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1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21
1
作者 钟飞扬 张寒菲 +2 位作者 王彬宸 安文婷 廖美焱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资料,以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统计核酸证实的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资料,比较重症和非重症病例影像资料的差异性。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灶多位于双...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资料,以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统计核酸证实的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资料,比较重症和非重症病例影像资料的差异性。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灶多位于双肺(70%),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100%)和实变(63%),男性较多(60%),重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肺部实变(P<0. 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有一定的特征性,薄层CT资料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体层成像 影像学表现
原文传递
肠扭转的CT表现 被引量:101
2
作者 纪建松 王祖飞 +5 位作者 徐兆龙 吕桂坚 徐民 赵中伟 苏金亮 周利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 目的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6例)和血管的“漩涡征”(9例)、“靶环征”(2例)、“鸟喙征”(6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扭转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附84例分析) 被引量:58
3
作者 董越 伍健林 田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8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MSCT扫描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影像评价:病灶数目、位置,密... 目的回顾分析8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MSCT扫描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影像评价:病灶数目、位置,密度、双期增强程度和方式;静脉期与动脉期相比,增强动态变化程度:增高、无变化、减低和混合型,双期增强方式:均匀、不均匀,是否存在不强化的囊变坏死区。结果单发混合瘤40例;腺淋巴瘤29例(6例多发,2例为双侧多发病灶);基底细胞瘤10例(1例为单侧两个病灶);肌上皮瘤5例。肿瘤平扫都表现为大小约1-5cm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病例有囊变。增强方式显著不同:腮腺混合瘤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略明显,CT值约升高20Hu;腮腺腺淋巴瘤绝大多数病灶位于浅叶后下极,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腮腺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40Hu;腮腺肌上皮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显著差别,CT值约升高20Hu。结论不同类型的腮腺良性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增强检查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更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下载PDF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对腹部CT扫描中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的模体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石清磊 赵红梅 +5 位作者 张玲 马亚光 李晓婷 崔涌 孙应实 张晓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腹部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辐射剂量的程度。方法利用DiscoveryCT750HI)机型,分别在噪声指数(NI)和ASIR值为10和0(A组)、12和30%(B组)、13和40%(C组)、14和50%(... 目的分析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腹部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辐射剂量的程度。方法利用DiscoveryCT750HI)机型,分别在噪声指数(NI)和ASIR值为10和0(A组)、12和30%(B组)、13和40%(C组)、14和50%(D组)、15和60%(E组)、16和70%(F组)条件下对带有腹环的模体Catphan500进行扫描,每组扫描3次,每次扫描选取6套图像,每组共18套图像。分析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cT值的准确性、噪声及辐射剂量。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剂量直接进行比较,密度分辨率、噪声、cT值的准确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对于空间分辨率,在标准算法下A~F组可分辨的线对数分别为6、6、6、6、6、5lp/cm,刀锋算法下A~F组可分辨线对数分别为7、7、7、7、7、6lp/cm。A~F组的噪声分别为(15.23±0.18)、(14.58±0.19)、(14.55-4-0.20)、(14.39±0.20)、(14.11±0.24)和(13.604-0.25)HU,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8.530,P=0.001),密度分辨率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12±0.64)、(2.89-4-0.60)、(2.784-0.44)、(3.22±0.44)、(2.56±0.53)、(2.44±0.7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8,P=0.040)。A~F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值分别为20.99、14.54、12.37、10.67、9.50、8.16mGy。结论当NI≤15、ASIR≤60%时,腹部条件下扫描的图像质量没有明显变化,辐射剂量最多可降低约55.7%。当NI值、ASIR值进一步增高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下降,NI值等于15、ASIR等于60%组图像质量高于其余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最佳无损检测手段──工业CT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先武 李时光 王珏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1-58,共8页
