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魏勇 彭军 +2 位作者 热苏力.阿不拉 王存亮 陈建民 《干旱气象》 2013年第4期771-777,802,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石河子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1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北坡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的环流背景形势下,较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石河子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1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北坡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的环流背景形势下,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0℃层和-20℃层的适宜高度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同时山区和平原交界处的地形和热力不稳定作用对对流风暴的触发和发展成为冰雹云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普勒雷达PUP产品的分析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在组合反射率因子(CR)图出现了中心强度为63dBZ强对流单体和大面积>50 dBZ的强回波区;在反射率因子剖面(RCS)上表现为60 dBZ强回波区的高度已达到5 km,50 dBZ强回波区的高度达到7.3 km,整个回波顶高度达到12 km的强回波墙,十分有利于冰雹的形成;在冰雹发生前期,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中气旋,促使对流风暴单体加强和维持;在冰雹形成区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跃增及其密度>3.5 g/m3十分利于冰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局地强对流 天气形势 对流参数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东北地区短时强降水统计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相甫 赵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524,共15页
利用2011-2020年6-8月全国2400个地面自动站观测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和常规观测,结合美国NCEP/NCAR 1°×1°的6 h间隔再分析资料,基于站点统计了冷涡背景下东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着眼降水落区,基于冷涡位置... 利用2011-2020年6-8月全国2400个地面自动站观测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和常规观测,结合美国NCEP/NCAR 1°×1°的6 h间隔再分析资料,基于站点统计了冷涡背景下东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着眼降水落区,基于冷涡位置、形状、发展阶段以及与热带系统的相互作用等将冷涡短时强降水分为西北气流型、纬向型、南涡型、副高型和经向型,并讨论了5类短时强降水的对流参数特征。结果表明:6月,冷涡短时强降水多由中涡造成,7月和8月主要由北涡引起。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17:00(北京时)达到峰值。冷涡短时强降水高频区位于辽宁,次高频区位于吉林中部、黑龙江中西部和东北部。不同类型的短时强降水,其降水落区在冷涡不同发展阶段有所差异。冷涡短时强降水发生在条件不稳定的大气中,西北气流型、纬向型和经向型短时强降水的850 hPa与500 hPa温差一般大于25℃;副高型和南涡型短时强降水的850 hPa与500 hPa温差一般小于24℃,但地面露点和可降水量明显比其他3类大。5类短时强降水的对流有效位能一般不超过1500 J·kg^(-1)。大多数情况下,副高型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其他4类发生在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短时强降水 合成分析 对流参数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基于CMA-MESO模式的黑龙江省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松涛 高梦竹 +1 位作者 齐铎 王承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ERA5)、中国气象局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产品和自动站资料,计算动力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特征层高度等对流参数,统计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对流参数分位值统计量特征,以及与气...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ERA5)、中国气象局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产品和自动站资料,计算动力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特征层高度等对流参数,统计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对流参数分位值统计量特征,以及与气候值的偏差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更易在水汽含量大、中低层大气接近饱和的湿热环境中发生,中低层抬升作用触发降水并增强降水效率,水汽条件是短时强降水的关键。雷暴大风容易在气温直减率大的环境中出现,有利条件为中层干燥、低层湿润、垂直风切变大、CAPE大。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评价法,进行黑龙江省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分类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报最可能发生强对流的区域和时间,预报效果较好,预报偏差bias短时强降水为0.7,雷暴大风为1.04,空报漏报率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对流参数 雷暴大风
下载PDF
浙江夏季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午后局地热对流特征分析
4
