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忠磊 赵宇彤 +1 位作者 韩涛 杜伯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41-2354,共14页
半导电屏蔽层是高压交直流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消除电缆绝缘与导体/金属屏蔽界面缺陷、均匀电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半导电屏蔽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及正、负温度电阻系数(PTC/NTC)效应;分析半导电屏蔽层表面光滑度的影响因素,提出基... 半导电屏蔽层是高压交直流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消除电缆绝缘与导体/金属屏蔽界面缺陷、均匀电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半导电屏蔽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及正、负温度电阻系数(PTC/NTC)效应;分析半导电屏蔽层表面光滑度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白光干涉三维表面轮廓扫描的表面光滑度精确评估方法;综述了聚合物基体和导电填料对半导电屏蔽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及PTC效应的影响,表明高长径比填料与炭黑复配填充可有效改善其高温下的半导电特性。针对高压直流电缆,分析半导电屏蔽层界面能带结构对空间电荷注入和积聚的影响机理。最后,剖析现有国产半导电屏蔽材料的局限性,展望了热塑性环保型高压直流电缆用半导电屏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半导电屏蔽层 导电填料 表面光滑度 正温度电阻系数 空间电荷
下载PDF
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国倡 魏艳慧 +1 位作者 雷清泉 郝春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1284,共14页
半导电屏蔽层作为高压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缆结构中起到均匀电场的作用。目前,我国高压电缆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然而高电压等级电缆料严重依赖进口,存在较多的技术壁垒。该文从高压电缆屏蔽料发展历程及关键问题、屏蔽料组成及关键性... 半导电屏蔽层作为高压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缆结构中起到均匀电场的作用。目前,我国高压电缆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然而高电压等级电缆料严重依赖进口,存在较多的技术壁垒。该文从高压电缆屏蔽料发展历程及关键问题、屏蔽料组成及关键性能参数、屏蔽料性能提升及改性3个方面综述了高压电缆屏蔽料的研究进展。首先,梳理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发展历程,提炼当前屏蔽料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和关键问题;其次,探讨屏蔽料导电和导热机理,从基体树脂、导电填充物和添加剂3个方面分析屏蔽料组成及性能,分析不同电压等级屏蔽料关键性能参数与技术要求;最后,探讨半导电屏蔽层配方,半导电屏蔽层–绝缘层界面特性和半导电屏蔽层性能对绝缘层电荷积聚特性的影响,并提出通过半导电屏蔽层改性抑制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电荷积聚的方法。该文所做工作可为我国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的研发、高压电缆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半导电屏蔽料 导电填充物 电阻率稳定性 空间电荷
下载PDF
非线性电导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镱议 马海帮 +2 位作者 王倩 刘捷丰 查俊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1-471,共11页
空间复杂辐射环境料可以保证正常情况(弱带电时)下的高绝缘性能,又能在高场强下以暂态高电导释放介质内部危险电下,高能带电粒子引起的航天器介质深层充放电效应是导致航天器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具有非线性I-U特性的复合材料... 空间复杂辐射环境料可以保证正常情况(弱带电时)下的高绝缘性能,又能在高场强下以暂态高电导释放介质内部危险电下,高能带电粒子引起的航天器介质深层充放电效应是导致航天器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具有非线性I-U特性的复合材料可有效抑制航天器介质深层充放电。为此分析了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用于抑制航天器介质深层充放电的可行性,并从导电机理、改性方法、应用现状等方面阐述研究进展,并对非线性电导航天器介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受多种电荷输运机制影响,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逐渐完善,并实现了从简单材料制备向仿真计算、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的突破。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在于空间环境下的导电机理,材料制备和仿真计算、试验的协同性,仿真模型和多源模拟试验条件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 非线性电导 导电机制 空间电荷 材料改性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娴 《上海涂料》 CAS 2012年第9期40-43,共4页
碳纳米管是一种纳米级无缝管状结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独特的电学性能。它作为填料,加入到涂料中能极大地改善涂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分析了碳纳米管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研究趋势。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导电涂料 电荷迁移 导电机理
下载PDF
电动汽车供电技术的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晔 佘建强 王华武 《汽车科技》 2011年第6期4-8,共5页
在目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下,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中国实际,参考国外先进成果,对电动汽车供电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可为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传导充电 电池更换 无线供电
下载PDF
电动摩托车传导充电安全推荐性国家标准情况介绍
6
作者 袁克忠 李晶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84-88,共5页
充电安全是电动摩托车使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首个电动摩托车传导充电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与外部电源传导连接的安全要求》目前正处在审查阶段,将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关键词 电动摩托车 电动轻便摩托车 传导充电
