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安乐生 赵全升 +1 位作者 刘贯群 冯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1,共5页
从太湖流域国控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出发,利用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对各断面进行评价,系统分析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比较保守;②内梅罗指数法将"1"作为清洁与污染的分界点,指数偏小;③灰色关联... 从太湖流域国控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出发,利用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对各断面进行评价,系统分析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比较保守;②内梅罗指数法将"1"作为清洁与污染的分界点,指数偏小;③灰色关联分析法水质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较模糊综合评判法合理,结果也更接近于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④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结果重合度最高,且模糊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BP-ANN法的评价结果均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逼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以单因子指数法为基础,对劣Ⅴ类水进行细化,将恶臭对水质的不利影响考虑其中,其指数组成合理,且易于操作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志指数 模糊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BP-ANN
下载PDF
黄河干流水质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刘彦龙 郑易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2-1345,共14页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施中,分析流域的水质污染状况以及时空变化规律,成为保证流域水安全的首要任务.为了全面了解黄河流域近年来的水环境状况,基于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4~2018年的水质数据,使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层次聚类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施中,分析流域的水质污染状况以及时空变化规律,成为保证流域水安全的首要任务.为了全面了解黄河流域近年来的水环境状况,基于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4~2018年的水质数据,使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探究了黄河流域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方面,依据水质进行的时间聚类分析显示黄河流域水质可分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与水文时期基本对应.结合M-K趋势检验和WQI水质评价发现,黄河流域水质逐年改善,以2010年为关键时间节点.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汛期和非汛期主要污染指标均为NH_(4)^(+)-N和高锰酸盐指数.在空间变化方面,各研究断面水质均为显著改善的趋势.空间聚类显示S6断面(山西运城河津大桥)明显异于其它断面,经过对比发现S6断面常年污染严重.S7断面(河南济源小浪底水库)在汛期和非汛期呈现不同特点.各断面普遍存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NH_(4)^(+)-N,其中S6断面NH_(4)^(+)-N、高锰酸盐指数和DO污染均较为严重.NH_(4)^(+)-N和高锰酸盐指数在不同水文时期呈现不同特点,这与前者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工业源,后者主要来源于农业源有关.改进的WQI评价方法克服了单因子水质评价的缺点,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及水质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时空变化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黄河宁夏段水质评价及其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林涛 徐盼盼 +2 位作者 钱会 侯凯 杨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8-1396,共9页
以黄河宁夏段干流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水质样本点进行主因子分析、方差检验和聚类分组,对分组后的水质指标样本点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黄河宁夏段干流水体水质量为Ⅱ—Ⅴ类水质,入境断面水质... 以黄河宁夏段干流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水质样本点进行主因子分析、方差检验和聚类分组,对分组后的水质指标样本点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黄河宁夏段干流水体水质量为Ⅱ—Ⅴ类水质,入境断面水质量为Ⅱ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量为Ⅲ类水质.(2)从上游到下游断面水质呈现恶化趋势,平水期最好,丰水期次之,枯水期最差.(3)水质评价结果分辨率高,客观反映了黄河宁夏段综合水质特征信息.因此,基于多元统计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对黄河宁夏段水环境的水质评价工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宁夏段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污染源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7
4
作者 顾晓昀 徐宗学 +4 位作者 王汨 殷旭旺 刘麟菲 张欣 左德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44-1454,共11页
为全面了解北运河水系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质量,于2015年5月对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分别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底栖动物BI指数法对北运河水系进行水质评价,并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 为全面了解北运河水系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质量,于2015年5月对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分别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底栖动物BI指数法对北运河水系进行水质评价,并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正态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隶属于3门4纲6目11科11属,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整个水系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单一;底栖动物BI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72%的采样点水质为中污染(Ⅳ)或重污染(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超过57%的采样点水质为Ⅳ类及以下;根据K-S检验,两组评价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种评价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两种评价结果总体上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均显示北运河水系整体水质状况较差,干流水质状况优于支流,上游水质状况优于下游,温榆河上游、坝河下游、通惠河上游和凉水河的水质状况较差,温榆河源头和坝河上游的水质状况较好.两种评价结果在个别点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基于水体理化因子的评价结果稍优于水质生物评价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种评价方法在时空尺度上存在差异.针对城市化水平较高、人类活动干扰较强的北运河水系,同时采用这两种评价方法有助于全面了解其复杂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S/指数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水环境质量评价 北运河
下载PDF
不同赋权方法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程卫国 李亚斌 +1 位作者 苏燕 王坚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99,共7页
