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new particle formation:New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special pollution control period in Beijing 被引量:14
1
作者 Jian Gao Fahe Chai +2 位作者 Tao Wang Shulan Wang Wenxing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21,共8页
New particle formation is a key process in shap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e.We present her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number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10–10000 nm in dia... New particle formation is a key process in shap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e.We present her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number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10–10000 nm in diameter) obtained in the summer of 2008,at a suburban site in Beijing,China.We firstly reported the pollution level,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le formation proces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ultrafine particl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e values measured in other urban or suburban areas in previous studies.Sharp increases of ultrafine particle count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at noon.An examination of the diurnal pattern suggested that the burst of ultrafine particles was mainly due to new particle formation promoted by photochemical processes.In addition,high relative humidity was a key factor driving the growth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afternoon.During the 2-month observations,new particle formation from homogeneous nucleation was observed for 42.7% of the study period.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newly formed particles was 3.2 nm/hr,and varied from 1.2 to 8.0 nm/hr.The required concentration of condensable vapor was 4.4×10 7 cm-3,and its source rate was 1.2×10 6 cm-3 sec-1.Further calculation on the source rate of sulphuric acid vapor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ipation of sulphuric acid to particle growth rates was 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new particle formation condensational sink sulphuric acid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particle growth systems for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被引量:3
2
作者 Dae Seong Kim Sang Bum Hong +1 位作者 Jung-Taek Kwon Kihong Park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06-610,共5页
Three types of water-based condensational growth systems, which can enable particles to grow in size to facilitate sampling and subsequent chemical analysis, were evaluated. The first one is a mixing type growth syste... Three types of water-based condensational growth systems, which can enable particles to grow in size to facilitate sampling and subsequent chemical analysis, were evaluated. The first one is a mixing type growth system where aerosols are mixed with saturated water vapor, the second one is a thermal diffusive growth system where warm flow enters cold-walled tube, and the third one is a laminar flow type where cold flow enters a warm wet-wall tube. Hygroscopic sodium chloride (NaCl), ammonium sulfate ((NH4)2SO4) and ammonium nitrate (NH4N03), and non-hygroscopic polystyrene latex (PSL)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50-400 nm,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ir growth factors through the growth systems. Our data showed that the third-type growth system could enable particles to grow most efficiently regardless of their hygroscopic property.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0.05-2.5 μm, in a continuous aerosol sampler after they passed through the third-type growth system was about 100%, suggesting that the third-type growth system would he the most useful among the tested growth systems for sampling and subsequent chemical analysis of fine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growth chamber condensational growth Particle sampler Hygroscopic particles
