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 angiography of pulmonary embolism using a 64 slice multi-detector scanner 被引量:14
1
作者 QIN Nai-shan JIANG Xue-xiang QIU Jian-xing ZHU Ying WANG Ji-che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0期2509-2515,共7页
Background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has already been the first line investigation method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ontrast medium used during CT scanning co... Background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has already been the first line investigation method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Reducing the amount of contrast medium used during CT scanning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tal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ur study amied to evaluate the image quality of pulmonary arteries using 64 slice multi-detector CT with small volumes of contrast media injection. Methods Forty non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out PE or other lung diseas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Group A underwent CT scanning with 16×1 .25 mm collimation and a 70 ml contrast injection, while group B had CT with 64×0.625 mm collimation and 20 ml of contrast injection. Two readers independently depicted the segmental and subsegmental pulmonary arteries. Reasons we could not analyze the pulmonary artery or that led to mis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evaluated, including the degree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of the main pulmonary artery, and factors that caused misdiagnosis of PE (flow-related artifacts, partial volume artifact, beam-hardening artifacts and enhancement of pulmonary vein). The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Mann-Whitney U test and Pearson chi-square test were appli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mage quality of segmental and subsegmental arter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factors that made pulmonary arteries non-analyzable or in the misdiagnosis of PE, except the degree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Conclusion 64×0.625 mm collimation with 20 ml contrast injection could depict the pulmonary arterie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pulmonary embolism pulmonary arteries contrast media
原文传递
真实世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中心处理急性肺栓塞的临床实践--与欧洲心脏学会急性肺栓塞指南之对照 被引量:14
2
作者 连天宇 严欣欣 荆志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当今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两大类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APE)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类型,是死亡、住院等不良临床事件的主要原因。欧洲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当今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两大类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APE)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类型,是死亡、住院等不良临床事件的主要原因。欧洲6个国家一项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4年约有31.7万人死于VTE相关疾病,其中34%的患者因APE猝死,而高达55%的患者死于生前未能确诊的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D-二聚体 CT肺血管造影 溶栓 新型口服抗凝药
原文传递
能谱CT肺动脉造影碘基物质成像技术在段以下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韦学 丁可 +3 位作者 赵晓英 毛艳 陈炯 黄瑞岁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碘基物质成像技术对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评估效果。方法对32例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能谱CTPA,并在普通CTPA混合能量图上进行多平面重建显示栓子的数量,观察肺纹理改变及密度减低情况。利用碘水分离技... 目的探讨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碘基物质成像技术对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评估效果。方法对32例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能谱CTPA,并在普通CTPA混合能量图上进行多平面重建显示栓子的数量,观察肺纹理改变及密度减低情况。利用碘水分离技术重建出能谱CTPA碘基物质图,通过多平面重建显示栓子的数量,同时肉眼观察碘灌注减低区,并测量其及对应正常肺组织的碘含量。结果在能谱CTPA碘基物质图像上直接发现的栓子65个,碘灌注减低区72个;在普通CTPA混合能量图上仅发现栓子42个,明确有肺纹理改变及密度减低区的栓子仅8个。72个碘灌注减低区碘含量低于正常对比区,各肺叶中碘灌注减低区的碘含量均低于正常对比区(均P<0.05)。结论与普通CTPA比较,能谱CTPA可更好地直接显示肺栓子,并能通过碘基物质测定为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段以下 能谱CT 碘基物质测定 CT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毛鹭 李芳 +4 位作者 段永春 陶莉莉 廖睿 许钰唯 陈安宝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8期3657-3661,共5页
肺栓塞是一种具有极高发病率、误诊率和死亡率的常见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并积极开展治疗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不大,多用于肺栓塞的初筛与预后评估,年龄... 肺栓塞是一种具有极高发病率、误诊率和死亡率的常见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并积极开展治疗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不大,多用于肺栓塞的初筛与预后评估,年龄校正后的D-二聚体、临床评分是目前应用最广、最便捷的筛查急性肺栓塞的方法。目前肺栓塞的确诊方法主要包括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肺栓塞的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抗凝、溶栓、介入手术治疗,具体如何选择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肺血栓栓塞症 年龄校正后的D-二聚体 临床评分 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简化Wells评分、简化Geneva评分在疑似肺栓塞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莹 孟杰 冷琦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简化的Wells评分、简化Geneva评分(二水平、三水平分类方法)对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临床可能性预测评估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的215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进... 目的探讨简化的Wells评分、简化Geneva评分(二水平、三水平分类方法)对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临床可能性预测评估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的215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并分别采用简化Wells评分和简化Geneva评分(二水平和三水平分类方法)进行评估分级,同时进行D-二聚体检测,以CTPA为确诊肺栓塞的标准,分析比较不同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 215例患者中确诊为肺栓塞78例(36.3%)。简化Wells评分:不可能组和可能组肺栓塞的确诊率分别为32.8%和100%;简化Geneva评分(二水平分类方法):不可能组和可能组肺栓塞的确诊率分别为32.4%和57.6%;简化Geneva评分(三水平分类方法):低、中、高度可能组肺栓塞的确诊率为26.9%、45.3%、100%。简化Well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5705,简化Geneva评分(二水平分类方法)为0.5707,简化Geneva评分(三水平分类方法)为0.6152,三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敏感度高达95%。结论在对急性肺栓塞临床可能性的预测中,三种评分方法预测风险越高,则肺栓塞的确诊率越高,且三种简化评分方法的预测价值相似。对于评分低者需结合D-二聚体检查结果进行下一步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评分方法 CT肺动脉造影 D-二聚体
