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统叙事与游酢历史地位的解构——兼论“程门罪人”说
1
作者 朱学博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
游酢晚年沉溺佛学,因而受到程门后学的批判,更被称为“程门罪人”。游酢晚年确实背弃程子之学,且其记述二程语录还存在失真的问题。但宋元文献中流传的游酢与道宁禅师论道并屈于禅说的故事是出于杜撰。此外,现今流传的游酢文集曾经过朱... 游酢晚年沉溺佛学,因而受到程门后学的批判,更被称为“程门罪人”。游酢晚年确实背弃程子之学,且其记述二程语录还存在失真的问题。但宋元文献中流传的游酢与道宁禅师论道并屈于禅说的故事是出于杜撰。此外,现今流传的游酢文集曾经过朱熹删节,据佛释儒的文字皆被删去。程门后学的不满,使得当时很难形成有利于游酢遗著和学说流播的学术环境。今人面对残缺不全的游氏著述和不成体系的学说,更难以客观评价其学术和道统地位。各种是非纠葛和虚实掩映的文献记载和后学评价,层累地塑造了游酢的历史形象。而此问题正是一个探讨宋代思想史中道统叙事和史学遮蔽的绝佳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酢 程门罪人 宋代思想史 宋代儒学
原文传递
墨学渊源诸种考证刍议
2
作者 江蓓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关于墨学渊源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若以“贵俭节用”与“祭天明鬼”的视角省察之,则可印证《汉书·艺文志》“墨出于清庙之守”的说法;若以“尚贤”“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二论为准,可追溯至“夏禹之道”与上古传统;就《墨子》引... 关于墨学渊源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若以“贵俭节用”与“祭天明鬼”的视角省察之,则可印证《汉书·艺文志》“墨出于清庙之守”的说法;若以“尚贤”“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二论为准,可追溯至“夏禹之道”与上古传统;就《墨子》引《诗》《书》的文本线索而言,以《淮南子》“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说法佐之,可断定墨学的产生与周、孔所代表的早期儒家有直接之关系;若从墨学生发的文化背景来看,则殷商以来的宋地遗风乃墨学的思想源泉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庙之守 夏禹之道 儒者之业 宋地遗风
下载PDF
南宋时期书院与理学结合的内在原因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永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71-75,共5页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结合除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之外,还与理学自身的价值追求、理论特点及书院的性质、组织方式、特点有关。首先,理学强调个人的生命体认与内在证悟,强调发挥主体能动性、道德自觉性的特点,与书院重视个人自主性的教育...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结合除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之外,还与理学自身的价值追求、理论特点及书院的性质、组织方式、特点有关。首先,理学强调个人的生命体认与内在证悟,强调发挥主体能动性、道德自觉性的特点,与书院重视个人自主性的教育方式颇为契合;其次,理学所要传播的主要是一种道德追求、价值取向,需要特别的传播情境。而书院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师生群居共学、相与讲习的组织方式,在传播情境营造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书院 南宋
下载PDF
南宋闽籍宰辅黄祖舜早年学问师承辨析
4
作者 王盛宇 《福建史志》 2023年第5期24-28,71,共6页
南宋闽籍宰辅黄祖舜之所以具有理学士大夫的身份,其重要原因在于他早年与不同理学家的师承关系。黄祖舜早年的学问师承至少包括四部分,一是与叶顒、陈俊卿同出叶廷珪学派,二是与林之奇共同求学,三是师从理学大师胡安国,四是承诲同乡大... 南宋闽籍宰辅黄祖舜之所以具有理学士大夫的身份,其重要原因在于他早年与不同理学家的师承关系。黄祖舜早年的学问师承至少包括四部分,一是与叶顒、陈俊卿同出叶廷珪学派,二是与林之奇共同求学,三是师从理学大师胡安国,四是承诲同乡大贤郑侠。这种复杂的从学经历对其仕途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祖舜 理学 师承 南宋
下载PDF
经权思想的逻辑进路——以汉儒、宋儒和明儒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岳天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9-34,88,共7页
经权思想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自从孔子将经权提升为哲学方法论范畴之后,汉儒、宋儒和明儒分别阐发了"反经合道"说、"权便是经"说和"经是已定之权,权是未定之经"说或"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q... 经权思想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自从孔子将经权提升为哲学方法论范畴之后,汉儒、宋儒和明儒分别阐发了"反经合道"说、"权便是经"说和"经是已定之权,权是未定之经"说或"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说。这三种经权观恰好构成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权思想 汉儒 宋儒 明儒
下载PDF
论“南孔文化”对南宋书院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俊岭 吴锡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1,共6页
