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文 赵俊会 +5 位作者 田光磊 李淳 朱瑾 薛云皓 杨勇 刘春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建立新的临床分型系统并确立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8月经治疗的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40例,以临床形态特点为依据,结合既往已有的Patterson分型... 目的研究和分析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建立新的临床分型系统并确立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8月经治疗的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40例,以临床形态特点为依据,结合既往已有的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将具有相同或相似解剖形态学改变的归为同一类型,归纳出新的分型特点。新的分型系统包括:Ⅰ型(n、IB),Ⅱ型,Ⅲ型(ⅢA、ⅢB、ⅢC、ⅢD、ⅢE),Ⅳ型,Ⅴ型,以及Ⅵ型。结果在本分型系统中,包括了既往Patterson分型、Blauth分型系统中的所有内容,同时增加了新的内容,如ⅢC、ⅢD、ⅢE、Ⅳ型、Ⅴ型,并将Blauthm型(Ⅰ型)分为两个亚型。结论新分型系统详细、全面地涵盖了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并指畸形的临床形态学特征,为合理选择手术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并指(趾) 缩窄带
原文传递
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易京 傅刚 +3 位作者 吕学敏 杨劼 宋猛 郭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进一步明确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束带综合征并获得随访的12例患儿,其中男6例,女6例,患儿平均年龄1岁4个月.其中5例为仅发生在小... 目的 通过分析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进一步明确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束带综合征并获得随访的12例患儿,其中男6例,女6例,患儿平均年龄1岁4个月.其中5例为仅发生在小腿的束带综合征,其余7例为两个部位以上的束带综合征.全部患儿均通过两次手术对环状束带进行松解,手术方式为"Z"字松解,并对比所有患儿的术前及术后的体位相.结果 在所有治疗病例中,无一例发生远端肢体的缺血坏死,所有患儿术后环状束带均得以彻底松解,且肢体外观恢复正常,肢体的发育也没有受到损害.结论 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如不予治疗将对远端的肢体外观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早期手术干预能有效的消除畸形,并让受累肢体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束带综合征 松解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指端并指的新生儿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航 赵长应 +4 位作者 鲜航 张凡亮 梁超 陈永祥 丛锐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指端并指的新生儿期手术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我们对6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指端并指的新生儿期患儿,采用早期局麻下手指末节分指,切口全层缝合或直接予无菌敷料包扎的方法治疗。结果6例患儿均随访6... 目的探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指端并指的新生儿期手术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我们对6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指端并指的新生儿期患儿,采用早期局麻下手指末节分指,切口全层缝合或直接予无菌敷料包扎的方法治疗。结果6例患儿均随访6~13个月,平均8.6个月。切口均在术后2周内愈合,无感染、末节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患侧手指外形及抓握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采用Moses评估标准评定:优6例。结论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指端并指患儿,在新生儿期尽早行分指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先天性 外科手术 新生儿期 束带综合征指端并指 局麻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季伟 陈燕花 +5 位作者 李涛 陈江海 李进 翁雨雄 黄启顺 陈振兵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CCB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者19例(共95处缩窄带),男9例,女10例;年龄3个月至19岁,平均73个月.26处Ⅰ度缩窄带采用一期“Z”字成形术进行松... 目的 探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CCB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者19例(共95处缩窄带),男9例,女10例;年龄3个月至19岁,平均73个月.26处Ⅰ度缩窄带采用一期“Z”字成形术进行松解;49处较窄的Ⅱ、Ⅲ度缩窄带采用二期“Z”字成形术予以松解;2处较宽的Ⅱ度缩窄带,则分二期手术切除缩窄带,再行带蒂皮瓣转移术予以修复;6处宫内截指(即Ⅳ度)行游离第二趾移植再造手指术;12处宫内截肢未予处理.术后采用Moses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手指与足趾缩窄带占全身的75.8%,上肢缩窄带发生率大于下肢,肢体远端缩窄带发生率大于肢体近端,长指(趾)比短指(趾)更易发病.手指、足趾主要为Ⅱ-Ⅳ度,前臂、上臂、小腿主要为Ⅰ度.