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体系超浓乳液的稳定性及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廖世平 杨玉昆 《化学与粘合》 CAS 1999年第2期57-59,63,共4页
本文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浓度及温度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体系超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对其共聚合,主要探讨乳化剂浓度、单体体积分数、引发剂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及它们和乳胶粒子径的关系。
关键词 超浓乳液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乳液聚合
原文传递
反相浓乳液方法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结构型泡孔聚合物 被引量:5
2
作者 杜中杰 张晨 励杭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614-1617,共4页
通过反相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系列聚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 (PS/ DVB)泡孔聚合物 .水作为分散相 ,其分散相体积分数可达 90 % ;苯乙烯单体作为连续相 ,聚合后构成 PS/ DVB泡孔聚合物的结构骨架 .用扫描电镜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的浓度、分散... 通过反相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系列聚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 (PS/ DVB)泡孔聚合物 .水作为分散相 ,其分散相体积分数可达 90 % ;苯乙烯单体作为连续相 ,聚合后构成 PS/ DVB泡孔聚合物的结构骨架 .用扫描电镜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的浓度、分散相体积分数、添加不同沸点的溶剂等对泡孔聚合物断面形态的影响 ,并考察了泡孔聚合物对水和柴油的吸附情况 .结果表明 ,不同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不同孔径的泡孔聚合物 ,加入不同沸点溶剂使得泡孔壁也形成了多孔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浓乳液方法 制备 聚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 结构型 泡孔聚合物 孔结构
下载PDF
浓乳液法PS/PBMA及PS/PBA基团反应自增容合金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皓浩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9-102,共4页
首先通过苯乙烯与丙烯酸本体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 )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浓乳液预聚 ,在聚苯乙烯 (PS)链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PBMA)链 (聚丙烯酸丁酯 (PBA)链 )中分别引入羧基与环氧基团 ,然后将两种体系的浓乳液混合并... 首先通过苯乙烯与丙烯酸本体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 )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浓乳液预聚 ,在聚苯乙烯 (PS)链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PBMA)链 (聚丙烯酸丁酯 (PBA)链 )中分别引入羧基与环氧基团 ,然后将两种体系的浓乳液混合并完成聚合 ,利用聚合过程中浓乳液乳胶粒间的界面反应特性 ,使羧基与环氧基团反应 ,生成接枝共聚物 ,改善了聚苯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聚丙烯酸丁酯 )间的相容性 ,最终获得自增容的聚苯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聚丙烯酸丁酯 )合金。红外谱图证实了所得合金中基团间发生了反应 ,并且聚合过程中基团间的反应是充分的。随着基团含量的增加 ,合金的冲击强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浓乳液聚合 基团 自增容合金 PS PBMA PBA 聚苯乙烯 制备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超浓乳液聚合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凌锦龙 张利娟 王康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 超浓乳液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室温引发浓乳液聚合 被引量:6
5
作者 杜中杰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5,共3页
研究了丙烯腈 /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室温引发自加热的浓乳液聚合方法。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主要参数对转化率和分子量的影响。最终得出 ,浓乳液聚合方法是实现室温引发、自加热聚合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丙烯腈 醋酸乙烯酯 引发 乳液聚合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超浓乳液的制备及聚合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必恩 张洪涛 +3 位作者 林柳兰 胡芳 李建宗 刘书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3-55,共3页
超浓乳液聚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2].但文献报道的超浓乳液研究多集中于苯乙烯体系,而对于在此基础上引入功能基单体制备超浓乳液,研究得较少[3].本文研究了影响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MAA)制备(St-MAA... 超浓乳液聚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2].但文献报道的超浓乳液研究多集中于苯乙烯体系,而对于在此基础上引入功能基单体制备超浓乳液,研究得较少[3].本文研究了影响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MAA)制备(St-MAA)超浓乳液稳定性的因素.探讨了其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 超浓乳液 乳液聚合 芳聚
下载PDF
浓乳液双相聚合方法制备异形聚合物粒子 被引量:4
7