作者 沈晓玲 章丽娜 +1 位作者 桑明慧 李文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浙江多普勒雷达产品、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统计分析了2015—2021年浙江夏季(6—8月)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午后局地热对流(根据移动速度分为移动型和少动型两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浙江多普勒雷达产品、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统计分析了2015—2021年浙江夏季(6—8月)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午后局地热对流(根据移动速度分为移动型和少动型两类)的时空分布特征、生命周期特征、环境参数特征等。(1)两类热对流触发频次相当,年际变化均较大,但年、月、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午后出现少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而傍晚出现移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2)局地热对流的触发与地形密切相关,对流高频区位于浙东沿海、浙西北、浙西南山区,浙中北平原和盆地均为低频区,热对流触发频次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多触发于山脉及其附近的中低海拔处,中高海拔地区更容易触发少动型局地热对流。(3)两类对流均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即可触发,移动型单体更容易得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天气尺度强迫 局地热对流 地形 海拔高度 对流参数
下载PDF
四川地区对流参数与雷电活动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婧雯 刘畅 +1 位作者 张远扬 吴容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4年7~8月NCEP1°×1°再分析数据和四川省雷电监测网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电活动发生前最佳近地表四层(1000h Pa、975h Pa、950h Pa和925h Pa)等压面抬升指数、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和850h Pa假相当位...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4年7~8月NCEP1°×1°再分析数据和四川省雷电监测网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电活动发生前最佳近地表四层(1000h Pa、975h Pa、950h Pa和925h Pa)等压面抬升指数、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和850h Pa假相当位温与雷电活动的相关关系。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对流参数在有雷电过程和无雷电过程中有明显差异,并且发现这四个对流参数和四川省雷电活动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通过此次研究得到了四川地区雷电活动对流参数预报指标,对已有雷电潜势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对流参数 雷电活动
下载PDF
黄南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及环境参量特征分析
6
作者 郭安欣 邢子毅 王敏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41-243,278,共4页
以2020—2021年黄南雷暴大风天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和天气分型,并用配料法和百分位数法对探空对流参数进行指标筛选和阈值划分,得出:黄南北部雷暴大风次数明显高于南部高海拔地区;雷暴大风只发生在春夏季,主要在白天,集中... 以2020—2021年黄南雷暴大风天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和天气分型,并用配料法和百分位数法对探空对流参数进行指标筛选和阈值划分,得出:黄南北部雷暴大风次数明显高于南部高海拔地区;雷暴大风只发生在春夏季,主要在白天,集中在午后;雷暴大风天气型可归纳为高压脊型、低槽型、西北气流型、副高边缘型、冷涡型;黄南地区雷暴大风发生前春季以动力作用为主,夏季以热力作用为主,水汽条件无明显月季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黄南地区 对流参数 箱线图
下载PDF
聊城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的对流参数选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史纬恒 王磊 +2 位作者 韩飞 于文杰 刘有新 《暴雨灾害》 2018年第6期549-557,共9页
利用2011—2015年6—8月聊城机场逐日逐时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站、章丘站逐日常规高空探测资料,计算得到39个对流参数。在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样本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对流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样本和无强对流天气样本中值... 利用2011—2015年6—8月聊城机场逐日逐时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站、章丘站逐日常规高空探测资料,计算得到39个对流参数。在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样本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对流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样本和无强对流天气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采用盒状图和技巧评分的方法选取了具有预报意义的章丘站12个对流参数和邢台站8个对流参数。通过对不同类型对流参数的指示作用进行分析,根据各对流参数在各月强对流天气样本中的阈值,确定了聊城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聊城地区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准确率达60%以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对流参数 预报模型 聊城 技巧评分
下载PDF
洛阳地区一次典型区域性冰雹过程分析
8
作者 袁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243-2245,2309,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历史分型、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来综合分析2009年6月洛阳地区一次比较典型的区域性冰雹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洛阳市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低槽(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历史分型、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来综合分析2009年6月洛阳地区一次比较典型的区域性冰雹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洛阳市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低槽(低涡)型和西南气流型;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和低层切变线的相互配置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对流发生前,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和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利于雹云的形成和发展;K指数、SI指数、CAPE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层结的稳定度;高空弱冷空气的侵入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从而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天气;只要雷达监测到具有中气旋特征的超级单体风暴时,就可以确定未来将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甚至会出现冰雹天气;该过程中VIL、POSH、POH的变化对指示冰雹的发生有很好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冰雹 历史分型 对流参数 中气旋