原文传递
Simulation of fine polydisperse particle condensational growth under an octadecane-nitrogen atmosphere 被引量:2
3
作者 Hua Zhang Ze Wang +1 位作者 Wenli Song Songgeng Li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1-79,共9页
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of fine polydisperse particles at high number concen- trations (7105 cm-3) was simulated through a combined model employing direct quadrature method of moments (D... 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of fine polydisperse particles at high number concen- trations (7105 cm-3) was simulated through a combined model employing direct quadrature method of moments (DQMOM) with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quations. The PSD was assumed to retain log-normal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heterogeneous condensation process. The model was first verified by exact solu- 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prior to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conditions on final PSD under an octadecane-nitrogen atmosphere. Low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and high vapor concentrations were beneficial to shift the PSD to larger particles having a narrower distribution. Additionally, vapor depletion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final PSD than the heat release parameter for a number concentra- tion of 10^6 cm^-3. This study may assist the design process of a gas-solid separating cyclone, to eliminate dust from high-temperature volatiles by pyrolysis of solid fu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condensational growth Polydisperse particle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蒸汽相变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林军 颜金培 沈湘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24,26,共4页
燃烧过程排放的粉尘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目前控制PM2.5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设置预处理设施使PM2.5凝并成较大颗粒后脱除。蒸汽相变是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有效措施,对应用蒸汽相变作为脱除超细微粒的预调节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燃烧过程排放的粉尘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目前控制PM2.5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设置预处理设施使PM2.5凝并成较大颗粒后脱除。蒸汽相变是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有效措施,对应用蒸汽相变作为脱除超细微粒的预调节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详细评述,指出今后应加强对PM2.5微粒核化凝结长大特性及实用的PM2.5控制新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相变 燃烧源PM2.5 凝并长大
下载PDF
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试验中凝结加热的特征及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建捷 周斌 郭肖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417,共13页
使用20 km分辨率的MM5模式,分别选用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以下简称KU,GR,KF和BM)等4种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6年8月3~4日石家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试验,分析比较了4个不同试验中网格尺度(显式方案)和次网格尺... 使用20 km分辨率的MM5模式,分别选用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以下简称KU,GR,KF和BM)等4种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6年8月3~4日石家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试验,分析比较了4个不同试验中网格尺度(显式方案)和次网格尺度(对流参数化方案)凝结加热的水平、垂直分布和时变特征;研究探讨了凝结加热分布及差异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结果的可能影响.分析显示,暴雨过程中,4个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试验所得到的次网格尺度凝结加热基本都呈单峰特征、加热峰值在对流层中层,但加热层厚度和强度在不同试验间存在差别;4个试验的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的垂直范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加热重心位于对流层低层,但加热强度仍有所不同;GR和KF及BM试验的总凝结加热率的垂直分布特征主要受其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率特征的影响、加热重心在对流层低层,而KU试验的总凝结加热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由其次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率特征所决定、加热重心在对流层中层.