"南孔文化"传承了洙泗遗风,对南宋书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南宗族人在教育方面的作为对书院的影响是外在的,衢州孔氏家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书院的影响是内在的。"南孔文化"影... "南孔文化"传承了洙泗遗风,对南宋书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南宗族人在教育方面的作为对书院的影响是外在的,衢州孔氏家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书院的影响是内在的。"南孔文化"影响了江南世人的心理结构与思维方式,使南宋学者在思想上逼近儒学原点,并使南宋出现重教兴学之风,从而推动了南宋书院的发展。南宋书院的时空分布也受到了"南孔文化"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以衢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时间上则先后形成了孝宗朝和理宗朝的两次发展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孔文化 南宋 书院 时空分布 影响
下载PDF
从《中庸章句》引注看朱熹经典诠释的原则 被引量:1
7
作者 耿芳朝 王振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5,共7页
《中庸章句》共引注9家24处,含汉魏古注和宋儒之注。朱熹秉持公正的经学观、正视汉魏经学功绩并予以合理评述;其善集注家之长,引郑玄、王肃注多聚焦章句训诂和简明解语。引程子注最多,但未标明是程颢或程颐,有和会二程之意注经的做法;... 《中庸章句》共引注9家24处,含汉魏古注和宋儒之注。朱熹秉持公正的经学观、正视汉魏经学功绩并予以合理评述;其善集注家之长,引郑玄、王肃注多聚焦章句训诂和简明解语。引程子注最多,但未标明是程颢或程颐,有和会二程之意注经的做法;引注多出自《程氏遗书》《程氏外书》,《二程集·中庸解》撰者实为吕大临,朱引程子注不出于此。朱熹对杨时、游酢、侯仲良学养多有嘉许,但因他们解《中庸》杂糅佛老思想、偏离圣人学说,故引注数量偏少。朱熹熟识张载作品且在心理上钦慕其学说、又高度评价吕大临所解《中庸》,故关学代表引注比例较大,彰显其超越学派之分、褒贬有别的治学精神。朱熹释经理学色彩较浓,但未囿于当时义理解经思潮,呈兼顾文本之义、作者原意和读者所悟之意的多维诠释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章句》 汉学 宋学 选注倾向 诠释原则
下载PDF
基于榷盐制度的宋代国富论与民富论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共5页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思想,即民富论与国富论。民富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认为以礼为基础的义高于利,礼义决定并派生利,主张民富而后才能国富论,民富是第一性的,反对政府过度聚敛。国富论以管商之学和轻重理论为代...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思想,即民富论与国富论。民富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认为以礼为基础的义高于利,礼义决定并派生利,主张民富而后才能国富论,民富是第一性的,反对政府过度聚敛。国富论以管商之学和轻重理论为代表,认为先利后义,以利导民,主张国富必须先于民富,国富是第一性的,并极力主张政府控制天下财富。禁榷制度在宋代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宋代榷盐制度为代表,从中可以管窥国富论与民富论在宋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富论 民富论 儒家思想 管商之学 宋代经济
下载PDF
论朱程理学对宋代丝织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世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1,共6页
朱程理学不仅制约着宋人的思想与行为,它的核心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宋代丝织工艺的创作,使得宋代丝织艺术一改唐人的浪漫气质与诗意华章的美学追求,转而走上了文质彬彬的道路,强调的是一种典雅秀丽、理性文静的美。理学不仅影响了宋人着... 朱程理学不仅制约着宋人的思想与行为,它的核心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宋代丝织工艺的创作,使得宋代丝织艺术一改唐人的浪漫气质与诗意华章的美学追求,转而走上了文质彬彬的道路,强调的是一种典雅秀丽、理性文静的美。理学不仅影响了宋人着装观念的转变,而且也促进了宋代丝织工艺的改革与创新,比如缂丝、刺绣与织锦工艺等。宋代缂丝创新了掼戗、构戗、结戗、搭棱、子母经、长短戗、包心戗,以及参和戗等一些新技法。而刺绣工艺在宋代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亦能做到"格物致知"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宋代 丝织工艺 缂丝 刺绣 格物致知 心物观 色彩观 着装观
下载PDF
宋代广东理学的特点与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纹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9-24,共6页
传承中原理学与不入中原主流理学传统成为宋代广东理学的两条线索。彼此又形成各自的特点,共同推动广东理学向前发展。其中,无主峰可指、无大脉络可寻与学理性不强等是宋代广东传承中原理学一脉的特点;而"二业合一"、重视讲... 传承中原理学与不入中原主流理学传统成为宋代广东理学的两条线索。彼此又形成各自的特点,共同推动广东理学向前发展。其中,无主峰可指、无大脉络可寻与学理性不强等是宋代广东传承中原理学一脉的特点;而"二业合一"、重视讲学、学术创新则是不入中原主流理学一脉所形成的特点,并由此对宋以后广东儒学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理学 宋代 “菊坡学派”
下载PDF
儒家学说哲理化与江西文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苏淮 尚丹露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第6期22-31,共10页