作者 项爱民 杜中杰 +1 位作者 乔金梁 励杭泉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采用浓乳液双相聚合方法 ,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 (PBA)的异形粒子 ,通过在连续相中引入聚合物隔层 ,大大提高了浓乳液聚合过程中的稳定性 ,探讨了隔层种类对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并研究了浓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和交联剂用量对PBA粒子... 采用浓乳液双相聚合方法 ,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 (PBA)的异形粒子 ,通过在连续相中引入聚合物隔层 ,大大提高了浓乳液聚合过程中的稳定性 ,探讨了隔层种类对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并研究了浓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和交联剂用量对PBA粒子异形程度的影响 ,并结果表明 ,浓乳液双相聚合过程中 ,分散相体积分数越高 ,交联剂用量越高 ,PBA粒子的异形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乳液 聚合方法 异形 聚合过程 聚合物粒子 PBA 分散相 聚丙烯酸丁酯 体积分数 连续相
下载PDF
密胺树脂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对二氧化碳的吸附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东 段成 +2 位作者 杜中杰 励杭泉 张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3,49,共6页
以三聚氰胺与甲醛为原料,二甲苯为分散相,利用浓乳液模板法合成了密胺树脂多孔材料。研究了预聚过程以及不同单体配比、分散相体积分数和乳化剂用量对密胺树脂多孔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温度为75℃,预聚时间为20min,预聚体系p... 以三聚氰胺与甲醛为原料,二甲苯为分散相,利用浓乳液模板法合成了密胺树脂多孔材料。研究了预聚过程以及不同单体配比、分散相体积分数和乳化剂用量对密胺树脂多孔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温度为75℃,预聚时间为20min,预聚体系pH值为8时,得到的预聚物可以制备出稳定的浓乳液。当单体配比n(三聚氰胺)∶n(甲醛)=1∶3,分散相体积分数为85%,乳化剂的量为20%时,可以制备出比表面积为3.317m^2/g的密胺树脂多孔材料。所制备的多孔材料可用于吸附二氧化碳,最大吸附量为60.3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胺树脂 多孔材料 浓乳液 吸附材料
下载PDF
血浆蛋白乳化物在低脂乳化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伟锋 王鹏 +1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92,298,共6页
血浆蛋白、大豆油和水经斩拌可形成高浓度乳化物。以该乳化物作为脂肪替代品加工乳化肠,研究了不同脂肪替代率(25%、50%、75%、100%)下乳化肠的感官品质、化学组成、脂肪酸组成、持水能力、颜色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脂肪替代率增大,... 血浆蛋白、大豆油和水经斩拌可形成高浓度乳化物。以该乳化物作为脂肪替代品加工乳化肠,研究了不同脂肪替代率(25%、50%、75%、100%)下乳化肠的感官品质、化学组成、脂肪酸组成、持水能力、颜色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脂肪替代率增大,乳化肠水分、蛋白质、灰分含量逐渐升高,脂肪含量逐渐降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持水能力逐渐下降;50%、75%及100%替代组乳化肠L*,a*,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质构特性上,25%、50%和75%替代组乳化肠硬度、弹性、粘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粘着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替代比例为25%、50%、75%的乳化肠在感官上与对照组差别不大。替代率为100%时,乳化肠中血浆蛋白粉的特征腥味明显,可接受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 大豆油 高浓度乳化物 脂肪替代物 低脂 乳化肠
下载PDF
聚合物异形粒子的制备与形态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睿 杜中杰 +1 位作者 乔金梁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9-192,共4页
通过浓乳液的方法制备了系列聚苯乙烯异形粒子。浓乳液体系的分散相体积分数最高到94.7%,并且在分散相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以固定粒子形态。聚合后所得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用圆度公式表征了不同配方所得粒子的异... 通过浓乳液的方法制备了系列聚苯乙烯异形粒子。浓乳液体系的分散相体积分数最高到94.7%,并且在分散相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以固定粒子形态。聚合后所得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用圆度公式表征了不同配方所得粒子的异形程度,讨论了分散相体积分数、交联剂含量对聚苯乙烯异形粒子形态的影响。此外,对不同异形度的粒子增韧酚醛树脂的研究表明,粒子异形度越高,增韧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乳液 异形 聚苯乙烯 形态表征
下载PDF
浓乳液法制备嵌套型双亲粒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军 李巍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3,共4页
采用浓乳液法制备具有亲水性核 /亲油性壳的嵌套型双亲粒子。首先 ,由浓乳液 (连续相为 Span80的正己烷溶液 ,分散相为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 (AAM)及其交联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MBA)的水溶液 )制得亲水性核。引发剂由氧化剂过硫酸... 采用浓乳液法制备具有亲水性核 /亲油性壳的嵌套型双亲粒子。首先 ,由浓乳液 (连续相为 Span80的正己烷溶液 ,分散相为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 (AAM)及其交联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MBA)的水溶液 )制得亲水性核。引发剂由氧化剂过硫酸铵 (APS)与还原剂焦亚硫酸钠 (SMBS)构成。然后加入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及其交联剂 1,4-二乙烯基苯 (DVB)以及可溶于连续相的氧化剂过氧化羟基异丙苯 (CHPO)。在适当条件下 ,可以在亲水性粒子表面形成网状或泡孔型结构亲油性壳层。