dominant group, average abundance (1 404±670) ind/10cm2, accounting for 88.65%, and the follow- ing groups are also important: benthic copepods (5.48%), kinorhyncha (1.26%), polychaeta (1.07%). By biomass, dominant groups are nematodes (51.72%), polychaeta (21.84%), copepods (14.87%), ostracoda (4.92%), kinorhyncha (3.67%). A total of 90 species of ne- matodes are identif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nematodes is listed based on selected two stations 7794 (coastal area) and 10694 (cold water mass in deep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ofauna free living marine nematodes benthic copepods ABUNDANCE BIOMASS southern Huanghai Sea
下载PDF
湛江港湾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才学 龚玉艳 +1 位作者 王学锋 孙省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086-7096,共11页
2009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湛江港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季度月调查,并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桡足类72种,其中冬季36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29.5%;春季33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39.3%... 2009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湛江港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季度月调查,并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桡足类72种,其中冬季36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29.5%;春季33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39.3%;夏季24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29.6%;秋季19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40.4%。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和桡足类幼体。季节变化模式为:夏季丰度最高,达960.0个/m3,春季次之为421.0个/m3,冬季为303.4个/m3,秋季最低仅为252.8个/m3。平面分布冬春季丰度内湾高,往湾口逐渐降低,夏季内湾低往湾口逐渐增大,而秋季分布较均匀。调查海区桡足类丰度与水温、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DIN和PO34-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盐度、pH值和活性硅酸盐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季节变化 湛江港湾
下载PDF
武汉东湖桡足类的生态学演变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宇峰 陈雪梅 黄祥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4-340,共7页
根据1962-1963,1974-1975,1979-1991年在武汉东湖进行的调查资料,考察了过去三十年内在东湖两个代表性采样站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现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桡足类种类数由60年代的14种减少为90年代... 根据1962-1963,1974-1975,1979-1991年在武汉东湖进行的调查资料,考察了过去三十年内在东湖两个代表性采样站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现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桡足类种类数由60年代的14种减少为90年代的7种,I、Ⅱ站在种类组成的差别趋于消失。统计结果表明,东湖桡足类现存量以80年代初、中期较高。但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却发生了根本变化,由1987年前的I站现存量高于Ⅱ站,至1987年后Ⅱ站高于I站。本文还就影响东湖桡足类演变的生态因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生态学 演变
下载PDF
大连近海两种桡足类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文 宋青春 高放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研究了大连近海两种优势桡足类小拟哲水蚤 (Para calanus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 (Oithonasimilis )在不同温度、饵料密度、光照周期条件下摄食率的变化情况 ,并比较了其对不同饵料———新月菱形藻 (Nitzschi...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研究了大连近海两种优势桡足类小拟哲水蚤 (Para calanus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 (Oithonasimilis )在不同温度、饵料密度、光照周期条件下摄食率的变化情况 ,并比较了其对不同饵料———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tum)、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小球藻 (Chlorellasp )、球等鞭金藻 (Isochry sisgalbana)和盐藻 (Dunaliellasp )的选择比例和在同一外界条件下雌、雄成体的摄食率。结果表明 ,在桡足类生活的适宜范围内 ,温度与摄食率呈正相关 ;饵料密度与摄食率也呈正相关 ,超过上限浓度 ,摄食率下降 ;拟长腹剑水蚤在有光照时的摄食率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 ;小拟哲水蚤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 ;桡足类摄食均以新月菱形藻为主 ,但最适饵料不是新月菱形藻 ,小拟哲水蚤的最适饵料是盐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小拟哲水蚤 拟长腹剑水蚤 摄食率 生态
下载PDF
南亚热带湖泊—星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帅营 林秋奇 +1 位作者 刘正文 韩博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5-413,共9页
星湖位于广东省境内,是一个南亚热带浅水自然湖泊,由5个子湖组成,是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为了解这一典型南亚热带富营养湖泊的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于2002年对该湖的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研究。星湖的后生浮游动物基本上为广温种类... 星湖位于广东省境内,是一个南亚热带浅水自然湖泊,由5个子湖组成,是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为了解这一典型南亚热带富营养湖泊的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于2002年对该湖的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研究。星湖的后生浮游动物基本上为广温种类,兼具一些嗜暖种。轮虫在种类数、数量和生物量上均占优势,其优势种为臂尾轮虫。在4个子湖中,波海湖的臂尾轮虫数量最高,与该子湖营养水平较高相对应。桡足类为第二优势类群,在数量上以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为主,并且在7、8月份数量较高,优势种为温中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枝角类优势种则是长额象鼻溞和颈沟基合溞。两类浮游甲壳动物成体的数量均比较低。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星湖后生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下降,两类甲壳动物均向小型种类演替。和我国北亚热带的富营养化湖泊相比,星湖后生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都明显偏低,这可能反映了南亚热带浅水湖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湖泊 浅水湖泊 后生浮游动物 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
下载PDF
