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5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3
1
作者 曹永胜 周康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合理的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CTangiography,SCTA)技术,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并对其临床价值作一初步评估。材料与方法:30例SCTA检查分为三组:血管性病变、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门静脉... 目的:探讨合理的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CTangiography,SCTA)技术,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并对其临床价值作一初步评估。材料与方法:30例SCTA检查分为三组:血管性病变、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门静脉系统成像。扫描技术和造影剂参数按受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具体设置。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或(和)表面成像显示(SSD)。结果:合适的扫描和增强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等;术前准确评估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推移、压迫、包绕或浸润。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门静脉结构和分布可充分显示,有利于肝癌、胰腺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和术中导向,TIPS空间定位、门静脉或肠系膜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术后通畅性评估。结论:SCTA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术,可弥补横断面CT和MRA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可替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或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 图像处理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直接数字X线摄影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79
2
作者 曾庆思 岑人丽 +2 位作者 陈苓 何建勋 林翰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 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DR)在胸部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DR胸部影像和传统高kV胸片各 10 0 0例 ,由 3位放射学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 ,同时对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1)DR影像 :甲片率... 目的 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DR)在胸部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DR胸部影像和传统高kV胸片各 10 0 0例 ,由 3位放射学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 ,同时对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1)DR影像 :甲片率 5 0 6% ,乙片率 3 8 5 % ,丙片率 10 9% ,废片率 0 %。 (2 )传统高kV胸片 :甲片率 41 1% ,乙片率 44 1% ,丙片率 13 3 % ,废片率 1 5 %。 (3 )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 :DR影像为 10 0 0 % ,传统高kV胸片为 78 6%。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968 6,P <0 0 0 1)。结论 DR胸部影像的诊断图像质量好于传统高kV胸片。DR系统操作简单 ,成像快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放射摄影术 胸部 计算机辅助信号处理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8
3
作者 谢元亮 郑晓华 +4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俊 陈发祥 王翔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郭凡 王仪生 +1 位作者 李炎秋 张其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有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并经病理证实。使用内窥镜软件将图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支气管树图像,通过鼠标操作进入支气管腔内检查。结果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检查32例肺癌患者,... 目的评价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有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并经病理证实。使用内窥镜软件将图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支气管树图像,通过鼠标操作进入支气管腔内检查。结果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检查32例肺癌患者,发现支气管狭窄30处、闭塞17处,淋巴结外压性狭窄5处。其余为炎症3例,结核病1例,出血1例,肺癌术后肉芽肿1例,正常7例。漏诊粘膜下肿瘤转移或浸润5例,充血肿胀、出血4例。结论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是一种安全无创的诊断方法,可部分替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仿真内窥镜 内窥镜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 被引量:59
5
作者 任安 卢延 +2 位作者 陆立 王武 张雪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 评价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  39例患者 ,行腹盆部非增强螺旋CT扫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  39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全程 ,其中 33例示结石位于输尿管腔内同... 目的 评价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价值。方法  39例患者 ,行腹盆部非增强螺旋CT扫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  39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全程 ,其中 33例示结石位于输尿管腔内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状、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非结石 6例 ,输尿管成像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 ,在输尿管结石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CT 输尿管重建 诊断