本组病例平均随访30.5个月(12 - 60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感染,皮瓣及肢体无坏死;肢体肿胀情况明显减退或消失,功能及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无复发病例.按Moses评估标准评定:优51处,良27处,差5处;优良率94%.结论 “Z”字成形术、皮瓣转移术及第二趾再造手指术能有效矫正CCBS患者肢体畸形,促进患肢的发育和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外科手术 先天性束带综合征 缩窄带 松解术 “Z”字成形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颅面环束带畸形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小平 宋建良 +2 位作者 谭晓燕 焦亚平 冯玉富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提高对颅面环束带畸形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6例颅面环束带畸形病例 ,全部采用骨膜下充填羟基磷灰石或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进行畸形修复 ,并复习了有关文献 ,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及治疗进行了分析... 目的 提高对颅面环束带畸形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6例颅面环束带畸形病例 ,全部采用骨膜下充填羟基磷灰石或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进行畸形修复 ,并复习了有关文献 ,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及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  6例均获满意效果 ,随访 3个月~ 5年 ,颅面环形沟消失 ,皮肤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颅面环束带畸形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先天性束带1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燕妮 齐鸿燕 孙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者15例,平均年龄3个月,共41处缩窄带,其中Ⅰ度缩窄带22处,Ⅱ度缩窄带12处,Ⅲ度缩窄带7处,均采用"W"成形术一期或分期进行松解,同时行并... 目的探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者15例,平均年龄3个月,共41处缩窄带,其中Ⅰ度缩窄带22处,Ⅱ度缩窄带12处,Ⅲ度缩窄带7处,均采用"W"成形术一期或分期进行松解,同时行并指(趾)分离及融合指(趾)分离。结果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及坏死,远端肿胀情况明显减轻或消失,外观及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组病例平均随访30个月(4~6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W"成形术能有效矫正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者肢体畸形,改善外观及功能,促进患肢的发育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束带畸形 缩窄带 “W”成形术
下载PDF
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手术治疗
7
作者 曹江 俞松 +1 位作者 杨小红 吕欣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7月-2018年11月手术治疗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患儿9例,均采用一期手术切除束带,Z形松解成形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例小腿束带合并马蹄内翻足患儿先予束带切除、成形手术,术后1年行在... 目的探讨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7月-2018年11月手术治疗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患儿9例,均采用一期手术切除束带,Z形松解成形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例小腿束带合并马蹄内翻足患儿先予束带切除、成形手术,术后1年行在Ponseti石膏疗法基础上行马蹄内翻足软组织广泛松解、肌腱转移手术。结果 9例全部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皮瓣坏死,环状缩窄带得到充分松解。2例小腿束带合并马蹄内翻足术后畸形矫正满意,未出现复发。结论 1期手术切除束带并松解成形,不会导致皮瓣的坏死,而且可获得较满意的外观,Ponseti石膏疗法基础上行马蹄内翻足软组织广泛松解、肌腱转移手术是治疗束带合并马蹄内翻足优良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 束带合并马蹄内翻足 Ponseti石膏疗法 畸形矫正
下载PDF
上肢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家傲 路来金 +4 位作者 刘志刚 石凯 金正花 宋良松 侯清凡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对上肢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进行临床分型,探讨一期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术式的可行性,总结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合并短小指、并指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部位进行分区,对绞窄的程度进行临床分度。一次完全切除环... 目的对上肢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进行临床分型,探讨一期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术式的可行性,总结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合并短小指、并指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部位进行分区,对绞窄的程度进行临床分度。一次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并同时依据临床分型对软组织进行松解、修复。结果本组11例15侧上肢绞扼轮均予以一期完全切除,术后肢体均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7个月至3.5年,平均2.1年。功能评价:优9侧占60.0%,良5侧占33.3%,差1侧占6.7%。结论一期完全切除绞扼轮,对肢体远端的血运不会产生影响,在切除绞扼轮的同时,应根据绞扼轮的临床分型对深部组织予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 治疗结果 绞扼轮