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捷 李超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64-2670,共7页
硅藻作为海洋浮游植物重要的组分 ,一直被看作是桡足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但近 10年来许多现场和实验室研究表明 :硅藻 ,特别是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的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目前 ,对于抑制作用的机制存在着两种假设 :硅藻细胞缺乏某种关键营... 硅藻作为海洋浮游植物重要的组分 ,一直被看作是桡足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但近 10年来许多现场和实验室研究表明 :硅藻 ,特别是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的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目前 ,对于抑制作用的机制存在着两种假设 :硅藻细胞缺乏某种关键营养物质或自身产生某种有毒物质阻碍了桡足类繁殖过程。大量的室内实验发现 :关键营养物缺乏使桡足类产卵率降低 ,对于硅藻细胞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这种物质可能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而高浓度硅藻是否会产生毒性物质影响桡足类孵化率则存在很大的分歧。许多室内和野外实验证据显示当硅藻浓度很高时 ,桡足类孵化率显著降低 ,表现为大量未孵化的卵和畸形无节幼体。对硅藻溶出液的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的不饱和醛类可能正是阻碍胚胎发育的物质。但也有一些室内和现场实验的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硅藻和桡足类之间都存在这种抑制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大多来自于室内实验 ,在自然海区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尚不清楚 ,但是如果这一现象在自然海区中普遍存在 ,传统上关于“硅藻——桡足类——鱼类”的海洋经典食物链观点势必存在极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桡足类 产卵率 孵化率
下载PDF
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聚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兆礼 王云龙 +2 位作者 袁骐 蒋玫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的聚集强度测度进行了分析。本文选择优势度 Y≥0.1的桡足类为本水域优势种,丰水期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 对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优势种的聚集强度测度进行了分析。本文选择优势度 Y≥0.1的桡足类为本水域优势种,丰水期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枯水期有: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tenellus)、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运用聚集强度指标,通过对这些优势种在长江河口锋区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河口锋区桡足类聚集强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河口半咸水种聚集特征明显,且各指标值明显高于低盐近岸种,而外海高盐种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锋 桡足类 优势种 聚集强度
下载PDF
遗传标记技术在海洋桡足类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光兴 林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研究回顾遗传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海洋桡足类分类学、群体遗传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桡足类 遗传标记 分类学 生物多样性 系统发生学
下载PDF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甲壳动物的比较及南水北调工程影响预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彭建华 郑金秀 +3 位作者 马沛明 吴生桂 彭祺 万成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48-1954,共7页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实施后将给长江口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2005年秋季和2006年春季,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2航次的调查。调查区域从长江口徐六径至河口50号灯标,全长181.8km,自西向东江面宽由约5.7km扩展为约9...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实施后将给长江口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2005年秋季和2006年春季,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2航次的调查。调查区域从长江口徐六径至河口50号灯标,全长181.8km,自西向东江面宽由约5.7km扩展为约90km,平面形态呈扇形分布,设立3个断面14个调查采集点。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共23科37属54种,其中枝角类6科8属15种,桡足类17科29属39种;秋季种类数多于春季,北支桡足类种类数多于南支;平均总密度为9.10ind.L-1,平均总生物量为0.1179mg.L-1,以桡足类为主;北支III断面的现存量远远高于南、北支其他断面;长额象鼻溞、简弧象鼻溞为优势枝角类;中华华哲水蚤、汤匙华哲水蚤、球状许水蚤、广布中剑水蚤为优势桡足类。文中还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甲壳动物的总体水平及时空分布、南水北调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甲壳动物 枝角类 桡足类 长江口 南水北调 影响预测
下载PDF
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对海洋原甲藻摄食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岩 张鸿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现场研究了发生严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水华后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长腹剑水蚤(Oithonasp.)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体长在125... 现场研究了发生严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水华后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长腹剑水蚤(Oithonasp.)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体长在125mm以上的火腿许水蚤成体及其部分桡足幼体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率平均为12140cels·ind-1·d-1;体长不到125mm的部分火腿许水蚤桡足幼体和长腹剑水蚤成体及其桡足幼体的摄食率仅为1133cels·ind-1·d-1.实验期间围隔中海洋原甲藻的浓度为850~16170cels·ml-1,该藻的种群增长率为-0.002~0.150.当海洋原甲藻细胞处于生长期时,桡足类的摄食不足以抑制该藻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摄食 海洋原甲藻 围隔 赤潮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建钢 乔振国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10期16-18,共3页
螺肉与螺壳分离病是方斑东风螺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壳高0.5cm以下的稚、幼螺阶段,严重时可造成螺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中间培育过程中由于养殖水体中混入以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borneoensis)为主的桡... 螺肉与螺壳分离病是方斑东风螺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壳高0.5cm以下的稚、幼螺阶段,严重时可造成螺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中间培育过程中由于养殖水体中混入以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borneoensis)为主的桡足类对稚、幼螺的攻击,导致稚、幼螺受伤部位发生溃疡性病变,进而诱发稚、幼螺肉壳分离疾病发生的镜检检查结果。通过采取杀灭螺池中桡足类的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研究结果验证了桡足类对方斑东风螺稚、幼螺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幼螺 肉壳分离病 桡足类 溃疡性病变
