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挫伤研究现状及治疗 被引量:54
1
作者 徐志飞 刘军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肺挫伤是主要的胸部钝性伤 ,严重肺挫伤死亡率较高 ,是胸部创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有关肺挫伤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的文献报道 ,对肺挫伤后的病理生理、影像学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肺挫伤 胸部损伤 病理生理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肺挫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正富 都定元 向小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探讨肺挫伤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熟练掌握肺挫伤的诊治原则,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肺挫伤 胸部损伤 血气胸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电流强度电针对兔骨骼肌钝器伤后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荣国 王云亭 +2 位作者 肖诚 段田田 仝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观察在相同频率(2Hz)下,0.2mA、0.4mA和0.6mA电针对家兔骨骼肌钝器伤后修复过程中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和抗氧化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0.2mA组、0.4mA组和0.6mA组;建立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治疗组分别... 目的:观察在相同频率(2Hz)下,0.2mA、0.4mA和0.6mA电针对家兔骨骼肌钝器伤后修复过程中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和抗氧化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0.2mA组、0.4mA组和0.6mA组;建立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以0.2mA、0.4mA和0.6mA电针刺激足三里和阿是穴,频率2Hz,15min/次,隔日1次,模型组自然愈合;在28d时检测腓肠肌表面血流灌注值;14d、28d时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分析胶原纤维和肌纤维面密度;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第1d、4d、7d、14d、28d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结果:0.4mA组血流灌注值显著高于模型组、0.6mA组(P<0.05),0.4mA与0.2mA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0.4mA电针能促进肌纤维再生反应,在第28天时胶原纤维面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肌纤维面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胶原纤维和肌纤维面密度整体呈负相关(r14=-0.783,P<0.01;r28=-0.839,P<0.01);第14天和28天,0.6mA组CK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第14天,0.4mA组T-AOC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0.2mA组次之;第7天和第14天,0.6mA组MDA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0.4mA电针对骨骼肌钝器伤后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胶原纤维面密度、增加肌纤维面密度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效果最好,0.2mA次之,0.6mA电针有损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钝器伤 电针 微循环 纤维化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组织学及Bax/Bcl-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龙 陈忆九 李中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1-213,共3页
采用自制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进行组织学和 Bax/Bcl- 2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 :伤后 12h~ 24h,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白细胞附壁和游出;伤后 4d,挫伤灶周围出现大量的泡沫细胞和核... 采用自制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进行组织学和 Bax/Bcl- 2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 :伤后 12h~ 24h,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白细胞附壁和游出;伤后 4d,挫伤灶周围出现大量的泡沫细胞和核大而深染的星形胶质细胞; 8~ 10d,挫伤灶处形成软化灶; 12~ 14d,挫伤灶愈合变成胶质细胞结节,或者变成囊状,可见大量的星型胶质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积。 Bax/Bcl- 2表达水平与伤后经历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损伤时间 BAX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鉴定
下载PDF
实验性脑挫伤后Fos蛋白和NGFR变化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连芳 孟凡堂 +3 位作者 刘希余 秦启生 夏胜海 饶广勋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损伤时间组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 NGFR阳性染色强度变化与损伤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损伤时间组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 NGFR阳性染色强度变化与损伤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产物 Fos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GFR)的染色变化。结果 ( 1)伤后 0.5h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 Fos阳性染色细胞出现。伤后 3h组阳性表达数量和强度达峰值,且分布广泛。后表达逐渐降低。 1d后各组未见 Fos阳性染色强度增加的细胞。对照组染色为阴性。( 2)伤后 1d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少量 NGFR阳性染色细胞,以神经细胞表达为主。伤后 3d组,阳性细胞表达与 1d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强 (P< 0.01), 数 量 和 着 色 强 度 达 到 高 峰 , 量 多 且 染 色 深 。 之 后 逐 渐 缓 慢 减 弱 。 对 照 组 染 色 为 阴 性 。 可 见 脑 挫 伤 后 Fos和 NGFR在 损 伤 局 部 的 阳 性 染 色 分 别 在 伤 后 早 期 及 随 后 较 晚 时 段 里 出 现 。 前 者 表 达 时 间 短 暂 , 而 后 者 则 持 续 时 间 较 长 , 但 都 有 一 定 的 规 律 性 。 结 论 Fos蛋 白 和 NGFR变 化 可 用 于 脑 挫 伤 后 不 同 时 段 的 损 伤 时 间 推 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时间 FOS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法医鉴定学
下载PDF