研究表明,尽管4个试验在暴雨期间总凝结加热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显著,但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的影响却不能忽视.凝结加热的分布特征及演变直接影响与暴雨发生发展密切关联的物理量场的中尺度结构和演变;凝结加热对暴雨中尺度的影响具有连锁性,由加热差异波及局部环流细致结构和强度及其变化的差异,进而影响暴雨发生发展的细致特征.在20 km或更高一些分辨率的条件下,对于描述温带/中纬度暴雨的发展和结构,选用KF方案得到的模拟结果可能更具物理合理性;而KU方案模拟结果容易出现格点气柱的水汽和温度被过量调整的不合理情况.要得到一个可信的中尺度模拟结果,对降水模拟结果进行细化特征的验证、特别是随时间演变特征的验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降水的细致演变特征与凝结加热及与之相联系的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参数化 凝结加热 中尺度模拟影响 对流参数化方案 数值模拟试验 大暴雨过程 中尺度模拟 时变特征 模拟结果 垂直分布特征
下载PDF
7种试剂对3种饵料微藻絮凝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振华 柯爱英 +1 位作者 池伟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734-7736,7741,共4页
[目的]探讨絮凝剂对牟氏角毛藻、微绿球藻、湛江等鞭金藻3种海洋饵料微藻的絮凝效应。[方法]采用5种无机试剂和2种有机试剂分别以6种不同的浓度处理藻液,连续4h跟踪测定藻细胞的沉淀情况。[结果]5种无机试剂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均有一定... [目的]探讨絮凝剂对牟氏角毛藻、微绿球藻、湛江等鞭金藻3种海洋饵料微藻的絮凝效应。[方法]采用5种无机试剂和2种有机试剂分别以6种不同的浓度处理藻液,连续4h跟踪测定藻细胞的沉淀情况。[结果]5种无机试剂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均有一定的絮凝作用,而2种有机试剂的絮凝效果均不明显。硫酸锌和硫酸铝对牟氏角毛藻的絮凝效果明显;明矾、硫酸锌和聚合氯化铝对微绿球藻的絮凝效果明显;硫酸铝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絮凝效果较明显。[结论]为生产性海洋饵料微藻的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微绿球藻 湛江等鞭金藻 絮凝 沉淀度
下载PDF
加工中心机床滚珠丝杠结合面的动态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序 史金飞 张思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31,共3页
研究加工中心机床滚珠丝杠动结合面的动态特性,运用机械阻抗凝聚法和子结构综合法,建立了该结合面的力学模型。据此提出动特性设计方法,并在改变两种工况参数的条件下,识别出7种不同外载荷与5种不同预紧载荷时的结合面动态参数数... 研究加工中心机床滚珠丝杠动结合面的动态特性,运用机械阻抗凝聚法和子结构综合法,建立了该结合面的力学模型。据此提出动特性设计方法,并在改变两种工况参数的条件下,识别出7种不同外载荷与5种不同预紧载荷时的结合面动态参数数据,供整机CAD系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中心 滚珠丝杠 子结构综合法
下载PDF
三维弹性力学边界元多域缩聚法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效松 叶天麒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超参非连续元离散三维弹性力学问题边界积分方程,借助三角极坐标变换方法处理奇异积分。将超参非连续元用于多域边界元分析,解决了自由度约束问题。提出了二次缩聚的概念,提高了多域缩聚边界元法的求解效率。通过数值算例表明了... 采用超参非连续元离散三维弹性力学问题边界积分方程,借助三角极坐标变换方法处理奇异积分。将超参非连续元用于多域边界元分析,解决了自由度约束问题。提出了二次缩聚的概念,提高了多域缩聚边界元法的求解效率。通过数值算例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度约束 超参非连续元 多域缩聚边界元法 二次缩聚 三维弹性力学
下载PDF
二维边界元奇异积分和多域缩聚法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效松 叶天麒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6-203,共8页
基于基本解的一种新的表达式,对二维边界元分析中奇异积分的精确求解进行了讨论,从几何方面对基本解的奇异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超参非连续元离散位势和弹性力学问题边界积分方程时奇异积分计算的精确表达式,从而为判断各种近似方法... 基于基本解的一种新的表达式,对二维边界元分析中奇异积分的精确求解进行了讨论,从几何方面对基本解的奇异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超参非连续元离散位势和弹性力学问题边界积分方程时奇异积分计算的精确表达式,从而为判断各种近似方法的优劣和间接方法的精度提供了依据,也为精确地分析大规模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将超参非连续元用于多域缩聚边界元分析,解决了自由度约束问题,并提出了二次缩聚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参非连续元 奇异积分 二次缩聚 边界元
下载PDF
三维边界元多域缩聚法分析
10
作者 张效松 刘永前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超参非连续边界元离散边界积分方程及三角极坐标变换方法处理奇异积分。将超参非连续元应用于多城边界元法分析,解决了自由度约束问题,提出了二次缩聚的概念.提高了多域缩聚边界元法的求解效率。
关键词 多域缩聚法 二次缩聚 奇异积分方程 自由度约束
下载PDF
非简谐振动对二维流体热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瑞伦 田维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应用Collins模型,计算了二维流体的热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和热容量差.讨论了原子作非简谐振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与实际液体的相应曲线一致.
关键词 非简谐振动 二线流体 膨胀系数 压缩系数
下载PDF
弹塑性接触问题边界元缩聚法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效松 葛守廉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A533-A536,共4页
给出了利用隐含对称条件的二维弹塑性边界元分析公式,并应用于弹塑性接触问题分析。根据接触条件列出了弹塑性接触问题迭代求解的耦合方程。利用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缩聚法用于迭代求解。基于拟线性、双重迭代法的思想,解决了... 给出了利用隐含对称条件的二维弹塑性边界元分析公式,并应用于弹塑性接触问题分析。根据接触条件列出了弹塑性接触问题迭代求解的耦合方程。利用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缩聚法用于迭代求解。基于拟线性、双重迭代法的思想,解决了两重非线性相耦合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方程 缩聚法 接触问题 弹塑性
