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的回应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述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6,共9页
当代新儒家是继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而起的第三波,其主要任务是对强势的近代西方哲学挑战的回应。五四运动倡全盘西化,引致新儒家之反弹。张君劢挑起科玄学论战,对西方哲学的理解与批评既不周延也不称理。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起... 当代新儒家是继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而起的第三波,其主要任务是对强势的近代西方哲学挑战的回应。五四运动倡全盘西化,引致新儒家之反弹。张君劢挑起科玄学论战,对西方哲学的理解与批评既不周延也不称理。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起于抗战,精神上虽承继第一代的熊十力在"量智"之外挺立"性智",在表述上却由西方哲学如康德、黑格尔转手。迥异时流之无体、无理、无力,由内在体证超越,挺立道德主体与认识主体。1958年元旦,4位流亡港、台、海外的学者: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签署《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坚持"道统"维护传统的精神价值以供奉于世界,开拓"学统"与"政统"以吸纳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第三代新儒家刘述先、杜维明更与时推移,唤醒全球意识,通贯古今中外,体现"理一而分殊",存异求同,多元互济,才能对人类与地球的永续寄予无穷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西方哲学 回应 理一分殊
原文传递
现代新儒家美学体系解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共4页
现代新儒家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重铸民族文艺美学之魂,对人伦世相、心迹情怀、生命意趣和审美感兴等中国美学观念,进行了庄严的历史和美学透视,使中国审美精神显露光芒,从而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作出了宝贵贡献。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美学体系 建构
下载PDF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两难抉择——当代新儒家的理论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卫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由于当代新儒家采取了理性主义态度,从而使其不仅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而且也没有陷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结。当代新儒家在"如何在中国实现代化,而又要避免西方现代化弊端"的问题意识中,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 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由于当代新儒家采取了理性主义态度,从而使其不仅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而且也没有陷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结。当代新儒家在"如何在中国实现代化,而又要避免西方现代化弊端"的问题意识中,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显明的后现代品格。由于当代新儒家对中西文化的不平等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间的理论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因为在当代新儒家身上有一种优秀的后现代品质,即理性主义的文化态度,而这一点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只要当代新儒家能够继续以开放的、多元的、理性的文化态度来审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问题,就可以像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一样,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文化保守主义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人生体验与生命安顿——现代新儒家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建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基调,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家们从现实的生存体验和个体感性生命的视角去思考美学问题,这种立足现实生存的美学理论在人生体验、生活改造和生命安顿这几个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以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 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基调,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家们从现实的生存体验和个体感性生命的视角去思考美学问题,这种立足现实生存的美学理论在人生体验、生活改造和生命安顿这几个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以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现代新儒家美学源于地理疏离、情感疏离和文化疏离;作为体验之学,审美是对人生意义普遍性的发现;作为生命安顿,审美是对工具主义方法论的超越;由"感"而"信"则彰显了儒学的超越向度。