下载PDF
肺栓塞的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洪英 吴文胜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1期3300-3303,共4页
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包括Ge-neva量表和Wells量表评分、心电图、X线胸片、D-二聚体定量、血气分析、心脏超声、CT肺血管造影、核磁血管成像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等。有创检查主要是肺血... 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包括Ge-neva量表和Wells量表评分、心电图、X线胸片、D-二聚体定量、血气分析、心脏超声、CT肺血管造影、核磁血管成像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等。有创检查主要是肺血管造影。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2%,已经逐步被认为是取代肺血管造影无创检查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CT肺血管造影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伴胸腔积液的临床及影像学特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杜飞 张李 +1 位作者 陈代刚 杨华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及影像学特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CT肺血管造影(CTPA)扫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 024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我院影像科进行CTPA检查。有200例患者(1...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及影像学特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CT肺血管造影(CTPA)扫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 024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我院影像科进行CTPA检查。有200例患者(19.5%)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70例(35.0%)出现胸腔积液影像学表现。急性肺栓塞不伴胸腔积液患者男性居多(82.3%比64.3%,P<0.01),伴胸腔积液的女性居多(35.7%比17.7%,P<0.01)。大多数积液为双侧小到中量(62.9%,P<0.05),并伴有周围栓塞。肺实变、肺不张和磨玻璃样变是CTPA的常见表现。与单纯急性肺栓塞患者相比,合并胸腔积液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更常见(62.9%比33.8%,优势比3.279,95%CI 1.798~6.091,P<0.001)。诊断性胸腔穿刺6例(8.6%),6例患者胸腔积液均为渗出液,血糖值正常,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结论约三分之一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与胸腔积液有关。积液主要是小量而且双侧出现。与胸腔积液相关的栓塞主要为周围性栓塞。肺实变与胸腔积液的存在显著相关性。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液,积液中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CT肺血管造影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春晓 安俊 +3 位作者 季颖群 孙博 李智勇 张中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894-900,共7页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顺次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69例。采用Mastora评分系统获得肺动脉阻塞指数...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肺动脉血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顺次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首次确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69例。采用Mastora评分系统获得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PAOI〉21.3%提示预后不良风险增加);CT影像测得右(RV)及左(LV)心室短轴直径,计算两者比值(RV/LV〉0.9提示右心功能不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结果血浆DD浓度中位值为765μ/L(95%CI:750~1205gg/L),PAOI中位值为16.77%(95%CI:16.49%~23.26%)。血浆DD水平与整体肺动脉PAOI呈正相关(r=0.417,P=0.000)。PAOI〉2113%患者的血浆DD浓度(993gg/L)高于PAOI≤〈21.3%的患者(6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1,P=0.003)。血浆DD水平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2,P=0.024)。RV/LV〉0.9患者的血浆DD浓度(880gg/L)高于RV/LV≤0.9的患者(634dg/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8)。整体肺动脉PAOI与RV/LV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01)。血浆DD水平与PTE发病时间呈负相关(r=-0.407,P=0.000);PAOI与发病时间无相关性(r=-0.140,P=0.245)。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其DD水平(727μg/L)和PAOI(14.84%)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792.5μg/L,20.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Z=-1.382,P=0.167)。规范抗凝3个月后,DD和PAOI水平均显著下降(Z=-6.976,P=0.000;Z=-7.009,P=0.000),二者具有相关性(r=0.609,P=0.000)。结论(1)DD水平与CT队肺动脉新鲜血栓负荷和RV/LV呈正相关,有助于急性PTE患者临床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急性PTE患者的DD和PAO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肺栓塞 肺动脉阻塞指数 CT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患者抗栓治疗后残余肺血管阻塞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宇 董丽霞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经至少3个月抗栓治疗后,残余肺血管阻塞(RPVO)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的95例APE患者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危险分层、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经至少3个月抗栓治疗后,残余肺血管阻塞(RPVO)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的95例APE患者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危险分层、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辅助检查结果。依据复查肺动脉造影(CTPA)有无RPVO将受试者分为残余血栓组36例和非残余血栓组59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PVO形成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症状、危险分层、s PE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余血栓组特发性肺栓塞、症状与诊断间隔时间≥7 d、右心室扩张、中央型血栓、乳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非残余血栓组(χ^(2)=4.477、3.986、4.978、3.997、3.004、2.55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症状与诊断间隔时间越长(OR=4.007,95%CI:1.271~12.636,P=0.018)、乳酸(OR=3.695,95%CI:1.257~10.860,P=0.017)及纤维蛋白原水平(OR=2.005,95%CI:1.061~3.790,P=0.032)越高,RPVO形成的风险越高,三者为RPVO形成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结论:症状与诊断间隔时间≥7 d、乳酸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RPVO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残余肺血管阻塞 CT肺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在老年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盛敬 黄振杰 曾彤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3期67-70,共4页