下载PDF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哲水蚤类群落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武昌 高尚武 +3 位作者 孙军 陶振铖 杨波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8-458,共11页
根据2004年2月10日-3月6日(冬季)和8月26日-9月6日(夏季)在南海北部的两个航次中用浮游动物大网垂直拖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哲水蚤类70种,冬季航次62种,夏季航次62种,种类的季节变... 根据2004年2月10日-3月6日(冬季)和8月26日-9月6日(夏季)在南海北部的两个航次中用浮游动物大网垂直拖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哲水蚤类70种,冬季航次62种,夏季航次62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大。在海洋站位,每个站位出现的哲水蚤类为4-41种,近岸的站位出现的种数少,向远海逐渐增多。哲水蚤总丰度冬季为10-353个/m3,夏季为13-205个/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哲水蚤生物量干重冬季为0.80-33.39mg/m3,夏季为0.64-5.81mg/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种类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弗指数,冬季为0.80-4.39,夏季为2.12-4.66,在近岸较低,远海较大。优势度大于2%的种被认为是优势种。冬季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狭额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tenuis)、弓角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arcuicornis)、长尾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达氏波水蚤(Cosmocalanus darwini)。夏季的优势种(类)为: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小哲水蚤(Nannocalanus minor)、狭额真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小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柱形宽水蚤(T.stylifera)、异尾宽水蚤(T.discaudata)。这些种在各个站位占总丰度的15%-92%(平均为48%)。优势度大于5%的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狭额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异尾宽水蚤,各种的丰度(除狭额真哲水蚤外)从近岸向远海降低。在远海深水的站位,出现了热带暖水种乳点水蚤属的腹突乳点水蚤(Pleuromamma abdominalis)、瘦乳点水蚤(P.gracilis)和粗乳点水蚤(P.robusta)。哲水蚤目种丰富度、桡足类丰度、多样性指数、优势种丰度从近岸到远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桡足类群落从近岸到远海的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水蚤目 桡足类 多样性 南海
下载PDF
珠江口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开枝 尹健强 +1 位作者 黄良民 宋星宇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97-102,共6页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演替和丰度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I区(S<25)、II区(25<S<30)和III区(S>30)。结果表明:调查海...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演替和丰度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I区(S<25)、II区(25<S<30)和III区(S>30)。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65种,II区和III区的种类多于I区;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118ind·m-3,三个区域之间的比较为II区(165ind·m-3)>I区(129ind·m-3)>III区(62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优势种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上的变化。I区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表明:I区桡足类种类较少;各月份之间的平均丰度差别大,由河口内往外呈增加趋势。盐度是影响珠江口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桡足类 种类组成 数量变化
下载PDF
西湖硅藻对桡足类浮游动物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宁修仁 阮积惠 +2 位作者 史君贤 王一军 S.A.布莱 《东海海洋》 1998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报道从杭州西湖筛选分离的两种淡水硅藻,即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palea对西湖两种淡水浮游桡足类,即近亲拟剑水蚤Paracyclopsaffinis和大尾真剑水蚤Eucycl... 本文报道从杭州西湖筛选分离的两种淡水硅藻,即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palea对西湖两种淡水浮游桡足类,即近亲拟剑水蚤Paracyclopsaffinis和大尾真剑水蚤Eucyclopsmucrroides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密度的硅藻培养液(1.2×104~5.4×104个/cm3)中培养的桡足类动物,其卵的孵化率比生活在自然水体中的有明显降低,并发现该密度的实验硅藻对其摄食者——桡足类的母体也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该实验结果与已报道的某些海洋硅藻对海洋桡足类存在毒害作用的结果,对水域生态系食物链(网)中硅藻作用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对水域生态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桡足类浮游动物 繁殖 抑制作用 西湖
下载PDF
在轮虫培养中用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的试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建钢 乔振国 于忠利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针对鱼、虾、蟹人工苗种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由于轮虫中混杂桡足类导致育苗失败的实际情况,探讨利用轮虫和桡足类对品体敌百虫忍耐性的差异,在不影响轮虫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彻底清除桡足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轮虫和桡足类对敌百虫的忍耐... 针对鱼、虾、蟹人工苗种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由于轮虫中混杂桡足类导致育苗失败的实际情况,探讨利用轮虫和桡足类对品体敌百虫忍耐性的差异,在不影响轮虫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彻底清除桡足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轮虫和桡足类对敌百虫的忍耐性有较大的差异,轮虫和桡足类的96h敌百虫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L和0.2mg/L;致死浓度分别为3.0mg/L(96h)和0.4mg/L(72h);在敌百虫添加浓度0.5~2.0mg/L条件下,敌百虫对轮虫繁殖率的影响随添加浓度加大而增加,但这一影响是可逆的,一般在2-3d后即可恢复正常。在苗种生产实际中,将敌百虫处理浓度定为1.0—1.5mg/L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状臂尾轮虫 桡足类 敌百虫 毒性
下载PDF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姚津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6-830,共5页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2 n=1 2 m+6sm+2 st+2 t.对厦门港不同世代的中华哲水蚤染色体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中华哲是 桡足类 浮游动物 组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