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模式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舒莹 李晓明 +4 位作者 吴艳青 华正祥 孙志强 刘震岳 王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321-1323,132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在输血患者中的输注疗效以及血小板质量。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 目的分析不同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在输血患者中的输注疗效以及血小板质量。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全血室温过夜P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B组使用白膜室温过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C组使用即时P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比较3种模式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以及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容量以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注1、24h后血小板计数(PLT)均较输注前显著升高,输注24h后PLT均较输注1h后降低(P<0.05);3组患者输注1、24h后PLT以及PLT校正增加值(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模式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以及患者的输注疗效、安全性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集白膜层法 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质量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影响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文婷 乔劲鹏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416-418,共3页
分析重组人白介素-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0例血小板计数<70×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采取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的观... 分析重组人白介素-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0例血小板计数<70×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采取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的观察组及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3,7 d两组比较,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重组人白介素-11能够有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建议临床为优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血小板计数 重组人白介素-11 不良反应 浓缩血小板 激素
原文传递
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不同输注策略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梅红 黄家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不同输注策略下的临床效果,探索更加科学的输血方式。方法收集2020年~2021年期间本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79例,按输注策略将其分为A组(单独输注单采血小板),B组(单独输注浓缩血小板),C组(单...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不同输注策略下的临床效果,探索更加科学的输血方式。方法收集2020年~2021年期间本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79例,按输注策略将其分为A组(单独输注单采血小板),B组(单独输注浓缩血小板),C组(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同时输注)3组,测量3组患者输注前后24 h内的血小板并计算其CCI值,比较3组患者间CCI值,输注有效率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别,以及不同血型下3组间的疗效差别。结果单采血小板单独输注的患者输注有效率更高,输血不良反应率更低,但输注疗效较低,仅为(14.63±13.48)(P<0.05);对比浓缩血小板单独输注的患者输注疗效可达(16.00±21.77),但输血有效率较低,输血不良反应率大幅升高;二者同时输注的患者则可以在保持输注疗效(16.21±16.33)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输注有效率,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同时不同血型对血小板的输注疗效也存在影响。结论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同时输注的患者可以在保证输注量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患者的输注疗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是具备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的输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单采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CCI
下载PDF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定标准控量功能对浓缩血小板产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康美艳 吴宪彬 +2 位作者 罗曼华 李津 阳作慧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定标准控量功能对浓缩血小板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赣州市中心血站的90份全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份)与观察组(45份)。观察组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定标准控量功能对浓缩血小板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赣州市中心血站的90份全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份)与观察组(45份)。观察组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白膜层和浓缩血小板标准控量分离制备,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白膜层标准控量分离和分浆夹手工法分离浓缩血小板制备,比较两组的制备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容量、红细胞混入量和白细胞混入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相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设定标准控量功能能提高浓缩血小板产品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 标准控量功能 浓缩血小板 产品质量
下载PDF
浓缩血小板产品在创伤外科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程飚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目前浓缩血小板产品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浓缩血小板的命名纷繁复杂,诸多的称谓不利于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广泛、合理和科学的使用。针对不同组织、不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形式的浓缩血小板,称之为浓缩血小板治疗技术或许更为合理。... 目前浓缩血小板产品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浓缩血小板的命名纷繁复杂,诸多的称谓不利于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广泛、合理和科学的使用。针对不同组织、不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形式的浓缩血小板,称之为浓缩血小板治疗技术或许更为合理。浓缩血小板再活化所产生的多重生物学效用显著,越来越受到创伤组织与再生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但浓缩血小板促进各个组织创伤的修复机制仍不明确。另外,浓缩血小板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制备方法和评价标准,急需制定浓缩血小板产品的统一标准。本文着重阐述有关浓缩血小板的命名与定义,创伤外科应用中浓缩血小板可能涉及的机制,浓缩血小板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希望为浓缩血小板产品在创伤外科的应用研究提供更为清晰的认识,以及理论指导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外科 浓缩血小板 标准化
下载PDF