原文传递
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6
作者 韩德民 周兵 +2 位作者 葛文彤 张罗 张永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6-128,T008,共4页
目的 通过 2 8例在影像导航下进行的鼻内窥镜手术 ,探讨耳鼻咽喉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方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10例 ,鼻咽血管纤维瘤 4例 ,垂体腺瘤 6例 ,鼻窦骨化纤维瘤 3例 ,鼻咽混合瘤 2例 ,鼻腔平滑肌... 目的 通过 2 8例在影像导航下进行的鼻内窥镜手术 ,探讨耳鼻咽喉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方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10例 ,鼻咽血管纤维瘤 4例 ,垂体腺瘤 6例 ,鼻窦骨化纤维瘤 3例 ,鼻咽混合瘤 2例 ,鼻腔平滑肌瘤 1例 ,霉菌性鼻窦炎 1例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1例 ,均在影像导航系统导航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术前准备时间 15~ 30min ,平均 2 6min。配准系数在 1.3~ 2 .0之间 ,平均 1.9;影像与实体指示之间误差小于 1mm的范围包括鼻窦、颅底等手术区域。 2 8例均手术过程顺利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与传统的鼻内窥镜手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能与鼻内窥镜配合。鼻腔、鼻窦及颅底解剖变异 ,肿瘤伴眶、颅底侵犯 ,有鼻科手术史正常解剖标志缺失的患者 ,是进行影像导航手术的指征。导航技术可以帮助医师在手术中确认鼻及颅底的局部及相邻解剖 ,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在未来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治疗 鼻内窥镜 检查 鼻疾病 影像导航系统
下载PDF
胃肠道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55
7
作者 张晓鹏 徐刚 +1 位作者 徐舟 孙应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在胃肠道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3例患者行胃肠道螺旋CT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域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气体铸型、模拟管腔和立体剖面等不...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在胃肠道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3例患者行胃肠道螺旋CT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域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气体铸型、模拟管腔和立体剖面等不同的三维图像,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临床病理资料较为完整者245例,获得的三维图像能较好地显示胃肠道的解剖关系及病灶的定位。对于胃癌、大肠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为92.3%(36/39)和95.2%(40/4)。对于直径≥6mm及≤5mm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00.0%(5/5)和64.0%(16/25)。不同三维图像对不同征象的显示能力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方法,可在显示胃肠道解剖和病灶定位、癌肿的大体分型,以及对息肉、炎症性肠疾患的诊断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成像 诊断 胃肠肿瘤
原文传递
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8
作者 左睿 孙永建 +4 位作者 吴毅 陈辉文 周正震 李伟成 白伟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虚拟复位、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钢板一次性放置率、复位满意度、膝关节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6.8个月。2组切开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上低于B组,2组钢板一次性放置率(χ^2=7.238,P=0.007)、复位满意度(χ^2=4.499,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HSS评分优良率91%,高于B组优良率7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194)。结论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内固定可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整体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 术前规划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1
9
作者 贺又娥 王友芳 +3 位作者 郎景和 李彩娟 程雪梅 刘美芝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CT)系统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5年3月15日至1996年3月15日妇科门诊筛查的子宫颈涂片3016例,行CCT检查初筛,细胞学专职人员进行最后诊断,对56例...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CT)系统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5年3月15日至1996年3月15日妇科门诊筛查的子宫颈涂片3016例,行CCT检查初筛,细胞学专职人员进行最后诊断,对56例阳性病例行阴道镜下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异常涂片375例,占124%。其中子宫颈鳞癌5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子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9例(2.0%),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占797%。CCT检查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09%。CCT与阴道镜检查符合率为836%。结论采用CCT初筛,阳性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做最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涂片 癌前状态 子宫颈病变 CCT
