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心脏起搏导线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慎 刘菁 +4 位作者 郭惠明 曾庆诗 雷迁 钟执文 李小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11月,50例有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心脏病患者在我院心外科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治疗,按照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1...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11月,50例有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心脏病患者在我院心外科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治疗,按照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15.7)岁;传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4.2±17.7)岁。比较两组放置起搏导线时间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术中出血、心脏压塞、起搏导线引发的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改良组起搏导线放置时间较传统组短(P<0.001)。所有患者在中期随访期间,未发现中量以上心包积液、起搏导线移位等情况。结论在完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中经我们改良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放置方法简单易行缩短了术中起搏导线的放置时间,效果良好。短期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但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辅助 心脏手术 心外膜 临时起搏导线 改良植入方法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完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安生 刘以尧 +6 位作者 段贵新 李秀贞 王伟 王康武 刘戈 张雷 宋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4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行选择手术方式,19例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21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术后3个...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4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行选择手术方式,19例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21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术后3个月利用肺癌患者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reatment-Lung,FACT-L)中文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胸腔镜组在身体状况(19.90±1.30 vs.17.10±1.40,t=6.533,P=0.000),情感状况(16.95±1.25 vs.14.15±2.05,t=5.147,P=0.000),功能状况(18.50±2.35 vs.16.45±2.45,t=2.694,P=0.025)及附加状况(20.40±2.35 vs.18.45±1.25,t=3.321,P=0.009)方面评分均高于开胸组,在社会及家庭状况方面两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胸腔镜组术后生活质量总体状况评分高于开胸组(89.50±6.54 vs.81.40±6.25,t=4.004,P=0.003)。结论 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 开胸肺叶切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田界勇 马冬春 +6 位作者 徐美清 魏大中 郭明发 梅新宇 徐世斌 柯立 徐广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135.0±32.5)min,术中出血量(230.0±80.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8±2.1)d,术后第3 d疼痛评分(5.3±1.2)分。共清扫淋巴结520组,1 568枚,5.8组/例、17.4枚/例;淋巴结有转移71组,阳性率13.7%(71/520)。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其余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与开胸手术相似,可作为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周围型肺癌 疗效
原文传递
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大令 王文钰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选择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于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选择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于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1年和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1年、3年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患者恢复快,是临床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 开胸术
下载PDF
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朱玉龙 马红霞 冯新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c-VATS)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早期NSCL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单向式c-VATS肺癌根治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3、5年生存率,对患者进行... 目的 探讨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c-VATS)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早期NSCL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单向式c-VATS肺癌根治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3、5年生存率,对患者进行长期规律随访,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考察分析。结果 本研究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肺动脉栓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2-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38个月,3年生存率为64.3%(36/56),5年生存率为48.2%(27/5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术后有无规范放疗、肿瘤直径及脉管内栓瘤与术后3年、5年生存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单向式c-VATS肺癌根治术用于早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生存期长,病理分期、术后有无规范放疗、肿瘤直径及脉管内栓瘤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完全胸腔镜手术 单向式 病理分期 预后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对患者引流量、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健 洪卫东 卢金山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对患者引流量、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肺癌患者60例分为2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全胸腔镜组(30例),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常规开胸组(3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对患者引流量、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肺癌患者60例分为2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全胸腔镜组(30例),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常规开胸组(3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复发、远处转移、3年生存情况。结果全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开胸组(P <0. 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常规开胸组(P <0. 05),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时间、下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开胸组(P <0. 05),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 7%)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26. 7%)(P <0. 05),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开胸组(P <0. 05)。结论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更能有效减少患者引流量,降低患者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肺癌 引流量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三尖瓣成形外科手术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晓慎 刘菁 +3 位作者 陈寄梅 曾庆诗 雷迁 李小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保护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的三尖瓣手术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三尖瓣病变类型分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67例,二... 目的探讨保护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的三尖瓣手术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三尖瓣病变类型分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67例,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73例,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其他疾病合并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根据三尖瓣病变程度分为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85例,中度关闭不全83例,轻度关闭不全87例。所有病例中含再次三尖瓣手术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三尖瓣De Vega瓣环成形术16例,三尖瓣Kays瓣环成形术40例,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174例,3例采用人工腱索,4例采用"缘对缘"技术,三尖瓣置换术18例。