介绍了工业CT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国外ICT的发展情况,及我国ICT研制现状。还重点介绍了XN-1300型我国首台γ射线工业CT机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关于开发我国ICT产业的对策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计算机层析 X射线照相术 工业CT技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的CT三维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陆晴友 吴岳嵩 王成焘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正常中国人股骨近端大体形态,测量29个解剖参数,为选择、设计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82例正常中国人进行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在CT三维重建后利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进行参数测量,并与现有资...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正常中国人股骨近端大体形态,测量29个解剖参数,为选择、设计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82例正常中国人进行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在CT三维重建后利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进行参数测量,并与现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股骨近端髓腔的形状和大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股骨近端各形态参数接近正态分布,左右无明显差异;颈干角与偏心距之间呈现很强的负相关,股骨头直径与股骨颈直径、股骨头高度、股骨头顶点至大转子间的距离、股骨前弓最高点至小转子上缘截面距离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白种人相比较,在偏心距、颈干角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人的偏心距较白种人明显小,而颈干角明显大于白种人;与现有国内利用X线片测量的参数相比,各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选用欧美人工髋关节假体,需考虑中国人股骨近端解剖形态与白种人之间的差异,以便术中恢复股骨头中心;股骨CT三维重建对定制性假体的意义重大,而股骨X线片对标准型假体的选择,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解剖形态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声波CT探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程久龙 于师建 +2 位作者 宋扬 程洪良 宋振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6-580,共5页
从煤层开采引起底板破坏一般规律出发, 探讨了底板岩体破坏与声波速度场的响应关系, 介绍了声波CT探测的原理与方法, 按采矿活动的关键阶段设计观测方案, 进行了试采面底板破坏深度的动态声波CT 探测试验. 采用纵波速度作为反... 从煤层开采引起底板破坏一般规律出发, 探讨了底板岩体破坏与声波速度场的响应关系, 介绍了声波CT探测的原理与方法, 按采矿活动的关键阶段设计观测方案, 进行了试采面底板破坏深度的动态声波CT 探测试验. 采用纵波速度作为反演参量, 纵波速度的变化反映底板岩体的受力状态、结构变化以及破坏程度. 选用联合迭代重建方法(SIRT 法) 进行速度反演. 试验结果表明: 声波CT 能从空间角度动态探测底板破坏深度, 探测结果直观准确, 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声波 底板破坏 煤层开采 CT探测
下载PDF
透射槽波能量衰减系数成像与陷落柱探测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季 李建政 +3 位作者 吴海 王保利 胡继武 姬广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为了实现工作面内陷落柱的精确探测,克服坑透法成像分辨率过低的不足,对透射槽波能量衰减系数的CT成像技术展开研究。利用新型矿井无缆自记式地震仪开通道数不受限制的特点,提高成像区域的射线覆盖次数;采用带有平滑约束的代数重建算法... 为了实现工作面内陷落柱的精确探测,克服坑透法成像分辨率过低的不足,对透射槽波能量衰减系数的CT成像技术展开研究。利用新型矿井无缆自记式地震仪开通道数不受限制的特点,提高成像区域的射线覆盖次数;采用带有平滑约束的代数重建算法,实现探测区透射槽波能量衰减系数成像,并在王坡煤矿3204工作面部分区域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透射槽波能量衰减对陷落柱有明显的反映,成像结果能够清晰反映煤层中陷落柱位置与边界,为准确探测陷落柱发育情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 陷落柱 衰减系数 CT成像
下载PDF
CT、MR图像融合技术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汪家旺 罗立民 +4 位作者 舒华忠 王德杭 高见 葛云 翁学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 利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信息。方法 选取 30例 (男 18例、女 12例 )颅脑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0例在 1~ 2周内分别进行了CT和MR检查 ,10例在CT确诊后 ,行MR复查 ;将此图像数据运用Legendre矩找出图像的... 目的 利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信息。方法 选取 30例 (男 18例、女 12例 )颅脑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0例在 1~ 2周内分别进行了CT和MR检查 ,10例在CT确诊后 ,行MR复查 ;将此图像数据运用Legendre矩找出图像的质心和主轴 ,进而完成图像的平移、缩放和旋转 ,以实现CT和MR图像的融合。结果 在 30例CT和MR图像融合中 ,使二者图像信息相互补充的有 2 8例 ,较单纯地观察CT或MR图像能明确判断病变发展趋势的有 19例 ,手术证实的 4例 ,但有 2例图像融合后无明显的优越性。结论 不同来源的多模态图像进行融合 ,可为临床医师明确诊断、设计手术、放疗方案提供有利信息。在融合算法上 ,利用Legendre矩完成运算不失为一种比较直接、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自动数据处理 CT NMR 成像
原文传递
Focal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elp to distinguish from pancreatic cancer 被引量:34
10
作者 Gao-Feng Sun Chang-Jing Zuo +2 位作者 Cheng-Wei Shao Jian-Hua Wang Jia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3期3634-3641,共8页
AIM: To identify the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cal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f-AIP) useful for differentiation from pancreatic cancer (PC). METHO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triple-phase computed to... AIM: To identify the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cal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f-AIP) useful for differentiation from pancreatic cancer (PC). METHO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triple-phas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of 79 patients (19 with f-AIP, 30 with PC, and 30 with a normal pancreas)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A radiologist measured the CT attenuation of the pancreatic parenchyma, the f-AIP and PC lesions in triple phases. The mean CT attenuation values of the f-AIP les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C, and the mean CT attenuation values of pancreatic parenchyma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 attenuation changes from arterial phase to hepatic phas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AIP and PC was evaluated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alysis.