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提升与未来关注 被引量:44
1
作者 侯学宾 郑智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9,共11页
新兴权利问题愈来愈受到法学界的关注,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些新兴权利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进路,即宏观的法理学研究进路和微观的部门法研究进路。从总体上讲,这些研究都普遍存在理论研究层次不够高、学术贡献不够大、知识... 新兴权利问题愈来愈受到法学界的关注,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些新兴权利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进路,即宏观的法理学研究进路和微观的部门法研究进路。从总体上讲,这些研究都普遍存在理论研究层次不够高、学术贡献不够大、知识增量不够明显等问题,甚至有些研究所创设的新型权利概念直接违反了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常识。要想进一步提升新兴权利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层次,就必须增强基本议题的设置能力和方法选择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权利概念 权利现象 权利创设 权利推定
下载PDF
对无责任能力者进行正当防卫兼论刑法的紧急权体系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雪爽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4-1635,共22页
对无责任能力者的侵害的反击究竟构成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不是一般违法性论对立的结果,而是取决于正当防卫的合法性根据理论。法益衡量论和二元论都着眼于利益衡量,既无法对正当防卫相比于紧急避险的"尖锐性"做出解释,也无... 对无责任能力者的侵害的反击究竟构成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不是一般违法性论对立的结果,而是取决于正当防卫的合法性根据理论。法益衡量论和二元论都着眼于利益衡量,既无法对正当防卫相比于紧急避险的"尖锐性"做出解释,也无法妥当处理无责任能力者的侵害问题。正当防卫的根据在于权利和强制权能之间的双重否定式关联,因此"不法侵害"必须表达出对他人权利的蔑视。无责任能力者的侵害无法表达这种蔑视,所以不能对其正当防卫,而只能进行防御性紧急避险。应当构建以责任分配为根据的紧急权体系,承认防御性紧急避险概念,才能实现对公民的全面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衡量 权利概念 责任分配 防御性紧急避险
原文传递
中国民法典与社会本位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南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2,共12页
基于人的局限性、物尽其用以及社会共同体关系,我国民法典确立了社会本位理念。为克服权利本位导致的权利异化的现象,民法典确立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本位理念。权利的本质是利益而非意志。利益不限于经济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等价值... 基于人的局限性、物尽其用以及社会共同体关系,我国民法典确立了社会本位理念。为克服权利本位导致的权利异化的现象,民法典确立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本位理念。权利的本质是利益而非意志。利益不限于经济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等价值,并构成了权利的目的与前提。社会是私权主体以外的必须关注到的主体。对于利益的发现、衡量和判断,就构成了利益法学派的主要任务。利益法学有助于克服概念法学固有的僵化和封闭,是适应社会本位要求的民法方法论。认识社会本位的意义并厘清在民法典中的表现,有助于保护正当私权,从而防范社会本位在立法和司法上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自治 社会本位 权利异化 权利观 利益法学
下载PDF
罗马法为权利论题奠定的三个传统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晓晴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9年第3期77-83,共7页
罗马法传统中的法权合一传统、权诉合一传统和人与物二分传统对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标准的形成而言具有本源性。现代法学以不同术语区分的“法”和“权”两个概念在古代罗马法中是统一在拉丁语“Ius”一词表达的概念中的,这种法权合一传... 罗马法传统中的法权合一传统、权诉合一传统和人与物二分传统对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标准的形成而言具有本源性。现代法学以不同术语区分的“法”和“权”两个概念在古代罗马法中是统一在拉丁语“Ius”一词表达的概念中的,这种法权合一传统的影响至今仍驱之不散。罗马法特定时期中的“诉(actio)”一词包含了现代法中的权利意思,它与ius共同为现代法的权利话语奠定了言说的基础。罗马法将法分为人法与物法,又将诉区分为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则是现代权利区分理论的基础。法学家、哲学家们在不同时代为罗马法文本注入属于其时代的新价值,使其成为传导时代价值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法 权利概念 法权合一 权诉合一 人物两分
下载PDF
权利的兴起与近代宪法的产生 被引量:2
5
作者 龚向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9-93,共5页
权利与宪法密不可分。近代以前没有明确的权利概念和专指权利的词语,"宪法"只是规定国家政权结构的法律或私人契约。权利概念及专指权利的词语的出现,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引起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活动。
关键词 权利观念 权利概念 宪法 权利宪法化
下载PDF
人文精神的自由主义权利观
6
作者 杨彪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自由主义权利的兴起与人文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通过选择用权利的话语来阐述人文精神。权利观念改造有一个历史过程,即权利的政治化、道德化和法律化。从自由主义权利的角度对中国的传统人文思想进行了反思,揭示人权观念的引入... 自由主义权利的兴起与人文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通过选择用权利的话语来阐述人文精神。权利观念改造有一个历史过程,即权利的政治化、道德化和法律化。从自由主义权利的角度对中国的传统人文思想进行了反思,揭示人权观念的引入对中国的社会转变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自由主义 权利观念 民本思想 人文精神 r哲学思潮
下载PDF
以权利的话语道人文主义精神
7
作者 杨彪 《河北法学》 2002年第B11期3-6,共4页
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谈起,揭示了自由主义权利的兴起与人文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提出了用权利的话语来阐述人文精神的主张。接着交代了权利观念改造的历史背景,并具体论述了改造的过程,即权利的政治化、道德化和法律化,最... 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谈起,揭示了自由主义权利的兴起与人文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提出了用权利的话语来阐述人文精神的主张。接着交代了权利观念改造的历史背景,并具体论述了改造的过程,即权利的政治化、道德化和法律化,最后从权利的角度对中国的传统人文思想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精神 自由主义 权利观念 民本思想 人权 法律权利 政治化
下载PDF
现代中国权利文化的孕育及其基调——“权利”概念的历史生成及其主要特质
8
作者 张梦婉 瞿郑龙 《人权研究(辑刊)》 2020年第1期359-394,573-574,共38页