此结构保证了里面的亲水性核仍然可以通过亲油性壳层与外界相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型 双亲粒了 浓乳液法 亲水性 亲油性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MMA/BA超浓乳液薄层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洪涛 王岸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作为混合单体、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CA)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聚乙烯醇(PVA)为液膜增强剂,制备了稳定的超浓乳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N′-二甲基苯胺(DMA)为氧化...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作为混合单体、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CA)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聚乙烯醇(PVA)为液膜增强剂,制备了稳定的超浓乳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N′-二甲基苯胺(DMA)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一种新的超浓乳液薄层技术,在较低温度下引发共聚合.探讨了液膜增强剂种类和聚合环境对聚合稳定性影响;研究了薄层厚度,薄层面积,聚合温度和加热方式对体系(包括单体和水)挥发性和转化率的影响.比较了薄层和试管聚合的速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浴与烘箱加热方式下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得到了在水浴中反应后的聚合物粒子平均粒径和分散度都减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乳液薄层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单体挥发性 单体转化率
下载PDF
反向浓乳液聚合制备嵌套型双亲胶体粒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军 汪晓东 励杭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99-100,共2页
通过反向浓乳液聚合在亲水的聚丙烯酰胺 (PAAM)核表面包盖亲油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PBMA)壳层来制备嵌套型双亲胶体粒子。壳层的网状或泡孔型结构使得亲水性核可与外界接触 ,从而使粒子与水相和油相都相容。以粒子对水和柴油的吸收率... 通过反向浓乳液聚合在亲水的聚丙烯酰胺 (PAAM)核表面包盖亲油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PBMA)壳层来制备嵌套型双亲胶体粒子。壳层的网状或泡孔型结构使得亲水性核可与外界接触 ,从而使粒子与水相和油相都相容。以粒子对水和柴油的吸收率来表征其双亲性 ,壳层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测。改变聚合体系配方和反应条件可调节壳层厚度及其结构。壳层由于交联剂作用及分子链间缠结而有很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 反向浓乳液聚合 双亲胶体粒子 制备
全文增补中
逆浓乳液法制备具有亲水性核/亲油性壳的嵌套型双亲胶体粒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军 杜中杰 +1 位作者 李巍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34,共5页
首先以 Span80的正己烷溶液构成连续相 ,然后向连续相中滴加分散相丙烯酰胺 (AAM)及其交联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MBA)的水溶液 ,得到逆浓乳液。然后再滴加引发剂、氧化剂过硫酸铵 (APS)与还原剂焦亚硫酸钠(SMBS)的水溶液。聚合反... 首先以 Span80的正己烷溶液构成连续相 ,然后向连续相中滴加分散相丙烯酰胺 (AAM)及其交联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MBA)的水溶液 ,得到逆浓乳液。然后再滴加引发剂、氧化剂过硫酸铵 (APS)与还原剂焦亚硫酸钠(SMBS)的水溶液。聚合反应在室温进行 ,几秒钟内即可完成 ,生成白色糊状产物。得到的体系用正己烷稀释后 ,加入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及其交联剂 1,4-二乙烯基苯 (DVB) ,再加入可溶于连续相的氧化剂过氧化羟基异丙苯 (CHPO)。在适当条件下 ,可以在亲水性粒子表面形成网状或泡孔型亲油性壳层。这种结构保证了里面的亲水性核仍然可以与外界相接触 ,这种具有亲水性核 /亲油性壳的嵌套型双亲胶体粒子可以悬浮于水中及有机溶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浓浮液法 亲水性核 亲油性壳 双亲胶体粒子
下载PDF
核-壳有机硅/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少晋 张臻麒 +4 位作者 丁振刚 李荣毅 董鹏 刘臻 江平开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材料的形态特征,并表征了共聚物的吸水率和接触角.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浓乳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聚合材料耐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乳液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丁酯 核-壳
下载PDF
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申冬 杜中杰 +1 位作者 张晨 项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0,共4页
采用阳离子交换的方法将膨润土表面进行有机化预处理,X射线衍射的测定结果表明,膨润土的层间距由原来的1.5nm增加到2.3nm,并且层间距与预处理时间、温度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密切关系。采用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膨润土... 采用阳离子交换的方法将膨润土表面进行有机化预处理,X射线衍射的测定结果表明,膨润土的层间距由原来的1.5nm增加到2.3nm,并且层间距与预处理时间、温度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密切关系。采用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膨润土纳米材料并用透射电镜对所得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聚合物中的膨润土片层分散均匀,且达到了纳米级尺寸。以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酯/膨润土纳米材料为抗冲改性剂对聚氯乙烯进行抗冲改性,结果表明能极大地提高其抗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浓乳液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浓乳液聚合制备PS/PAN自增容合金及其自增容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中杰 张晨 励杭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4-187,共4页
