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幕上IDH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MRI特征与病理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劲松 尚磊 +3 位作者 叶菁 张广文 赵永波 王彦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幕上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及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82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其中IDH突变型39例,IDH1野生型43例,术前行核磁共振影像(MRI)增强... 目的分析对比幕上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及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82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其中IDH突变型39例,IDH1野生型43例,术前行核磁共振影像(MRI)增强扫描61例,按照无强化、轻度强化、中度强化、重度强化分别进行统计,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Ki-67)标记指数、钙黏蛋白(CD34)CD34及1号染色体短臂/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杂合性联合缺失(co-deleiton)情况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IDH突变低级别胶质瘤好发于右侧额叶,其次为右侧颞叶和左侧颞叶,IDH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好发于左侧额叶,其次为左侧颞叶和右侧颞叶,经Fisher's Exact Test检验,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IDH是否突变导致的肿瘤强化程度、Ki-67、CD34及1p/19q联合缺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强化程度与Ki-67指标呈正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CD34和1p/19q联合缺失,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IDH1突变低级别胶质瘤具有显著的好发部位,以右侧额叶为主,右侧颞叶其次,低级别胶质瘤无论IDH是否突变其常规增强MRI表现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增强扫描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下载PDF
DSC-MRI和DCE-MRI定量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黄杰 李晓光 +2 位作者 康厚艺 张玉龙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2-677,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中的参数(Ktrans、Ve)和T*2加权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MRI)中的参数(r CBV、r CBF)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比较DCE-MRI及DSC-MRI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理证实的85... 目的定量分析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中的参数(Ktrans、Ve)和T*2加权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MRI)中的参数(r CBV、r CBF)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比较DCE-MRI及DSC-MRI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理证实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36例,高级别胶质瘤49例。患者在术前行DCE-MRI成像或/和DSC-MRI成像,以相应后处理软件获得灌注参数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与Ve值及r CBV与r CBF值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Ve值及r CBV、r CBF值与胶质瘤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得Ktrans、Ve值及r CBV与r CBF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阈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Ktrans及Ve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0.157±0.177)/min-1vs(0.029±0.020)/min-1;(0.601±0.246)vs(0.118±0.062),P<0.01]。当Ktrans=0.055/min-1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7%和90.5%,当Ve=0.343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2%和85.7%。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 CBV及r CBF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2.649±1.351)vs(1.480±0.391);(2.427±1.248)vs(1.377±0.545),P<0.01]。当r CBV=2.043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95.2%和92.9%,当r CBF=1.886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5.7%。结论 Ktrans与Ve值,r CBV与r CBF值用于脑胶质瘤分级均具有较强相关性,而r CBV是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的参数,其次是Ktrans、Ve和r CB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与直肠癌病理分期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文文 黄刚 +3 位作者 周星 赵莲萍 徐香玖 景恩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直肠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搜集本院2012年12月21日至2015年8月3日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直肠癌患者91例,术前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测量DCE-MRI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直肠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搜集本院2012年12月21日至2015年8月3日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直肠癌患者91例,术前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测量DCE-MRI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容积分数(V_e)值],并分析与直肠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K^(trans)、K_(ep)、V_e与直肠癌T分期存在正相关(r=0.758,P=0.000;r=0.395,P=0.000;r=0.314,P=0.002);K^(trans)及K_(ep)在有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893,P=0.000;t=3.355,P=0.001);K^(trans)、V_e与肿瘤分化程度存在负相关(r=-0.223,P=0.034;r=-0.259,P=0.013)。