【目的】明确宁夏清水河各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分布特征,为流域水质评价提供依据,基于清水河3个水质监测断面(二十里铺、三营、泉眼山)2014-2016年的监测数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测数据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检测指标... 【目的】明确宁夏清水河各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分布特征,为流域水质评价提供依据,基于清水河3个水质监测断面(二十里铺、三营、泉眼山)2014-2016年的监测数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测数据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检测指标,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地区水质做出评价;结合3种赋权方法(超标倍数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对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改进,并做进一步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法显示二十里铺断面水质评价结果为Ⅱ类且基本保持稳定;三营断面2014、2015年评价结果满足Ⅲ类水质标准,2016年评价结果为Ⅳ类水质标准,且该断面水质有变差的趋势;泉眼山断面评价结果为Ⅱ类水且逐年减小,该断面水质有进一步变好的趋势。【结论】应用不同赋权方法对3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均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但超标倍数法和熵权法计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变异系数法较其他2种赋权方法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权重 主成分分析 水质评价 清水河
下载PDF
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龙玲 徐慧 +1 位作者 管桂玲 周莨棋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3期81-84,94,共5页
针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无法客观考虑指标权重的情况,将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相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单个指标权重赋值,将各指标权重用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上海... 针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无法客观考虑指标权重的情况,将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相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单个指标权重赋值,将各指标权重用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并与其他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宁区各等级河道水质时空差异明显;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此方法可操作性强,且能够直观地比较各个时间段每条河流的综合水质达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主成分分析 权重 水质评价 上海市长宁区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汉江中下游水质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马京久 喻婷 +2 位作者 陈燕飞 姚华明 李阳 《人民珠江》 2020年第9期63-69,共7页
随着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增长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引水,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生态环境压力逐渐明显。选取汉江中下游2001—2014年的沈湾、余家湖、皇庄、罗汉闸以及石剅5个监测断面5个主要水质指标氨氮(NH 3-N)、高锰酸盐指数(C... 随着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增长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引水,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生态环境压力逐渐明显。选取汉江中下游2001—2014年的沈湾、余家湖、皇庄、罗汉闸以及石剅5个监测断面5个主要水质指标氨氮(NH 3-N)、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总磷(TP),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汉江中下游水质,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汉江中下游综合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较差水质指标为TP和NH 3-N,较好水质指标为BOD 5,中游余家湖断面水质受NH 3-N影响较大,下游罗汉闸和皇庄断面综合水质限制因子为TP。空间上看,汉江中下游沈湾水质最好,石剅水质最差。从时间上分析,2001—2014年汉江中下游总体水质变化变好,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各个评价方法比较结果一致,综合指数法含有信息量更大,能充分表述每个断面的超标项个数以及污染程度,建议推广应用综合指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单因子评价法 秩相关系数法 汉江中下游
下载PDF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鄱阳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赖建平 周文斌 王毛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87,共4页
针对单因子和综合指数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的缺陷,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采用2011年平水期的实测水质资料,对鄱阳湖综合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各取样区综合水质指标均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但都存在单项指标劣于水环... 针对单因子和综合指数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的缺陷,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采用2011年平水期的实测水质资料,对鄱阳湖综合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各取样区综合水质指标均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但都存在单项指标劣于水环境功能区的对应目标;五河入湖口区综合水质级别空间差异明显,饶河和赣江入湖口水质不容乐观;鄱阳湖周边环境对各入湖水系入湖前水质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功能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水质评价 时空变化 鄱阳湖
下载PDF
汾河太原城区段支流水质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明德 卢建军 李春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由于历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汾河主河道水体的黑臭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汇入汾河的支流水体水质分析。故在现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的应用中,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对太原城区主要支流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评价了太原... 由于历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汾河主河道水体的黑臭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汇入汾河的支流水体水质分析。故在现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的应用中,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对太原城区主要支流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评价了太原城区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和黑臭程度,并据此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黄河山东段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时文博 曹春燕 +2 位作者 宋颖 李永军 董方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3,共6页
