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声门下吸引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罗小红 陶爱伟 +1 位作者 姚永琴 刘兴娣 《护理与康复》 2008年第9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将ICU 111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将ICU 111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结果两组比较:机械通气5日内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培养革兰阳性致病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平均吸引量显著高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吸引量,每日吸引量较多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时间延迟、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声门下吸引量多少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护理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钟耀区 吴思仿 林传焕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MV)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 72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口咽部、声门下...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MV)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 72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机械通气5 d内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培养革兰阳性致病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晶明 王小松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9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护理效果。方法将ICU144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两组患者均收集声门下、气囊上...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护理效果。方法将ICU144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两组患者均收集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48h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护理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小辉 王俊 王玉宇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3期19-20,18,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护理
下载PDF
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侯改英 马杏云 张玉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9-1560,共2页
目的观察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方法 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 目的观察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方法 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发生气管黏膜损伤例数及声门下吸引效果。结果试验组无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对照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10例,发生率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平均引流量为(45±5.75)ml,对照组平均引流量(44±4.6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有效,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 持续声门下 吸引 效果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声门下吸引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魏海苓 辛绍斌 《国际呼吸杂志》 2013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比较持续性声门下吸引(CASS)和间歇性声门下吸引(IASS)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气道黏膜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的11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CASS组(40例)、1ASS组(38例)和对照组(不行声门... 目的比较持续性声门下吸引(CASS)和间歇性声门下吸引(IASS)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气道黏膜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的11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CASS组(40例)、1ASS组(38例)和对照组(不行声门下吸引,38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发病率、发生时间,以及CASS组、1ASS组患者气囊上方吸引液潜血阳性例数。结果①CAAA组和IASS组的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发病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S组和IASS组的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CASS组和IASS组VAP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CASS组和IASS组VAP发生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③IASS组的气囊上方吸引液潜血阳性率低于CASS组(Pd0.05)。结论CASS和IASS均可降低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发病率,并延迟VAP的发生,两者临床效果相似。但IASS有更低的气囊上方气道黏膜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持续性声门下吸引 间歇性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少军 熊小玲 +3 位作者 何绍敏 马爱平 曾繁端 黄苑玲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7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2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2例,两组均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吸引负压为60 mm Hg;试验组根据分泌物粘稠度选择吸引的负压值,Ⅰ度...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2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2例,两组均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吸引负压为60 mm Hg;试验组根据分泌物粘稠度选择吸引的负压值,Ⅰ度分泌物选用30~40 mm Hg的负压,Ⅱ度和Ⅲ度分泌物选用40~60 mm Hg的负压。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根据分泌物的粘稠度采用不同负压,在预防VAP发生的同时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持续与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庞雪莲 蔡甜甜 朱超奇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系统综述持续和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1994年7月—2019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 目的系统综述持续和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1994年7月—2019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上滞留物隐血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间歇声门下吸引相比,持续声门下吸引并不能降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也不能延缓VAP发生时间和增加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且存在增加气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声门下吸引 间歇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机械通气患者相关肺炎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包娟 曾钧发 +2 位作者 罗勇 桂培根 冯靖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8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2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2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声门下滞留物、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细菌药敏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d内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0d对照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呼吸道滞留物培养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间断冲洗
下载PDF
不同负压水平在持续声门下吸引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敏智 贾勇刚 +1 位作者 李斌 李云 《现代医院》 2016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负压水平在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住我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纳入A组和B组,共有157例患者入选... 目的评价不同负压水平在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住我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纳入A组和B组,共有157例患者入选,其中A组77例,B组80例。A组声门下吸引给予20mmHg负压水平,B组给予30mmHg负压水平,评估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插管72h内引流物的量和堵管发生的次数。结果2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1.4%、15.8%(P=0.031);2组前三个24h引流量分别是(22.6±12.3)、(24.8±13.2)、(26.3±13.7)mL和(29.9±14.5)、(34.3±14.7)、(37.3±16.2)mL(P值分别为0.032、0.029、0.015);A组堵管次数为54次,B组为39次(P=0.012)。结论30mmHg负压水平比20rnmHg负压水平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吸引管道的堵塞并降低VA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声门下吸引 负压水平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慧 刘克喜 +2 位作者 王言理 陈晓兵 骆继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MV)的18岁以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入ICU前已建立人工...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MV)的18岁以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入ICU前已建立人工气道或MV时间不足48h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CASS组(A组)和不行声门下吸引组(B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VAP发生时间及例数,CASS组声门下7d内引流量,以及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共96例患者入选,A组51例,B组45例。A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0),两组患者MV 7d内VAP发生率具有更显著的差异(P=0.007),MV 7d后VAP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856)。A组患者VAP发生时间较B组延迟(P=0.000)。两组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777)。CASS组内VAP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发生VAP者(P=0.040),发生VAP患者声门下7d内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未发生VAP者(P=0.000)。结论:有效的CASS可降低MV患者VAP发生率,尤其是早发VAP发生率。CASS可使MV患者VAP发生时间延迟,对MV患者病死率无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健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 目的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48.39%,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9 d和9.7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9 d和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治疗时间,减少ICU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不同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方式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开兴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9期13-15,共3页