目的:评价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对老年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疑似老年APE患者210例,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检测D-二聚体和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计算出... 目的:评价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对老年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疑似老年APE患者210例,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检测D-二聚体和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计算出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值(年龄×10 μg/L),并进行Wells二分类法评分,以CTPA为确诊金标准,分析比较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Wells评分及两者联合对老年APE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患者经CTPA确诊为APE,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和Wells评分诊断APE的敏感性分别为95.12%和90.24%、特异性为48.44%和46.88%、阳性预测值(PPV)为54.17%和52.11%、阴性预测值(NPV)为93.94%和88.24%,约登指数分别为0.44和0.37。两者联合诊断APE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分别为87.80%、67.19%、PPV 63.16%、89.58%和0.55。与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或Wells评分相比,两者联合诊断APE的特异性显著较高(P<0.01),而未降低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P>0.05)。结论: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能提高诊断老年APE的特异性而不降低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老年APE的诊断价值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值 WELLS评分 急性肺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疑诊肺栓塞患者患病风险评估的新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洋子 苏广胜 +7 位作者 李卉 吴曦子 曾仁庆 李蕙伊 刘畅 赵丽 徐俊杰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6-269,272,共5页
目的建立新的肺栓塞(PE)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提高肺动脉CTA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将研究样本中PE患病组和非患病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疑诊PE的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求得的每位患者的患病概率,绘制受试者... 目的建立新的肺栓塞(PE)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提高肺动脉CTA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将研究样本中PE患病组和非患病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疑诊PE的患病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求得的每位患者的患病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并确定截断值。另收集验证样本评价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研究样本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共17个变量在患病和非患病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整条腿肿胀/凹陷性水肿、D-二聚体和年龄是患PE的独立危险因素。由ROC曲线确立模型的截断值为0.38。验证样本显示,本研究提出的PE患病风险评估模型可将我院肺动脉CTA阳性检出率从27%提高至54%。结论新的PE患病风险评估模型可提高肺动脉CTA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患病风险评估模型 肺动脉CTA D-二聚体
下载PDF
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芳 管剑龙: +2 位作者 史景云 毛定飚 滑炎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讨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诊断要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13例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诊断要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13例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CT表现的特点。结果13例患者CT显示肺血管栓塞11例(10例同时合并肺动脉瘤)、弥漫性肺小管炎l例、肺出血1例,其中9例合并心包积液、6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心脏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胸部MSCT结合肺动脉造影(CTPA)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地显示以上病变的各种表现:肺动脉瘤表现为肺动脉的局限性扩张,扩张部分的强化程度和方式与正常肺动脉相仿;肺血管栓塞表现为强化的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影;弥漫性肺小血管炎表现为多发棉絮状磨玻璃影;肺出血表现为以出血部位为中心的磨玻璃影。结论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CT表现多样,MSCT对诊断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检查与常规随访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血管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动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螺旋CT肺血管造影结合血浆D-二聚体分析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双保 唐华平 +3 位作者 张明泳 王红梅 郝月琴 郝万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造影结合血浆D-二聚体(dimer)分析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疑有PE的患者104例进行肺螺旋CT肺血管造影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分别评价肺螺旋CT肺血管造影、D-二聚体分析及螺旋CT肺血管...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造影结合血浆D-二聚体(dimer)分析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疑有PE的患者104例进行肺螺旋CT肺血管造影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分别评价肺螺旋CT肺血管造影、D-二聚体分析及螺旋CT肺血管造影结合D-二聚体分析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44例确诊为PE,60例排除PE。肺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86例(82.17%)明确诊断,另18例(17.13%)为非确定性诊断。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8.6%、95.5%。血浆D-二聚体分析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5.5%、63.3%。以D-二聚体<500mg/L作为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中非确定性诊断病例排除PE的依据,则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到88.9%和86.4%。结论在螺旋CT肺血管造影出现非确定性诊断结果时,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排除PE的依据,结合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螺旋CT肺血管造影 D-二聚体