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在制备浓缩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若鹄 梁燕丽 +3 位作者 邓金莲 张颖 龚慧英 吴剑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在制备浓缩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茂名市中心血站收集的108袋400 ml全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袋)与实验组(54袋)。对照组在22℃的条件下离心,采... 目的探讨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在制备浓缩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茂名市中心血站收集的108袋400 ml全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袋)与实验组(54袋)。对照组在22℃的条件下离心,采用人工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实验组在22℃的条件下离心,使用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比较两组的浓缩血小板合格率、浓缩血小板计数、酸碱度。结果实验组的浓缩血小板计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酸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红细胞计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浓缩血小板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效果优于人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 浓缩血小板 白膜法 合格率
下载PDF
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方法研究及其在浓缩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宇宁 王迅 +3 位作者 费丹娜 郝旭赞 符沙鸥 贾尧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2-704,共3页
目的建立符合自动化检测要求的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方法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自动化改造,使用不同菌株评估改良后的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检... 目的建立符合自动化检测要求的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方法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自动化改造,使用不同菌株评估改良后的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改造,满足了自动化检测的要求,该方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灵敏度分别可达10、150、65、15 CFU/m L。使用灭菌水检测50次,均未发现非特异性检测产物。该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同时能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中检出1例细菌阳性标本。结论细菌基因组16S DNA检测方法能快速灵敏地检出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的污染细菌,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检测能获得与细菌培养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污染 浓缩血小板 核酸检测 自动化检测
下载PDF
改良白膜法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沙枫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2期56-57,6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白膜法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已采集的60袋400 ml全血分为两组: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研究组)和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对照组),每组30袋。分别记录两组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 目的探讨改良白膜法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已采集的60袋400 ml全血分为两组: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研究组)和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对照组),每组30袋。分别记录两组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的p H值、红细胞混入量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改良白膜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中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P<0.05);两组间浓缩血小板的p H值和红细胞混入量差异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白膜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在血小板计数方面明显高于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该方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较富含血小板血浆法明显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 浓缩血小板 改良白膜法 富含血小板血浆法
原文传递
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曲进锋 黎晓新 赵明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评价多种因素与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关联情况。方法对109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矫正远视力、病程、黄斑裂孔的分期及孔径大小,术中是否剥除内界膜、是否使用血小板... 目的评价多种因素与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关联情况。方法对109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矫正远视力、病程、黄斑裂孔的分期及孔径大小,术中是否剥除内界膜、是否使用血小板,术后裂孔是否闭合与术后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远视力(P=0·016)、孔径(P=0·028)、是否使用血小板(P<0·05)这3个因素在不同的视力预后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使用血小板的患者术后视力相对较好(相关系数为3·106,P=0·014)。结论使用浓缩血小板封孔,可以增加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或者稳定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 自体浓缩血小板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和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伟其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7期32-33,共2页
目的:比较单采血小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行血小板输注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血小板数值检测。借助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症状开展临床疗效评估工作。结果:单采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90.0... 目的:比较单采血小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行血小板输注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血小板数值检测。借助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症状开展临床疗效评估工作。结果:单采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90.0%,PPR为93.3%;混合浓缩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63.3%,PPR为68.3%。两组输注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临床出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能够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实现治疗作用,规避大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混合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
下载PDF
浓缩鱼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玉军 孙明堂 +3 位作者 张枢泉 杨惠彬 董小燕 穆照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2,共7页
本文观察了浓缩鱼油(CFO)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血浆及组织胆固醇含量变化、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一C)及其代谢酶活性、血小板分泌产物、血液流变学及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本文观察了浓缩鱼油(CFO)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血浆及组织胆固醇含量变化、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一C)及其代谢酶活性、血小板分泌产物、血液流变学及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CFO对实验性AS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CFO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同时阻止TC蓄积于动脉壁和肝脏,CFO升高血浆HDL一C,机制是刺激HDL合成酶及抑制其降解酶活性;CFO抑制血小板分泌血栓素A2(TXA2)、5一羟色胺(5一HT)及钙离子,促进其自身合成环磷酸腺替(cAMP);CFO通过降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使全血粘度降低;CFO对体外培养的主动脉SMC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鱼油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