原文传递
大肠充气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10
作者 余深平 李子平 +3 位作者 许达生 林尔坚 林佩庄 徐巧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大肠充气螺旋呼扫描及空气投影成像(aircastimagingACI)、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多层...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大肠充气螺旋呼扫描及空气投影成像(aircastimagingACI)、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eplannerreconstruction,MPR)3种图像后处理,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34例患者,结肠癌30例,息肉6例(有2个息肉病灶分别位于2例结肠癌的近段肠腔内)。(1)大肠癌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①ACI:病变分型:正确22例,错误8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4例,错误6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8例,错误2例。②CYVE:病变分型:正确26例,错误4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5例,错误5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3倒,错误7例。③MPR:病变分型:正确24例,错误6例。MPR环周侵犯判断:正确30例,错误0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6例,错误4例。(2)大肠息肉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ACI:显示病灶4例,未显示2例;CTVE及MPR6例均显示。结论(1)对于大肠癌的诊断,CTVE对病变大体类型显示较好,MPR对于病变范围的判断最为准确,而ACI则有利于病变长径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CT 诊断 临床应用 ACI CTVE
原文传递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9
11
作者 周存升 袁振国 +2 位作者 柳澄 杨青 徐卓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SCTA检查,其中20例经DSA对照。SCTA扫描参数取准直宽度3.2mm,螺距(pitch)1,以小剂量试验获得...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SCTA检查,其中20例经DSA对照。SCTA扫描参数取准直宽度3.2mm,螺距(pitch)1,以小剂量试验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综合分析CT轴位断面像、多层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影像,完成诊断。结果40例中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65条,肾动脉狭窄16条,共81条。20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21条,肾动脉狭窄17条;SCTA显示正常肾动脉22条,肾动脉狭窄16条。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S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CT 血管造影 螺旋CT
原文传递
早期增强MRI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12
作者 单军 徐坚民 +3 位作者 龚静山 王晓玫 徐宏里 冯晓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 探讨MR早期动态增强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含有实质成分的卵巢肿瘤的早期动态增强表现 ,评价标准包括时间 信号曲线 (TIC)类型(共 3型 )、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值。结果 良... 目的 探讨MR早期动态增强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含有实质成分的卵巢肿瘤的早期动态增强表现 ,评价标准包括时间 信号曲线 (TIC)类型(共 3型 )、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值。结果 良性肿瘤 19例中Ⅰ型曲线 3例 ,Ⅱ型曲线 3例 ,Ⅲ型曲线 13例 ;低度恶性肿瘤 5例中Ⅰ型曲线 4例 ,Ⅱ型曲线 1例 ,无Ⅲ型曲线 ;恶性肿瘤4 4例中Ⅰ型曲线 4 1例 ,Ⅱ型曲线 3例 ,无Ⅲ型曲线。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曲线的良恶性卵巢肿瘤共6 1例 ,其中 16例良性肿瘤主要呈Ⅲ型曲线 (13例 ) ,4 1例恶性肿瘤全部为Ⅰ型曲线 ,无Ⅲ型曲线。良性肿瘤早期强化率低 [(6 8± 2 7) % ],强化峰值时间长 [(16 3 5 3± 5 8 5 4 )s],曲线斜率低 (3 5 6± 3 4 2 ) ;恶性肿瘤早期强化率高 [(12 8± 15 ) % ],强化峰值时间短 [(72 89± 10 84 )s],曲线斜率值高 (9 6 9±1 4 1)。良恶性肿瘤在曲线表现类型、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早期动态增强MR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Ⅰ型曲线提示恶性肿瘤 ,Ⅱ型曲线肿瘤性质不确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卵巢肿瘤 早期 良性肿瘤 良恶性肿瘤 增强MRI 鉴别诊断 肿瘤性 曲线 不确定 斜率
原文传递
基于轮廓的力矩主轴法在医学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锋 钱宗才 +2 位作者 杭洽时 石明国 马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 实现头部 CT与 MR图像的刚性配准 .方法 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所能提供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各不相同 ,为了给医学诊断和治疗计划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图像依据 ,对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头部 CT与 M... 目的 实现头部 CT与 MR图像的刚性配准 .方法 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所能提供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各不相同 ,为了给医学诊断和治疗计划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图像依据 ,对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头部 CT与 MR图像轮廓清楚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的力矩主轴法配准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图像的外围轮廓 ,计算出图像轮廓的质心及主轴 ,通过旋转和平移变换使两幅图像的质心及主轴对齐 ,从而达到配准的目的 .结果 通过对实际图像进行配准 ,结果比较理想 .结论 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无需人的参与、精度较高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力矩主轴 图像变换
