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国家想象与当代舞剧的地方性书写
1
作者 仝妍 向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138,共8页
综观近年来的舞剧创作,地域性民俗事象和具有地域文化属性的传统舞蹈语汇成为审美再造与情感浇铸的符号,实现舞剧作品的主题叙事与情感表达。这种创作手法与表现风格,凸显了当代舞剧创作在题材类型、舞蹈语汇等方面对民族风格、地域文... 综观近年来的舞剧创作,地域性民俗事象和具有地域文化属性的传统舞蹈语汇成为审美再造与情感浇铸的符号,实现舞剧作品的主题叙事与情感表达。这种创作手法与表现风格,凸显了当代舞剧创作在题材类型、舞蹈语汇等方面对民族风格、地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追求。当代舞剧创作中的地方叙事,以复现性、现时性、互文性让“中国舞剧”更具表现力:一方面呈现出各地区、各民族风格的独特样貌,另一方面营造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文化想象,呈现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既丰富多样又浓墨重彩的景象。由此,舞剧创作对区域、族群文化的再现与想象,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意义的开放性,为文化共生观照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 地方叙事 文化记忆 文本互文 当代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地域舞剧”的发展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地域舞剧"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发展现状、艺术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尝试从地域文化意识的开掘入手,为中国舞剧的创作开辟路径。
关键词 当代舞剧 地域文化 文化产业 市场
原文传递
秩序知觉理论下的当代舞剧视觉焦点探论
3
作者 莫嘉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4,I0003,共6页
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离不开艺术家对规则与秩序建立的探求。预先匹配机制是舞蹈艺术创作建立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揭示了主体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对视觉焦点选择的内在规律,帮助创作者透过秩序知觉原则筑造符合观者审美心理规律的舞蹈图像。从... 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离不开艺术家对规则与秩序建立的探求。预先匹配机制是舞蹈艺术创作建立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揭示了主体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对视觉焦点选择的内在规律,帮助创作者透过秩序知觉原则筑造符合观者审美心理规律的舞蹈图像。从时空力的拆解与重构、情境配景的虚化与概括、舞台视觉的中断与反差效应等现象剖析舞蹈视觉式样,有助于为当代舞剧视觉焦点的建构提供更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感 当代舞剧 预先匹配 视觉焦点
下载PDF
基于图—底关系的当代舞剧叙事空间建构
4
作者 夏静 莫嘉琦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0-45,共6页
借助图—底关系理论透析当代舞剧的叙事空间模式,找寻各层级视觉材料之间的知觉关联,有助于我们从人类的审美心理视角与前意识运用中,探索图案与背景交织共生的多重稳定性,判断其可形成的内在张力。本文通过分析舞剧作品中的知觉中心、... 借助图—底关系理论透析当代舞剧的叙事空间模式,找寻各层级视觉材料之间的知觉关联,有助于我们从人类的审美心理视角与前意识运用中,探索图案与背景交织共生的多重稳定性,判断其可形成的内在张力。本文通过分析舞剧作品中的知觉中心、图形可逆现象以及图形交叠所汇聚的视觉张力等问题,从现代人审美心理角度探索更具当代语境的舞剧空间叙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底关系 当代舞剧 叙事空间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音乐创作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莘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中国当代舞剧音乐创作是一种跨界的创作实践,属于专业音乐创作的特殊领域,也是舞蹈音乐创作实践的高阶形态,具备独立的研究价值。舞剧音乐创作存在不同历史分期,整体创作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当下艺术创作内卷化问题也同... 中国当代舞剧音乐创作是一种跨界的创作实践,属于专业音乐创作的特殊领域,也是舞蹈音乐创作实践的高阶形态,具备独立的研究价值。舞剧音乐创作存在不同历史分期,整体创作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当下艺术创作内卷化问题也同样存在于舞剧音乐创作中。本文通过作品梳理和案例分析,阐释了我国当代舞剧音乐创作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探讨目前舞剧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音乐创作 风格分期 创作理念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现象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一
