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同批家兔连续实验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吕栋 马迎春 王奕匀 《海峡药学》 2020年第1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符合规定的家兔,连续多次实验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的热原检查法,分析同一批家兔连续10次检测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先缓慢升温,随后开始快速达到高峰,再呈现降温到升温的双... 目的探讨符合规定的家兔,连续多次实验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的热原检查法,分析同一批家兔连续10次检测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先缓慢升温,随后开始快速达到高峰,再呈现降温到升温的双峰性曲线;以每次3只家兔升温均值进行统计(第一次作为对照),第七、八、九次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家兔的温度变化并不明显,可能对同一过敏原的供试品灵敏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原实验 家兔 连续多次
下载PDF
整合核心资源 打造智库刊物——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敏 张玉琳 +2 位作者 赵蕾 王雪梅 夏浪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9-481,共3页
智库刊物打造的核心是质量和影响力,重点在于专家资源的整合。本文以连续3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报道通过编委会人才梯队的建设、编辑队伍能动力的提升、智库刊物的传播效应... 智库刊物打造的核心是质量和影响力,重点在于专家资源的整合。本文以连续3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报道通过编委会人才梯队的建设、编辑队伍能动力的提升、智库刊物的传播效应为服务智库平台建设,突出服务决策导向,在"发声"权威、重视"时效"和强化"导向"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刊物 资源整合 交流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佳佳 李东文 +3 位作者 姚慧莹 谢小梅 苏明声 梁永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菌质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比较桦褐孔菌菌质的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粗多糖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与桦褐孔菌菌核比较。通过连续倍比稀释的方法,...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菌质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比较桦褐孔菌菌质的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粗多糖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与桦褐孔菌菌核比较。通过连续倍比稀释的方法,观察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和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25,0.0125,0.0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5,0.025,0.1,0.05g·mL^(-1)。桦褐孔菌菌质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125,0.006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25,0.0125,0.05 g·mL^(-1)。结论: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菌质 牛津杯法 连续倍比稀释法 抑菌与杀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