同期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5例。术前、术后均使用食道超声评估三尖瓣形态,综合评估成形效果。结果 255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转正中胸骨切口及围手术期死亡,无心包填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再次开胸止血5例。手术时间(185.3±58.6)min,体外循环时间(116.7±4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3.7±61.4)min,气管插管时间(12.6±3.6)小时,胸腔引流液(237.3±308.9)ml,术后住院时间(5.3±2.6)天。住院期间未使用血制品率81.0%。术后5天至3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重度返流2例(0.8%),中度返流3例(1.2%),轻度返流130例(52.4%)。结论完全胸腔镜技术应用于三尖瓣成形是可行的,对于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暴露好,经过改良的成形方法可以运用于复杂的三尖瓣成形手术。该术式对于减低围术期死亡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ICU停留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以及更好的血液保护预期有积极意义。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完全胸腔镜下行人工瓣环成形术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外科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心脏手术 三尖瓣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全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景晖 陆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8期1675-1680,共6页
目的:探析全胸腔镜手术(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CVAT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武威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10例NSCLC... 目的:探析全胸腔镜手术(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CVAT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武威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1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开胸组(35例)、CVATS组(40例)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组(3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T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VAMT组和开胸组,且VAMT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CVATS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开胸组(17.1%;χ^2=4.730,P=0.03),CVATS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AMT组,VAMT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92,P=0.12;χ^2=0.467,P=0.49)。CVATS组、VAMT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评价、下床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开胸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CVATS组、VAMT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评价评分、下床活动能力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ATS手术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中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君 徐美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左肺上叶33例、下叶39例,右肺上叶53例、中叶25例、下叶45例,右中上叶1例,右中下叶4例。肿瘤大小1~10cm...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左肺上叶33例、下叶39例,右肺上叶53例、中叶25例、下叶45例,右中上叶1例,右中下叶4例。肿瘤大小1~10cm,平均4cm。结果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9例,余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60~25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900ml,平均140ml。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4~19d,平均7.1d;术后住院时间4~20d,平均9.2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有效,特别适用于周围型的肺部良、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经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林育超 倪武 +1 位作者 张锡贵 谭梦婷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各4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VA...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各4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VAS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肺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下载PDF
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cVATS)与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4
11
作者 雷乘强 文光锐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2期1990-1992,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c VATS)与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观察组)60例,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组(对照组)20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c VATS)与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观察组)60例,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组(对照组)20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和48 h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疼痛及止疼药物使用。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在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降低创伤和出血量,减少术后患者疼痛的优点,是1种值得推荐的治疗肺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完全电视胸腔镜 效果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单操作孔法行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洪飚 罗锋 +2 位作者 黄伟 余欣 宋小元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75-177,181,共4页
目的对比完全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法和完全电视胸腔镜3孔法分别行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该类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电... 目的对比完全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法和完全电视胸腔镜3孔法分别行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该类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单操作孔行肺叶切除术者为单操作孔组(n=41),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3孔法行肺叶切除手术者为3孔法组(n=4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质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手术疗效(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VAS评分)、手术疗效满意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期间死亡病例。单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明显优于3孔法组(P<0.05,P<0.01);单操作孔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3孔法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3孔法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逐渐显著减小(P均<0.01);单操作孔组术后1、3、5 d的疼痛VAS评分低于3孔法组(P均<0.01)。两组手术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单操孔手术行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及总引流量少、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较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单操作孔 完全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全胸腔镜微创肺癌根治术手术创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建强 杨绍军 +4 位作者 李旭 杨立民 王曦 凌锋 赵之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76-80,共5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t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的创伤性指标,进一步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微创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t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的创伤性指标,进一步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微创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c-VATS组)45例,随机选择42例传统开胸(TOS组)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围术期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CRP,WBC、N、L)、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引流时间TOS组较c-VATS组明显延长[(4.64±2.10)d vs(3.20±1.20)d,P=0.000];与TOS组相比,VATS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167.4±68.5)mL vs(288.6±84.0)mL,P=0.000];2组患者围术期CRP,WBC,N,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3 d、7 d、30 d时c-VATS组疼痛评分均低于TOS组,其中两组间术后1 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术后3 d,7 d,30 d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00,0.000,);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术后7 d,30 d时c-VATS组均明显优于TOS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0).