下载PDF
CT仿真内窥镜对鼻腔结构与病变显示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韩萍 Bram.,HJ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通过与纤维内窥镜比较,评价CT仿真内窥镜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例病人(2个鼻腔)的轴位螺旋CT资料进行计算机工作站Explorer软件处理,制作成仿真内窥镜影像并观察分析,其中9例(18个鼻腔)进行... 目的通过与纤维内窥镜比较,评价CT仿真内窥镜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例病人(2个鼻腔)的轴位螺旋CT资料进行计算机工作站Explorer软件处理,制作成仿真内窥镜影像并观察分析,其中9例(18个鼻腔)进行了纤维内窥镜检查。结果CT仿真内窥镜能清楚地显示鼻腔内解剖结构、鼻中隔弯曲、鼻道狭窄和阻塞、鼻甲肥大和直径>3mm的肿块,但可出现“假性粘连”,不能评价粘膜状况及帮助组织学诊断。结论CT仿真内窥镜这一新的、非侵袭性显示方法对鼻腔内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相当于纤维内窥镜,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鼻腔 内窥镜 对比研究 VE
原文传递
支气管三维重建和仿真内窥镜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伟中 钱民 +1 位作者 谢敬霞 李向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28-830,共3页
目的 研究CT支气管三维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10 例正常志愿者和52 例病人,行薄层双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并进行多层面/曲面重建(MPR/CPR) 、最小密度投影加气管曲面断... 目的 研究CT支气管三维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10 例正常志愿者和52 例病人,行薄层双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并进行多层面/曲面重建(MPR/CPR) 、最小密度投影加气管曲面断层(MinIP+ CPR) 、三维(3D) 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VB),比较4 种后处理方法对气道显示的差异和发现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等。结果 (1)4 种后处理方法对气道显示均可达到3 级或3 级以下支气管。(2) 3D 和VB对病变的显示直观,整体感好。(3) 对正常志愿者气道测量显示,3D和VB对2、3 级气道的评估存在误差,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4) MPR/CPR、MinIP+ CPR、3D和VB发现气道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90-0% 、80-0% 、60-0% 和55-0% ,而特异性则分别为90-9% 、81-8 % 、72-7% 和63-6% 。结论 (1) 3D和VB对病变的显示直观,适合教学,有利于对病变的整体理解。(2)3D和VB存在失真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三维重建 仿真内窥镜 CT
原文传递
CT、MR图像融合技术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汪家旺 罗立民 +4 位作者 舒华忠 王德杭 高见 葛云 翁学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 利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信息。方法 选取 30例 (男 18例、女 12例 )颅脑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0例在 1~ 2周内分别进行了CT和MR检查 ,10例在CT确诊后 ,行MR复查 ;将此图像数据运用Legendre矩找出图像的... 目的 利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信息。方法 选取 30例 (男 18例、女 12例 )颅脑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2 0例在 1~ 2周内分别进行了CT和MR检查 ,10例在CT确诊后 ,行MR复查 ;将此图像数据运用Legendre矩找出图像的质心和主轴 ,进而完成图像的平移、缩放和旋转 ,以实现CT和MR图像的融合。结果 在 30例CT和MR图像融合中 ,使二者图像信息相互补充的有 2 8例 ,较单纯地观察CT或MR图像能明确判断病变发展趋势的有 19例 ,手术证实的 4例 ,但有 2例图像融合后无明显的优越性。结论 不同来源的多模态图像进行融合 ,可为临床医师明确诊断、设计手术、放疗方案提供有利信息。在融合算法上 ,利用Legendre矩完成运算不失为一种比较直接、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自动数据处理 CT NMR 成像
原文传递
CT仿真内窥镜成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峰 郑凯尔 +2 位作者 刘万花 居胜红 徐秋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65-769,共5页
目的 分析并评价CT仿真内窥镜 (CTVE)在人体各部位临床应用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阈值模式将 143例CTVE成像分为 2大类 :低密度管腔CTVE(12 0例 ,包括自然充气管腔及被动充气管腔 )及高密度管腔CTVE(2 3例 )。应用 4级评... 目的 分析并评价CT仿真内窥镜 (CTVE)在人体各部位临床应用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阈值模式将 143例CTVE成像分为 2大类 :低密度管腔CTVE(12 0例 ,包括自然充气管腔及被动充气管腔 )及高密度管腔CTVE(2 3例 )。应用 4级评分法评价 3组管腔CTVE图像在诊断可信性、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之间的差异。统计方法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3组之间的总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组与组之间的差异用WilcoxonW检验。结果  3组管腔CTVE图像的诊断可信性(χ2 =3.4,P >0 .0 5 )及图像总体质量 (χ2 =2 7.0 ,P >0 .0 5 )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两两比较 ,自然充气管腔CTVE的图像总体质量好于被动充气管腔 (Z =- 2 .4,P <0 .0 5 )。 