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安徽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胜 田红 +2 位作者 谢五三 唐为安 丁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5,共6页
利用安徽省70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根据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空间插值对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利用安徽省70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根据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空间插值对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分布特征,季节上每年4-10月气候总体舒适,而11月-次年3月气候相对不舒适;空间上南部地区气候较为舒适,而北部气候相对不舒适。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年气候舒适天数逐年增多,且在1986年左右存在一次显著性增多的突变;年不舒适日数明显减少,并且在1997年左右也发生一次显著性减少的突变。综合区划显示,全省气候最舒适区主要位于沿江地区和江南南部,而气候最不舒适区位于淮北东北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度指数 时空分布 综合区划 安徽省
原文传递
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中国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被引量:34
2
作者 孙瑞 金晓斌 +5 位作者 赵庆利 韩博 张晓琳 李寒冰 胡静 周寅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4-275,F0004,共13页
面向新时期耕地资源多功能综合保护的新要求,科学评价耕地整治潜力,合理确定整治分区是聚焦“新三农”、服务国土综合整治的有力抓手。该研究围绕耕地自然资源禀赋、空间格局、要素功能等3方面,构建了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 面向新时期耕地资源多功能综合保护的新要求,科学评价耕地整治潜力,合理确定整治分区是聚焦“新三农”、服务国土综合整治的有力抓手。该研究围绕耕地自然资源禀赋、空间格局、要素功能等3方面,构建了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全国耕地进行整治潜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定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构建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框架,采用“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3个层级的潜力分区体系,并结合“聚类区域+农业格局+整治类型”的分区方法开展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对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格局、差别化开展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具有积极作用;2)中国耕地资源整治潜力在质量、格局及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质量改善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格局优化潜力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功能提升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等地区;3)采用k-means空间聚类分析方法,从整治潜力视角将中国耕地资源划分为7个一级分区、38个二级分区和409个三级类型区。研究结果有利于因地制宜推进以全要素整合为核心的耕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及区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潜力 聚类 综合分区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淮海经济区乡村发展潜力——以苏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何杰 金晓斌 +6 位作者 梁鑫源 赵庆利 韩博 肖颖 吴小欢 胡静 周寅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40-1957,共18页
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与愿景,也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可持续城乡融合系统的落脚点,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背景下,明确乡村发展阶段与状态、测度发展潜力对有效识别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 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与愿景,也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可持续城乡融合系统的落脚点,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背景下,明确乡村发展阶段与状态、测度发展潜力对有效识别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79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研究村域单元的乡村发展状态,通过县域尺度上对城乡发展阶段进行约束,以"差异化+一致性"的思路进行乡村发展潜力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乡村可分为"城镇主导""城乡联动"和"乡村主导"三类发展阶段,数量占比分别为15.38%、46.15%和38.46%;(2)研究区乡村发展状态指数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6.209和1.714,具有高值区、低值区集聚的特征;(3)研究区乡村发展潜力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2.827和0.923,发展潜力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的评价单元占比分别为4.45%、15.20%、23.22%、35.39%和21.74%;(4)依据乡村发展潜力可将研究区分为"重点挖潜区""权衡挖潜区""适度挖潜区"及"重要维护区"四类,建议分别采用"激发隐性活力,缩小区内差距""以优势要素带动,实现区域权衡发展""明确发展劣势条件,适度填补潜力空间"及"保持发展模式,实现稳定发展"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城乡融合 发展阶段 发展状态 发展潜力 综合分区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演进及综合分区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强 高威 +3 位作者 魏建飞 姜志法 张杨 吕军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9-249,共11页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效应;结合脱钩结果和粮食产区进行综合分区优化,借助灰色模型预测了2021—2035年各综合分区的净碳汇量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呈波动式上升,年均增速3.740%,粮食主产区碳汇能力优于其他粮食产区;2)核密度估计显示,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均呈向碳汇高值区的扩散态势;3)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2020年除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外,其他省(市、区)均处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的综合分区;4)预测2021—2035年中国耕地利用碳汇能力保持平稳增长,各综合分区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并对全国及各综合分区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推进实现耕地利用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净碳汇 综合分区 粮食产区 演进趋势 核密度估计 脱钩模型 灰色预测