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cidence of previously reported radiological findings fo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AIP and PC. RESULTS: The mean CT attenuation values of f-AIP lesions in enhanced pha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C (arterial phase: 60 ± 7 vs 48 ± 10, P < 0.05; pancreatic phase: 85 ± 6 vs 63 ± 15, P < 0.05; hepatic phase: 95 ± 7 vs 63 ± 13, P < 0.05). The mean CT attenuation values of f-AIP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ose of uninvolved pancreas and normal pancreas in the arterial and pancreatic phase of CT (P < 0.001, P < 0.001),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hepatic phase or unenhanced scanning (P = 0.4, P = 0.1). When the attenuation value increase was equal or more than 28 HU this was considered diagnostic for f-AIP, and a sensitivity of 87.5%, specificity of 100% and an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0.974 (95%CI: 0.928-1.021) were achieved. Five findings were mo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f-AIP patients: (1) sausageshaped enlargement; (2) delayed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3) hypoattenuating capsule-like rim; (4) irregular narrowing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MPD) and/or strictur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CBD); and (5) MPD upstream di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Pancreatic cancer computer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下载PDF
CT剂量指数(CTDI)测量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郭洪涛 刘勇 袁淑华 《中国测试技术》 2007年第4期33-36,108,共5页
该文章给出了CT剂量指数(CTDI)的定义、以及在临床医学和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并对多排螺旋CT中CT剂量指数的物理意义作了特别说明。重点讨论了CT剂量指数(CTDI)的测量原理、方法等相关技术,并且比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美国食... 该文章给出了CT剂量指数(CTDI)的定义、以及在临床医学和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并对多排螺旋CT中CT剂量指数的物理意义作了特别说明。重点讨论了CT剂量指数(CTDI)的测量原理、方法等相关技术,并且比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关于CT剂量指数(CTDI)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的差异,使读者了解CT剂量指数(CTDI)发展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CTDI 剂量指数 测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肝体积的计算机测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茂春 朱继业 +2 位作者 彭吉润 冷希圣 杜如昱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 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 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病肝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 4 6例肝硬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 (983.33± 2 0 6 .11)cm3,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 (90 4 .93± 2 0 9.5 6 )cm3,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γ =0 .96 9,P <0 .0 1) ,本方法测值的平均误差为 8.6 6 %。本法测得正常对照组平均肝脏体积为(12 87.0 0± 96 .18)cm3,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γ分别为 0 .84 5、0 .933、0 .932 ,均有显著性 (P <0 .0 1)。由体表面积推导正常人群标准肝脏体积公式为 :LV(cm3) =5 70 .1×体表面积 (m2 ) +16 8.8。结论 :运用该方法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准确性较高。结合本方法测量和运用标准肝脏体积公式计算后所获得的资料 ,能客观地定量评价病肝体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体积 计算机测量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 肝脏疾病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脏CT成像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蒋骏 黄美萍 +5 位作者 雷益 梁长虹 庄建 李景雷 刘辉 罗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心脏MS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头猪均进行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心脏MS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头猪均进行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MSCT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IMR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3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 