以黄河山东段为例,在利用方差分析(ANOVA)对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和利津5个断面2015-2017年各水质监测指标月度监测值进行时空尺度显著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180个水质样本分成12组,并以各组样本均值为基础,运用综... 以黄河山东段为例,在利用方差分析(ANOVA)对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和利津5个断面2015-2017年各水质监测指标月度监测值进行时空尺度显著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180个水质样本分成12组,并以各组样本均值为基础,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河流综合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山东段综合水质状况良好,综合水质类别为Ⅰ类或Ⅱ类;时间上,2015-2017年综合水质状况逐渐好转;空间上,利津断面综合水质状况最差,其余断面从上游到下游综合水质状况呈好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方差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黄河山东段
下载PDF
基于水质标识指数的黄河宁夏段水质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宁忠瑞 李虹彬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6-61,共6页
【目的】了解黄河宁夏段沿程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黄河干流宁夏段6个水质检测国控断面水质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河流年内进行水文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对水体质量有代表性影响... 【目的】了解黄河宁夏段沿程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黄河干流宁夏段6个水质检测国控断面水质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河流年内进行水文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对水体质量有代表性影响的水质指标,采用等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GB3838—2002)进行等级划分。【结果】(1)黄河宁夏段主要水体污染指标为有机无毒类及植物营养素(氮、磷)类污染物,对水体质量有代表性影响的指标为BOD5、COD、CODMn、面源污染物NH4+-N、TN;(2)黄河宁夏段干流水体质量为Ⅰ~Ⅱ类水,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工农业用水要求的Ⅲ类水指标;(3)从上游到下游水质呈现逐渐恶化趋势,其中麻黄沟水质污染最为严重;(4)流域枯水期水质明显劣于丰水期水质。【结论】农业面源类污染物是黄河宁夏段主要水体污染物。农业退水排放时,尤其在冬春二季应注意对黄河干流的生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黄河宁夏段 水质分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韩曦 王丽 +1 位作者 周平 孙庆业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7,共12页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改良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水质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殷飞 金世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1,共5页
为了实现对水质简单而全面的定性以及定量评价,采用改进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在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但综合水质基本都能满足功能区的要求;同时应用环保部推荐的S... 为了实现对水质简单而全面的定性以及定量评价,采用改进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在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但综合水质基本都能满足功能区的要求;同时应用环保部推荐的Speraman秩相关系数法对3个断面10 a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断面水质在2005-2014年变化均呈显著好转趋势。该评价方法不仅能对水质单项及综合指标类别进行比较,也可以在同一类别中进行水质好坏的比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变化趋势 秩相关系数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汛期浮游藻类与水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洁 杨娟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55-63,共9页
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内长江流速减缓、自净化能力降低,影响了藻类演替及水域水质。研究三峡库区重庆至三斗坪地区汛期浮游藻类及水质特征,依据水体生物、化学特征评价污染状况、划分水质类别,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保护水质的建议。调查期... 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内长江流速减缓、自净化能力降低,影响了藻类演替及水域水质。研究三峡库区重庆至三斗坪地区汛期浮游藻类及水质特征,依据水体生物、化学特征评价污染状况、划分水质类别,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保护水质的建议。调查期间,共鉴定藻类6门49属,以蓝藻、硅藻和绿藻为主,其中蓝藻占主要优势;多样性指数普遍在1—2之间。库区水环境中酸碱度(p H)、溶解氧(DO)、营养盐均适宜藻类生长,已具备了藻类爆发式生长的条件。由生物评价法和多种水质评价方法分析表明:汛期库区水体属富营养化水平,呈中度污染,水质主要受控于总磷(TP)、溶解性总固体(TDS)、透明度、p H,且总磷影响最为严重。生物和化学水质评价方法均反映出库区水体自上游至下游水质污染程度加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藻类 水质 生物指数法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的太湖宜兴段入湖港口水质时空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瑛 张建锋 +3 位作者 陈光才 徐永辉 陈云 刘永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9-405,共7页
针对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和近年来宜兴段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状况,以太湖大堤西岸3km缓冲区内的景观为研究区域,基于"源-汇"景观理论,计算了其"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并结合宜兴市10条主要入太湖港... 针对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和近年来宜兴段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状况,以太湖大堤西岸3km缓冲区内的景观为研究区域,基于"源-汇"景观理论,计算了其"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并结合宜兴市10条主要入太湖港口的实测水质数据,定量分析了太湖流域宜兴段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2010年有8个入湖港口的LCI值较2004年有明显下降;对应的水质指标方面,铵氮浓度降低了41.0%,说明LCI降低对氨氮浓度影响较大,而其他水质指标改善不明显。空间上,景观类型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变化对LCI值产生相应影响,而LCI值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景观空间格局变化会显著影响水质指标。总之,LCI值与水质指标中的铵氮和总氮密切相关,LCI值的变化趋势与各港口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LCI能够较好地反映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源-汇”景观生态 景观对比指数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原文传递
徐州市云龙湖水质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双圣 刘喜坤 +3 位作者 强静 刘汉湖 万永智 孙咏林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2-58,共7页