下载PDF
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地区差异及综合分区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利国 王占岐 +1 位作者 柴季 李冰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130,共6页
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系统聚类法对湖北省耕地多功能进行评价与分区,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研究该分区方案下的耕地多功能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耕地生产功能强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北省中部沿江平原区,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分布规律与耕... 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系统聚类法对湖北省耕地多功能进行评价与分区,引入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研究该分区方案下的耕地多功能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耕地生产功能强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北省中部沿江平原区,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分布规律与耕地生产功能分布总体呈现相反的空间格局,社会保障功能高值区在全省范围内呈U字型分布,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值自东向西呈现出低高相间的特征;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制定的多功能分区方案能有效地实现耕地多功能分区。对耕地开展多功能分区并进行多功能管护是有效保护耕地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综合分区 空间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湖北省
下载PDF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6
作者 念沛豪 蔡玉梅 +2 位作者 马世发 庄立 张路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从指标体系和分区方法两方面对具有综合分区性质的主体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分区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对未来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研究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比法等。研究结果:(1)这两类分区的指标体系构建仅从城镇... 研究目的:从指标体系和分区方法两方面对具有综合分区性质的主体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分区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对未来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研究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比法等。研究结果:(1)这两类分区的指标体系构建仅从城镇化、工业化开发或土地利用等单主题或单角度出发,不足以体现统筹复合国土空间的各类要素的综合分区性质;(2)分区的定性方法无法支撑整个分区过程,常规定量方法在空间上表达不佳,"3S"技术等新方法在分区中的应用尚有进一步的挖掘空间。研究结论:应深化多模型耦合的智能化分区模型研究,加强对多主题集成综合分区以及时空演变下动态分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综合分区 指标体系 分区方法 中国
下载PDF
山东省枣庄市地质灾害现状研究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斌 王标 +3 位作者 胡蕾 张朋朋 颜晓莉 王小丹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搜集、分析2020年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枣庄市已知地质灾害点和新增地质灾害点进行核查、调查,最终保留地质灾害点80处。其中崩塌、滑坡和岩溶塌陷为小型规模,采空塌陷以大、中型规模为主。对地质灾害核查数据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分析枣... 在搜集、分析2020年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枣庄市已知地质灾害点和新增地质灾害点进行核查、调查,最终保留地质灾害点80处。其中崩塌、滑坡和岩溶塌陷为小型规模,采空塌陷以大、中型规模为主。对地质灾害核查数据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分析枣庄市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对各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评价,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级别;根据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发育特征,易发性、稳定性及危险程度,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把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提出合理的防治规划建议和防治措施,为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程度 综合分区 枣庄市
下载PDF
云南省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分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唐川 朱静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25,33,共9页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活动程度评价和分区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 ̄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活动程度的4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0析划分出11个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区,其中泥石流...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泥石流活动程度评价和分区方法,将云南省38.4万km ̄2范围划分为903个评价单元,由计算得出泥石流活动程度的4个等级的划分界线,并据此分0析划分出11个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区,其中泥石流高度活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1.07%。中度活动区面积42.96%,轻度活动区面积33.45%,傲度活动区面积12.41%。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比全省各地州市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根据17个地州市的泥石流活动程度各单元评价因子平均值,计算出各地州市泥石流活动程度的平均值,作为各地区的总体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值并进行了分级,其结果可为云南省泥石流总体减灾规划的制定和灾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泥石流 活动程度 评价方法 灾情预报 数理统计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河源地区猕猴桃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曾钦文 孙艳玲 +2 位作者 巫燕辉 林宏建 谢玉仙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3期33-40,共8页