现代新儒家以审美来重塑中国人的生活品格和精神世界,体现了现代中国美学精神的价值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体验 生命安顿 现代新儒家 疏离 感通
下载PDF
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又铭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5-35,共11页
当代从事儒家哲学重建的主要是孟学一路。相较之下,荀学一路的发展显得极为低迷、沉寂。采取"当代新荀学"的进路,简单地说,虽然屡遭误解,荀子哲学其实蕴涵着一个符合民族心理倾向的"普遍形式";荀学思维也在历代隐... 当代从事儒家哲学重建的主要是孟学一路。相较之下,荀学一路的发展显得极为低迷、沉寂。采取"当代新荀学"的进路,简单地说,虽然屡遭误解,荀子哲学其实蕴涵着一个符合民族心理倾向的"普遍形式";荀学思维也在历代隐微曲折地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明清自然气本论;以这样的荀学传统为基础,今天儒家哲学荀学一系的基本理路可以是:(1)以气为本,理在气中。(2)禀气、性、心、身一贯,理在欲中。(3)元气、自然、人生、社会、历史一贯,理在事中。相较于孟学一路,这样的哲学典范对于现代华人生命的提升、知识的建构、民主的实践、经济的发展,都有更贴切更紧密的符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气的哲学 自然气本论 当代新儒家 当代新荀学
下载PDF
论牟宗三的新儒学科学哲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树芝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116,共8页
当代新儒学致力于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反思和融摄科学文化,表现出本土科学哲学的一面。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构建了别具特色的新儒学科学哲学。牟宗三的科学哲学以“内圣开出新外王”为自觉的文化使命,以德性与知性的二分为结构特... 当代新儒学致力于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反思和融摄科学文化,表现出本土科学哲学的一面。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构建了别具特色的新儒学科学哲学。牟宗三的科学哲学以“内圣开出新外王”为自觉的文化使命,以德性与知性的二分为结构特征,以“开出学统”与“摄智归仁”为理路,以“三统并建”为归宿,既回答了科学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更回答了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过去何以不出现科学之故,以及今后如何转出科学之理路,他还从现代文明的高度,对科学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从中国科学哲学史的视角,重视以牟宗三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学这一本土科学哲学流派的贡献,是当前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科学哲学家 科学哲学
原文传递
“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当代新儒家——以刘述先和蔡仁厚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兴国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在"典范转移"的大时代,当代新儒家在分化中走入了21世纪。当代新儒家第三代及其后续者继承了第二代和第一代的精神志业,顺乎世界潮流,呼应"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召唤,在不断地反省和批判中把当代新儒家的&... 在"典范转移"的大时代,当代新儒家在分化中走入了21世纪。当代新儒家第三代及其后续者继承了第二代和第一代的精神志业,顺乎世界潮流,呼应"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召唤,在不断地反省和批判中把当代新儒家的"儒学第三期"开展推向前进,从回应与对抗西方哲学走向了与西方哲学、宗教和伦理的多元对话,同时讲求与强调当代新儒家与中国自由主义和马列主义之间的三边良性互动,在学术、教育、政治与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掀起与推展儒学的"全球化"与"在地化"运动,改进了儒学世界化的策略,立足于"在地化",谋求与其他传统精神的会通之道,由此而使当代儒学从现代走向后现代,迎接与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和对话。作为当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两个代表人物,刘述先和蔡仁厚二先生都对儒学的"全球化"与"在地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贡献,但是二人所关注的重点与方向则不尽一致,比较而论,刘述先可谓是儒学"全球化"的典范,而蔡仁厚则是儒学"在地化"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全球化与在地化的问题 典范转移 交流和对话 会通 转型