3组管腔CTVE图像所见的伪影在总体上 (χ2 =2 7.0 ,P <0 .0 5 )及组与组之间 (Z =- 5 .2 2~ - 2 .2 5 ,P <0 .0 5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高密度管腔的伪影最多 ,伪影等级最高 (2 0± 0 8)。常见的伪影与呼吸等运动、螺旋CT扫描参数选择不当及阈值调节不当等因素有关。结论 阈值的选择是影响CTVE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多数CTVE图像上的伪影容易辨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质量分析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计算机X线摄影适宜照射线量的探讨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梦龙 于凤珍 +4 位作者 谢晋东 王昌元 宋少娟 王鹏程 袁聿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 以噪声的频率特性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computedradiography ,CR)的适宜曝光量。方法 在相同摄影条件下获得中速CaWO4屏 Fuji片组合照片和CR照片 ,以此为基础 ,改变mAs,获得不同照射剂量下的CR影像 ,经相同的后处理条件输出... 目的 以噪声的频率特性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computedradiography ,CR)的适宜曝光量。方法 在相同摄影条件下获得中速CaWO4屏 Fuji片组合照片和CR照片 ,以此为基础 ,改变mAs,获得不同照射剂量下的CR影像 ,经相同的后处理条件输出它们的CR照片。用显微密度计依次对这些照片进行扫描 ,每张获得 10万个密度值 ,作为离散随机信号来处理 ,用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威纳频谱 (Wienerspectrum ,WS) ,测试CR照片噪声的WS与中速CaWO4屏 Fuji片组合的照片噪声WS值相等的曝光量值。结果  (1)在照射剂量均为 5 6 1μGy、照片密度均为 1 0的情况下 ,在空间频率(ω) =0 1LP/mm处 ,CR系统的WS值为 2 3 1× 10 -6mm2 ,屏 片系统的为 2 0 1× 10 -6mm2 ;在ω =0 5LP/mm处 ,CR系统的WS值为 9 73× 10 -6mm2 ,屏 片系统的为 8 4 1× 10 -6mm2 。 (2 )当ω =0 1LP/mm时 ,照射剂量为 5 6 1μGy的CR照片的WS值分别是照射剂量为 1 4 0、2 80、8 76、13 6 7、2 1 11μGyCR片的 0 5 3、0 75、1 14、1 4 4、1 80倍 ;当空间频率为 0 5LP/mm时 ,照射剂量为 5 6 1μGy的CR片的WS值分别是照射剂量为 1 4 0、2 80、8 76、13 6 7、2 1 11μGyCR片的 0 4 0、0 5 8、1 2 6、1 4 7、2 16倍。 (3)在ω=0 5LP/mm时 ,与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系统 照射剂量 LP 摄影条件 计算机X线摄影 适宜 照射量 照片 曝光量 噪声
原文传递
肝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期相设置与优化 被引量:33
19
作者 尹建忠 沈文 +2 位作者 边铁城 张萍 祁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在肝脏CT血管成像 (CTA)中的最佳期相设置条件。方法参照时间 密度曲线 ,选择门脉与肝实质密度差最大的时间段 (40s)进行门脉系统血管的检查 ,并同时行传统肝脏动脉期 (2 0s)与门脉期 (65s)检查。采用此期相设置对 ...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在肝脏CT血管成像 (CTA)中的最佳期相设置条件。方法参照时间 密度曲线 ,选择门脉与肝实质密度差最大的时间段 (40s)进行门脉系统血管的检查 ,并同时行传统肝脏动脉期 (2 0s)与门脉期 (65s)检查。采用此期相设置对 2 0例志愿者进行肝脏CTA检查 ,并将 40s所得图像与 65s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在注射对比剂后 40s门静脉血管与肝实质CT值差为 66 96HU ,而 65s时二者差值为 39 58HU。统计显示 40s时门静脉与肝实质密度差明显大于65s的图像 (F =7 91 2 ,P <0 .0 1 )。结论 门脉系统CTA以注射对比剂 40s较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期相设置 优化 门脉系统血管
原文传递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脏CT成像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蒋骏 黄美萍 +5 位作者 雷益 梁长虹 庄建 李景雷 刘辉 罗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心脏MS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头猪均进行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心脏MS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头猪均进行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MSCT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IMR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3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 A、B、C、D组采用IMR技术所得图像噪声分别为(15.1±6.1)、(18.8±5.5)、(22.1±4.8)、(33.0±4.0)HU,较FBP和iDose4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77、90.71、96.59、95.51,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图像CNR分别为42.0±11.1、37.2±10.4、31.4±8.7、23.7±7.0,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5.0、(4.8±0.4)、(4.6±0.5)、(4.5±0.5)分,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65、53.55、76.60、57.36,H值分别为20.96、15.63、18.66、23.56;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近段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分别为100%(40/40)、100%(40/40)、100%(40/40)、92%(37/40),A、B组较FBP和iDose4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组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45.72, P值均〈0.01);远段冠状动脉IMR技术可诊断率分别为100%(50/50)、98%(49/50)、90%(45/50)、78%(39/50),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χ2值分别为7.39、16.75、34.62、81.33,P值均〈0.05)。结论应用IMR较iDose4可更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