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具有对流合并现象的强飑线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动力场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燕 孙竹玲 +7 位作者 周筠珺 袁善锋 陈志雄 刘冬霞 王东方 田野 徐文静 郄秀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3-1406,共14页
受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西北部暖湿气流影响,2015年7月27日北京地区爆发了一次具有明显对流单体合并特征的强飑线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总闪定位、多普勒雷达和探空资料等,详细分析了此次飑线过程整个生命史... 受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西北部暖湿气流影响,2015年7月27日北京地区爆发了一次具有明显对流单体合并特征的强飑线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总闪定位、多普勒雷达和探空资料等,详细分析了此次飑线过程整个生命史期间不同对流区的总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个飑线过程以云闪为主,地闪活动以负地闪为主;对流单体合并时云闪数量激增,飑线过程后期正地闪比例跃增。93%的闪电主要分布在距对流线10 km范围内,层云区闪电较少;层云区的闪电电荷来源主要是由对流区的电荷经过过渡区输送而来,正地闪更易发生在过渡区和层云区。对流合并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汽集中,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峰值超前闪电峰值24min。利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对这次过程的三维风场进了反演,据此对单体合并期间闪电增强的动力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VDRAS反演的动力场来看,对流云单体合并主要发生在低层辐合区内,合并后上升运动加强,上升气流范围变大,闪电活动显著增强,并主要发生在具有较强垂直风切变的区域,少部分闪电发生在对流区后部开始出现下沉气流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闪电 对流区 层云区 对流合并
下载PDF
板块驱动力:问题本源与本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三忠 王光增 +7 位作者 索艳慧 李玺瑶 戴黎明 刘一鸣 周洁 郭玲莉 刘永江 张国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5-643,共39页
本文回顾了板块构造理论之前和之后关于地球驱动力问题的发展历程,从近3000年人类由表及里认识地球的历史讨论中,可以发现人们认知这个问题的历史转变和外在干扰,并从唯物论?唯心论和固定论?活动论两条主线,梳理理解板块驱动力的问题本... 本文回顾了板块构造理论之前和之后关于地球驱动力问题的发展历程,从近3000年人类由表及里认识地球的历史讨论中,可以发现人们认知这个问题的历史转变和外在干扰,并从唯物论?唯心论和固定论?活动论两条主线,梳理理解板块驱动力的问题本源和本质。当人们追究板块构造起源到前板块体制下的早期地球时,板块驱动力问题变成了对全时整体地球动力学问题的讨论,实质是对地球上块体变形和变位根本动因的追寻。随着视野逐渐开阔,人们必然回溯到最早期开尔文提出的热驱动,并通过对比太阳系其他行星,试图回答“为什么太阳系中唯独地球具有板块构造”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地球变形和变位的一切根源和本质在于热的时空不均一性和不同阶段地球的热状态和热结构,然而,热驱动是重力作用衍生的次级机制。地球构造圈形变机制实际上在不断演变,重力驱动力的表现型式也在不断演变,具体地区和不同时空尺度又有所不同,因而就区域构造解析而言,驱动力是多起源的。最后,本文将板块驱动力问题拓展到地球系统动力学问题探讨,并就方法论、认知论做了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 板块 板内 地幔对流 地幔柱 俯冲带 前寒武纪
下载PDF
非连续干湿循环对混凝土表层氯离子迁移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宗隆 钟志恒 +2 位作者 马聪 刘健 周海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探究滨海环境中干湿循环的不规律性对混凝土表层氯离子传输的影响,设计了连续、非连续干湿循环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干湿循环下水灰比和干湿循环制度对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及对流区氯离子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自然... 为探究滨海环境中干湿循环的不规律性对混凝土表层氯离子传输的影响,设计了连续、非连续干湿循环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干湿循环下水灰比和干湿循环制度对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及对流区氯离子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自然风干时间/湿润时间(t_(d)/t_(w))较大时,由于双向对流与扩散的传输现象,使得氯离子含量在对流区存在1个拐点;对流区深度基本随水灰比减小而减小;连续干湿循环下氯离子峰值含量随着t_(d)/t_(w)的减小而增大;相较于连续干湿循环而言,非连续干湿循环对表层氯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和氯离子峰值含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非连续干湿循环 混凝土表层氯离子含量 对流区
下载PDF
地球内部物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日祥 李春景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3期65-70,共6页
地球内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深入研究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特征是当前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从地幔对流、地幔矿物物理学和地球磁场等不同学科,对地球内部物理过程的研究成果作了评述.