下载PDF
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以牟宗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树芝 王鸿生 《阅江学刊》 2016年第4期14-20,143-144,共7页
当代新儒学核心关切是要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初就是从对科技的反思中提出的。当代新儒学的基本主张是既要开出科学,又要让科学受到价值理想的指引。牟宗三的思想具有代表性。新... 当代新儒学核心关切是要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初就是从对科技的反思中提出的。当代新儒学的基本主张是既要开出科学,又要让科学受到价值理想的指引。牟宗三的思想具有代表性。新儒家认为,从人有限而无限的本质规定中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由此证成生态伦理,技术困境亦可从中得到启示。从当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开始,其科技伦理思想更加自觉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学 科技伦理 牟宗三 生态伦理 技术困境
下载PDF
“知识”抑或是“价值”?——当代新儒家关于“中国哲学现代化”路径的讨论
9
作者 伍金霞 《国际儒学论丛》 2022年第2期267-278,293,共13页
自梁漱溟“文化三路向”始,将西方文明看作知识的学问、中华文明看作价值的学问便成为当代新儒家的共识。如何衡量“价值”与“知识”的关系,也成为其理论核心所在,其哲学构建也因各代新儒家所处时势及理论深度推进不同而呈现各自特点... 自梁漱溟“文化三路向”始,将西方文明看作知识的学问、中华文明看作价值的学问便成为当代新儒家的共识。如何衡量“价值”与“知识”的关系,也成为其理论核心所在,其哲学构建也因各代新儒家所处时势及理论深度推进不同而呈现各自特点。由于后辈学者往往都是在继承前辈思想与理论的前提下,通过批判前辈来超越前辈,其理论体系的内在发展逻辑,便逐渐呈现“知识”与“价值”交替优先的螺旋式动态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中国哲学现代化 熊十力 牟宗三 成中英
下载PDF
傅伟勋对当代新儒家的批判性超越
10
作者 景海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 ,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 ,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傅伟勋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 ,对他批评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 ,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 ,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傅伟勋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 ,对他批评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提示了这些批判的独创性价值和超越性意义 ,从而使学界能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这些争辩性问题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伟勋 当代新儒学 大乘佛教 批判性超越
下载PDF
生命的学问与当代学术发展
11
作者 朱建民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7,共7页
当代学术规范源自西方,以追求新知为尚,背后当然有其知识论的默认。这种特定的知识观所预设的知识乃是经过证成为真的信念。这种知识观在近代的西方成为主流看法,它有其优点,但亦有其限制。我们藉由唐君毅先生可知,中国学问的精彩在于... 当代学术规范源自西方,以追求新知为尚,背后当然有其知识论的默认。这种特定的知识观所预设的知识乃是经过证成为真的信念。这种知识观在近代的西方成为主流看法,它有其优点,但亦有其限制。我们藉由唐君毅先生可知,中国学问的精彩在于生命的学问,其中有价值的定位与选择,更有真实生命的内在体悟。若是完全以命题知识或可累积知识的路数去研究中国学问,实难相应,易趋僵化而失其活力。因此,有志承担中国哲学继续发展使命的当代学者,一方面要学习西方哲学的优点,另一方面要认清用西方哲学处理中国哲学的局限,必须以相应的态度看待中国哲学,将之视为生命的学问。如此,至少能更贴切地理解既存的中国哲学;其次,依此基础进一步回应生命问题、时代问题,在有限的现实世界结构中若能回应以具有恒常意义的智慧与思想,自然成为日后中国哲学继续发展的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当代新儒家 生命的学问 当代学术规范
下载PDF
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
12
作者 张京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从语词定义与主要内涵方面 ,可以尝试界定新道家的概念 ;进而可以从辨伪学问题、文本阐释问题以及与新儒家的比较方面 ,探讨建立新道家的可能途径。阐扬新道家之学理与精神 ,营建新道家学派 ,是 2 1世纪承接民族文化、争取民族生存的一... 从语词定义与主要内涵方面 ,可以尝试界定新道家的概念 ;进而可以从辨伪学问题、文本阐释问题以及与新儒家的比较方面 ,探讨建立新道家的可能途径。阐扬新道家之学理与精神 ,营建新道家学派 ,是 2 1世纪承接民族文化、争取民族生存的一项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新道家 新儒家 民族文化 营建