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完成了从注重字词的注疏到探求义理的转变。这个变化学术界称其为理学,又称道学。学派林立的宋代儒学思想中,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两派,其活动区域主要是在江西及其周... 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完成了从注重字词的注疏到探求义理的转变。这个变化学术界称其为理学,又称道学。学派林立的宋代儒学思想中,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两派,其活动区域主要是在江西及其周边地区。地处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成为两派首次正式思想争锋的擂台,对之后儒学的新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儒学的理论化、体系化和哲学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意义。理学思想的产生与宋代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其在江西大地上完成历史性新形态,也与江西的文化有着特殊的关系。首先,北宋王朝制度建设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发展的成熟阶段。其次,宋代解决了唐代后期地方军事集团武装割据的问题。再次,江西大地包容性的文化形态,也是孕育朱熹、陆九渊思想的富饶土壤。第四,江西理性文化传统促成了儒家文化理性化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体系化 理论化 宋代 江西
下载PDF
朱熹与南宋上饶书院及其理学传播考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佩芝 冯会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南宋上饶书院教育的发达,得益于理学和心学在上饶的盛行,朱熹更对上饶书院及书院理学传播的兴盛有直接的影响。上饶是朱熹的故里,他曾讲学于上饶余干东山书院、婺源汪清卿之"敬斋"、德兴银峰书院和玉山草堂书院,留下了被称为&... 南宋上饶书院教育的发达,得益于理学和心学在上饶的盛行,朱熹更对上饶书院及书院理学传播的兴盛有直接的影响。上饶是朱熹的故里,他曾讲学于上饶余干东山书院、婺源汪清卿之"敬斋"、德兴银峰书院和玉山草堂书院,留下了被称为"晚年亲切之训"的理学名篇《玉山讲义》。大师过化存神,程端蒙、董梦程、柴元裕、陈文蔚、饶鲁等上饶的朱门弟子,纷纷效法其师,创建书院,讲学授徒,在培育大批人才的同时,将朱熹的理学思想传播到上饶各地,使上饶地区弥漫着崇文重教的浓郁氛围,也有助于上饶公序良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上饶 书院 理学传播 南宋
下载PDF
陈亮的经学诠释及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海军 《政治思想史》 2013年第4期33-54,197-198,共22页
陈亮是宋代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学是他事功思想的基础与源泉。陈亮中年之前,其经学及其思想基本上恪守二程洛学理学化经学体系。但在中年之后,亦即淳熙之后,陈亮日渐改变了往昔对心性理命的关注,而转向《六经》及以此为基础的事功之... 陈亮是宋代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学是他事功思想的基础与源泉。陈亮中年之前,其经学及其思想基本上恪守二程洛学理学化经学体系。但在中年之后,亦即淳熙之后,陈亮日渐改变了往昔对心性理命的关注,而转向《六经》及以此为基础的事功之学。虽然如此,陈亮与二程、朱熹、张栻、陆九渊等一样都是儒家学者,只是重心不同、内涵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经学思想 浙东学派 南宋经学
下载PDF
“三苏”并称与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化历程考论——以公元1127—1279年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在1127—1279年这一北宋散文经典化的重要时期里,"三苏"阐述经史思想、政治观念的策论类文章得到了文学选本的突出重视,"三苏"在散文经典体系中的并称也包含了"苏学"的因素。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价值更... 在1127—1279年这一北宋散文经典化的重要时期里,"三苏"阐述经史思想、政治观念的策论类文章得到了文学选本的突出重视,"三苏"在散文经典体系中的并称也包含了"苏学"的因素。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价值更明显地依托其学术性内容。作为"苏学"的起源,苏洵散文被这一时期的知识精英建构为包含内容思想、写作技法、风格个性等多重维度的文学经典。苏辙散文主要凭借其史论类文章的思想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其论点中与儒家正统观念相契合的成分得到了理学家的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 苏学 经典化 理学
下载PDF
论南宋初纪行诗的新变
15
作者 王建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6,155,共11页
纪行类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源远流长。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其重心在“行”上。宋室南渡后,大多数文人都经历了流亡奔波,在羁旅辗转中将所见所感行诸篇什,诗坛出现纪行诗创作的高峰,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或为轻松活泼的绝... 纪行类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源远流长。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其重心在“行”上。宋室南渡后,大多数文人都经历了流亡奔波,在羁旅辗转中将所见所感行诸篇什,诗坛出现纪行诗创作的高峰,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或为轻松活泼的绝句,或为悲慨沉郁的律诗,也不乏一些长篇之什。纪行诗是南渡诗人心灵的调适,对已有理学修养的诗人来讲,它又是心性体悟的试验场,饱含着理学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行诗 南宋 新变 理学 宋代文学