关键词 地球内部物理 地幔对流 地渡带 地球圈层
下载PDF
我国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臧绍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1期114-127,共14页
本文讨论了地球动力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着重讨论了近20年来的发展.分别以区域构造应力场,盆地动力演化,板块运动动力学,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地幔对流,洋脊、热柱和俯冲带,地核动力学及地球动力学的实验室研究等8个方面进... 本文讨论了地球动力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着重讨论了近20年来的发展.分别以区域构造应力场,盆地动力演化,板块运动动力学,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地幔对流,洋脊、热柱和俯冲带,地核动力学及地球动力学的实验室研究等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指出地球动力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区域应力场 板块构造 地幔对流
下载PDF
组合线圈磁场下的液桥热表面张力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亮 曾忠 +2 位作者 姚丽萍 陈朝波 陈景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9-44,共6页
为了优化外加磁场对对流控制作用,该文主要研究了轴向载流线圈磁场,横向四载流线圈磁场及其组合磁场对液桥热表面张力对流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轴向载流线圈磁场可有效抑制熔体的径向流动,并改善熔体对流的轴对称性;而横向载流线圈磁... 为了优化外加磁场对对流控制作用,该文主要研究了轴向载流线圈磁场,横向四载流线圈磁场及其组合磁场对液桥热表面张力对流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轴向载流线圈磁场可有效抑制熔体的径向流动,并改善熔体对流的轴对称性;而横向载流线圈磁场可有效地抑制熔体轴向的对流,但是会破坏熔体对流的轴对称性。合理布置的轴向载流和横向四载流线圈的组合磁场同时保留了轴向载流线圈磁场的轴对称影响和横向四载流的轴向抑制作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熔体对流的效果,有利于从浮区法晶体生长中获得高质量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表面张力流 磁场 对流控制 浮区法 晶体生长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MODELING STUDY OF CONVECTION AND CONSTITUTION VARIATION IN INGOT DURING SOLIDIFICATION
7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89年第9期153-158,共6页
Convection and constitution variation of liquid metal during solidification has been studied us- ing NH_4Cl aqueous solution.The liquid in mushy zone attach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mold will flow upward and form a l... Convection and constitution variation of liquid metal during solidification has been studied us- ing NH_4Cl aqueous solution.The liquid in mushy zone attach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mold will flow upward and form a low concentration region,in which no significant convection oc- curs,on the top of liquid zone.This region develops downward gradually during solidification. Addition of adequate component may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zone mushy zone convection constitution variation
下载PDF
日震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静 张枚 张洪起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83,共17页
日震学旨在通过对太阳震荡的观测和分析来研究太阳内部的结构和动力学。回顾了日震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简单介绍了太阳震荡的基本性质和部分观测仪器,综述了全球日震学与局部日震学的研究方法和近年来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指出了日... 日震学旨在通过对太阳震荡的观测和分析来研究太阳内部的结构和动力学。回顾了日震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简单介绍了太阳震荡的基本性质和部分观测仪器,综述了全球日震学与局部日震学的研究方法和近年来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指出了日震学研究是理解太阳内部结构不可替代的工具,其研究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日震 对流层 磁场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对流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吴灵杰 傅招旗 +2 位作者 张俊芝 朱燕东 黄俊 《浙江水利科技》 2011年第6期36-37,40,共3页
以人工气候环境和感潮河口自然环境下的混凝土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检测,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灰比和腐蚀时间对混凝土中对流区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气候环境和感潮河口自然环境下,水灰比对对流区深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延... 以人工气候环境和感潮河口自然环境下的混凝土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检测,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灰比和腐蚀时间对混凝土中对流区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气候环境和感潮河口自然环境下,水灰比对对流区深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延长腐蚀时间会适当增加对流区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混凝土 对流区 氯离子侵蚀
下载PDF
冀中一次干对流过程的成因分析
10
作者 郭志强 丁和悦 +1 位作者 韩英杰 于雷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125-127,130,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4月15日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次漏报干对流过程,结果表明:低槽冷锋系统自太行山东移进入冀中平原时,850 hPa两短波合并加强、锋区强度增加,上升运动得以建立并在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4月15日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次漏报干对流过程,结果表明:低槽冷锋系统自太行山东移进入冀中平原时,850 hPa两短波合并加强、锋区强度增加,上升运动得以建立并在中性层结大气中稳定维持进而触发了干对流。短波槽后的西北风速加大,导致低层垂直风切变增加,有利于干对流风暴的加强。中层较大的水平风速有利于干冷空气被夹卷进入干对流风暴,最终导致对流大风出现。冷锋过境先引起地面风力加大,随后叠加了对流大风,地面风速最终达19.5m/s。较低的云水含量,使得过程降水量较小。相对湿度>80%的区域位于上升气流的边缘、-10℃层之上,有利于雹胚在此翻滚增长,但由于过冷水含量较少,雹胚无法增长为大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对流 锋区 云水混合比
下载PDF