6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2期55-65,共11页
包含舞剧批评在内的舞蹈批评,是舞蹈学学科史、论、评的“鼎足”之一。对舞蹈批评,特别是对具体作品的批评乃至作品创作现象的批评进行研究,不仅是舞剧史,也是舞蹈批评史研究需要沉潜下来所做的工作。“舞剧现象”,不是“现象级舞剧”... 包含舞剧批评在内的舞蹈批评,是舞蹈学学科史、论、评的“鼎足”之一。对舞蹈批评,特别是对具体作品的批评乃至作品创作现象的批评进行研究,不仅是舞剧史,也是舞蹈批评史研究需要沉潜下来所做的工作。“舞剧现象”,不是“现象级舞剧”—后者是指某部舞剧因所引发的关注(包括业内、圈外)而成为一种被关注的对象;而前者是指某一特定时期或特定编导的系列舞剧创作蔚然成风,引人瞩目。在此举隅的6篇“舞剧现象批评”,分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篇《舞蹈创作的丰收—为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而作》和《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新花—漫谈舞剧艺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4篇《中国舞剧的新古典舞派》《新时期的舞剧问题》《我看舒巧的舞剧营造》和《祥林嫂的人生转折—回顾舞剧〈祝福〉兼谈中国芭蕾创作》。这6篇“批评”不仅对中国当代舞剧史研究有重要价值,对舞剧创作理论研究也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现象批评 战士舞剧 舞剧新古典舞派 心理描写舞剧 新时期舞剧 舒巧舞剧营造
原文传递
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当代民族舞剧创作——周莉亚、韩真作品例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丽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6期165-169,共5页
周莉亚、韩真所创作的《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这三部舞剧作品,无论是在题材、形式、表现手法,还是舞蹈语言上都紧密地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她们的作品兼具民族性与... 周莉亚、韩真所创作的《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这三部舞剧作品,无论是在题材、形式、表现手法,还是舞蹈语言上都紧密地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她们的作品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探索和表达;人物关系的创新性设置具有现实关照意义;善于运用传统文学文体中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传统与现代文化视阈融合下的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不仅为中国舞剧带来了艺术视角的拓新,也使得她们的舞剧作品产生了"文化性"与"审美性"双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融合 舞剧创作 当代民族舞剧
下载PDF
中国当代“舞剧新锐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六
8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29-39,共11页
舞剧新锐批评,当然不只是新潮,更有敏锐乃至尖锐之意。从文章举隅的六篇“新锐批评”来看,无论是舞剧批评界比较陌生的黄麒、吴子连、黄海碧,还是耳熟能详的刘春、张萍,抑或不久前崭露头角的杨志晓,都具有较深厚的哲学、美学学养和较强... 舞剧新锐批评,当然不只是新潮,更有敏锐乃至尖锐之意。从文章举隅的六篇“新锐批评”来看,无论是舞剧批评界比较陌生的黄麒、吴子连、黄海碧,还是耳熟能详的刘春、张萍,抑或不久前崭露头角的杨志晓,都具有较深厚的哲学、美学学养和较强的审美思辨能力。也正因此,他们有全新的视角及精深的剖析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批评具有“新锐”的品质。“新锐”并非那种武艺不精便横冲直撞的“银样镴枪头”,更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混世牛魔王”。“新锐批评”可以引领批评的时风,敏锐地履行批评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新锐批评 胡嘉禄现代舞作品 林怀民《九歌》 赵梁《双下山》 丁伟《仓央嘉措》 戴剑《MO舞道》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本体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三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56-65,共10页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本体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舞剧文化批评”之后的第三篇。