A、B、C、D组采用IMR技术所得图像噪声分别为(15.1±6.1)、(18.8±5.5)、(22.1±4.8)、(33.0±4.0)HU,较FBP和iDose4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77、90.71、96.59、95.51,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图像CNR分别为42.0±11.1、37.2±10.4、31.4±8.7、23.7±7.0,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5.0、(4.8±0.4)、(4.6±0.5)、(4.5±0.5)分,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65、53.55、76.60、57.36,H值分别为20.96、15.63、18.66、23.56;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近段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分别为100%(40/40)、100%(40/40)、100%(40/40)、92%(37/40),A、B组较FBP和iDose4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组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45.72, P值均〈0.01);远段冠状动脉IMR技术可诊断率分别为100%(50/50)、98%(49/50)、90%(45/50)、78%(39/50),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χ2值分别为7.39、16.75、34.62、81.33,P值均〈0.05)。结论应用IMR较iDose4可更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被引量:28
14
作者 宁文德 董季平 +3 位作者 杨军乐 闫立民 高德宏 闫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方法。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 6 0个病人的颞骨行高分辨率CT轴面扫描。扫描参数 :12 0kV ,2 0 0~ 2 5 0mAs ,准直0 .5mm ,螺距 0 .875 ,扫描时间 0 .75s/周 ,矩阵 5 12×... 目的 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方法。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 6 0个病人的颞骨行高分辨率CT轴面扫描。扫描参数 :12 0kV ,2 0 0~ 2 5 0mAs ,准直0 .5mm ,螺距 0 .875 ,扫描时间 0 .75s/周 ,矩阵 5 12× 5 12。重建间隔 0 .1~ 0 .2mm ,重建矩阵 10 2 4×10 2 4。用PhilipsMx80 0 0工作站 ,分别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 (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图像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CPR)。轴面上的面神经管重建时 ,使用曲面重建功能绘制 1条沿一侧面神经管走行的CPR参考线 ;自内耳道起始部开始 ,沿着面神经管的走行 ,参照矢状面和冠状面面神经管的位置 ,在各层面上不断校正CPR参考线 ,使之位于面神经管的中央 ,直至茎乳孔 ,即可获得一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曲面重建图 ;并将CPR参考线自内耳道起始端延伸至对侧 ,依上述步骤校正此线 ,即可在同一幅图像上获得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在MPR的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行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CPR ,方法与轴面上的CPR相似。结果  6 0例中的 5 6例轴面及MPR冠状面上CPR图像能清晰显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 ;MPR的矢状面上同时行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结果不满意 ,往往一侧显示清晰 ,另一侧只能显示部分面神经管 ,因此 ,只能左右侧分别重建显示。 4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CPR 双侧 矢状面 多层螺旋CT 单侧 MPR 曲面重建 显示 图像
原文传递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1 位作者 熊明辉 徐家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89-890,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 (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使用准直 1 0~ 5 0mm、螺距 1 0~ 2 0 ,骨或标准算法 ,重建间隔 0 1~ 2 0mm ,应用软件功能 (AdvantageWindows 3 .1工作站 )对 30 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 3D成像(包括MIP、MinIP、...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 (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使用准直 1 0~ 5 0mm、螺距 1 0~ 2 0 ,骨或标准算法 ,重建间隔 0 1~ 2 0mm ,应用软件功能 (AdvantageWindows 3 .1工作站 )对 30 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 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 )。 结果 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 3D图像。 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高质量的 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 ,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 ,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三维重建 CT
下载PDF
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礼同 薛贞龙 +2 位作者 李澄 顾振 罗志刚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平扫,16例加CT增强扫描。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行全腹部CT扫描,将原始横断面CT图像用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平扫,16例加CT增强扫描。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行全腹部CT扫描,将原始横断面CT图像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将ASI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MPR阑尾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阑尾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将沿曲线轨迹分布的体素重组,获得CPR阑尾图像。结果:MPR/CPR阑尾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直观,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诊断正确率达96%(24/25)。