原文传递
近节趾骨移植治疗缩窄带综合征手指缺如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延召 王义生 +1 位作者 刘福云 郭永成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手指缺如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23例55指缩窄带综合征所致手指缺如的患儿,采用不带血管的足趾近节趾骨移植进行手指加长治疗.结果 术后23例55指移植趾骨全部存活,患指均得到明显延长.术后随访10~36... 目的 探讨先天性缩窄带综合征手指缺如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23例55指缩窄带综合征所致手指缺如的患儿,采用不带血管的足趾近节趾骨移植进行手指加长治疗.结果 术后23例55指移植趾骨全部存活,患指均得到明显延长.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6个月,移植趾骨平均生长长度为0.4 cm,手指平均增长1.8 cm,外观及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采用不带血管的足趾近节趾骨移植治疗缩窄带综合征手指缺如,是一种有效、简单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骨移植 外科手术 缩窄带
原文传递
多学科联合诊疗先天性束带综合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长应 张航 +5 位作者 李玲霞 吕艳红 舒瑞 王煜 靳宏虎 丛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76-157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诊疗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环形束带综合征患儿,从胎儿期起经妇产科、超声科、骨手外科等联合诊断并跟踪治疗。结...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诊疗在先天性束带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环形束带综合征患儿,从胎儿期起经妇产科、超声科、骨手外科等联合诊断并跟踪治疗。结果1例在胎儿期监测发现环形束带逐渐加重,影响患肢远端血液循环,及时在胎儿镜下予部分束带切除松解术;5例患儿在出生时均存在PattersonⅠ型环形束带,束带远端肢体无明显畸形,择期行环形束带切除术,术后均获得8~13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皮肤环形凹陷均消失,外形及功能满意。参照Moses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先天性束带综合征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学科医师的专业优势,早诊断,早治疗,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形束带对肢体的压迫,避免严重的肢体发育畸形,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束带 先天性 多学科联合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先天性小腿环状缩窄合并足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希临 桂彤 +2 位作者 刘海峰 黄茂华 童明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 :对我院近 10年来治疗先天性小腿环状缩窄合并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小腿环状缩窄的矫治分二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手术时间为生后 2~ 7个月 ,施行一期环状缩窄切除及多个“Z”形转移皮瓣成形术 ,第二阶段的手术... 目的 :对我院近 10年来治疗先天性小腿环状缩窄合并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小腿环状缩窄的矫治分二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手术时间为生后 2~ 7个月 ,施行一期环状缩窄切除及多个“Z”形转移皮瓣成形术 ,第二阶段的手术主要是矫治足的畸形 ,手术时间为 2~ 6岁 ,施行跟腱延长、Turco手术和石膏矫形。结果 :本组患儿均获得随访 ,马蹄内翻足、足内翻和扁平足各 1例随访时已痊愈 ,足循环障碍在第一阶段手术后已恢复循环。除先天性截肢外其余患儿均不影响足功能和足外形。结论 :小腿环状缩窄合并足畸形应争取早期施行环状缩窄切除术 ,以解除压迫在缩窄环下的主要外周神经 ,有利于足畸形的早期自愈。如果第一阶段术后足畸形好转不明显 ,应及早行第二阶段手术 ,以免患儿站立行走后足畸形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缩窄 足畸形 矫治 先天性
下载PDF
阴茎先天性环状收缩带综合征并发梅毒一例
12
作者 桑伟伟 刘宝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8期521-522,共2页
先天性环状收缩带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通常发生于手、足、手臂、腿和颌面部等部位,可引起并趾、畸形足、兔唇和腭裂等畸形,甚至可导致先天性截肢;而经检索尚无发生于阴茎的先天性环状收缩带综合征报道。现报道一例63岁男性患... 先天性环状收缩带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通常发生于手、足、手臂、腿和颌面部等部位,可引起并趾、畸形足、兔唇和腭裂等畸形,甚至可导致先天性截肢;而经检索尚无发生于阴茎的先天性环状收缩带综合征报道。现报道一例63岁男性患者因阴茎接触性皮炎就诊,随后检查发现其患有阴茎先天性环状收缩带综合征并发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环状收缩带综合征 假性阿洪病 阴茎 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