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人文精神
1
作者 李开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6,共5页
《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人文哲学内容丰富,天命、王命、人性、道德、礼仪融为一体。天命含人性,以情性说诗而处处绳之以德和礼,特别是“以色喻于礼”和“民性”三“固然... 《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人文哲学内容丰富,天命、王命、人性、道德、礼仪融为一体。天命含人性,以情性说诗而处处绳之以德和礼,特别是“以色喻于礼”和“民性”三“固然”,既是道德人文说,也是知识理性说。文章串述以德说诗“一字法”和联缀综述法。儒家“人本哲学”是经验人文哲学,用来说诗,其丰富多致的逻辑方法体现在语言表述中,就是贯彻“人本哲学”的具体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上博简 人文精神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 人本哲学 上海博物馆 哲学内容 知识理性 人文哲学 语言表述 逻辑方法 楚竹书 说诗 天命 人性 道德 儒家
下载PDF
上博简“诗亡隐志”与先秦楚地诗学抒情传统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44,共8页
流传于楚地的上博简《孔子诗论》,其“诗亡隐志”说的核心是诗歌语言要发泄、抒发内在情感。“诗亡隐志”的诗学主张,与楚辞中“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发愤以抒情”主张相一致。其中“隐”字的理解,关涉《楚辞·悲回风... 流传于楚地的上博简《孔子诗论》,其“诗亡隐志”说的核心是诗歌语言要发泄、抒发内在情感。“诗亡隐志”的诗学主张,与楚辞中“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发愤以抒情”主张相一致。其中“隐”字的理解,关涉《楚辞·悲回风》“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辞句,“隐”与“微”互训。在儒学南渐过程中,儒家诗学理论著作《孔子诗论》以性情说诗,对于楚辞所建立的抒情传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亡隐志 楚地 诗学传统
原文传递
“诗亡隐志,乐亡隐情”——论情感与先秦礼乐伦理的关系
3
作者 黄鹤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9期52-67,I0002,I0003,共18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中的“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揭示了儒家礼乐伦理思想以“情”的兴发感动为基础的内在性维度,它涉及到诗、礼、乐三者的关系,是身体技术操作与观念技术演练的结合,是感觉综合演练的多层次的展开,即:以天性良知的本源情... 上博简《孔子诗论》中的“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揭示了儒家礼乐伦理思想以“情”的兴发感动为基础的内在性维度,它涉及到诗、礼、乐三者的关系,是身体技术操作与观念技术演练的结合,是感觉综合演练的多层次的展开,即:以天性良知的本源情感为其奠基,包括君子在创造性活动中确认天性良知的“诗亡隐志”和在身体技术演练中实现本源情感的“乐亡隐情”,此以“诗教”和“乐教”为重心;重视礼的约束中的“情时直观”和“感觉综合”,包括诗之诚正和诚信与乐之和同和善美,此以“礼教”为纽带;强调个体化良知之情到社会化功用之利的发展,这也隐含着礼乐的工具化与非情感化倾向。以“情”为本位的“反身而诚”是儒家“礼乐”伦理的贯穿性的线索,它呈现为诚信之义在礼乐之文中的具体展开,又以礼乐之文唤起和庇护人们内在的诚信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亡隐志 乐亡隐情 礼乐伦理 情时直观 感觉综合
下载PDF
以上博简《孔子诗论》第十简义解“思无邪”
4
作者 刘航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孔子对《诗经》作的总体评价是"思无邪"。那么对孔子的这一评价该怎么理解呢?至汉代开始,各学者对"思无邪"的解释并不一致。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此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借助《孔子诗论》中第十... 孔子对《诗经》作的总体评价是"思无邪"。那么对孔子的这一评价该怎么理解呢?至汉代开始,各学者对"思无邪"的解释并不一致。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此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借助《孔子诗论》中第十简的内容,从诗歌本意出发,可以从新的角度义解"思无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思无邪 诗歌本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