微重力下温差对液桥自由界面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银 黄护林 +1 位作者 张喜东 唐硕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095,共5页
浮区法是一种无坩埚容器接触、生长高质量单晶的重要晶体生长技术。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成为熔体中的主要对流,因此,研究浮区法晶体生长中热毛细对流的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VOF自由表面追踪模型来捕捉自由界面的运动,数... 浮区法是一种无坩埚容器接触、生长高质量单晶的重要晶体生长技术。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成为熔体中的主要对流,因此,研究浮区法晶体生长中热毛细对流的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VOF自由表面追踪模型来捕捉自由界面的运动,数值研究了微重力下动态自由界面液桥内热毛细对流特性及温差(△T)对自由界面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较强的温差作用下,整个熔区出现三维不稳性的热毛细对流振荡,并且随着温差的增加,振荡强度增强,振荡波数也随之增加;自由界面呈现出冷、热壁面膨胀而中间收缩的"瓶颈"状分布。自由界面变形率随温差先增长较快,后增长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自由界面 热毛细对流 浮区法 微重力 VOF
原文传递
Effect of Marangoni Number on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and Free-Surface Deformation in Liquid Bridges 被引量:1
12
作者 ZHANG Yin HUANG Hu-Lin +2 位作者 ZHOU Xiao-Ming ZHU Gui-Ping ZOU Yo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Floating zone technique is a crucible-free process for growth of high quality single crystals. Unstable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s a typical phenomenon during the process under microgravity. Therefore, it is very i... Floating zone technique is a crucible-free process for growth of high quality single crystals. Unstable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s a typical phenomenon during the process under microgravit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instability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liquid bridges with deformable free-surface under microgravity. In this works, the Volume of Fluid(VOF) method is employed to track the free-surface movement.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s the behavior of flow struct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molten zone. The impact of Marangoni number(Ma) is also investigated on free-surface de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instability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The free-surface exhibits a noticeable axisymmetric(but it is non-centrosymmetric) and elliptical shape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is specific surface shape presents a typical narrow ‘neck-shaped' structure with convex at two ends of the zone and concave at the mid-plan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t both θ = 0° and θ = 90°, the deformation ratio ξ increases rapidly with Ma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slowly. Moreover, the hydrothermal wave number m and the instability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crease with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microgravity Floating zone deformable free-surface VOF liquid bridge
原文传递
永嘉2019·4·24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13
作者 何易 窦慧敏 +1 位作者 杨晨杰 徐婵婵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2期98-100,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温州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洪家站探空数据等资料,分析2019年4月24日下午永嘉出现的强雷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大背...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温州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洪家站探空数据等资料,分析2019年4月24日下午永嘉出现的强雷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弱冷空气影响配合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大背景下产生;上干下湿的结构积聚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弱冷空气的侵入使得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24日下午先后有2次强对流云团影响永嘉,特别是后一次过程影响剧烈,然后两者叠加影响程度加重,产生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雷雨大风 雷达 逆风区
下载PDF
双层同轴液柱热毛细对流问题的渐近解及数值模拟
14
作者 李明伟 曾丹苓 沈卫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建立了描述两不相溶混的同轴液柱热毛细对流的数学模型,用渐近线方法求得了内、外层流体主流区速度场、温度场的表达式。通过轴向加热的数值模拟发现适当选择有关参数,可使内层流体的运动削弱90%以上。
关键词 热毛细对流 液封 浮区 渐近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极光带电导率的日夜变化对高纬电离层电场的影响
15
作者 张顺荣 资民筠 沈长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在同时考虑极盖区电导率日大夜小和极光区电导率升高日小夜大两种效应的情况下,本文求出了高纬电场的分析解,并用其讨论了几个具体模式和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模式计算表明,极光带电导率升高的日夜变化对对流圈形态,电场分布和场向电流分... 在同时考虑极盖区电导率日大夜小和极光区电导率升高日小夜大两种效应的情况下,本文求出了高纬电场的分析解,并用其讨论了几个具体模式和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模式计算表明,极光带电导率升高的日夜变化对对流圈形态,电场分布和场向电流分布均有一定的影响,模式计算与观测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表明本文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场 电导率 极光带
下载PDF