下载PDF
18650型钛酸锂/锰酸锂电池负极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佳 蒿豪 +1 位作者 姚一一 廖文俊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3,共3页
对18650型钛酸锂/锰酸锂电池的负极配方进行优化。导电剂Super P含量为5%(相对钛酸锂)为最优配方。以该配方制备的电池在2.8~1.5 V充放电,30 C放电可放出1 C容量的95%以上;以10 C充电可在5 min内充入80%的容量,且表面温度最高... 对18650型钛酸锂/锰酸锂电池的负极配方进行优化。导电剂Super P含量为5%(相对钛酸锂)为最优配方。以该配方制备的电池在2.8~1.5 V充放电,30 C放电可放出1 C容量的95%以上;以10 C充电可在5 min内充入80%的容量,且表面温度最高不超过46℃;以1 C在-30℃下可放出室温容量的86.2%,可充入室温容量的65.8%;以10 C 100%DOD循环1000次,容量仍保持在93%以上;并可通过过充、短路和针刺等安全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钛酸锂(Li4Ti5O12) 导电剂 快速充电
下载PDF
基于高导电中空碳纳米球的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永素 易泽军 +2 位作者 邵亚欣 李豪翔 李振湖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纳米导电剂是保证超级电容器高功率的重要辅助材料,但目前广泛应用的导电碳黑对离子传输的通道不足,从而限制其倍率性能的提高。为此,本研究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中空碳纳米球(HSP)导电剂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通过以苯胺-吡咯共聚物空心球... 纳米导电剂是保证超级电容器高功率的重要辅助材料,但目前广泛应用的导电碳黑对离子传输的通道不足,从而限制其倍率性能的提高。为此,本研究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中空碳纳米球(HSP)导电剂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通过以苯胺-吡咯共聚物空心球为碳源,简单一步微波高温碳化获得HSP。研究结果表明,高石墨化HSP既具有高电子导电性,同时又可以保存电解液和提供更多的离子运输通道,从而提升电极的电荷传输速率。与商用碳材料一起制备电极,在1~10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108~98 F·g^(-1),优于导电碳黑制备的电极。此外,基于HSP有机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15.1 Wh·kg^(-1))和高功率密度(10550 W·kg^(-1)),比SP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和功率密度(6.7 Wh·kg^(-1),7500 W·kg^(-1))分别提高了130%和40%,并保持长的循环稳定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化的导电剂HSP作为辅材可以有效增强超级电容器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剂 电荷传输 中空碳纳米球 超级电容器
原文传递
2D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electronics and spintronics 被引量:1
9
作者 Xiaoyu Song Jingjuan Liu +1 位作者 Ting Zhang Long Che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391-1401,共11页
Two-dimensional(2D)materials showcase great potentials in bot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anks to their uniqu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usually not available in corresponding bu... Two-dimensional(2D)materials showcase great potentials in bot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anks to their uniqu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usually not available in corresponding bulk counterparts.As an emerging class of 2D materials,2D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2D c-MOFs)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designable and tunable structures,excellent crystallinity,intrinsic porosity and superior conductivity.During the past decade,2D c-MOFs have been rapidly developed in electronics,sensors,energy storage devices,etc.In this review,the electrical,magnetic and quantum properties of 2D c-MOFs are surveyed in detail.Their applications in semiconductor,metal,superconductor,topological insulator and porous magnet are highlighted.We envision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2D c-MOFs with quantum materials could evoke rich physics,flexible chemistry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oth electronics and spintr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harge SPIN quantum material
原文传递
导体薄板电荷及场强分布
10
作者 王永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9-51,共3页
利用电荷投影方法,给出导体薄板上电荷密度的表示式和中垂面上场强分布。
关键词 场强分布 导体薄板 电荷密度 电荷投影 电场强度 电荷分布
下载PDF
Charge transport in conducting polyaniline co-doped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and dodecylbenzoyl sulfonic acid
11
作者 马利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9年第3期170-174,共5页