下载PDF
基于对流参数的雷暴潜势预报研究 被引量:82
9
作者 郝莹 姚叶青 +1 位作者 陈焱 边富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提高雷暴天气的潜势预报能力,在统计分析安徽省雷暴形成天气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4年T213资料,选取与雷暴相关性好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用判别分析法和指标叠加法制作雷暴潜势预报,... 为提高雷暴天气的潜势预报能力,在统计分析安徽省雷暴形成天气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4年T213资料,选取与雷暴相关性好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用判别分析法和指标叠加法制作雷暴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指标叠加法优于判别分析法。最后用指标叠加法试报了2005年3—8月的雷暴,临界成功指数CSI=69.4%,命中率POD=89.5%,虚假报警率FAR=24.4%,分区预报准确率也较高。另外,试报期间的区域性冰雹、雷雨大风全部命中,可见该方法对冰雹、雷雨大风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参数 判别分析法 指标叠加法 临界成功指数
下载PDF
一次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流参数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晓红 郝莹 +1 位作者 周后福 鲁俊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5-341,共7页
2005年6月14夜到15日凌晨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影响,安徽东部出现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等资料,分析了环流形势和天气影响系统,计算了相关的强对流天气参数并对能量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 2005年6月14夜到15日凌晨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影响,安徽东部出现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等资料,分析了环流形势和天气影响系统,计算了相关的强对流天气参数并对能量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揭示本次过程的天气系统特征和对流参数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风雹强对流天气系统是在东北低涡下,高空前倾槽与地面辐合线有利的大环流背景下,一个MCS影响所致;KI、SI指数对于预示本次强风雹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CAPE、NCAPE、SSI和SHR等参数较好地反映出强风雹天气过程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MCS 对流参数
下载PDF
WRF模式对弱强迫系统中雷暴预报个例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付伟基 陆汉城 +2 位作者 王亮 张入财 吕作俊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用WRF2.2版本,针对2006年7月13日洛阳市区,发生在副高边缘偏东南暖湿气流中的雷暴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描述弱强迫天气尺度系统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上难以分辨出来的雷暴单体。模式输出的中尺度要素场... 用WRF2.2版本,针对2006年7月13日洛阳市区,发生在副高边缘偏东南暖湿气流中的雷暴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描述弱强迫天气尺度系统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上难以分辨出来的雷暴单体。模式输出的中尺度要素场可以确定雷暴发生的地点;模式探空的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沙瓦特指数、K指数随时间演变曲线的拐点,能指示雷暴发生的时间。个例分析表明WRF模式在预报弱强迫天气系统雷暴时具有较好的性能,用WRF模式来作雷暴的分析预报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雷暴预报 对流参数
下载PDF
天津局地暴雨特征及落区预报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颖 刘一玮 +1 位作者 何群英 李英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6期52-60,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1年天津地区33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对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前的大气环境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对比不同影响系统下预报着眼点的差异。结果表明:天津局地暴雨主要发生在蒙古冷涡、东北冷涡、高空槽前及...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1年天津地区33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对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前的大气环境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对比不同影响系统下预报着眼点的差异。结果表明:天津局地暴雨主要发生在蒙古冷涡、东北冷涡、高空槽前及高空槽后4种天气影响系统下。不同影响系统预报重点不同,其中蒙古冷涡系统下应以整层良好的水汽和涡旋系统东南象限深厚的辐合上升运动为着眼点;而东北冷涡系统下则需关注低层水汽条件充沛和中层强烈的辐合抬升;高空槽系统下在动力、水汽以及能量条件配合较均衡;而槽后型系统影响下若发生局地暴雨,各种强对流参数特征则最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局地暴雨过程对强降水落区进行诊断表明,天津构造加密探空资料由于充分考虑了近地面的温湿风特征,计算所得的可降水量、对流有效位能及地面至3 km高度的垂直风切变对局地暴雨落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性。同时,个例研究也表明TJ-WRF对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综合应用模式物理量结果可较好的预报局地暴雨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强对流参数 天津构造加密探空资料 区域数值模式