提出了浓乳液方法扩散自增容的反应机理 ,利用浓乳液液滴间异种单体的相互扩散及其共聚反应在相界面上生成准嵌段共聚物 ,成功地制备出自增容化的聚苯乙烯 ( PS) /聚丙烯腈 ( PAN )高分子合金 .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测定 ,验证了浓... 提出了浓乳液方法扩散自增容的反应机理 ,利用浓乳液液滴间异种单体的相互扩散及其共聚反应在相界面上生成准嵌段共聚物 ,成功地制备出自增容化的聚苯乙烯 ( PS) /聚丙烯腈 ( PAN )高分子合金 .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测定 ,验证了浓乳液扩散自增容的反应机理 .同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产物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随着浓乳液预聚转化率的提高 ,产物中准嵌段共聚物的含量随之增加 ,PS/ PA N两相间的相容性也相应得到改善 .浓乳液预聚转化率为 9.0 %时 ,所制备的 PS/ PAN高分子合金具有最佳的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乳液聚合 制备 PS/PAN 自增容合金 自增容机理 聚丙烯腈 聚苯乙烯 高分子合金
下载PDF
浓乳液法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自增容合金的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皓浩 杜中杰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将由水相引发部分预聚的苯乙烯 (St)浓乳液与部分预聚的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浓乳液混合 ,并使混合物继续聚合至完全 ,利用单体在不同乳胶粒间的扩散所生成的两种准嵌段共聚物来降低聚苯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使之... 将由水相引发部分预聚的苯乙烯 (St)浓乳液与部分预聚的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浓乳液混合 ,并使混合物继续聚合至完全 ,利用单体在不同乳胶粒间的扩散所生成的两种准嵌段共聚物来降低聚苯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使之起到增容作用 ,改善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合金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合金 浓乳液法 准嵌段共聚物 自增容合金 聚苯乙苯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反相浓乳液方法制备多孔聚丙烯酸丁酯弹性体材料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宏娟 张晨 +1 位作者 杜中杰 励杭泉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6-188,共3页
以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为乳化剂,水为分散相,用反相浓乳液法制备了泡孔型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鹭(PBA)弹性体材料,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分散相体积分数对PBA... 以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为乳化剂,水为分散相,用反相浓乳液法制备了泡孔型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鹭(PBA)弹性体材料,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分散相体积分数对PBA弹性体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泡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宜控制为50~60℃;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从10%增加到30%,PBA弹性体的孔径遥渐减小,并且泡孔间的通道教量增多;随着分散相体积分数的增加,PBA弹性体材料的泡孔直径和通道直径速渐增大,孔隙率增加,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鹭 二乙烯基苯 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 浓乳液 泡孔结构 聚丙烯酸丁酯 弹性体
下载PDF
表面羧基化聚丙烯酸酯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进 徐航 +2 位作者 邹威 王洪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共6页
以浓乳液作为悬浮聚合的油相,采用水(W)/油(O)/W浓乳液/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内部具有通孔结构、粒径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多孔微球。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乳化剂含量、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多孔微球的内部微孔形貌与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 以浓乳液作为悬浮聚合的油相,采用水(W)/油(O)/W浓乳液/悬浮聚合方法制备出了内部具有通孔结构、粒径均一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多孔微球。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乳化剂含量、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多孔微球的内部微孔形貌与微球粒径的影响,发现当乳化剂含量为4%时,得到的聚合物微球内的微孔结构分布均匀;而聚合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会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将不同粒径的多孔微球进行酸化水解后得到了表面羧基官能化的聚合物多孔微球,利用其丰富的通孔结构实现了对铜离子(Cu^(2+))的有效吸附,当微球平均粒径介于200~300μm时,铜离子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乳液 悬浮聚合 多孔微球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酸化水解 铜离子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