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 被引量:69
1
作者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5,共14页
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这种趋向肇始于王国维对“意境”概念的曲解。实则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 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这种趋向肇始于王国维对“意境”概念的曲解。实则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有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从纪昀到近代梁启超乃至民国初年的诗话都是这么用的。王国维在西方艺术理论的启发下,取当时流行的“意境”概念来发挥他的文学观,对民国以来的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代学者的不断阐释、开拓下,意境遂成为一个与传统用法割裂的现代诗学范畴。不从概念史的角度理清这一过程,就会导致“意境”作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现代范畴和作为历史名词的诗学概念的差互错出,带来理论阐释中不必要的方法论悖谬和理解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境界 概念史 王国维
原文传递
红色旅游:概念、发展历程及开发模式 被引量:47
2
作者 刘海洋 明镜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6-71,共6页
红色旅游是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为一体,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主题功能的专项旅游活动。最近几年,各地方政府为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支持本地区红色旅游的发展,文章在探讨红色旅游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红色旅游是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为一体,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主题功能的专项旅游活动。最近几年,各地方政府为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支持本地区红色旅游的发展,文章在探讨红色旅游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的三种开发模式,旨在服务于区域红色旅游开发的实践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概念 发展历程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史学与新闻 被引量:21
3
作者 雷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2,共8页
历史新闻学所依据的本体论根据并不是日常化的历史观,而是新历史观。按照新历史观的规定,时间之于历史永远不具有任何优先性和超越性。历史新闻学揭示了最远的东西与最近的东西在结构上是统一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意义上是相同的。历... 历史新闻学所依据的本体论根据并不是日常化的历史观,而是新历史观。按照新历史观的规定,时间之于历史永远不具有任何优先性和超越性。历史新闻学揭示了最远的东西与最近的东西在结构上是统一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意义上是相同的。历史新闻学认为:没有旧历史,只有未曾发现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新闻 历史观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及其重大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天晓 彭丰文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7,139,共13页
新时代党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由中华民族整体史观、发展史观和多元一体辩证史观共同组成。它用“四个与共”“四个共同”精炼概括了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各民族的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了中华民... 新时代党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由中华民族整体史观、发展史观和多元一体辩证史观共同组成。它用“四个与共”“四个共同”精炼概括了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各民族的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途径、发展动力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入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趋势,具备科学性、实践性和本土化特征,是新时代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成就、中国现代民族史学理论的新高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保障和实践指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民族史研究必须以新时代党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思想指南,探索研究新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学术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历史观 民族史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原文传递
从感生到帝系:中国古史神话的轴心转折——兼谈古典神话的层累生产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泳超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91,共12页
中国古典神话的特色在于"人神混融",远古神话是否自成体系尚难考定,但从各部族原生的感生神话发展到以"帝系"为标志的华夏民族共同体神话,正体现了中国神话的基本体系及其演进建构的历史脉络。它完成于战国晚期,将... 中国古典神话的特色在于"人神混融",远古神话是否自成体系尚难考定,但从各部族原生的感生神话发展到以"帝系"为标志的华夏民族共同体神话,正体现了中国神话的基本体系及其演进建构的历史脉络。它完成于战国晚期,将政统、道统和血统合为一体,成为华夏民族共同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两汉之世,感生神话与帝系神话续有发展,其最大的特点是将政统、道统和血统以各种方式嵌入五行之德的德统之列,非但为帝系提供了先验的结构原则,更为各种时势政治提供理论合法性,直至魏晋以降这类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学术渐次冷淡并重归史学之列,标志着汉语世界古典神话的终结。其间充分显示出古典神话层累的再生产过程,这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个基本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生 帝系 神话 上古史 知识生产
原文传递
联绵词研究的历史观与非历史观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天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8,共5页
联绵词最初被掩盖在单个字形下,后代才逐渐离析出来。联绵词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单音单纯词与复音单纯词、联绵词与非联绵结构之间的双向转化。为此,研究联绵词必须坚持发展的辩证的历史观,反对封闭的静止的历史观。
关键词 联绵词 汉语 古代词汇 复音词 单音节
下载PDF