结论:MPR/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阑尾图像,能直观地显示阑尾全貌,诊断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阑尾炎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艳芳 陈建普 王翔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CT影像特点,探究新型肺炎CT排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15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CT图像,对病灶分布、肺叶累及、病灶范围及病灶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CT影像特点,探究新型肺炎CT排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15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CT图像,对病灶分布、肺叶累及、病灶范围及病灶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病灶多分布于肺外周(89. 3%),双肺分布多见(57. 2%),多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62. 9%),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95%)。在短期复查中,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73. 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CT图像具有一定影像的特征,胸部CT检查在密切接触感染人群的排查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表现
原文传递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恺隽 李铁威 +4 位作者 蔺亚晖 李阳 周洲 陈曦 康金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74-679,共6页
目的结合影像学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阜外医院436例门诊初诊怀疑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脉计算机断层... 目的结合影像学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阜外医院436例门诊初诊怀疑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CT)的患者,从斑块性质、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3个方面分析sdLDL-C与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dLDL-C与载脂蛋白B(apo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呈正相关(r依次为0.644、0.631、0.558、0.434、0.145,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41,P<0.01);sdLDL-C、apoB可作为严重CAD(三支病变及重度狭窄>75%)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他汀类降脂药的应用;对于三支病变,LDL-C、sdLDL-C、apoB预测价值依次增强(OR依次为1.936、2.673、31.707);对于重度狭窄,LDL-C非独立危险因素,sdLDL-C、apoB有预测价值(OR分别为2.000、9.457)。结论 sdLDL-C可作为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的严重CAD预测指标,预测价值优于LDL-C,有可能作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CT征象 被引量:29
19
作者 曹佳 周军 +3 位作者 廖星男 凌公豪 丁勋 龙清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51-55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6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OVID-1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 目的: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6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OVID-1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临床症状比年轻人复杂,常有发热(77.8%)、咳嗽(55.6%)、呼吸困难(52.8%)等;CT征象具有多样性、多灶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共存(72.2%),多位于双侧肺中外带肺野(69.4%),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58.3%),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重症肺炎者居多,男性患者稍多(55.6%)。结论:老年COVID-19患者的CT影像有一定的特征性,胸部薄层CT有助于早期诊断,是对核酸检测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影像学表现 计算机体层成像
原文传递
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癌的鉴别 被引量:28
20
作者 古嘉媚 任云燕 +6 位作者 陈小慧 蒋燕萍 周文兰 王丽娟 韩彦江 王巧愚 吴湖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 目的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PET代谢信息(包括SUVmax、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病灶中心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和CT信息(包括病灶大小、空洞、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是否光滑和纵隔/肺窗比值)等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参数,建立鉴别两者的回归公式,通过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PET定量指标(SUVmax是否高于2.5)及定性指标(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虽然肿块型活动性结核与肺癌在SUVmax、代谢是否明显高于纵隔血池、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空洞以及CT纵隔/肺窗比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性别、病灶内有无放射性缺损、空泡征、边缘是否光滑和分叶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射性缺损、边缘光滑和分叶征对鉴别两种疾病有价值(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上述4个因子纳入分析而得活动性结核风险预测模型:P=1/(1+e^-x),X=-0.530+1.978×性别+3.343×放射性缺损+2.846×边缘光滑-2.116×分叶征。该模型用于诊断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92.2%,准确率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2.1%,阴性预测值为78.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仅根据病灶的代谢高低难以将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进行鉴别,综合分析患者性别、病灶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以及病灶边缘信息有助于将大多数活动性结核病灶与肺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 氟1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