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学界近40年家庭伦理研究综述
1
作者 邱娟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年第5期122-128,共7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当代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种哲学上的回应,国内近40年的家庭伦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关于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关系变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传统...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当代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种哲学上的回应,国内近40年的家庭伦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关于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关系变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传统家庭伦理和西方伦理资源的发掘与扬弃,以及面向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问题的理论建构。但是从批判性的视角来看,现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庭的伦理属性,没有从哲学上反思当代中国家庭领域的价值结构。作为一种伦理实体,以婚姻和血缘为基础但又超越婚姻和血缘的价值追求才是家庭生命力的内在源泉。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要消除当代中国家庭领域内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必须以一种更融贯的伦理原则来调节“个体价值-家庭公共价值”的潜在冲突,并同时确保家庭公共价值追求与社会公共价值追求相融贯,从而实现“个体-家庭成员-社会公民”三重身份的统一,而“正义”价值为这种统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儒家家庭伦理 当代中国家庭 家庭正义
下载PDF
儒家家庭伦理的失落及其原因探究——读鲁迅的《肥皂》
2
作者 林瑶 《湘南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9-83,共5页
鲁迅的小说《肥皂》围绕着一个封建旧式家庭展开叙述,传统家庭伦理中占据至高地位的大家长“四铭”为满足自己“性幻想”带回了一块肥皂而引起了一系列风波,导致“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的家庭传统伦理观发生变化。鲁迅先生通过描写... 鲁迅的小说《肥皂》围绕着一个封建旧式家庭展开叙述,传统家庭伦理中占据至高地位的大家长“四铭”为满足自己“性幻想”带回了一块肥皂而引起了一系列风波,导致“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的家庭传统伦理观发生变化。鲁迅先生通过描写一个在家庭中失去最高权力地位的“大家长”四铭,揭示了一个传统旧式家庭中内部伦理观的失落现象,烛照了当时整个社会中旧式家庭状况,展现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空壳化”现象以及鲁迅先生对于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家庭伦理 《肥皂》 失落
下载PDF
基于正义视域的儒家家庭伦理创新性发展
3
作者 李桂梅 张翠莲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正义作为家庭的优先性原则是现代家庭的重要标志之一,家庭正义既是当前家庭领域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儒家家庭伦理要实现创新性发展需要对其一贯坚持的伦理正义进行创造性转化,这是儒家家庭伦理正义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必... 正义作为家庭的优先性原则是现代家庭的重要标志之一,家庭正义既是当前家庭领域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儒家家庭伦理要实现创新性发展需要对其一贯坚持的伦理正义进行创造性转化,这是儒家家庭伦理正义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前家庭伦理困境的现实要求。儒家家庭伦理实现创造性转化需要以正义为优先准则,强调家庭成员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独立自由平等,确定儒家家庭伦理义务的界限性,扩展家庭伦理内涵的公共性。创新性发展需要转变儒家家庭伦理正义之价值思维,转变儒家家庭伦理正义之内容原则,厚植儒家家庭伦理正义之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儒家家庭伦理 创新性发展
原文传递
“不隐于亲”“重罪不可容隐”与儒家家国伦理
4
作者 宋磊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4,157,158,共11页
许多学者根据孔子“不隐于亲”的评价,认为儒家主张只有攘羊这样的小罪可以容隐,而受贿枉法这样的重罪不可以容隐,并把后世法律中谋反等重罪不可容隐制度的渊源追溯至此。然而此观点所依据的是两个独立案件结合成的孤证,忽视了先秦儒家... 许多学者根据孔子“不隐于亲”的评价,认为儒家主张只有攘羊这样的小罪可以容隐,而受贿枉法这样的重罪不可以容隐,并把后世法律中谋反等重罪不可容隐制度的渊源追溯至此。然而此观点所依据的是两个独立案件结合成的孤证,忽视了先秦儒家在解决道德两难困局时思维的复杂性。“重罪不可容隐”与“不隐于亲”在适用场域和内在精神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更可能是汉儒以君权为本位的思想与亲亲相隐原则相互协调的产物。在亲亲与尊尊难以兼得的情况下,儒家根据身份、关系的不同在家国之间反复权衡,最大限度地调和了亲情与公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家国伦理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隐于亲 重罪不可容隐 家国伦理 亲情与公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