脑挫伤大鼠胶质细胞GFAP、S100的表达及其损伤时间的推断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芳 张玲莉 +3 位作者 刘子龙 王胜 梅增辉 刘余庆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1-18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不同时间星形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1h时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阳性物质表达随时间大致呈线性上升7d达最大值,然后阳性物质染色强度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伤后12h组可见S100阳性表达活性增高,S100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及神经组织修复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损伤时间 神经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GFAP S100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GFAP和iNOS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炜煜 秦启生 易继林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及其时相性的关系 ,试图寻找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建立脑挫伤的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及其时相性的关系 ,试图寻找法医学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方法。方法 建立脑挫伤的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及iNOS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染色结果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 1)伤后 3h时GFAP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增多 ,1d和 5d组单个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达峰值 ,但在 3d组相对邻近组却下降 ,呈现出一双峰波形 ,7d达最大值 ;阳性物质总面积自 3h时表达增多开始后一直增加 ,直到 7d时达高峰。 ( 2 )伤后 12h组可见iNOS活性增高 ,并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 ,iNOS阳性细胞数目 (或阳性物质总面积 )逐渐增多 ,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加深。伤后 1d至 3d组阳性物质总面积达到高峰 ,5d后开始下降 ,但 7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而单个细胞染色强度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 ,于 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 ,但高于起始水平。结论 脑挫伤后GFAP和iNOS在损伤局部的染色变化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 ,可以用于脑挫伤的时间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GFAP INOS表达 大鼠 表达 阳性细胞 观察 面积 高水平 高峰
下载PDF
喉挫伤致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治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志宏 马岳峰 滕尧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喉挫伤致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喉镜和视屏频闪动态喉镜检查。7例予喉部螺旋CT扫描。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及发声练习。结果1... 目的探讨喉挫伤致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喉镜和视屏频闪动态喉镜检查。7例予喉部螺旋CT扫描。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及发声练习。结果13例喉挫伤患者伤后均有气息样声嘶。就诊时间为伤后14—240d,平均68d。检查可见患侧声带固定或受限,声门闭合不全,双侧声带突不在同一平面。前脱位13例,其中1例伴有对侧后脱位。患侧声带振动存在。喉部CT扫描3例可见杓状软骨向前移位。治愈5例,好转3例,无效5例。结论通过病史结合频闪动态喉镜检查可对喉挫伤所致的环杓关节脱位作出诊断。表面麻醉下行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能使关节复位或减轻双侧声带突垂直方向的差异,有助于声门闭合而改善发声。发声训练的方法应取决于患侧杓部有无微动。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环杓关节 挫伤
原文传递
Animal models of axon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5
9
作者 Do-Hun Lee Jae K. Lee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36-444,共9页
With advances in genetic and imaging techniques, investigating axon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vivo is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issues to consider when using animal... With advances in genetic and imaging techniques, investigating axon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vivo is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issues to consider when using animal models of axon regeneration, including species, strains and injury models. No single particular model suits all types of experiments and each hypothesis being tested requires careful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several commonly-used animal models of axon regeneration in the spinal cord and discus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amidotomy strain differences contusion injury models
原文传递
大鼠脑挫伤后FN表达与损伤时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龙 陈忆九 +3 位作者 刘宁国 李中 赵子琴 顾云菊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为寻找推断脑损伤经历时间的可靠指标,采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后,进行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研究,结果发现纤维连接蛋白及其 mRNA表达水平与伤后经历时间有一... 为寻找推断脑损伤经历时间的可靠指标,采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后,进行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研究,结果发现纤维连接蛋白及其 mRNA表达水平与伤后经历时间有一定相关性,并能较好地鉴别死前脑挫伤和死后脑挫伤,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历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损伤时间 纤维连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法医鉴定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β-APP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光龙 贾冬梅 +5 位作者 周亦武 孙来晶 邓伟年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损伤时间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病理学
原文传递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transducer old astrocyte specifically induced substance contributes to astrogli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4
12
作者 Atsushi Takazawa Naosuke Kamei +1 位作者 Nobuo Adachi Mitsuo Och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36-540,共5页
Old astrocyte specifically induced substance (OASIS) is 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 transducer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astrocytes and osteoblasts. OASIS regula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precursor... Old astrocyte specifically induced substance (OASIS) is 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 transducer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astrocytes and osteoblasts. OASIS regula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into astrocyt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involvement of ER stress responses stimulated via OASIS in astrogliosis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In a mouse model of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OASIS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evaluated at days 7 and 14.