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阅 高文康 +1 位作者 叶进 杨玲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方式、饮食模式的不断改变和肥胖人数的增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也成为全球常见的慢性肝病。CHB合并MAFLD的发病率正迅速增长,目前CHB和MAFLD在发病...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方式、饮食模式的不断改变和肥胖人数的增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也成为全球常见的慢性肝病。CHB合并MAFLD的发病率正迅速增长,目前CHB和MAFLD在发病机制、治疗和临床预后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此外,CHB合并MAFLD患者是否应该即刻启动抗病毒治疗,MAFLD是否影响CHB患者抗病毒疗效,核苷(酸)类似物(NAs)是否影响机体代谢等问题,学界仍存在争议。文章从CHB合并MAFLD这部分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预后、治疗管理策略(尤其是NAs药物的抗病毒疗效)以及NAs药物对机体代谢的影响角度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机体代谢 完全病毒学应答 核苷(酸)类似物 流行病学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性别是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友德 刘薇 +4 位作者 刘锦屏 王春娟 华正中 刘玉翠 郭砚梅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CVR)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12月至2014年5月于烟台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166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 目的 探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CVR)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12月至2014年5月于烟台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166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因型、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载量、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和恩替卡韦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VR的累积发生率.CVR累积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累积CVR的差异,同时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发生CVR的影响因素.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48、96、144和192周的CVR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4.5%(87/157)、74.3%(106/129)、80.2%(109/119)和86.8% (110/112);Log-rank检验显示,女性、基因B型、基线ALT高水平和基线HBV DNA低载量患者CVR的累积发生率高于各项因素相应的对照组(x2=15.601,11.542,17.021和10.094,P值均<0.01),Cox风险回归模型提示仅女性是HBeAg阳性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发生CVR的影响因素[风险比(HR)为3.015,95%可信区间(CI):1.875 ~4.968,P<0.01].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率随恩替卡韦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女性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完全病毒学应答
原文传递
极低病毒血症: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临床新问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宇婧 丁银 +2 位作者 敖玲 张大志 蔡大川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7-1150,共4页
临床研究证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低水平病毒血症与多种临床不良结局相关。随着PCR检测水平的提升,高灵敏度PCR技术的HBV DNA检测下限可达到<5~10 IU/ml。以HBV DNA < 20 IU/ml为判断标准... 临床研究证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低水平病毒血症与多种临床不良结局相关。随着PCR检测水平的提升,高灵敏度PCR技术的HBV DNA检测下限可达到<5~10 IU/ml。以HBV DNA < 20 IU/ml为判断标准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者中,采用更高灵敏度PCR技术仍可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极低水平的病毒血症(HBV DNA<20 IU/ml,但> 5~10 IU/ml)。长期存在的极低水平病毒血症是否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结局,目前相关研究较少,需要积累更多的研究数据回答这一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极低病毒血症 完全病毒学应答
原文传递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答不佳的处理方案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清梅 江建宁 +7 位作者 苏明华 苏土梅 殷倩冰 胡伯斌 王荣明 梁蘅恺 韦璐 冯彦菲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和替诺福韦酯(TDF)对初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及应答不佳的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163例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不同...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和替诺福韦酯(TDF)对初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及应答不佳的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163例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不同分为TDF组(85例)和TAF组(78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应答的因素,并对基线HBV DNA、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药物、性别、基线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进行分层分析。分析治疗48周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20 kIU/L)的CHB患者结局。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基线ALT、基线HBV DNA、基线HBeAg是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基线ALT异常、基线HBV DNA载量低、基线HBeAg阴性患者更容易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均P<0.05)。治疗48周72.4%(118/163)的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TAF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高于TDF组(P<0.05),基线HBV DNA≤2×10^(5)kIU/L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基线HBV DNA>2×10^(5)kIU/L组(P<0.001)。在治疗48周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中,继续按原方案治疗48周者,78.6%(11/14)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转换或加用另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48周者,81.0%(17/21)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结论TDF和TAF均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且TAF疗效不劣于TDF;患者HBV DNA水平是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治疗48周发生应答不佳的患者应及时换药或在联合用药基础上增加剂量,促进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及减少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替诺福韦酯 完全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海艳 张龙琪 +1 位作者 王伟洪 童照威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1b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eg-IFNα-2a...