原文传递
试论理学思想对宋传奇的影响
16
作者 严孟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7-64,共8页
理学是植根于儒、释、道三教基础上的贯穿两宋思想史上的一种社会思潮和哲学思维形态。宋代传奇小说是继唐传奇之后出现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唐传奇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又下接明清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转型。宋... 理学是植根于儒、释、道三教基础上的贯穿两宋思想史上的一种社会思潮和哲学思维形态。宋代传奇小说是继唐传奇之后出现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唐传奇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又下接明清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转型。宋传奇和唐传奇相比,亦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追溯其原因,主要是和两宋时期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莫大关系。宋代的社会文化,特别是理学思想,在各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宋传奇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思想 宋传奇 影响
下载PDF
儒家伦理观与北宋廉政思想
17
作者 温利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0-32,36,共4页
儒家伦理思想是北宋廉政思想的源泉,是北宋廉政思想得以确立和发展基础。其中仁的思想、礼的观念、义利之辨等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北宋廉政思想理论基础。北宋廉政思想中仁义爱民、德治礼教、重义轻利思想皆由儒家伦理思想发展而来。
关键词 儒家 伦理思想 北宋 廉政思想
下载PDF
从《左氏博议》到《左氏传说》
18
作者 程小青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吕祖谦的《左传》学研究成果,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有《左氏博议》、《左氏传说》等著作。《左氏传说》的成书后于《左氏博议》。细读这两部书,可以看出吕氏对同一现象、同一问题的看法常有变化。《左氏传说》往往较《左氏博议》的主观色... 吕祖谦的《左传》学研究成果,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有《左氏博议》、《左氏传说》等著作。《左氏传说》的成书后于《左氏博议》。细读这两部书,可以看出吕氏对同一现象、同一问题的看法常有变化。《左氏传说》往往较《左氏博议》的主观色彩减少,也较少理学说教,显得比较客观平实,着重探讨其深藏的历史真实;其次,《左氏传说》较之《左氏博议》更顾及全貌,能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表象本质,让读者从评议看到一个完整、全面的历史真实;另外,《左氏传说》在分析人物、事件时,更注重其背后的历史必然。总体而言,《左氏传说》看问题更全面、深刻,眼光更阔大,反映了一个学者走向成熟的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左氏博议》 《左氏传说》 宋代理学
下载PDF
南宋“新安学派”的理学追求与诗歌创作
19
作者 王昕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5-100,共6页
"新安学派"兴起于宋室南渡前后,南宋中期之后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南宋"新安学派"学者尊奉程朱理学,非常重视提升自身的才学识见、胸襟修养、品行气节等,并通过道德实践发展完成其德性人格。多数学者也进行诗歌创作... "新安学派"兴起于宋室南渡前后,南宋中期之后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南宋"新安学派"学者尊奉程朱理学,非常重视提升自身的才学识见、胸襟修养、品行气节等,并通过道德实践发展完成其德性人格。多数学者也进行诗歌创作,他们把追求个体人格完善的日常践履诉诸于文学创作,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其义理体悟、心性涵养和气格志向,诗歌的情感力量逐渐让位于理性意蕴、道德价值和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学派” 南宋 义理 心性 气格
下载PDF
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张力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80,共9页
双重人性是张载在对佛老与汉唐儒学双向纠偏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其具体指谓在于揭示人生中的现实与超越两面,而其问题却在于双重人性究竟如何具体地实现其统一。从洛学起,理学开始形成以大程为代表的道德实践路径与以小程为代表的格物穷... 双重人性是张载在对佛老与汉唐儒学双向纠偏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其具体指谓在于揭示人生中的现实与超越两面,而其问题却在于双重人性究竟如何具体地实现其统一。从洛学起,理学开始形成以大程为代表的道德实践路径与以小程为代表的格物穷理路径,由此而演化为朱陆之争。元明以降,心学沿道德实践的方向将二者的统一推向极致,但却存在着遗落客观世界的偏失;气学沿存在之理的方向虽然突出了知识理性与知识追求,却又面临着稀释道德理性的危险。如何确保二者的统一而又不失偏颇,既是宋明理学发展的张力,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吸取西方文化以重建中国文化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宋明理学 双重人性 张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