下载PDF
弹性摩擦接触问题边界元分析
13
作者 张效松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对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缩聚法的思想应用于接触问题分析,对于比例加载情况,提出了一种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的边界元全量缩聚迭代格式,提高了这代求解的效率。利用编制的通用程序对两... 对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缩聚法的思想应用于接触问题分析,对于比例加载情况,提出了一种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的边界元全量缩聚迭代格式,提高了这代求解的效率。利用编制的通用程序对两个算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接触问题 缩聚法 弹性 边界元分析
下载PDF
超疏水低黏附微孔表面的制备及其冷凝微滴的高效自去除性能
14
作者 刘宏伟 轩森森 +1 位作者 崔泽航 李国强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7-72,92,共7页
冷凝微滴在基底材料表面的高效自去除是防结霜的一种有效手段。以硅片为基底材料,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结构,经低表面能修饰后,表面水接触角为165°,滚动角为0.6°,液滴在微孔结构表面可以实现多次弹跳。通过冷... 冷凝微滴在基底材料表面的高效自去除是防结霜的一种有效手段。以硅片为基底材料,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了微孔阵列结构,经低表面能修饰后,表面水接触角为165°,滚动角为0.6°,液滴在微孔结构表面可以实现多次弹跳。通过冷凝微滴的自去除实验,重点分析了冷凝微滴的成核、生长、合并自去除机制,发现冷凝微滴可以在微孔内部短时间内快速成核,并且微孔表面的超疏水低黏附特性能有效加速合并后液滴的弹跳自去除。通过对自去除过程中的参数分析,讨论了液滴自去除效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制备的微孔表面在防结霜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表面 疏水性 黏附性 冷凝微滴 自去除 防结霜
下载PDF
弹性摩擦接触问题边界元缩聚法分析
15
作者 张效松 葛守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0,共4页
利用边界元法对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缩聚法的思想用于接触问题分析。给出了一种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的缩聚迭代格式,提高了迭代求解的效率。采用隐含对称条件处理对称结构,通过两个数值算例。
关键词 摩擦 边界元 缩聚法 隐含对称条件
下载PDF
凝聚非自映射的不动点定理
16
作者 刘士业 王风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2期1-3,8,共4页
指出KyFan在文[5]中的定理2对无穷维Banach空间的球面上连续凝聚非自映射成立.作为应用证明了球面上连续凝聚非自映射的不动点定理.所得结果推广了R,Nussbaum和P.Massatt在文[3]、[4]中的结果.
关键词 非自映射 K-集-压缩映射 凝聚映射 不动点定理
下载PDF
一种适合于复杂优化模型的直接缩并法
17
作者 周伟 魏修林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构造了一个基于Duffin缩并公式的、适用于复杂模型的直接缩并法,它多次应用缩并公式对原复杂模型进行直接缩并,然后线性化,再求解,借助收敛性较好的切割平面法,逐步迭代,直至收敛到最优解。它克服了某些复杂模型简化方法中增大了问... 本文构造了一个基于Duffin缩并公式的、适用于复杂模型的直接缩并法,它多次应用缩并公式对原复杂模型进行直接缩并,然后线性化,再求解,借助收敛性较好的切割平面法,逐步迭代,直至收敛到最优解。它克服了某些复杂模型简化方法中增大了问题规模这一缺点,使迭代在原规划规模基础上快速、稳定地进行。经算例表明,虽然经过多次缩并近似后,应用切割平面法,还是能使其稳定地收敛。该法可以应用于许多复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缩并 结构优化 缩并法
下载PDF
局地凝结加热对大气赤道波动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18
作者 Gregory Zhikharev 傅刚 左中道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13-22,共10页
利用β平面上大气斜压强迫模式,探讨了局地海表温度异常所造成的非绝热加热影响的赤道小振幅“拦截波”的稳定性。指出当加热函数是半余弦形式时,在加热区大气的反应是局地性的,但这个加热函数的小扰动能产生非局地性的大尺度反应。平... 利用β平面上大气斜压强迫模式,探讨了局地海表温度异常所造成的非绝热加热影响的赤道小振幅“拦截波”的稳定性。指出当加热函数是半余弦形式时,在加热区大气的反应是局地性的,但这个加热函数的小扰动能产生非局地性的大尺度反应。平均海表温度降低了赤道波动的稳定性。当稍超过临界值时,小尺度海表温度异常有可能使波动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 温度 赤道波动 稳定性 大气
下载PDF
有机废气中VOC的回收方法 被引量:55
19
作者 闫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2-335,共4页
介绍了炭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回收有机废气中VOC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业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适用范围。
关键词 有机废气 VOC回收 炭吸附法
下载PDF
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兼论碳酸盐台地的“凝缩作用” 被引量:81
20
作者 梅冥相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6期24-33,共10页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面为一淹没不整合面或加深饥饿间断面。该类型三级旋回层序是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产生的凝缩作用过程的产物,它以总体向上变浅的非对称相序为特征。华北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发育的四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旋回层序的相序特征表明,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关的凝缩作用,只要沉积背景适合,并非三级旋回层序所独有,高频率海平面变化也常产生“瞬时淹没”,因而凝缩段并非都发育在最大海侵期,并且凝缩段也存在级别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凝缩作用 碳酸盐 地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