"权利"概念在现代中国早期经历了语词的翻译引介、选择酝酿、使用传播、观念沉淀的历史过程,这构成了现代中国权利文化的最初孕育,对于"权利"概念在现代中国语境中生成过程、演变路径及其初步定型的梳理和辩证是探... "权利"概念在现代中国早期经历了语词的翻译引介、选择酝酿、使用传播、观念沉淀的历史过程,这构成了现代中国权利文化的最初孕育,对于"权利"概念在现代中国语境中生成过程、演变路径及其初步定型的梳理和辩证是探究现代中国权利文化的基本起点。现代中国的"权利"概念自其创生伊始,既受到现代西方权利文化的重要影响,又带有深刻的中国传统印迹和突出的时代转型色彩,因此荷载了诸多语境化属性和特有倾向性内涵,形成了权利概念的混杂化、实证化和公共化、权力化等中国化特质,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预示和影响了现代中国权利文化的演进轨迹和发展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概念 权利文化 现代中国
原文传递
论费希特柏林时期的法权概念
9
作者 张东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2,共6页
在新知识学的哲学背景下,费希特柏林时期的法权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法权概念的演绎起点从自我变成上帝,从而使他的法权哲学呈现出浓厚的宗教特点。当然,这种神性的法权思想又与耶拿时期有着本质的关联。从费希特对柏林时期... 在新知识学的哲学背景下,费希特柏林时期的法权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法权概念的演绎起点从自我变成上帝,从而使他的法权哲学呈现出浓厚的宗教特点。当然,这种神性的法权思想又与耶拿时期有着本质的关联。从费希特对柏林时期法权概念的规定谈起,进而述及这种法权概念的形成条件和实现途径以及国家在法权概念的实现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最后,对费希特法权思想作出评价,认为它上承奥古斯丁的神性政治,下启当代的德性政治,体现出非自由主义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权概念 知识学 自我 上帝 国家
下载PDF
内部控制治理逻辑:权力制衡观抑或信息观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胡诚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4,共7页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基于权力制衡的原理构筑框架的,通过组织权力的制衡与牵制以规范权力配置及其行使,但对于权力制衡系统背后所蕴涵的信息机理和信息权保障却很少研究,以致现实中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基础和传导机制。随着信息技术广泛...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基于权力制衡的原理构筑框架的,通过组织权力的制衡与牵制以规范权力配置及其行使,但对于权力制衡系统背后所蕴涵的信息机理和信息权保障却很少研究,以致现实中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基础和传导机制。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深入运用,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因而现代内部控制的治理逻辑必须从基于权力制衡观的视角向基于信息观的视角转变,重视信息作为控制的载体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治理逻辑 权力制衡观 信息观
原文传递
解析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
11
作者 赵天宝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3-56,共4页
债权人撤销权是我国民法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深刻理解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对于债权人准确适用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特征及相关概念的比较对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加以阐述,以期债权人能利... 债权人撤销权是我国民法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深刻理解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对于债权人准确适用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特征及相关概念的比较对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加以阐述,以期债权人能利用此制度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 债权人 撤销权 撤销权性质 撤销权特征 撤销权概念
下载PDF
青少年是非心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燕良轼 刘丽君 苗艳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是非心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的体系,作为意识结构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具有指导、监督、评价、判断的作用。是非心是道德认识的主要成分,是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恻隐心、羞恶心、恭敬心的基础。可以通过讨论会、授课、榜样示范... 是非心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的体系,作为意识结构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具有指导、监督、评价、判断的作用。是非心是道德认识的主要成分,是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恻隐心、羞恶心、恭敬心的基础。可以通过讨论会、授课、榜样示范、角色扮演、树立良好的风气及反省来培养青少年的是非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非心 现实意义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大学生人生修养断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保志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7-70,共4页
大学生人生修养要从六个方面努力:将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和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奉献与创造相统一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客观公正的是非观念;找到"愿意"与"应该"的契合点;呵护亲情,珍重友情,善待爱情;在竞争与合作中与同学... 大学生人生修养要从六个方面努力:将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和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奉献与创造相统一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客观公正的是非观念;找到"愿意"与"应该"的契合点;呵护亲情,珍重友情,善待爱情;在竞争与合作中与同学携手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人生修养 人生价值取向 是非观念
下载PDF
从清代清水江地区的社会变迁看当地权利观念的形成
14
作者 钟一苇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贵州黔东南清水江地区自古以来被视作边陲之地,清代以降,随着林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以及汉文化的传入与冲击,当地社会历经了巨大变迁。其社会组织由"氏族组织"转变为"宗族组织";财产的所有权由"公有制"... 贵州黔东南清水江地区自古以来被视作边陲之地,清代以降,随着林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以及汉文化的传入与冲击,当地社会历经了巨大变迁。其社会组织由"氏族组织"转变为"宗族组织";财产的所有权由"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而契约本身则历经从"口头约定"到"书面契约"的演变过程。在社会组织的变迁过程中,当地社会成员间的人身财产关系由以"身份"为纽带转变为以"契约"为中心来调整。代表着家族的"权力"逐步被削弱,代表着个人的"权利"则逐渐得以彰显,使蕴含在契约背后的权利观念得以形成。在财产所有权的变迁过程中,私有制的确立,确认了所有权人对其私有财产所享有的权利,为当地居民权利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契约本身的变迁过程中,契约更具备合意的性质,其长期而稳定的效力,为当地居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稳定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权利观念的形成 社会组织变迁 财产所有制 契约