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OASIS mRNA on day 7 and an increase in protein on days 7 and 14 was observed in injured spinal cords. Immunostaining on day 7 revealed co-localization of OASIS and astrocyt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injury site. Furthermore, anti-OASIS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was injected at the injury sites on day 5 to elucidate the function of OASIS. Treatment with anti-OASIS siRNA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OASIS mRNA on day 7 and protein on days 7 and 14,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hibition of astrogliosis and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Results of our study show that OASIS expression synchronizes with astrogliosis and is func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astrogli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tein family C57BL/6 contusion injury reactive astrocyte functional recover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stern blot immunohistochemistry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apoE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光龙 孙来晶 +5 位作者 周亦武 贾冬梅 邓伟年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 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apo 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伤后0...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 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apo 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伤后0.5h组脑皮质神经元apo E出现阳性表达,3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0.5h组在海马出现apo E强阳性反应,CA1区在伤后3d达到高峰,而CA2~CA4区在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后海马apo E表达以CA1区最强。结论挫伤后apo E时空性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早期诊断及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挫伤 载脂蛋白E(apo E) 损伤时间 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下载PDF
黄油纱配合黄水纱外敷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蓝雪花 覃丽容 刘俭葵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6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黄油纱配合黄水纱外敷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在对创面进行常规的清洗和消毒后涂以壳聚糖抗菌成膜剂;治疗组在常规清洗及消毒后,先在创口外敷... 目的:观察黄油纱配合黄水纱外敷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在对创面进行常规的清洗和消毒后涂以壳聚糖抗菌成膜剂;治疗组在常规清洗及消毒后,先在创口外敷黄油纱,然后再外敷黄水纱,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创面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和新发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3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局部瘙痒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油纱配合黄水纱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挫擦伤 皮肤软组织 感染 黄油纱 黄水纱
下载PDF
电针在骨骼肌修复中对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星宇 李冬松 +1 位作者 王云亭 王荣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88-3190,共3页
目的通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的时程变化规律观察骨骼肌修复过程中电针防止过度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使用60只新西兰兔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电针阿是穴组(B组);电针足三里组(C组);电针阿是穴+... 目的通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的时程变化规律观察骨骼肌修复过程中电针防止过度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使用60只新西兰兔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电针阿是穴组(B组);电针足三里组(C组);电针阿是穴+足三里组(D组)。于制模后7、14、28 d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collagen-Ⅰ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7 d,电针组与A组中collagen-Ⅰ表达无明显差异;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14 d,各组collagen-Ⅰ表达持续增加,但电针组collagen-Ⅰ表达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A组(P<0.05);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28 d,电针组中collagen-Ⅰ表达呈下降趋势,而A组中collagen-Ⅰ表达继续增加(P<0.05)。结论 (1)电针治疗能通过降低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抑制骨骼肌的过度纤维化,防止瘢痕的形成,有利于损伤骨骼肌的修复;(2)电针刺激阿是穴+足三里的疗效优于单独选用阿是穴或足三里,两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骼肌 钝器伤 波形蛋白 Ⅰ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injury type using somatosensory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in a rat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被引量:1
16
作者 Rong Li Han-Lei Li +2 位作者 Hong-Yan Cui Yong-Can Huang Yong 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22-427,共6页