利用河源及其周边地区共24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分析河源猕猴桃主产区气候特征及影响猕猴桃生长的关键因素,选取气象、地形和土壤三大类共12个评价因子指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 利用河源及其周边地区共24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分析河源猕猴桃主产区气候特征及影响猕猴桃生长的关键因素,选取气象、地形和土壤三大类共12个评价因子指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构建河源地区猕猴桃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种植区域划分为不适宜、次适宜、适宜和最适宜4个等级,并绘制出猕猴桃种植综合区划图。分析结果表明:连平、和平、龙川北部的零散区域为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约占总区划面积的3%;中部偏西和紫金南部的零散区域为不适宜区,约占总区划面积的2%,主要受土壤、降水和气温等因素的限制;其他区域则处于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GIS 综合区划 层次分析法 适宜性评价 河源
下载PDF
S40宁国至枞阳高速公路池州段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0
作者 孙伟伟 许雪洁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介绍了S40宁国至枞阳高速公路池州段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案例。该拟建工程全长约46.21 km,起于泾县与青阳县交界处竹溪村附近接拟建的泾县至青阳高速公路,终于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南引桥处。依据已开展的池州市贵池区和青阳... 介绍了S40宁国至枞阳高速公路池州段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案例。该拟建工程全长约46.21 km,起于泾县与青阳县交界处竹溪村附近接拟建的泾县至青阳高速公路,终于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南引桥处。依据已开展的池州市贵池区和青阳县地质灾害调查情况,区内可能存在滑坡、膨胀土变形、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及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以道路中心线外扩500 m范围为本次评估区范围,开展了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取得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现状有发育程度弱的滑坡和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2)将评估区划分为岩溶塌陷、崩塌(基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Ⅰ),软土变形、砂土液化、基坑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崩塌(基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崩塌(基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Ⅳ),膨胀土变形、基坑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Ⅴ)。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较为详细系统,调查数据准确,评估结果可靠,为后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地灾综合防治提供了有用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危险性评估 综合分区 高速公路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垒 李磊 王威 《华北地质》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日益严峻,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局限性愈发凸显。依据自然资源分类、数量、质量构建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华北地区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区...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日益严峻,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局限性愈发凸显。依据自然资源分类、数量、质量构建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华北地区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区划。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以及河南和山东的平原地区,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和中部的沙地、沙漠和戈壁、河北北部、西北部和山西的山区以及华北平原中北部。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类型划分为水土资源优势区、生物资源优势区、土地资源优势区、矿产资源优势区、水资源劣势区五类。此研究可为华北地区自然资源全面、合理、有效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评价 综合区划 GIS 华北地区
下载PDF
龙门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牧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4期137-141,147,共6页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类型 危险性评估 现状评估 危险性预测 综合分区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湖泊分类体系及综合分区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邢子强 黄火键 +2 位作者 袁勇 刘姗姗 赵钟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9,共7页