下载PDF
哲学的正途:方东美哲学观疏论
13
作者 李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3,共7页
20世纪初,科学主义的僭妄使在中国尚属新兴学科之哲学的面目愈加模糊,地位日益衰落、价值弥为虚妄。临此哲学危境,方东美批判科学主义"齐物论"的僭妄对物质科学、心理科学、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危害,拨正时人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四... 20世纪初,科学主义的僭妄使在中国尚属新兴学科之哲学的面目愈加模糊,地位日益衰落、价值弥为虚妄。临此哲学危境,方东美批判科学主义"齐物论"的僭妄对物质科学、心理科学、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危害,拨正时人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四大惑见,并客观、平等地辩证二者在主体气质、学科性质、志趣、视阈、方法、致思趋向、宇宙观等九个方面的分别,并从人类文化观视阈考论史上"宗教的"、"科学的"、"人文的"三大哲学径路或形态之优劣,指明"困难最少的人本主义途径"才是人类哲学唯一可以积健为雄的未来走向与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现代新儒家 哲学 科学 科学主义
原文传递
仁而自由平等:徐复观的儒家民主论
14
作者 黄丽生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当代新儒家基于人具有天命之仁而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之核心价值,在政治上坚决主张民主自由,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实践儒家政治理想,含具儒家价值的民主政治才能生根发展,发挥其最高的价值;主张民主政治除了吸纳西方体制,亦须以道德自觉... 当代新儒家基于人具有天命之仁而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之核心价值,在政治上坚决主张民主自由,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实践儒家政治理想,含具儒家价值的民主政治才能生根发展,发挥其最高的价值;主张民主政治除了吸纳西方体制,亦须以道德自觉、淑世利他和中庸均平的价值精神相互充实。迩近西方学界反思民主共和的危机,恰正呼应儒家民主在西方经验之外亦讲求道德自觉的主张。徐复观的儒家民主论谈及儒家义理为民主自由之依据、中道之政治观、人格人权相依不离之民主观,并藉此反思中国传统与西方民主政治,及儒家思想转进民主政治之关键,对儒家普世价值的阐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今人审思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徐复观 仁而自由平等 儒家民主论
下载PDF
儒家学说与现代民主关系探析
15
作者 李相森 《天中学刊》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能否发展出现代民主问题持肯定态度,但事实上儒学并没有导引出现代民主。传统社会并没有提供民主生发所需要的阶级对立、个人个性自觉等条件,而传统的儒学理论体系也阻碍了这些条件的形成。从理论上讲,儒学具备可为现...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能否发展出现代民主问题持肯定态度,但事实上儒学并没有导引出现代民主。传统社会并没有提供民主生发所需要的阶级对立、个人个性自觉等条件,而传统的儒学理论体系也阻碍了这些条件的形成。从理论上讲,儒学具备可为现代民主所利用的资源,通过对儒学理论的更新和转化完全可以开发出现代民主,现代社会也完全可以从儒家学说那里吸收建设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养料。这是传统儒学的新生,也是现代民主的幸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学 当代新儒家 现代民主 关系
下载PDF
吴光先生的“民主仁学”及其意义
16
作者 陈寒鸣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4-61,共8页
在当代中国涌现的儒学复兴思潮中,吴光先生所提出的"民主仁学"格外引人注目。这一新儒学思想理论体系,主要由"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的体用观,"一道五德"的价值观和"一元主导、多元辅补,会通... 在当代中国涌现的儒学复兴思潮中,吴光先生所提出的"民主仁学"格外引人注目。这一新儒学思想理论体系,主要由"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的体用观,"一道五德"的价值观和"一元主导、多元辅补,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文化观三部分构成。这不仅是体现了21世纪时代精神的创新性新儒学,而且因其适应着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的需要,具有普遍的实践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当代新儒学 吴光 民主仁学 一道五德 实践性
下载PDF
台湾当代儒学的诠释学考察
17
作者 朱俊 《云梦学刊》 2013年第3期63-71,共9页