The spinal cord is at risk of injury during spinal surgery.If intraoperative spinal co rd injury is identified early,irreve rsible impairment or los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can be prevented.Different types of spinal... The spinal cord is at risk of injury during spinal surgery.If intraoperative spinal co rd injury is identified early,irreve rsible impairment or los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can be prevented.Different types of spinal cord injury result in damage to diffe rent spinal cord regions,which may cause diffe rent somatosensory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signal res ponse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between contusion,distra ction,and dislocation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a rat model.We found that contusion led to the most severe dorsal white matter injury and caused considerable attenuation of both somatosensory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Dislocation resulted in loss of myelinated axons in the lateral region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along the rostrocaudal axis.The amplitude of attenuation i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responses caused by disloc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caused by contusion.After distraction injury,extracellular spaces were slightly but not significantly enlarged;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res ponses slightly decreased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responses were lost.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istolog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findings we 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and related to injury type.Intraope rative monitoring of both somatosensory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has the potential to identify iatrogenic spinal cord injury type during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usion injury dislocation injury distraction injury electropnysiology heterogeneity HISTOPATHOLOGY injury mechanism motor evoked potenti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pinal cord injury
下载PDF
40例肺挫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伟 于文江 岳志 《安徽医学》 2013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经胸部X线、CT检查确诊为肺挫伤。早期合理使用激素、抗生素,充分有效的止痛,有效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 目的探讨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经胸部X线、CT检查确诊为肺挫伤。早期合理使用激素、抗生素,充分有效的止痛,有效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休克、维持循环稳定并及时处理合并损伤,注意控制输液量,尤其是限制晶体液的摄入量,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结果 40例患者治愈35例,治愈率87.5%,死亡5例,病死率为12.5%。死亡原因: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发严重肺挫伤及ARDS 3例;1例死于合并脑挫裂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肺挫伤的诊断首选胸部CT检查。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是肺挫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积极救治合并伤,合理的胸壁固定,限制性液体复苏及保护性机械通气是提高肺挫伤疗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挫伤 合并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巢蛋白表达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冬梅 何光龙 +5 位作者 周亦武 邓伟年 孙来晶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1-164,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模型,在脑挫伤后不同时间(0.5,6,12h和1,3,7,14,28d)观察nestin蛋白在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模型,在脑挫伤后不同时间(0.5,6,12h和1,3,7,14,28d)观察nestin蛋白在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表达情况。结果伤后0.5h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7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8d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恢复至正常组水平,伤侧胼胝体在伤后28d仍有弱表达。结论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nestin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巢蛋白 损伤时间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神经元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龙 李中 +1 位作者 顾云菊 赵子琴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观察脑挫伤后NOS1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程的关系 ,采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 ,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后 ,进行NOS1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研究 ,结果发现NOS1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伤后经过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 为观察脑挫伤后NOS1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程的关系 ,采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 ,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后 ,进行NOS1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研究 ,结果发现NOS1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伤后经过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即随着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 ,NOS1及其mRNA表达逐渐增加 ,并能较好地鉴别脑挫伤之死前伤和死后伤 ,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损伤经过时间 一氧化氮合成酶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瞳孔成形术对虹膜裂伤患者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曲超 樊映川 +3 位作者 吴峥峥 丘希忠 黎静 林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虹膜裂伤的整形技巧,并观察瞳孔成形术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就诊的各种虹膜损伤15例(15跟),对患者实施艟孔成形术,其中裂伤修补8例,离断修补4例,角膜荷包缝合3例。观... 目的探讨虹膜裂伤的整形技巧,并观察瞳孔成形术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就诊的各种虹膜损伤15例(15跟),对患者实施艟孔成形术,其中裂伤修补8例,离断修补4例,角膜荷包缝合3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瞳孔和畏光感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术前瞳孔直径为(5.33±1.93)mm,术后缩小为(3.15±0.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P〈0.01);术前矫正视力为4.70±0.23,术后提高到4.8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P〈0.01);术后畏光感明显减轻(t=3.90,P〈O.05)。结论瞳孔成形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畏光感.提高视力;经角膜荷包缝合是矫正外伤性瞳孔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虹膜裂伤 视力 瞳孔成形术 虹膜修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