以徐州市云龙湖为例,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法将2015年15个采样点180个样本分成13组,以各组样本均值为基础,采用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方法得到各组水质评价结果,并将其分配到各组对应的水质样本点,以实现对多断面、长时间大量样本的水质评价;基... 以徐州市云龙湖为例,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法将2015年15个采样点180个样本分成13组,以各组样本均值为基础,采用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方法得到各组水质评价结果,并将其分配到各组对应的水质样本点,以实现对多断面、长时间大量样本的水质评价;基于水质评价结果,进行各样本点NH_4^+-N、COD_(Mn)浓度逐月增加值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云龙湖采样点水质状况分布在Ⅰ~Ⅳ级之间,其中大部分处于Ⅲ级以上。空间上云龙湖中心湖区水质明显好于入湖补水水质,时间上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中心湖区NH_4^+-N、COD_(Mn)质量浓度逐月变化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降水携带污染物入湖是云龙湖区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湖 聚类分析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水质评价 降水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东江惠州段水质污染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凡 胡芳 +4 位作者 聂小保 许振成 魏东洋 贺涛 赵学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采用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对东江惠州段2011年全年水质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惠州段各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支流西枝江以及淡水河污染严重;空间分布上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从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上干流水质丰水期比枯... 采用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对东江惠州段2011年全年水质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惠州段各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支流西枝江以及淡水河污染严重;空间分布上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从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上干流水质丰水期比枯水期污染严重,而支流在枯水期污染严重;NH4+-N是东江惠州段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点源是主要污染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污染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 水质 污染
下载PDF
里下河地区主要水环境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小雪 王腊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水质时空特征分析和污染源识别是里下河地区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11年里下河37个监测断面的10个水质指标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及GIS软件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水体污染物... 水质时空特征分析和污染源识别是里下河地区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11年里下河37个监测断面的10个水质指标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及GIS软件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水体污染物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汛期的综合水质要差于非汛期的综合水质,非汛期40.5%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断面,汛期70.3%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标准;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东北部的监测点水质劣于西南部的监测点水质,但是西南部的灌溉总渠沿线由于受洪泽湖的影响水质状况最好;汛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非点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的高锰酸盐、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非汛期为来源于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的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 污染源识别
下载PDF
山美水库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真明 沈春花 +1 位作者 涂帆 赵志领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17,共3页
根据2004-2006年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山美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总氮(TN)>总磷(TP)>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NH4+-N>5日生物耗氧量... 根据2004-2006年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山美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总氮(TN)>总磷(TP)>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NH4+-N>5日生物耗氧量(BOD5);山美水库水质总体达Ⅱ类水标准,满足水体功能区Ⅱ类水目标,但主要污染因子中有TN,TP,粪大肠菌群等3项水质指标超标,尤其是TN严重超标,达到地表水标准劣Ⅴ类;而TP和粪大肠菌群达到地表水标准Ⅲ类;总的来说,TN的严重超标,TP含量的逐年上升,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山美水库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下载PDF
长江徐六泾近6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响应机制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裕滔 周才杨 虞铭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5,63,共8页
根据徐六泾水质自动站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303周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5项水质基本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和3项重点监测指标(总有机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近6 a的变化趋势。对比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根据徐六泾水质自动站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303周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5项水质基本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和3项重点监测指标(总有机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近6 a的变化趋势。对比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3项指标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人工监测数据,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初步探究了自动监测系统对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的预警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徐六泾断面近6 a水环境质量较好,各指标数值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两种监测方式对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分别占比100%和84.2%,而对氨氮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20%的仅占比42.1%。经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两种方式的检测方法原理不同所引起的系统偏差。但通过单因子水质评价法进行评价时,两种方式的评价结果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自动监测系统根据响应机制能够直接反馈徐六泾断面水质综合变化情况。徐六泾水质自动监系统不仅为城市供水提供安全保障,更为保护长江口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趋势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自动监测系统 响应机制 徐六泾 长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