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1b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eg-IFNα-2a、Peg-IFNα-2b分别联合RBV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12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时HCV RNA载量的变化,分析其与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l-ransferase,AST)$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s,PLT)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omplet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cE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9;χ~2=0.58,P=0.81;χ~2=0.42,P=0.84)。两组低病毒载量(HCV RNA<5.0lg拷贝/ml)患者的SVR均优于高病毒载量患者(χ~2=4.45,P=0.04;χ~2=4.86,P=0.03)。停药后随访24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t=21.62,P=0.00;t=20.87,P=0.00)、(t=23.08,P=0.00;t=20.03,P=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1,P=0.50)、(t=1.04,P=0.30);两组白细胞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97,P=0.54;t=6.98,P=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76);两组血小板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0;t=5.16,P=0.00),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1)。结论 Peg-IFNα-2a联合RBV及Peg-IFNα-2b联合RBV治疗1b型CHC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低病毒载量患者临床获益大于高病毒载量患者,早期RVR、cEVR对SVR的获得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快速病毒学应答 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 持续病毒学应答
原文传递
TAF治疗ETV经治的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6
作者 薛李娜 诸国兵 +1 位作者 吴琳霖 杨小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丙酚替诺福韦(TAF)继续治疗经恩替卡韦(ETV)治疗的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1例,纳入患者均接受ETV治疗至少48周,经检测符合LLV定义标准,被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应用丙酚替诺福韦(TAF)继续治疗经恩替卡韦(ETV)治疗的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1例,纳入患者均接受ETV治疗至少48周,经检测符合LLV定义标准,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继续应用ETV治疗48周,另51例换用TAF治疗48周。常规检测血清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定义为血清HBV DNA载量<20 IU/mL。使用瞬时弹性成像探测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在治疗48周末,TAF治疗组CVR为98.0%,显著高于ETV治疗组的24.0%(P<0.05),而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17.7%对4.0%,P>0.05)和ALT复常率(96.1%对98.0,P>0.05)无显著性差异;TAF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和LSM分别为(37.7±5.3)U/L、(34.8±5.7)U/L和(7.1±1.0)kPa,与ETV治疗组【分别为(36.2±4.8)U/L、(35.2±5.3)U/L和(7.8±1.1)kPa,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TAF组sCr和血清β_(2)-MG水平分别为(70.4±6.5)μmol/L和(1.3±0.3)mg/L,显著低于ETV治疗组【分别为(78.5±6.9)μmol/L和(1.6±0.2)mg/L,P<0.05】,而eGFR为(105.9±17.3)mL/min/1.73 m 2,显著高于ETV治疗组【(98.0±16.7)mL/min/1.73 m 2,P<0.05】。结论对于ETV经治后出现LLV的CHB患者转换为TAF继续治疗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安全性高,值得继续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经治 低病毒血症 丙酚替诺福韦 完全病毒学应答 治疗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8周病毒学不完全应答早期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子凡 丁洋 +2 位作者 张翀 樊耀昕 窦晓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不完全病毒学应答(PVR)比例越来越高,此时调整治疗策略会给部分患者带来临床不良结局的风险。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病毒学和血清学指标,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ETV治疗48周PVR... 目的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不完全病毒学应答(PVR)比例越来越高,此时调整治疗策略会给部分患者带来临床不良结局的风险。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病毒学和血清学指标,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ETV治疗48周PVR,指导临床早期调整治疗方案。方法入组患者:2018年1月起开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诊断的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口服ETV单药治疗。根据48周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其中HBV DNA<20IU/ml为完全病毒应答(CVR)组、HBV DNA≥20IU/ml为PVR组。比较两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病毒学及血清学指标,进行ROC曲线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找出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ETV治疗48周PVR的早期预测指标。结果截止到2020年7月共计90例患者完成48周治疗,其中CVR 50例(55.56%),PVR 40例(44.44%)。PVR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HBsAg、HBeAg、HBV DNA均明显高于CVR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24周HBV DNA定量(AUC=0.961,P<0.001;PPV=97.06%,NPV=87.50%)和HBeAg定量(AUC=0.883,P<0.001;PPV=90.63%,NPV=81.03%)的预测价值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24周HBeAg>1.952 log10 S/Co(OR=3.177,95%CI:1.261~8.267,P=0.018)和HBVDNA>2.205 log10 IU/ml(OR=43.197,95%CI;6.858~272.069,P<0.001)是PVR的独立预测指标,二者联合预测效果最好。结论治疗24周HBV DNA联合HBeAg定量可以早期预测ETV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ETV治疗48周PVR﹔治疗24周HBV DNA和HBeAg均>2 log10的患者继续治疗至.48周均不能获得CVR,建议此时应该调整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完全病毒应答 不完全病毒应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