下载PDF
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焱 张青 +2 位作者 胡云 苏红媛 余菲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评价肺通气/血流灌注(pulmonary perfusion/ventilation,V/Q)显像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12只家兔按不同时间点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3只... 目的评价肺通气/血流灌注(pulmonary perfusion/ventilation,V/Q)显像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12只家兔按不同时间点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3只,另设2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经颈静脉插管注入海绵栓子制备急性肺栓塞模型,建模后分组行V/Q显像和SCTPA检查,随后处死实验动物行病理解剖,查找并记录肺动脉栓子位置及数目。对照组颈静脉插管注入生理盐水,于24 h和第3天处死。结果实验组家兔术中死亡1只,11只建模成功。家兔处死后共解剖动脉165支,发现栓子43个,栓塞肺动脉39支。V/Q显像共检出36处节段肺动脉栓塞,与病理解剖对照,假阳性7处、假阴性10处;SCTPA共诊断栓塞肺动脉32支,假阳性6支、假阴性13支。V/Q显像、SCTPA诊断实验家兔肺栓塞的灵敏度分别为74.4%、66.7%,特异性分别为94.4%和95.2%,准确性分别为89.7%和88.5%。结论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而特异性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 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V/Q显像、SCTPA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在PE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雪民 马宏星 +1 位作者 王恒礼 杨月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分析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分析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高度疑诊PE的8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肺V/Q显像、SCTPA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以及相关检查,以最终临床诊断为依据,分别评价3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86例高度疑诊病例经上述各项检查确诊PE 42例。肺V/Q显像、SCTPA、血浆D-二聚体分析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36/42)、79.5%(35/44)、82.6%(71/86);81%(34/42)、86.4%(38/44)、83.7%(72/86);90.5%(38/42)、59.1%(26/44)、74.4%(64/86),联合应用3种检查方法,则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可分别提高到95.2%(40/42)、88.6%(39/44)、91.9%(79/86)。结论将高特异性的SCTPA与高敏感度的肺V/Q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PE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灌注显像 螺旋CT肺动脉造影 D-二聚体 肺栓塞
下载PDF
疑诊肺栓塞患者CTPA检查指南依从性分析
16
作者 陈玉娇 李姝 +2 位作者 张华 马青变 葛洪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 分析急诊疑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CTPA)检查指南依从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就诊进行CTP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 目的 分析急诊疑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CTPA)检查指南依从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就诊进行CTP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PA检查结果分为PE组和非PE组,根据欧州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计算每位患者PE临床可能性的简化Wells评分(mWS)、改良的Geneva评分(rGS)和YEARs评分,并进行指南依从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 062例疑诊PE患者,根据CTPA结果分为PE组341例,非PE组721例,CTPA阳性率32.1%,按照3种评分推荐流程进行CTPA的指南依从率分别为75.8%、79.8%及65.6%,当依从指南推荐时,可将CTPA阳性率分别提高至39.0%(P=0.002)、37.3%(P=0.018)和40.2%(P<0.001)。其中有68例患者尽管各类临床可能性评分分类至少有一种为“低危”或“不可能”,但CTPA仍为阳性结果。结论 依从指南推荐的CTPA检查流程可明显提高PE诊断阳性率,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评分阴性PE患者,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PE) 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CTPA) 指南依从性 D-二聚体 简化的Wells评分 改良的Geneva评分 YEARs评分
下载PDF
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华平 张明泳 +3 位作者 李双保 王红梅 郝万明 郝月琴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联合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查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青岛市立医院呼吸科92例疑似急性PTE患者进行SCTPA、核素肺V/Q扫描以及相关检查,评价SCTPA...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联合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查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青岛市立医院呼吸科92例疑似急性PTE患者进行SCTPA、核素肺V/Q扫描以及相关检查,评价SCTPA、肺V/Q扫描以及联合检查对PTE的诊断价值。结果92例疑似PTE患者中,确诊肺栓塞者35例。SCT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肺V/Q扫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明显高于肺V/Q扫描(Z=2.05,P<0.05)。结论SCTPA联合肺V/Q扫描可提高对急性PTE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螺旋CT肺血管成像 通气/灌注显像 诊断
原文传递
64层MSCTPA于肺栓塞的诊断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治国 蔡俊 王彩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78-779,78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行多平面重组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应用方法及临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肺栓塞34例,经MSCTPA及临床明确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表现;64层螺旋CT行薄层扫描,对原始数...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行多平面重组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应用方法及临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肺栓塞34例,经MSCTPA及临床明确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表现;64层螺旋CT行薄层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重组分析。结果直接征象:偏心性充盈缺损、附壁环形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或伴右心增大)、肺梗死(或伴肺不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治疗后14例复查,均有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结论MSCTPA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肺动脉栓塞,相较于其他检查有明显优势,对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及疗效评估价值,是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MSCTPA MPR 充盈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