检视台湾当代儒学诠释学的正当性与方法论,以回答它是否导致了当代新儒家过度诠释经典这一问题。林安梧否认熊十力有"六经注我"嫌疑,诠释是"存有三态论"哲学之要求。刘述先则提出"理一分殊"论。黄俊杰强... 检视台湾当代儒学诠释学的正当性与方法论,以回答它是否导致了当代新儒家过度诠释经典这一问题。林安梧否认熊十力有"六经注我"嫌疑,诠释是"存有三态论"哲学之要求。刘述先则提出"理一分殊"论。黄俊杰强调诠释与经典之间有两种张力,而孟子脉络解经法、"以意逆志"解经法是对此张力的缓解。李瑞全在儒学教学中实践体悟诠释方法。何信全则主张以西方形式逻辑来诠释儒学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台湾地区 儒学诠释 体悟
下载PDF
梁漱溟、熊十力从生命论至文艺观的分歧
18
作者 王守雪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87-405,共19页
梁漱溟早年以“直觉”论述生命的特征,但随后加以扬弃,思想学术发生了重要转变.转而以“无私的感情”提示人生修养的目标和方法,弘扬“中国人的理性”.他认为生命是一个通过修养达到自觉的过程,只有不断汰杂去执,方能洞见宇宙本体;但生... 梁漱溟早年以“直觉”论述生命的特征,但随后加以扬弃,思想学术发生了重要转变.转而以“无私的感情”提示人生修养的目标和方法,弘扬“中国人的理性”.他认为生命是一个通过修养达到自觉的过程,只有不断汰杂去执,方能洞见宇宙本体;但生命本身不具有本体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他与熊十力发生了重要的分歧,熊十力认为生命乃“一真之流行”,即流行即主宰,体用不二,生命具有本体的意义.二者呈现超越“五四”精神的两种思路.梁漱溟从“无私的感情”抽引出来的文艺思想,将文艺引向“高明”之境,对新文艺出现的重重弊端,痛下针砭,并指示价值的方向.熊十力对于“五四”新文化顺势承受而加以超越,其生命的文学观,展现人性的广阔视野.对于新文艺显示出来的单一“现代”价值观、功利主义等等,具有对症治疗、强化肌体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梁漱溟 熊十力 生命 理性 文艺思想
原文传递
儒学现代重建的探索之路——郭齐勇教授的现当代儒学研究述评
19
作者 孙海霞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第2期20-29,共10页
儒学的现代重建是郭齐勇教授现当代儒学研究关注的中心问题。在学术思想层面的研究上,郭齐勇教授通过阐释熊十力的本体论论证了熊十力在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中的奠基者地位,通过将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纳入五四以来整个现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 儒学的现代重建是郭齐勇教授现当代儒学研究关注的中心问题。在学术思想层面的研究上,郭齐勇教授通过阐释熊十力的本体论论证了熊十力在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中的奠基者地位,通过将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纳入五四以来整个现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开辟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气象、新高度,并重估了该思潮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精神方向的地位。在应用层面的研究上,郭齐勇教授面向民间,通过开辟现代性论域,多方面增加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推进儒学在民间的灵根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勇 熊十力 现当代新儒学 民间儒学 儒学重建
下载PDF
当代新儒家之生命诠释学:牟宗三先生之存在呼应之经典诠释
20
作者 李瑞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72,共13页
今天,我们需要藉牟先生之论述和多重的对经典与宋明儒学之诠释,展示牟先生的诠释方式和境界,以建立当代新儒家的生命诠释学。我们有必要以西方诠释学的发展与内容作为参照,进探与展示牟先生之生命诠释学。牟先生在诠释经典时,首先指出&q... 今天,我们需要藉牟先生之论述和多重的对经典与宋明儒学之诠释,展示牟先生的诠释方式和境界,以建立当代新儒家的生命诠释学。我们有必要以西方诠释学的发展与内容作为参照,进探与展示牟先生之生命诠释学。牟先生在诠释经典时,首先指出"了解"(这一概念)有感性之了解、知性之了解与理性之了解。感性之了解只是主观的随感式的了解。知性之了解则能对于字词语句都能加以掌握,此可说是对文本的初步了解。理性之了解是对于全篇文本之字词语句之意义,段落章节之论述,都能够会通而为一整体,掌握到文本的系统和理据,这是对文本的通贯的诠释。理性之了解基本上是对经典的客观理解,但还未进到对了解自身的反省或自我之了解。牟先生进一步提出诠释者要进到为其人以处之,诠释者与文本达到境界之融合,牟先生称之为生命之呼应。生命之存在呼应是自家生命真能存在地体证之,体证之即能超出原来文献之语文所限而得其实义,见证圣人之义理,即是对道之诠释。圣人的生命是对道之体悟至极,由解悟而证悟,而澈悟。圣人立教则圣人之言即是证道之言。相应于教之哲学诠释即是通过对教言之诠释,由此开示圣人体道之经验而使人之生命能得与圣人与道黩面相当,得到解悟,进而通过实践以证悟此道,最后得以澈悟而成圣。此时诠释学即是证道之学,亦即是圆教。从牟先生在对于程明道、朱子与陆象山的经典诠释中所展示出的由分解进至非分解的哲学诠释的进路和运用的论述中,以十个观点总结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内容和结构,作为建立中国诠释学的基础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学 牟宗三 生命存在之呼应 非分解的诠释 中国哲学诠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