历史的影像化书写——评近年来影视历史剧的创作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培筠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近年来历史的影像化书写 ,已构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景观。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及影视创作传统外 ,还与当今大众的接受心理以及创作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密不可分。这些影视历史剧固然繁荣了当代影视艺术的创作 ,但存... 近年来历史的影像化书写 ,已构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景观。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及影视创作传统外 ,还与当今大众的接受心理以及创作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密不可分。这些影视历史剧固然繁荣了当代影视艺术的创作 ,但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历史剧 历史观 价值观
下载PDF
历史观:一种文化还是一种知识?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汀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4,共8页
文本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与史学方法论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笔者试图以存在论的理由去分析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的合理性,论证了构成历史叙事的大事是通过大义的原则而被选择的,而大义的概念却在后续的历史变迁中被不断重新理解;另外还论... 文本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与史学方法论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笔者试图以存在论的理由去分析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的合理性,论证了构成历史叙事的大事是通过大义的原则而被选择的,而大义的概念却在后续的历史变迁中被不断重新理解;另外还论证了历史大义最可能具有恒定的确定性意义的客观依据是治乱的概念而不是进步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大事 大义 治乱
下载PDF
经学观念与汉乐府、大赋的文学生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山 《河北学刊》 2003年第4期130-135,共6页
通过分析经学与“汉乐府诗歌”及“汉大赋”两者间存在的具体关联 ,笔者认为 ,没有经学的“王官采诗说” ,就没有汉乐府的设立 ;没人去采诗 ,那些饥者、劳者的歌唱也就得不到保存 ,也就难以进入到后人的历史视野中 ;没有经学的“主文而... 通过分析经学与“汉乐府诗歌”及“汉大赋”两者间存在的具体关联 ,笔者认为 ,没有经学的“王官采诗说” ,就没有汉乐府的设立 ;没人去采诗 ,那些饥者、劳者的歌唱也就得不到保存 ,也就难以进入到后人的历史视野中 ;没有经学的“主文而谲谏” ,也就没有汉大赋之所以为汉大赋“劝百讽一”的特定体式 ,文化观念对“文学史”的作用甚至可以大到决定一个时代文学现象的“有”或“无”。一个关乎中国文学史全局的事实是 ,汉代经学直接或间接地培育了中国人对诗歌文学的独特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观念 文学史 生成 汉乐府 汉大赋 经学观念
下载PDF
人道主义的超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峰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 ,马克思把自己历史观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改造为伦理学和价值学意义上来看待 ,是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传统并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这种人道主义偏重于对历史的人性化理解和解释 ,而缺少对人本身价值要求的... 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 ,马克思把自己历史观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改造为伦理学和价值学意义上来看待 ,是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传统并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这种人道主义偏重于对历史的人性化理解和解释 ,而缺少对人本身价值要求的真正关注 ;把人道主义当作伦理和价值学方面的准则和要求来看待 ,并把其当作理解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全部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马克思 唯物主义 经济学哲学 历史观 世界观
下载PDF
历史观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凯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历史并非单纯的知识,而是观念。历史书写的实质是知识观念的不断再分配过程,任何历史书写都无法脱离某种特定的历史哲学与价值观念。中华文明天下体系中长期发生的不同人群、不同政权、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持续互动,塑造出自在的中华民... 历史并非单纯的知识,而是观念。历史书写的实质是知识观念的不断再分配过程,任何历史书写都无法脱离某种特定的历史哲学与价值观念。中华文明天下体系中长期发生的不同人群、不同政权、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持续互动,塑造出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代以来,面对现代性的挑战,中华文明实现自我更新,接续传统并融通现代性,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并由自觉生成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中华民族历史观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知识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论《红高粱家族》的“抗战”“情爱”与“历史观” 被引量:7
12
作者 丛新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4,共9页
《红高粱家族》中的"抗战",既不是以"国军"和"共军"为主体,也不是通常判断的"土匪"抗战,而是求生存意识的"群众"抗战。"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情爱"追... 《红高粱家族》中的"抗战",既不是以"国军"和"共军"为主体,也不是通常判断的"土匪"抗战,而是求生存意识的"群众"抗战。"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情爱"追求,既有个体解放的野性方式及其欲望的本能需要,也同步伴随非理性的疯狂杀戮及其人性之恶。相对于历史表达的不同侧面及其生命形态,归于伦理意义上的"一视同仁",才是终极性的"历史观"。在"先锋"中"逃离",在"寻根"中"扎根",莫言有意无意地走出一条自我选择与自觉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莫言 “抗战” “情爱” “历史观”
下载PDF
拉尔夫·艾里森的历史观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亚林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看不见的人》中展示了主人公缺乏对黑人历史的了解、重新确认黑人历史、以及超越历史束缚三个思想发展阶段。主人公从无知到觉醒的变化过程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 ,也是黑人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模式 ,但其超越历史束缚的可能性值得怀疑。
关键词 拉尔夫·艾里森 历史观
下载PDF