下载PDF
苏南5市区雷暴预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仲晔 冯民学 +2 位作者 周龙 周俊驰 曾明剑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对2001—2010年4—9月苏南5市区雷暴天气的对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过对对流参数箱线图统计、计算点双序列相关系数、值域多次分级试验和级间整合调整等优化处理后,最终选取大气可降水量、杰弗逊指数、肖沃特指数、全总指数、风暴... 对2001—2010年4—9月苏南5市区雷暴天气的对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过对对流参数箱线图统计、计算点双序列相关系数、值域多次分级试验和级间整合调整等优化处理后,最终选取大气可降水量、杰弗逊指数、肖沃特指数、全总指数、风暴强度指数、抬升凝结高度层温度、上下层温差共7个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苏南5市区雷暴的双级逻辑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01—2009年4—9月的8 230个样本进行拟合结果分析:临界成功指数的平均值为61.0%;对2010年4—9月的样本进行试报,苏南5市区7、8月份的临界成功指数分别为75.0%和66.7%,预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对流参数特征 双级逻辑预报方程
下载PDF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的天气—气候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1
14
作者 秦丽 李耀东 高守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62,共9页
依据北京近郊地区沙河、南苑和西郊3个测站15年(1990~2004年)的观测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北京地区局地雷暴大风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从环流形势、探空结构和环境参数特征入手,分析了有利于北京... 依据北京近郊地区沙河、南苑和西郊3个测站15年(1990~2004年)的观测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北京地区局地雷暴大风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从环流形势、探空结构和环境参数特征入手,分析了有利于北京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不稳定度指数和能量特征,得出在此期间最有利于雷暴大风产生的探空结构为:低层暖湿,中高层有干冷空气,不稳定度较大,风垂直切变较大。还探讨了一些对流参数,如最佳对流有效位能BCAPE、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EH、大风指数WINDEX、风暴强度指数SSI、深厚对流指数DCI等对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发展潜势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探空分析 不稳定度 对流参数
下载PDF
两次强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8
15
作者 姚叶青 俞小鼎 +2 位作者 郝莹 李劲 郑媛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3-490,共8页
通过分析发生在安徽省灵璧县(2005年7月30日)和无为县(2003年7月8日)的两次强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和雷达资料发现:(1)在环境背景场方面,两次过程都发生在高空有低槽和切变线、地面较为暖湿的环境中,且龙卷发生地附近都有低层边界(冷锋... 通过分析发生在安徽省灵璧县(2005年7月30日)和无为县(2003年7月8日)的两次强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和雷达资料发现:(1)在环境背景场方面,两次过程都发生在高空有低槽和切变线、地面较为暖湿的环境中,且龙卷发生地附近都有低层边界(冷锋或雷暴外流边界等),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大。不同之处是灵璧县龙卷0~1 km的平均垂直风切变较大,0~6 km的平均垂直风切变较小,而无为县龙卷的高、低层的平均垂直风切变都很大。进一步分析得出,在对流有效位能达到一定值后,密度加权垂直风切变对对流的组织和维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雷达特征方面,两次龙卷过程的母体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不同于经典超级单体。虽然回波形态、强度和高度各异,但都存在强的中气旋,且其强核都出现在雷达可探测的最低高度。中气旋内部的垂直涡度都很大,达到2~6个中气旋单位(一个中气旋单位=10-2 s-1)。另外,雷达导出产品中的中气旋识别产品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雷达超前于龙卷发生约半小时识别出中气旋,这对龙卷的预警非常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大气对流参数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气旋
下载PDF
梅雨期龙卷环境条件与典型龙卷对流风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0
16
作者 曾明剑 吴海英 +1 位作者 王晓峰 蒋义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0-293,共14页
利用逐日4次1°×1°FNL/NCEP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在对近十年江苏梅雨期龙卷天气的环境特征进行合成分析并提炼对流参数特征值后,着重对2013年7月7日发生在安徽天长至江苏高邮一带导致龙... 利用逐日4次1°×1°FNL/NCEP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在对近十年江苏梅雨期龙卷天气的环境特征进行合成分析并提炼对流参数特征值后,着重对2013年7月7日发生在安徽天长至江苏高邮一带导致龙卷的对流风暴的形成和结构特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期间,地面中尺度气旋的右侧附近(100 km)、对流层低层中尺度低涡右下方约200-300km处和低空急流左后侧之间区域是龙卷易发区;梅雨期大气环流背景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对流层低层充沛的水汽和有利的不稳定层结与动力条件,低层气旋性涡度在龙卷发生前强烈发展,边界层内强的垂直风切变促进了龙卷风暴内气旋性涡度的迅速增强,而对流层低层辐合的增强将有利于初始对流的触发;但梅雨期龙卷对对流不稳定能量蓄积条件要求低于冰雹和雷暴大风;龙卷对流参数特征值及其与气候平均值的差异性为龙卷天气的短期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引发2013年7月7日龙卷的对流风暴起源于地面辐合线附近,地面辐合及中尺度锋区的增强有利于对流风暴的快速发展,此次系列龙卷是由一个生命史较长的超级单体风暴产生,该对流风暴具有典型超级单体的回波特征,风暴内的中气旋维持2h之久,中气旋相关参数的演变对龙卷的临近预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当中气旋底高较低且中气旋切变值明显增强时,发生龙卷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对流参数 对流风暴 中气旋 中尺度锋区