两种地幔对流模式下俯冲带的热结构 被引量:17
16
作者 臧绍先 宁杰远 +1 位作者 陈玉文 周丽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8-455,共8页
根据准动力学计算方案,通过采用等效热源和等效热传导系数的方法,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俯冲角度,而俯冲速度为8cm/a、年龄为100Ma的俯冲带在稳定俯冲状态的热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俯冲带在接近670km间断面的最低温度可... 根据准动力学计算方案,通过采用等效热源和等效热传导系数的方法,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俯冲角度,而俯冲速度为8cm/a、年龄为100Ma的俯冲带在稳定俯冲状态的热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俯冲带在接近670km间断面的最低温度可达到1100℃.全地幔对流模式热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670km间断面以下可存在最低温度达1000℃的低温区,相应于有0.7%—3.0%的P波低速异常存在.双层地幔对流模式表明,在670km间断面以上可有与周围地幔相差约400℃的水平舌状低温区存在,相应于0.5%—1.4%的P波低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对流模式 俯冲带 热结构
下载PDF
2004年7月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雷 赵海林 张蔺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69,共5页
对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两次强对流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高、低空西南急流适宜配置而引起的高低层动力场的耦合是强对流发生的动力条件,强对流发生在低层露点锋区及低层水... 对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两次强对流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高、低空西南急流适宜配置而引起的高低层动力场的耦合是强对流发生的动力条件,强对流发生在低层露点锋区及低层水汽通量和散度辐合、高层则相应辐散的大值区域。高低层相对散度正值越大,其所产生的雨量也就越大。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弓状回波的后侧出现下沉入流急流,相应速度图上的速度值越大,回波移动速度越快,预示着所造成的地面风力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西南急流 动力场耦合 露点锋区 弓状回波 下沉入流急流
下载PDF
非饱和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模型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於德美 关博文 +1 位作者 申爱琴 陈华鑫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0-1135,共6页
实体工程中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由于干湿交替作用处于非饱和状态,研究非饱和混凝土中的氯盐侵蚀对混凝土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机制,考虑干湿交替过程中水分传输的差异,推导得出氯离子在非饱和混凝土中传输的对... 实体工程中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由于干湿交替作用处于非饱和状态,研究非饱和混凝土中的氯盐侵蚀对混凝土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机制,考虑干湿交替过程中水分传输的差异,推导得出氯离子在非饱和混凝土中传输的对流-扩散控制方程。采用精度高的Crank-Nicolson格式对水分扩散方程、氯离子对流-扩散方程进行差分,并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数值求解。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氯离子浓度随着混凝土表层孔隙饱和度和干湿比的增加而减小,当混凝土初始饱和度为0.3时氯离子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混凝土 氯离子 扩散 对流 对流区深度
下载PDF
模拟自然潮差环境混凝土氯离子侵蚀对流区深度的相似性与随机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延红 赵静 +2 位作者 郑盈盈 张俊芝 章玉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9,共7页
对流区深度是氯盐侵蚀环境下水泥基材料及其构件耐久性寿命评价的主要参数之一,由于受环境及材料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对流区深度为随机变量。通过在人工气候模拟环境下的暴露试验,测得不同暴露时间后不同水灰比混凝土中的自由氯离子浓... 对流区深度是氯盐侵蚀环境下水泥基材料及其构件耐久性寿命评价的主要参数之一,由于受环境及材料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对流区深度为随机变量。通过在人工气候模拟环境下的暴露试验,测得不同暴露时间后不同水灰比混凝土中的自由氯离子浓度及其对流区深度;对比自然潮差环境下的试验结果,研究了人工气候模拟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氯离子对流区深度的相似性与随机性。结果表明,在两种试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氯离子侵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混凝土试件均在暴露一段时间后形成了明显的对流区,且对流区深度都在4 mm左右;人工气候模拟环境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氯离子对流区的深度及其分布类型无明显影响,而暴露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人工气候模拟环境下,混凝土氯离子对流区深度总体上服从均值为3.76 mm标准差为0.92 mm的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对流区深度 模拟潮差环境 相似性 随机性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煤矸石混凝土氯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20
作者 李森 俞莉 毛明杰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下煤矸石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规律,利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对煤矸石混凝土进行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煤矸石替代率(0、25%、50%)、连续干湿循环和非连续干湿循环、干湿比(23∶1、22∶2、20∶4)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浓... 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下煤矸石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分布规律,利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对煤矸石混凝土进行干湿循环试验,探究了煤矸石替代率(0、25%、50%)、连续干湿循环和非连续干湿循环、干湿比(23∶1、22∶2、20∶4)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与对流区深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深度增加,氯离子浓度先在距表面0~4 mm上升,随后在4~15 mm急剧下降,之后趋于平稳。随着煤矸石替代率的增加,氯离子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对流区深度随之减小,替代率50%的混凝土对流区深度最小,约为2 mm。煤矸石混凝土的侵蚀深度大于未掺组。干湿比的增大和非连续干湿循环均会导致氯离子峰值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减小,干湿比为23∶1时,对应的氯离子峰值浓度最大。对流区深度与干湿比的变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煤矸石替代率 干湿循环 氯离子浓度 对流区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