湖滩围垦、围网养殖等开发利用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政府和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开展湖泊分类分区研究是推动湖沼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湖泊形成、发育、演变和消亡全过程的认识;同时也是强化湖泊管... 湖滩围垦、围网养殖等开发利用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政府和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开展湖泊分类分区研究是推动湖沼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湖泊形成、发育、演变和消亡全过程的认识;同时也是强化湖泊管理、维护湖泊健康的先决条件。针对湖泊的分类与分区,首先分类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湖泊概念内涵的不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给出了湖泊的定义;其次,重点从湖盆成因、湖泊水文、湖泊所含物质及湖泊-河流关系4个方面剖析了当前湖泊分类体系,进而针对国内外湖泊分区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提出了当前湖泊分类分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湖泊保护修复和湖沼学的发展趋势,前瞻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分类体系 综合分区 概念内涵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省蓝莓栽培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公伟 林宏辉 +1 位作者 张静 付恒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63,共11页
利用判断矩阵法、线性加权求和法、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空间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基于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和土壤数据等11个指标,进行陕西省蓝莓生长的潜在适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具有大面积适... 利用判断矩阵法、线性加权求和法、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空间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基于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和土壤数据等11个指标,进行陕西省蓝莓生长的潜在适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具有大面积适宜蓝莓生长的立地条件,潜在适生区占总面积的88.56%。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对其潜在分布区的限制作用较强,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9.54%和33.06%;2)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看,陕西省蓝莓潜在适生区面积达到10.12×10~4 km^2,占总面积的49.16%,主要集中在陕南浅山丘陵区和秦岭北麓山前区;3)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潜在适生区分为3个亚区,非适生区分为2个亚区。其中,潜在适生区第1亚区具有较好的蓝莓适种条件,非适生区第2亚区的蓝莓种植条件最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综合区划 潜在适生区 GIS
原文传递
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博 吕新彪 魏彦芳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研究。本文对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方法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成矿规律为基本的区域分异规律,县级行政单元作为基本地域单元,以矿业经济发展、基础地质调查与... 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研究。本文对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方法和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成矿规律为基本的区域分异规律,县级行政单元作为基本地域单元,以矿业经济发展、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等五方面为基础构建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思路。为不同区域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提供理论依据,为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划 综合区划 矿产资源 成矿规律
下载PDF
欧盟国家生物质能源供热利用综合分区——欧洲经验对中国的借鉴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晨晨 何继江 张浩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6,共10页
供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供热占到50%左右。2019年国际能源署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生物质能源作为优先发展的可再生供热来... 供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供热占到50%左右。2019年国际能源署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生物质能源作为优先发展的可再生供热来源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欧盟国家生物质供热事业发展较早、技术较为成熟、政策体系较为完善,其生物热能占欧盟可再生热能消费总量的86%,效果颇为显著,成为供热行业脱碳的重要动力,在全球范围具有极高的示范效应。文章构建欧盟国家生物质能源供热利用综合分区理论框架,基于对生物质能源供热体系供需潜力的测算,通过FCM法对欧盟28个国家的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量化分区。结果表明,欧盟各国生物质能源供热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五类利用综合区,分别是重点发展类(芬兰、瑞典、丹麦、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资源优先类(奥地利、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政策导向类(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塞浦路斯)、潜力良好类(捷克、匈牙利、希腊、西班牙、波兰、法国和斯洛伐克)和匮乏迟缓类(英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卢森堡和马耳他)。同时,探讨不同类型的欧盟国家生物质供热利用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结合中国现阶段供热实际情况及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即将面临的挑战,总结欧盟国家成熟的供热体系和丰富的供热经验,提出有利于中国清洁供暖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能源供应安全以及能源结构升级的一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生物质能源 供热 综合分区 供需
下载PDF
中国生态用地碳汇时空演进及综合分区研究
17
作者 高威 李强 +2 位作者 蒲雨池 吕军骁 江婉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7-1551,共15页