下载PDF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47
17
作者 曾明剑 王桂臣 +2 位作者 吴海英 谌芸 李昕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8-882,共15页
针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采用0.25°×0.2°每天4次日本气象厅(JMA)东亚地区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百余类对流参数(物理量)及其15 d滑动平均值,根据"邻(临)近"原则对江苏2001—2009... 针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短期预报,采用0.25°×0.2°每天4次日本气象厅(JMA)东亚地区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百余类对流参数(物理量)及其15 d滑动平均值,根据"邻(临)近"原则对江苏2001—2009年2—9月各类强对流天气进行时间和站点的匹配后,应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评价技术,对上述对流参数进行权重分配和逐次筛选,获得了既体现强对流与气候平均态间明显差异,又体现自身相对稳定的特征对流参数序列。同时,根据历史分类强对流个例中各特征对流参数的频谱分布获得各对流参数的频率分布分段函数,然后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的对流参数,综合历史频率分布和权重分配,构建了分类强对流天气预报概率,并以优势概率作为分类判据,做出强对流分类预报。最后建立了业务化系统,以全自动方式提供分类强对流客观预报产品,投入到日常业务和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对流参数 中尺度数值模式 分类预报方法
下载PDF
一次强雷雨过程中对流参数对潜势预测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齐琳琳 刘玉玲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6-548,共13页
在利用观测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的一次强雷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暴雨特征分析基础上,从雷暴和强暴雨的发生条件入手,探讨了一些强对流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在此次强雷雨发生潜势预测中的... 在利用观测资料和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的一次强雷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暴雨特征分析基础上,从雷暴和强暴雨的发生条件入手,探讨了一些强对流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在此次强雷雨发生潜势预测中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始终稳定维持在乌拉尔山、鄂霍茨克附近的高压脊为此次强雷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来自孟加拉湾、印度洋一带和南海地区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淮河流域交汇,并形成一条东西向稳定的梅雨锋;梅雨锋及其上发生发展的中尺度扰动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制造者;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AvialablePotentialEnergy(CAPE)]、对流抑制指数[ConvectiveInhibition(CIN)]、K指数、沙瓦特指数[ShowalterIndex(SI)]、垂直切变和稳定度的组合———粗里查森数[BulkRichardsonNumber(BRN)]等对流参数的分布、演变可以较好地揭示出此次强雷雨的发生、发展。选取合理、适当的对流参数对于短时局地强雷雨天气的潜势预测、强度判别是有指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梅雨锋 对流参数
下载PDF
华北冷涡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9
作者 郁珍艳 何立富 +2 位作者 范广洲 李泽椿 苏永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4,共6页
利用京津冀的危险天气报资料,统计分析2001—2008年5—8月华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动力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在沿海地区发生的概率最大,尤其是下午至傍晚。河北西北山区上午发生大风和冰雹的概率最大,下午... 利用京津冀的危险天气报资料,统计分析2001—2008年5—8月华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动力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在沿海地区发生的概率最大,尤其是下午至傍晚。河北西北山区上午发生大风和冰雹的概率最大,下午至傍晚的大概率区向东向南明显扩大。龙卷在上午发生的概率最大,其大概率中心位于北京。(2)对流大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多为8级。冰雹直径以5~20 mm为主。短时强降水的持续时间多在20分钟以内,降水量多为20~23 mm。对流强度的大值区位于太行山、燕山的背风坡和沿海地区。(3)在短时强降水发生前的最有利抬升指数(BLI)最大、抬升凝结高度(LCL)最高。(4)大风发生前的垂直风切变最强,抬升凝结高度最低。(5)冰雹发生前0℃高度约为3 400 m,-20℃高度约为6 400 m,风暴的相对螺旋度(SRH)>150 m2/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统计特征 强对流 华北冷涡 对流参数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雷电潜势预报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陈勇伟 郑涛 +2 位作者 王汉堃 王琦 梁耀丹 《干旱气象》 2013年第3期595-601,共7页
为了使用神经网络较好地解决在雷电潜势预报中常见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南京地区2008年6~8月46个对流参数与雷电发生的相关系数,选取了与雷电发生关系较好的刀、SI、CIN等7个对流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因子。利用2008年的资... 为了使用神经网络较好地解决在雷电潜势预报中常见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南京地区2008年6~8月46个对流参数与雷电发生的相关系数,选取了与雷电发生关系较好的刀、SI、CIN等7个对流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因子。利用2008年的资料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报了南京地区2009年6~8月的雷暴活动潜势,结合实际雷暴发生情况,得到此模型的POD为80.9%,FAR为9.5%,CSI为74.5%,PDFD为2.9%,FOM为19.1%。表明该BP模型预报准确率较高,性能稳定,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参数 因子组合 雷电潜势预报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