We prepared conducting polyaniline (PAn) co-doped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SSA) and dodecylbenzoyl sultonic acid (DBSA) in micro-emulsive polymerization, and studied its charge transport behaviors based on the ... We prepared conducting polyaniline (PAn) co-doped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SSA) and dodecylbenzoyl sultonic acid (DBSA) in micro-emulsive polymerization, and studied its charge transport behavior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i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203 K and 298 K. The conductivity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emperature, similar to the case in semiconductors.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three models, namely the charge-energy-limitedtunneling model, Kivelson mode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variable range hopping (3D-VRH)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models all describe well the charge transport behaviors of PAn co-doped with SSA and DBSA within the mentioned temperature range. From calculation with the 3D-VRH model, the hopping distance of the conducting PAn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its localization length. The PAn doped with SSA and DBSA enjoys desirable crystallinity due to the co-doping of two functional sulfonic acids. The macroscopic conductivity may correspond to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 in the network of the bundles, and the metallic islands may be attributed to quasi-one-dimensional bund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cting polymer conductive materials DOPING POLYANILINE charge transport variable range hopping
下载PDF
导电碳黑填充EVA半导电电极对聚乙烯中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冶文 牛奋英 +3 位作者 安振连 郑飞虎 马朋 雷清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04-1909,共6页
为探索导电碳黑填充EVA半导电电极对聚乙烯中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分别将碳黑以3种不同的比例填充到EVA中作为聚乙烯的电极,碳黑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7%,32%和34%。高压下,采用压力波法研究聚乙烯中空间电荷的注入情况,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定... 为探索导电碳黑填充EVA半导电电极对聚乙烯中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分别将碳黑以3种不同的比例填充到EVA中作为聚乙烯的电极,碳黑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7%,32%和34%。高压下,采用压力波法研究聚乙烯中空间电荷的注入情况,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定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样品中空间电荷的注入量随着电极中碳黑填充率的增大,空间电荷的注入量反而减小。这与理论预测相符,电极中碳黑的填充率越大,与聚合物接触的界面处碳黑颗粒的排列就越密集,颗粒表面最高场强就越低,且表面局部高场区在平均场强的延伸范围就越小,从而就减少了空间电荷的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电电极 空间电荷 碳黑 低密度聚乙烯(LDPE)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局部电场 填充率
下载PDF
有机导电纤维抗静电织物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燕 施楣梧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通过我国现行相关测试方法标准对含导电纤维纺织品抗静电性能测试的适应性分析比较 ,认为电荷面密度法是现行标准中的最适宜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 导电纤维 电荷面密度 测试方法 抗静电织物
下载PDF
γ辐照对聚合物电导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惠明 巫松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8-62,共5页
研究了几种聚合物材料(PP,PTFE,PET,PI)经过γ辐照后,电流-电压特性的变化;从辐照对材料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辐照后材料的电导机理及空间电荷对於辐照后材料电性的影响。
关键词 电导 空间电荷γ辐照 聚合物
下载PDF
超导电炭黑复合半导电屏蔽材料对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凯 曾浩 +3 位作者 朱智恩 李栋 杨黎明 杨荣凯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10,共5页
将超导电炭黑和普通炭黑分别填充到乙烯-丙烯酸乙酯中(EEA)中,制备了电阻率相同的半导电屏蔽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体积电阻率以及空间电荷性能,分析超导电炭黑复合半导电屏蔽材料对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并与国外±5... 将超导电炭黑和普通炭黑分别填充到乙烯-丙烯酸乙酯中(EEA)中,制备了电阻率相同的半导电屏蔽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体积电阻率以及空间电荷性能,分析超导电炭黑复合半导电屏蔽材料对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并与国外±500 k V直流电缆半导电屏蔽材料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结构的超导电炭黑聚集体直径较小、表观密度小,在添加量较少时,其在EEA中分布较常规导电炭黑密集,粒子间距小,所得半导电屏蔽材料作为电极时,直流绝缘材料中空间电荷注入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炭黑 乙烯-丙烯酸乙酯 半导电屏蔽材料 空间电荷 高压直流电缆
下载PDF
直流电缆屏蔽料对XLPE绝缘空间电荷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伟 慕坵林 +5 位作者 姚晶晶 徐曼 傅明利 侯帅 田野 王国利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5,共7页