目的比较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与间断声门下吸引(IASS)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CASS组、IASS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记录并比较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导管气囊上分... 目的比较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与间断声门下吸引(IASS)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CASS组、IASS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记录并比较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量、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IASS组、CASS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7%、34.2%比62.5%, P均〈0.01),但IASS组与CASS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680)。CASS组和IASS组VAP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ASS组气道黏膜分泌物引流量明显多于IASS组(P〈0.05),但IASS组分泌物隐血阳性率显著低于CASS组(P〈0.01)。结论间断声门下吸引和持续声门下吸引清除声门下滞留物均能有效预防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间断声门下吸引可减轻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间断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不同负压持续声门下吸引家兔实验对护理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曼 敖薪 杨新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不同负压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实验家兔的影响,旨在寻找安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临床上持续声门下吸引常用的负压,将入选的40只健康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即A组:40~60 mmHg(1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不同负压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实验家兔的影响,旨在寻找安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临床上持续声门下吸引常用的负压,将入选的40只健康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即A组:40~60 mmHg(1 mmHg=0.133 kPa)、B组:60~80 mmHg,两组分别间歇4 h声门下冲洗1次。观察并记录两组实验家兔机械通气1周内痰液量、声门下至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机械通气第4天和实验结束时,记录两组出现肉眼可见血性液体和潜血实验阳性例数。同步显微镜下观察两组试验家兔气管黏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两组试验家兔痰液量、声门下至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和滞留物出现肉眼可见血性液体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滞留物潜血实验阳性情况:机械通气第4天和第7天,B组例数明显多于A组,P均<0.05。电镜下气管黏膜损伤情况:机械通气第4天和第7天,A组气管黏膜损伤为I度,B组气管黏膜损伤为IV度。结论在保持安全有效吸引的前提下,恒定40~60 mmHg负压持续声门下吸引,间歇4 h声门下冲洗1次,不仅可以保证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轻对气管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气道黏膜 气导管理 护理
原文传递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胡靖青 沈晓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5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机械通气(Mechanci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照气管切开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机械通气(Mechanci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照气管切开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经皮气管切开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史倩 陈莲芳 余刚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1期1816-1816,1826,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11年1—12月收住蚌医一附院ICU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11年1—12月收住蚌医一附院ICU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引气道内滞留物,观察组在常规吸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加间断冲洗,观察两组患者7d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 neumonia,VAP)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7d后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 护理
原文传递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杨从山 邱海波 +3 位作者 朱艳萍 黄英姿 徐晓婷 高良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5-629,共5页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选2004年10月-2006年4月收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CASS组)与不行声...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选2004年10月-2006年4月收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与危重病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CASS组)与不行声门下吸引组(NASS组)。用VAP临床诊断标准和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进行VAP评估。记录声门下引流量、VAP发生情况、28d病死率等。结果共有101例患者人选,机械通气48h以上CASS组48例,NASS组43例,2组患者平均APACHEⅡ为(20.8±6.1)分,诊断VAP时CPIS为(5.6±1.0)分。CASS组患者第一个24h声门下引流量平均为(27.2±21.2)ml。CASS组、NASS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5.0%、46.5%(P=0.032),发生时间分别为(7.3±4.2)d、(5.1-t-3.0)d(P=0.100)。NASS组发生VAP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革兰阳性球菌比例明显高于CASS组(P=0.004)。发生VAP的患者第一个24h声门下引流量明显少于未发生者(P=0.006)。发生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住院病死率和28d病死率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00、0.009、0.035)。结论有效的声门下吸引可显著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声门下吸引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原文传递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方娟 梁玉莲 姚金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54-58,共5页
目的 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对于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比非声门下吸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 目的 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对于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比非声门下吸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非声门下吸引比较,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入住ICU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而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入住ICU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持续气囊上方低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家香 张旺龙 +2 位作者 周锦贤 梁琼仙 温嘉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持续气囊上方低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q2h进行吸痰,不冲洗,不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组在对照组上进行持续低负压吸引并间隔冲洗。结果治疗组发生呼... 目的持续气囊上方低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q2h进行吸痰,不冲洗,不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组在对照组上进行持续低负压吸引并间隔冲洗。结果治疗组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25.0%,对照组47.92%,差异有显著性(χ2=4.50,P<0.05);治疗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平均时间(12.53±2.9)d,对照组(7.2±2.7)d,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42,P<0.05)。结论持续气囊上方低负压吸引,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上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再插管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丽娟 蒋勇 +2 位作者 黄伟强 黄世英 李翠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5期157-159,共3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气管插管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管气管导管,插管后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至拔管;对照组未采... 目的前瞻性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气管插管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管气管导管,插管后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至拔管;对照组未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直至拔管。观察两组的5 d内脱机病例数及其VAP发生率、24 h内再插管率;5天以上脱机病例数及其VAP发生率、24 h内再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的5 d内脱机患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5 d内脱机患者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 d内脱机患者的24 h内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5 d以上脱机患者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5 d以上脱机患者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 d以上脱机患者的24 h内再插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能降低VAP发生风险,但可能因气道损伤增高再插管率,尤其是对需机械通气较长时间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再插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