“舞剧本体批评”是基于舞剧艺术规律的批评,是在此基础上去阐发具有舞剧特征形态的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结构模态和语言生...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本体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舞剧文化批评”之后的第三篇。“舞剧本体批评”是基于舞剧艺术规律的批评,是在此基础上去阐发具有舞剧特征形态的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结构模态和语言生成等。从文章“举隅”的这类批评来看,主要是针对舞剧结构和语言生成的形态分析。在文章“举隅”的6篇批评中,傅兆先关于《木兰飘香》和《阿诗玛》的两篇比较突出,其就《木兰飘香》而提出的“舞剧化的戏剧性”和“戏曲舞蹈舞剧化”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其余唐满城对舞剧《雷雨》的批评、赵国政对舞剧《蘩漪》的批评、刘光第对舞剧《悲鸣三部曲》的批评、肖苏华对舞剧《阿炳》的批评也对我们把握“舞剧本体”的特质与洞悉其拓展颇有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本体批评 《雷雨》 《蘩漪》 《悲鸣三部曲》 《木兰飘香》 《阿诗玛》 《阿炳》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邻界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五
10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6-26,共11页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戏剧样式。所谓“舞剧邻界批评”是指深度参与这个“综合性戏剧样式”的各方—主要是音乐、戏剧、美术等相关艺术领域的学者对舞剧的批评。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的第五篇,举隅的批...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戏剧样式。所谓“舞剧邻界批评”是指深度参与这个“综合性戏剧样式”的各方—主要是音乐、戏剧、美术等相关艺术领域的学者对舞剧的批评。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的第五篇,举隅的批评文章出自六位学者:三位来自音乐界(两位作曲家和一位乐评家),两位来自戏剧界,一位来自美术界。六篇批评文章对舞剧的透彻分析和美学提升,对于我国当代舞剧批评而言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邻界批评 《南越王》 《月牙五更》 《春之祭》 《凤鸣岐山》 《只此青绿》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之文化传承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苏华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4,共7页
文章以对刘勰《文心雕龙》和李渔《闲情偶寄》的一次“补课”为起点,进而发现自己在舞剧创作上诸多观念与两位先贤的见解相似,并将古代先贤观点和笔者专著中有关立意、结构的“语录”展开古今对话。由此,对中国当代舞剧创作文化传承层... 文章以对刘勰《文心雕龙》和李渔《闲情偶寄》的一次“补课”为起点,进而发现自己在舞剧创作上诸多观念与两位先贤的见解相似,并将古代先贤观点和笔者专著中有关立意、结构的“语录”展开古今对话。由此,对中国当代舞剧创作文化传承层面进行归纳思考:第一,研究舞剧编导理论应延续与“精神命脉”的关联;第二,攻克舞蹈创作学理论,促进舞蹈学科建设;第三,当代中国舞剧要在“前身母体”中传承与创新;第四,呼吁北京舞蹈学院申请科研项目,对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文化传承进行探究,繁荣舞蹈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舞剧 立意 结构 文化传承 舞蹈创作学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舞剧美学风格构建——上海歌舞团舞剧代表作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麟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2期85-86,共2页
本文立足于中国舞剧发展的进程,着眼上海歌舞团近30年来的舞蹈创作,提出上海歌舞团的舞剧创作践行和印证着当代中国舞剧美学风格的建构,并从舞剧观念的革新、叙事方式的探索、当代题材的开掘、多元舞蹈表演风格的融汇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当代中国舞剧 舞剧观念 叙事结构 海派舞蹈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文化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二