随着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直流电缆电压等级的提高,对半导电屏蔽料的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用了2种国外高电压等级用直流半导电屏蔽料、一种国产较为优秀的半导电屏蔽料和国内XLPE直流电缆绝缘料作为试验材料,测试了3种屏蔽... 随着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直流电缆电压等级的提高,对半导电屏蔽料的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用了2种国外高电压等级用直流半导电屏蔽料、一种国产较为优秀的半导电屏蔽料和国内XLPE直流电缆绝缘料作为试验材料,测试了3种屏蔽料的热、电性能,屏蔽与绝缘的复合性能,研究了3种屏蔽料对XLPE绝缘空间电荷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炭黑填充量、炭黑粒径和基体树脂以及界面结合情况是影响半导电屏蔽料体积电阻率和空间电荷注入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 半导电屏蔽 空间电荷 绝缘-屏蔽复合界面
下载PDF
导电剂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康晓红 江红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研究了乙炔黑、碳纤维和两者的混合物这3种导电剂及用量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剂的种类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粒状乙炔黑表面积丰富但不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电极的极化严重;线性导电剂... 研究了乙炔黑、碳纤维和两者的混合物这3种导电剂及用量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剂的种类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粒状乙炔黑表面积丰富但不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电极的极化严重;线性导电剂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长径比,但与活性物质接触面积小;线性导电剂碳纤维与粒状导电剂乙炔黑相配合,在电极中不但能够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还与活性物质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减轻了电极的极化,提高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负极 导电剂 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下载PDF
环氧树脂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表面电荷与沿面闪络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昂 张苗苗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1,共6页
针对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累与沿面闪络的问题,制备了不同Si C质量分数的环氧树脂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研究了Si C含量对Si C/环氧树脂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的体电导率、表面电荷、沿面闪络电压等相关特... 针对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累与沿面闪络的问题,制备了不同Si C质量分数的环氧树脂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研究了Si C含量对Si C/环氧树脂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的体电导率、表面电荷、沿面闪络电压等相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 C质量分数大于50%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试样在高电场下呈现非线性电导特性。随着Si C含量和外加直流电场强度的增加,Si C/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面电位增加量明显下降。Si C质量分数大于50%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高电场下对其表面电荷积累具有抑制作用,减少了沿面闪络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GIS盆式绝缘子 环氧树脂 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 表面电荷 沿面闪络
下载PDF
有机导电纤维应用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菊芳 廉志军 +1 位作者 和超伟 井连英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研究有机导电纤维应用方法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选择长丝嵌入与短纤混纺、单向嵌入与双向嵌入、有机导电纤维均匀分布与集中分布、机织物与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织物的表面摩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有机导电纤维长丝嵌入比短... 研究有机导电纤维应用方法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选择长丝嵌入与短纤混纺、单向嵌入与双向嵌入、有机导电纤维均匀分布与集中分布、机织物与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织物的表面摩擦电荷密度,结果表明:有机导电纤维长丝嵌入比短纤混纺、双向分布比单向分布、均匀分布比集中分布更有利于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导电纤维 长丝 短纤维 机织物 针织物 电荷密度
下载PDF
防静电织物相关服用性能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焰 吕娟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研究嵌织导电丝类防静电织物的服用舒适性和外观性能。测试了4种防静电织物的表面电荷密度、透湿量、芯吸高度、透气率、折皱回复角、抗起毛起球性和悬垂系数,并运用织物结构理论分析了导电丝对嵌织导电丝类防静电织物相关服用性能的影... 研究嵌织导电丝类防静电织物的服用舒适性和外观性能。测试了4种防静电织物的表面电荷密度、透湿量、芯吸高度、透气率、折皱回复角、抗起毛起球性和悬垂系数,并运用织物结构理论分析了导电丝对嵌织导电丝类防静电织物相关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导电丝含量的增加大大降低了织物的透湿性;导电丝的分布状况对织物的芯吸能力有明显影响;但导电丝的配置有利于增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通过对主体原料的合理选择及织物结构的合理设计,在不增加导电丝含量的前提下可以使织物既具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又能获得较好的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丝 表面电荷密度 透湿量 芯吸高度 透气率 折皱回复角 悬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