结论 DCE-MRI药代动力学定量参数与直肠癌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定量参数可以为直肠癌的临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原文传递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伟 龙晚生 +3 位作者 蔡小琴 罗学毛 梁英林 兰勇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颅脑3DCE-MRA检查患者450例,其中135例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MRI包括T1、T2WI轴位扫描和冠状面T1WI扫描及T2WI...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颅脑3DCE-MRA检查患者450例,其中135例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MRI包括T1、T2WI轴位扫描和冠状面T1WI扫描及T2WIFLAIR轴位扫描;3DCE-MRA采用三维快速场回波序列,Gd—DTPA剂量30ml,注射速率2.5ml/s,行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4次扫描,图像减影后至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①3DCE-MRA疑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75例,其中6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与DSA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75.6%(31/41)、83.3%(30/36)、88.9%(16/18)。3DCE.MRA比DSA更易把正常血管评估为轻度狭窄。②3DCE-MRA疑脑动脉瘤者71例,其中5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与DSA在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一致率分别为78.9%(30/38)、86.5%(32/37)、90.0%(18/20)、100%(4/4)。3DCE—MRA比DSA更易把正常血管评估为小型动脉瘤。③3DCE-MRA疑是脑动静脉畸形23例,其中1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对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0.7%(39/43)、91.4%(32/35),3DCE.MRA联合MRI对异常血管团的定位优于DSA,但在细节显示上不如DSA。(4)30CE.MRA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采集时间、延迟时间、扫描参数、K空间填充技术、造影剂团注参数等。结论3D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诊断常见脑血管病,可作为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对鼻咽癌组织内乏氧和血管生成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璟慧 李金高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①对14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获取该区域动态增强曲线,然后在标记处行鼻咽镜活检,测定活检部位的... 目的探讨鼻咽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①对14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获取该区域动态增强曲线,然后在标记处行鼻咽镜活检,测定活检部位的MVD和HIF-1α、VEGF表达水平;②观察动态增强曲线特征,测量并计算ROI的MRI动态增强参数。结果活检部位slope、MS、SImax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分别为0.889、0.882、0.619,P<0.05),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分别为0.870、0.825、0.665,P<0.05),与MVD也呈正相关关系(γ分别为0.627、0.755、0.693,P<0.05);T1 on set、TTP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分别为-0.909,-0.829,P<0.05),与HIF-1α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分别为-0.687,-0.690,P<0.05),与MVD也呈负相关关系(γ分别为-0.578,-0.852,P<0.05)。结论鼻咽癌活检部位的MRI动态增强参数与MVD、HIF-1α、VEGF表达有统计学相关性;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为检测鼻咽癌肿瘤组织内乏氧与血管生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技术(DCE-mrI) 乏氧 血管生成
下载PDF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符忠祥 徐敬慈 +3 位作者 朱勇 蔡瑾 许永华 罗行中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结果40例病例包括临床诊断或怀疑行CE-MRA中37例下肢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阳性诊断率92.5%(37/40)。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2.7%。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结论3D CE-MR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下肢mr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 硬化性闭塞症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结合表观弥散系数鉴别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弥散受限的子宫肌瘤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晓婷 宋佳成 +3 位作者 张爱宁 罗成燕 陈婷 刘希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6-633,共8页
目的: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鉴别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urs of uncertain malignan... 目的: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鉴别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urs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表现为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2021年9月病理证实为子宫间叶性肿瘤患者68例,包括23例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45例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这些病灶在DWI(b=800 s/mm^(2))上均显示为弥散受限。对病灶进行常规MR特征评估以及ADC和DCE-MRI参数的直方图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评估诊断性能。结果: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囊变坏死的发生率高于非恶性组(34.8%vs.8.9%,P=0.016)。STUMP/恶性组的ADC中位数和Ve中位数显著低于非恶性组(P<0.001,P=0.012),鉴别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5和0.713,ADC_(中位数)+Ve_(中位数)联合可将AUC提高到0.850,ADC_(中位数)+Ve_(中位数)+有无囊变坏死联合得到更高AUC(0.883)。结论:ADC、DCE-MRI参数与常规MR特征联合可作为鉴别STUMP/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与弥散受限的平滑肌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恶性子宫间叶性肿瘤 平滑肌瘤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评价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臧晓进 《影像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4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MR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4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MR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观察诊断符合情况、MR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观察组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良性、恶性病变时间增强型曲线数据分布数据差异大,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下载PDF