13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41-50,共10页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文化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之后的第二篇。舞剧文化批评,指的是具有较深文化底蕴的舞剧批评,它主要是针对我国神话传说、历史事象进行创作的舞剧。本文作为这类批评的“举隅”,关涉到...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文化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之后的第二篇。舞剧文化批评,指的是具有较深文化底蕴的舞剧批评,它主要是针对我国神话传说、历史事象进行创作的舞剧。本文作为这类批评的“举隅”,关涉到的6部舞剧是《雷峰塔》《丝路花雨》《奔月》《凤鸣岐山》《屈原》和《铜雀伎》。关于这6部舞剧的6篇剧评的作者分别是景琛、史苇湘、孙颖、岐鸣、苍子和周容,但岐鸣、苍子可以确定是孙颖的笔名。至少在“舞剧文化批评”这一批评类型中,孙颖可以说是我国舞蹈界最具底蕴的文化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文化批评 《雷峰塔》 《丝路花雨》 《奔月》 《凤鸣岐山》 《屈原》 《铜雀伎》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十大古典舞剧述评(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中国古典舞剧作为"类型化语言"的中国舞剧在"京戏的技巧"尝试下启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国古典舞剧近60年的发生、发展和发达,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在把握历史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历史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历史底蕴。... 中国古典舞剧作为"类型化语言"的中国舞剧在"京戏的技巧"尝试下启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国古典舞剧近60年的发生、发展和发达,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在把握历史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历史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历史底蕴。本文以史为据,撷取当代中国兼具时代性和影响力的"十大古典舞剧"进行客观述评,即《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丝路花雨》《奔月》《文成公主》《凤鸣岐山》《红楼梦》《画皮》以及《铜雀伎》,旨在说明中国古典舞根源于"戏曲舞蹈"的必然性以及舞蹈语汇变革创新、表现手段广采博纳的最终趋势,对当下建构中国古典舞剧、发展中国民族舞剧做出重要的提示和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古典舞剧 《文成公主》 《凤鸣岐山》 《红楼梦》 《画皮》 《铜雀伎》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自我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四
15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67-77,共11页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自我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舞剧文化批评”和“舞剧本体批评”之后的第四篇。所谓“舞剧自我批评”,指的是舞剧创作者(编导)的“创作谈”,是创作者对舞剧创作历程的自我审视与反思...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自我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舞剧文化批评”和“舞剧本体批评”之后的第四篇。所谓“舞剧自我批评”,指的是舞剧创作者(编导)的“创作谈”,是创作者对舞剧创作历程的自我审视与反思。这种审视与反思就其本质而言,体现的是舞剧创作者的创编理念和美学原则。文章对于这类批评的“举隅”,有刘少雄《丝路花雨》的“创作谈”、唐满城《文成公主》的“创作谈”、舒巧《奔月》的“创作谈”、孙颖《铜雀伎》的“创作谈”、王世琦《森吉德玛》的“创作谈”以及张守和《无字碑》的“创作谈”。这一类型的批评对当代舞剧史和舞剧创作理论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舞剧批评 舞剧自我批评 《丝路花雨》 《文成公主》 《奔月》 《铜雀伎》 《森吉德玛》 《无字碑》
原文传递
关于当代中国新十大古典舞剧的述评(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年第2期44-51,共8页
本文是继《当代中国十大古典舞剧述评》之后,对"当代中国新十大古典舞剧"的一次"尝试性"述评。前文着重述评20世纪50—80年代的十大古典舞剧,本文关注的是90年代之后的中国十大优秀古典舞剧。自90年代以来,中国的... 本文是继《当代中国十大古典舞剧述评》之后,对"当代中国新十大古典舞剧"的一次"尝试性"述评。前文着重述评20世纪50—80年代的十大古典舞剧,本文关注的是90年代之后的中国十大优秀古典舞剧。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舞剧创作呈喷涌之势,但是精品力作却屈指可数。面对这样的舞剧创作态势及现象,本研究思路是在把握历史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历史脉络并进一步揭示历史底蕴。本文通篇以史为据,关注中国舞剧创作近30年来的兼具当代性和影响力的"十大古典舞剧"及业界对其的客观述评。全文尝试在这"喷涌之势"的舞剧创作中"激浊扬清""拾英撷萃",力求在舞剧的历史中梳理脉络、探求规律、总结经验,从而对当下中国民族舞剧创作做出重要的提示和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古典舞剧 《风中少林》 《水月洛神》 《千手观音》 《粉墨春秋》 《杜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