生态用地碳汇为从增汇角度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途径,综合分区优化对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测算中国31省(市、区)各类生态用地碳汇总量及单位面积碳汇量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核密度估... 生态用地碳汇为从增汇角度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途径,综合分区优化对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测算中国31省(市、区)各类生态用地碳汇总量及单位面积碳汇量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核密度估计,探究2000-2020年生态用地碳汇空间集聚特征和时空演进趋势,并基于碳汇与绿色GDP的脱钩关系和协调状态构建综合分区,结合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开展优化治理。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生态用地碳汇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均增速为0.077%;在空间上呈显著的集聚效应,湖南、贵州、广西属于高-高集聚区,形成高值辐射中心,山东属于低-低类型,为低值塌陷区。(2)生态用地碳汇总量空间差异明显,高碳汇区碳汇能力强于其他地区;核密度估计显示高碳汇区和低碳汇区碳汇呈增加趋势,中碳汇区保持相对稳定,且三者均存在区内集聚特征。(3)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用地碳汇与单位生态用地面积碳汇均以高-高集聚类型和低-低集聚类型为主,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尤其南部地区的省(市、区)具有单位面积生态用地碳汇优势和潜力。(4)生态用地碳汇与绿色GDP两者以脱钩和多元协调状态为主,大部分省(市、区)单位面积生态用地碳汇处于多元协调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碳汇积极作用显现。研究结果为改善生态用地碳汇能力和潜力,推进生态领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碳汇 演进趋势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脱钩模型 综合分区
下载PDF
金锁石林建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18
作者 武利超 《陕西煤炭》 2023年第5期185-189,194,共6页
金锁石林建设项目可以助推当地旅游发展,为了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对金锁石林征地建设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介绍金锁石林征地建设区工程概况,包括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中和建设后区... 金锁石林建设项目可以助推当地旅游发展,为了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对金锁石林征地建设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介绍金锁石林征地建设区工程概况,包括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中和建设后区域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进行预测评估;充分考虑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评估,根据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 综合分区 灾害防治
下载PDF
1996—2016年河北省耕地功能空间分异及综合分区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彦杰 刘欣 +3 位作者 唐守普 武爱彬 赵艳霞 沈会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117,共11页
以河北省14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开展耕地功能评价,分别采用主导功能系数和莫兰指数测度耕地主导功能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综合考虑耕地主导功能和空间集聚2个要素特征,划分耕地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1996—2016年,河北省耕地功能由单一... 以河北省14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开展耕地功能评价,分别采用主导功能系数和莫兰指数测度耕地主导功能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综合考虑耕地主导功能和空间集聚2个要素特征,划分耕地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1996—2016年,河北省耕地功能由单一功能主导逐渐向复合功能主导演变,生产和生态功能增强,社会功能减弱。(2)河北省耕地功能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平原区耕地生产、生态功能高值集聚,西北部山区耕地社会功能高值集聚的分布特征。(3)将河北省耕地划分为生产功能优势区、生态功能优势区、社会功能优势区和功能低值离散区4个功能区,针对不同耕地功能区,按突出主导功能、兼顾综合效益的原则实施耕地管理措施,引导耕地功能的调整,实现耕地多功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功能 空间集聚 主导功能 综合分区 河北省
原文传递
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湖北省风电场生态修复难易程度综合区划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晖 孙朋杰 +2 位作者 陈正洪 李辉 贺莉微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38-43,49,共7页
在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修复难易程度进行了综合区划,为不同区域风电场采取适合当地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影响风电场生态修复的气象、土壤、植被、地理信息、风能资源5大类要素12个指标因子... 在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修复难易程度进行了综合区划,为不同区域风电场采取适合当地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影响风电场生态修复的气象、土壤、植被、地理信息、风能资源5大类要素12个指标因子,并通过不同的拟合模型对相关指标因子进行建模。利用8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及2005个自动观测站2016—2018年观测资料,分区域建立气象要素模型,得到了年降雨量、夏季降雨量、年平均最低气温等指标的分布。利用月降水量,建立了简化的土壤降雨侵蚀力模型,得到了土壤降雨侵蚀力指标,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指标。通过陆地风能资源高分辨率(1 km)评估(30年平均)数据集,得到70 m高度风速、70 m高度风功率密度2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气象影响在风电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占主导的思想,对各指标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影响系数,通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法得到了湖北省风电场生态修复综合区划等级,即易恢复区、较易恢复区、较难恢复区、难恢复区。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大部,襄阳中部的岗地平原,鄂东的浠水、蕲春、团风等地;较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北部分丘陵地区;较难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北的大别山区、鄂东南幕府山区、鄂北桐柏山区、大洪山、恩施大部区域等中低山区;难恢复区分布在湖北省部分中高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生态修复 气象影响 综合区划 湖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