1.5T磁共振LAVA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及增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俞琴 冉隆富 +2 位作者 莫云海 韩林梅 袁蓉 《现代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43-44,46,共3页
目的:探讨1.5T MR LAVA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及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前列腺癌及30例前列腺增生病例的MRI平扫、增强资料,并绘制SI-T曲线。评价癌灶与增生的曲线分布特点、癌灶大小与曲线的分布特点、癌灶平扫及增强的显示差别等... 目的:探讨1.5T MR LAVA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及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前列腺癌及30例前列腺增生病例的MRI平扫、增强资料,并绘制SI-T曲线。评价癌灶与增生的曲线分布特点、癌灶大小与曲线的分布特点、癌灶平扫及增强的显示差别等内容。结果:癌灶及增生的SI-T曲线具有多样性。局限在包膜内较小的癌灶以快升缓降型为主,癌灶较大突破包膜以缓升平台型为主,增生以持续缓升型为主。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及增生的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动态增强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婷婷 金延方 +4 位作者 李滨 任杰 张超 付子超 岳云龙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黏膜下强化带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准确性及不同瘤周强化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影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MRI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名影像科医师评估每例黏膜下强化...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黏膜下强化带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的准确性及不同瘤周强化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影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MRI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名影像科医师评估每例黏膜下强化带的完整性及瘤周强化模式(瘤周早期局灶性强化和瘤周早期不规则薄层强化)并记录,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评价黏膜下强化带中断诊断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两种瘤周强化模式与肌层侵犯的关系。结果黏膜下强化带中断诊断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为96.5%、52.8%和86.6%;子宫内膜癌肌层有无侵犯在瘤周早期不规则薄层强化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瘤周早期不规则薄层强化诊断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为72.4%、88.2%和76.0%。结论瘤周早期局灶性强化可能是造成MRI动态增强黏膜下强化带对肌层侵犯高估的重要因素;瘤周早期不规则薄层强化在诊断肌层浸润上可能具有重要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的MRI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芷君 宁刚 +1 位作者 李学胜 白万晶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子宫内膜癌(EC)是我国妇科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E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C在发病早期是一种相对惰性和可治愈的疾病,而至疾病晚期或复发时,则侵袭性较高。对EC患者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MRI作... 子宫内膜癌(EC)是我国妇科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E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C在发病早期是一种相对惰性和可治愈的疾病,而至疾病晚期或复发时,则侵袭性较高。对EC患者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MRI作为EC最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术前确定该病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及进行预后评估。目前,除常规MRI检查外,MRI动态增强灌注成像(DCE-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等新技术,在EC患者的术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笔者拟就EC患者的MRI表现与其FIGO临床分期的关系,EC患者诊治中的MRI新技术,以及MRI对于保留生育功能EC患者的预测价值的研究、应用现状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肌层 动态增强mrI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肿瘤浸润 生育力 女(雌)性
原文传递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雪琴 付丽媛 +4 位作者 聂玫 钟群 肖慧 许尚文 陈自谦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728-1735,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135...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135例(共135个病灶),均经手术切除或穿刺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进行DWI、MRS及DCE-MRI,基于磁共振图像对所有数据进行测量及后处理.DCE-MRI通过分析乳腺病变的形态学表现(边缘、形状、强化方式)和TIC曲线综合判定良恶性.通过计算乳腺良恶性病变MRS的Ⅰ(Cho)/Ⅰ(Water)值及ADC值,利用SPSS软件勾画出其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从而得到临界值,并计算出曲线下面积(AUC).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其中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92例,计算DCE-MRI、MRS、DWI这三种技术单独诊断,两两结合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性、AUC,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35例,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分别为43例,92例病灶大小在1.0~11.9 cm之间,DWI结果显示良性组的ADC值范围为(1.140±0.280)×10^3mm^2/s,恶性组的ADC值范围为(0.785±0.173)×10^-3 mm^2/s,恶性组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所获得的最优阈值为1.079×10^-3mm^2/s,灵敏度较高,为97.8%.特异度较低,为69.8%,诊断的准确性为88.9%,AUC为0.850.DCE-MRI诊断恶性95例,良性40例,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3.7%,诊断的准确性为91.9%,AUC为0.897.MRS半定量分析中良性组Ⅰ(Cho)/Ⅰ(Water)比值范围为0~62.9(中位数为2.68),恶性组Ⅰ(Cho)/Ⅰ(Water)比值范围为0~382.45(中位数为10.565).恶性组的Ⅰ(Cho)/Ⅰ(Water)值高于良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所获得的最优阈值为5.99,诊断的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5.1%,准确性为67.4%,AUC为0.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肿瘤 mrI 多模态 诊断效能