原文传递
基于权益保护观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重构
15
作者 南星恒 李梁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2,4,共5页
随着经济形态、企业增长方式以及企业定位的转变,加上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各种矛盾的产生,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应当以权益保护观为基础,调整财务会计概念... 随着经济形态、企业增长方式以及企业定位的转变,加上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以及各种矛盾的产生,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应当以权益保护观为基础,调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企业在现实中更好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定位于权益保护观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目标 权益保护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下载PDF
论熊十力新闻思想
16
作者 施欣 牛亚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熊十力对清末民初的报刊乱象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他剀切指出报刊丧失责任感、使命感与道德感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他倡言报刊: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引导国民的重任;宣扬和传播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公允的"道德"标准... 熊十力对清末民初的报刊乱象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他剀切指出报刊丧失责任感、使命感与道德感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他倡言报刊: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引导国民的重任;宣扬和传播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公允的"道德"标准;秉持"春秋笔法"进行言论与评价;坚持独立自主、不偏不倚、无党无派、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新闻思想 国民喉舌 春秋笔法 是非观念 道德标准
下载PDF
私权理念与城市私房拆迁的立法 被引量:32
17
作者 费安玲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9,共10页
城市房屋拆迁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立法应当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回应。树立私权理念是正确解决城市建设与房屋所有权保护之间利益冲突的重要基础。在城市私房拆迁中应当界定社会公共利益且将其作为私房拆迁的直接目的... 城市房屋拆迁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立法应当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回应。树立私权理念是正确解决城市建设与房屋所有权保护之间利益冲突的重要基础。在城市私房拆迁中应当界定社会公共利益且将其作为私房拆迁的直接目的。债权相对性的基本规则在城市私房拆迁中应予遵守。行政管理活动应当为衡平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及其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服务。房屋所有权人对建设项目立项知情权和非社会公益拆迁的异议权是有利于城市建设活动规范进行的制度保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权理念 城市 私房拆迁 拆迁立法 房屋所有权人 行政管理
原文传递
知情权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奇 刘飞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4-58,共5页
由于法学界对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和行使方式的认识不同 ,所以对它的概念解释也就不一致 ;知情权的权利不应当只包括公民个体 ;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包括机关和个人 ;其内容包括权利主体的知晓、申请、获得帮助、救济、更正等权利 ,... 由于法学界对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和行使方式的认识不同 ,所以对它的概念解释也就不一致 ;知情权的权利不应当只包括公民个体 ;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包括机关和个人 ;其内容包括权利主体的知晓、申请、获得帮助、救济、更正等权利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与之相应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概念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知情权内容
下载PDF
从“祖业观”到“集体观”: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地权观念演变——基于江西余江的考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邱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7-178,共12页
论文通过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案例,呈现了农民“祖业”产权观念到“集体”产权观念的演变。“祖业观”下的宅基地产权具有象征性、继替性、家族福利性等特征,是嵌入乡土社会的宅基地产权实践规则;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求是践行生产... 论文通过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案例,呈现了农民“祖业”产权观念到“集体”产权观念的演变。“祖业观”下的宅基地产权具有象征性、继替性、家族福利性等特征,是嵌入乡土社会的宅基地产权实践规则;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求是践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背景下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具有政治公平属性、国家控制性、社区公共性。“集体观”的现代化规则与“祖业观”的乡土社会规则之间存在张力。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培训教育的国家塑造机制、精英引领的社会示范机制、精准宣传的家庭动员机制以及村规民约的规则约束机制,践行了宅基地集体产权属性,形塑了农民集体化的产权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改革 地权观念 祖业 集体资产
下载PDF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丽婷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0,共2页
林权是权利主体对森林资源的直接管领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是一项新型的他物权。林权以所有权为核心,并在生产经营中具有支配、处分、收益权利。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实践推动了民事理论的发展,提出林权制度改革法律建议。
关键词 林权制度改革 林权概念 民事理论发展 改革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