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传承与超越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松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关键词 司马迁 经学 历史观 天道观 话语垄断
原文传递
《鹿鼎记》的历史意趣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乃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2,共8页
金庸武侠小说封笔之作《鹿鼎记》,既充满游戏笔墨,又富含历史意趣。金庸对两者的不同处理方式,揭示了隐含在游戏笔墨深处的历史意趣,一部优秀武侠小说不仅有娱众之功,亦可以有深刻的历史蕴涵,从而达到可观的思想高度——关键在于作者是... 金庸武侠小说封笔之作《鹿鼎记》,既充满游戏笔墨,又富含历史意趣。金庸对两者的不同处理方式,揭示了隐含在游戏笔墨深处的历史意趣,一部优秀武侠小说不仅有娱众之功,亦可以有深刻的历史蕴涵,从而达到可观的思想高度——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拥有历史感和历史见识。小说与历史这两种叙事文体,纠结着复杂而难分的关系,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一个崇高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笔 史笔 史观 史感 史见 历史意趣
下载PDF
商法强制性规范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强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2,共7页
商法强制性规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罗马万民法时期,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主要是民法规范而非商法规范。中世纪商法的强制性规范主要是针对商行为的构成性规范和教会法影响下的商业伦理道德规范。近现代商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由于... 商法强制性规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罗马万民法时期,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主要是民法规范而非商法规范。中世纪商法的强制性规范主要是针对商行为的构成性规范和教会法影响下的商业伦理道德规范。近现代商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由于从"习惯法"到"制定法"的转型,而扩展到商主体法领域。当代商法的强制性规范因为"商法公法化"运动,形成了私法属性的强制性规范与公法属性的强制性规范共生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法 强制性规范 商行为 商主体 历史观
下载PDF
鲁迅的历史观念与《故事新编》的诗学意蕴
17
作者 龙永干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故事新编》是鲁迅历史诗学的集大成者。受启蒙史观的影响,《故事新编》对明君、圣贤、庸众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也对被涂抹的“历史”人事进行了本质还原。受“人民史观”的影响,他在《理水》《非攻》中赋予了大禹、墨子等形象“人民性... 《故事新编》是鲁迅历史诗学的集大成者。受启蒙史观的影响,《故事新编》对明君、圣贤、庸众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也对被涂抹的“历史”人事进行了本质还原。受“人民史观”的影响,他在《理水》《非攻》中赋予了大禹、墨子等形象“人民性”的亮色。同时,鲁迅从启蒙史观对历史进行整体质性批判的同时,也开启了文化史观的视点。这一视点在《故事新编》中表现为对历史的文化结构性认知和进程性把握。“野史”意识,是鲁迅认识历史的原初意识,它是鲁迅启蒙史观、文化史观和人民史观的基础,也是其艺术表现上突破既定疆域和规则的原生动力“。野史”意识让《故事新编》中出现了“油滑”,也让其具有了新历史主义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事新编》 历史观念
下载PDF
李大钊历史观的三个阶段——兼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对李大钊历史观近代化的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廉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5-200,共6页
依据李大钊的历史评论,可知其历史观经历了三个阶段:1915年之前为早期,以中国传统的历史“大势”论为主;1915—1918年为中期,受到进化论的陶冶;1918年底之后为晚期,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历史理论在历史发展... 依据李大钊的历史评论,可知其历史观经历了三个阶段:1915年之前为早期,以中国传统的历史“大势”论为主;1915—1918年为中期,受到进化论的陶冶;1918年底之后为晚期,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历史理论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历史发展动力的矛盾性、关于历史的认识论等问题上的相关论述成为李大钊历史观的基础,并接受了西方社会理论的挑战与丰富,促使李大钊历史观近代化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历史思想的精华以崭新的形式延续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历史评论 历史观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史学习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燕凌 乔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延安时期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建设大党与推进革命事业发展是党史学习的重要政治因素,解决根据地干部“本领恐慌”及提高干部素质是党史学习的重要人员因素,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及统一全党认识是党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因素... 延安时期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建设大党与推进革命事业发展是党史学习的重要政治因素,解决根据地干部“本领恐慌”及提高干部素质是党史学习的重要人员因素,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及统一全党认识是党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因素。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既有常规性学习,也有全党范围的学习运动。考察延安时期党史学习的背景、内容和形式,总结延安时期党史学习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新时代党史学习与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党史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观
下载PDF
神圣言说——从汉语文学发生看“神话历史”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4-24,共11页
文章研究宗旨:从古汉语的早期文字使用中,寻觅来自口传文化和宗教神话观念的三组关键词——"告"(诰)字组与"各"(格)字组;"假"(嘏)字组。据此分析和还原神圣言语活动在古人生活和意识中的地位、作用,给在... 文章研究宗旨:从古汉语的早期文字使用中,寻觅来自口传文化和宗教神话观念的三组关键词——"告"(诰)字组与"各"(格)字组;"假"(嘏)字组。据此分析和还原神圣言语活动在古人生活和意识中的地位、作用,给在后代书写文明中被遮蔽和遗忘已久的"文学发生"问题,确认中国的"神话历史"之神圣叙事之由来,对《尚书》所代表的华夏"史书"文体之由来,打开一种知识社会学的重新理解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神话观念 仪式叙事 神话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