下载PDF
3D Bravo、3D Cube Flair两种MR增强扫描序列用于肺癌脑转移病灶的检验能力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6期64-65,80,共3页
目的探讨3D Bravo、3D Cube Flair两种MR增强扫描序列用于肺癌脑转移病灶的检验能力。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100例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接受本研究方案的MR增强扫描,对比两组检查... 目的探讨3D Bravo、3D Cube Flair两种MR增强扫描序列用于肺癌脑转移病灶的检验能力。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100例肺癌脑转移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接受本研究方案的MR增强扫描,对比两组检查技术的检出情况、判读结果和信号强度。结果3D Bravo MR增强扫描对于脑膜转移和脑内转移的临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3D Cube Flair MR增强扫描,两种方法病灶部位检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Bravo序列检出率为93.2%,漏诊率6.8%,误诊率为0.4%,3D Cube Flair序列检出率96.8%,漏诊率3.2%,误诊率为1.4%,数据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都比较理想,但部分患者可见伪影情况,3D Bravo和3D Cube Flair序列图像测量的信号强度CR符合正态性分布特征,但两者病灶与正常灰质、病灶与正常白质的信号强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Cube Flair序列MR增强扫描用于肺癌脑转移病灶的检查和诊断,应用效果较好,但3D Bravo与3D Cube Flair序列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检查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Bravo序列 3D Cube Flair序列 mr增强扫描 肺癌脑转移病灶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曲晓峰 杨海山 +2 位作者 刘亚洁 刘书峰 李笋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2期45-46,57,共3页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参数S及S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相关性。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及SI%与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79,P<0.01;R=0.433,P<0.05),通过测定参数S及SI%对动脉粥样...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参数S及S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相关性。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及SI%与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79,P<0.01;R=0.433,P<0.05),通过测定参数S及S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进行半定量测定,评价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动脉硬化斑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微血管 相关性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检测易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价值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晓峰 杨海山 +2 位作者 刘书峰 刘亚洁 王乃玉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检测易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首过时相斜率S及斑块峰值信号强度强化后120s信号强度下降...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检测易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首过时相斜率S及斑块峰值信号强度强化后120s信号强度下降率Soutflow,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计数(CD31免疫组化表达)和巨噬细胞计数(CD68免疫组化表达)相关性。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和Soutflow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和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479,P<0.01、R=0.452,P<0.05R=0.415,P<0.05、R=0.469,P<0.01)。结论通过测定MR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量和炎症反应水平,MR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作为一项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下载PDF
增强MRI和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苏萍 许永华 +3 位作者 王伊 郭建新 韩健 陈文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增强MRI和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在增强MRI与超声造影下测量肌... 目的对比分析增强MRI和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在增强MRI与超声造影下测量肌瘤大小和术后无灌注区(NPV)大小,计算肌瘤消融率以及采用肌瘤瘤体显示级别评估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增强MRI NPV体积和消融率分别为(82.5±45.5) cm3和(80.6±18.5)%,超声造影为(66.0±52.4) cm3和(72.9±20.0)%(P<0.05);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为3.8±0.4,高于超声造影2.1±0.8(P<0.05),且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图像有5个肌瘤边界不可见。结论增强MRI比超声造影更适合用于评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增强mrI 超声造影 子宫肌瘤
下载PDF
钆贝酸葡甲胺与钆喷替酸葡甲胺在肝脏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红梅 欧阳汉 周纯武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对钆贝酸葡甲胺(Gd—BOPTA)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在肝脏MRI增强扫描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诊断性疗效进行临床研究与评价。方法经超声或CT检查怀疑为肝脏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而要求行MR检查的患者共42例。先进行MR平扫,然后... 目的对钆贝酸葡甲胺(Gd—BOPTA)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在肝脏MRI增强扫描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诊断性疗效进行临床研究与评价。方法经超声或CT检查怀疑为肝脏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而要求行MR检查的患者共42例。先进行MR平扫,然后随机经静脉注射Gd—BOPTA或Gd—DTPA中任1种试验药物,剂量0.1mmol/kg。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5~45s、1~2min、2~3min、4~5min和8min时,进行早期动态增强T1FFE扫描;给药后40~120min,进行T1FFE和T1SE延迟扫描。将每一病例的全部影像资料分为3组:给药前与给药后早期成像组、给药前与给药后延迟成像组、给药前与给药后早期+延迟成像组;并对每组资料从4个方面进行配对判读:(1)肝脏病变信号的增强程度;(2)检出或排除肝脏病变的准确性;(3)对病变内部形态的评估;(4)显示病变特点的可信度。将判读结果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最后进行放射学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在Gd—DTPA组内,给药后早期成像组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给药前与给药后延迟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前与给药后延迟成像组内,Gd-BOPTA组优于Gd.DTP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BOPTA组与Gd—DTPA组分别有72.7%和70.0%的病例在用药后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d-DTPA给药后早期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延迟期;Gd—BOPTA给药后早期的增强效果与Gd—DTPA相仿,而延迟期明显优于Gd-DT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BOPTA Gd—DTPA mrI增强扫描 肝脏
原文传递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方法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磊 朱继业 +3 位作者 栗光明 李涛 王屹 冷希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术前确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总结患者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特征表现,通过对比术后肝脏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术前确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总结患者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特征表现,通过对比术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B超、动态增强CT和动态增强MRI的术前确诊率。结果4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肝脏占位性病变,切除标本中经病理诊断原发肝细胞肝癌22例、肝脏巨大再生结节7例、局灶性结节样增生、胆管细胞肝癌、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各2例、肝腺瘤、肝紫癜症和肝内异物反应结节各1例。肝脏B超的确诊率普遍较低,只有20%;增强CT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脏巨大再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准确率较低,分别只有45.8%和0,全部病例的确诊率为42.5%;MRI在各种不典型病变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确诊率高达92.5%。结论某些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应加强对这些病变的认识和鉴别诊断,动态增强MRI对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鉴别 动态增强磁共振
原文传递
定量分析ADC值及DCE-MR参数对前列腺癌伴精囊腺受侵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照军 韩露露 +6 位作者 刘振华 杨丽 徐俊 陈思 张自力 莫本成 陈光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MR(DCE-MR)参数对前列腺癌(PCa)伴精囊腺受侵(Svi)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搜集到的病例资料分为五组:PCa合并Svi组(PCa+Svi);PCa精囊腺未受侵组(PCa);PCa合并精囊腺炎(Sc)组(...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MR(DCE-MR)参数对前列腺癌(PCa)伴精囊腺受侵(Svi)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搜集到的病例资料分为五组:PCa合并Svi组(PCa+Svi);PCa精囊腺未受侵组(PCa);PCa合并精囊腺炎(Sc)组(PCa+Sc);前列腺增生(BPH)合并Sc组(BPH+Sc);BPH精囊腺正常组(BPH)。回顾性分析五组患者的术前MR图像,定量分析五组患者ADC值、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的差异。结果PCa+Svi组平扫表现为精囊腺T2WI信号减低,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明显增高;PCa+Sc组与BPH+Sc的平扫表现与PCa+Svi组类似;PCa组与BPH组精囊腺信号未见异常。PCa+Svi组ADC值较其他四组明显降低,Ktrans、Kep值较其他四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a+Sc组与BPH+Sc组ADC值、Ktrans、Kep值无统计学差异;PCa组与BPH组ADC值、Ktrans、Kep值无统计学差异。五组Ve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定量分析ADC值及DCE-MR参数有助于PCa伴Sv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精囊腺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与增强CT/MR对胰腺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检查与增强CT/MR两者对胰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怀疑复发、并行PET-CT、增强CT/MR检查后取得病理或临床确诊的病例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确诊肿瘤复发21例,确诊肿瘤未复发10例...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检查与增强CT/MR两者对胰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怀疑复发、并行PET-CT、增强CT/MR检查后取得病理或临床确诊的病例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确诊肿瘤复发21例,确诊肿瘤未复发10例。PET-CT、增强CT/MR及联合诊断胰腺癌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0%、80.0%、80.6%,66.7%、60.0%、64.5%,100.0%、90.0%、96.8%。增强CT/MR、PET-CT及联合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分别具有中度一致性(κ=0.439)、较好的一致性(κ=0.603)、极好的一致性(κ=0.787)。结论:PET-CT、增强CT/MR在对胰腺癌复发的诊断中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ET-CT 增强CT 增强m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