结论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不论近期效果还是远期效果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更微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术 肺癌 手术创伤 微创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凯斌 秦治明 +1 位作者 左小平 郑相如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91-392,395,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213例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82例在完全胸腔镜下下行肺癌根治术(CVATS组),63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肺癌根治术(VAMT组),比较分析2组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213例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82例在完全胸腔镜下下行肺癌根治术(CVATS组),63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肺癌根治术(VAMT组),比较分析2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需要镇痛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小于CVATS组(P<0.05)。VAMT组术后胸腔置管时间与CVATS组比较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肺叶切除可彻底清扫淋巴结;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适宜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轶峰 姜建青 +3 位作者 杨列 俞永康 李卫 郑秀山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1例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患者单操作孔手术16例,三孔手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95(30~160)min,术中出血平均110(20~4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1例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患者单操作孔手术16例,三孔手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95(30~160)min,术中出血平均110(20~4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430(300~9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3(4~8)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对于囊肿和直径小于4 cm的实性肿瘤,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纵隔肿瘤 单操作孔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可兵 史冬森 +1 位作者 吴伟 杨锦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一帆 金健 +3 位作者 李霭建 王革平 雷耀昌 宋波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对比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性回顾66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将其中28例施行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分为A组,38例施行开胸... 目的对比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性回顾66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将其中28例施行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分为A组,38例施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分为B组,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胸液量,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ision analogue score,VAS),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更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全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生存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总飞 杨慧远 +2 位作者 刘先本 张瑞祥 刘士磊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3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cVAT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生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3 3例肺癌患者分为cVATS组(n=43例)、VAMT组(n=46)和传统开胸组(n=44)。比较3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cVAT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生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3 3例肺癌患者分为cVATS组(n=43例)、VAMT组(n=46)和传统开胸组(n=44)。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5年生存率。结果cVATS组、VAMT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开胸组,且cVATS组患者的术后NRS评分、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VAMT组(P<0.05)。cVATS组、VAMT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开胸组(P <0.05)。3组患者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VATS、VAMT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肺癌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别。cVATS、VAMT更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 肺癌 生存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246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超 孙耀光 +4 位作者 田文鑫 佟宏峰 吴青峻 焦鹏 于瀚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0-682,68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6月完成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手术246例,其中234例肺癌,12例良性病变。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全部操作在胸腔镜下完成。术者和助...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6月完成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手术246例,其中234例肺癌,12例良性病变。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全部操作在胸腔镜下完成。术者和助手均位于患者腹侧,由术者完成全部操作。胸腔镜观察孔选择腋中线第8肋间长1.5 cm,操作孔选择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以乳突牵开器牵开皮肤和肌肉或者使用切口保护套进行显露。主要解剖结构处理顺序为叶裂、舌段和后段动脉、舌段及上肺静脉、支气管、尖前段动脉。肺癌患者均清扫纵膈淋巴结:4、5、6、7、8、9组。结果 3例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剔除3例中转开胸,243例手术时间85~195 min,中位手术时间112min;术中出血30~600 ml,(155±54)ml。234例肺癌淋巴结切除数量14~57枚,(21±6)枚。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9分,(3.5±1.9)分。术后总引流量350~1850 ml,中位引流量460 ml;术后带胸管时间2~7 d,平均3 d。术后住院5~14 d,(7±2)d。随访至2016年6月,12例良性肿瘤随访1~30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全部存活;234例肺癌中,失访37例,197例随访1~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存活95例,死亡102例,死亡患者术后生存时间6~3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而且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单操作孔 肺叶切除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六伢 李远静 +1 位作者 陈维 孟小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23例腹型肥胖伴低肺功能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术后1周内心肺并发症,术前2 d,术后第3、7天,1.5、3、6个月行肺功能...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23例腹型肥胖伴低肺功能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术后1周内心肺并发症,术前2 d,术后第3、7天,1.5、3、6个月行肺功能检查及登楼试验,评价心肺功能。结果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39.1%(9/23)。术后第3天较术前FVC[(1.83±0.45)L vs.(2.70±0.68)L,q =7.936,P <0.05]、FEV 1.0[(1.05±0.29)L vs.(1.75±0.25)L,q =9.745,P <0.05]、FEV 1.0/FVC[(53.3±7.6)% vs.(70.2±6.0)%,q =9.902,P <0.05]、MVV[(55.3±14.9)L /min vs.(86.8±16.5) L /min,q =9.279,P <0.05]、FRC[(1.50±0.27)L vs.(2.25±0.35)L,q =8.920,P <0.05]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较术前FVC[(2.07±0.53)L vs.(2.70±0.68)L,q =5.747,P <0.05]、FEV 1.0[(1.35±0.31)L vs.(1.75±0.25)L,q =5.568,P <0.05]、FEV 1.0/FVC[(57.6±7.4)% vs.(70.2±6.0)%,q =7.382,P <0.05]、MVV[(66.3±15.8)L /min vs.(86.8±16.5) L /min,q =6.038,P <0.05]、FRC[(1.68±0.35)L vs.(2.25±0.35)L,q =6.779,P <0.05]下降明显;术后第7天与第3天比较,FEV 1.0[(1.35±0.31)L vs.(1.05±0.29)L,q =4.176,P <0.05]、MVV [(66.3±15.8)L /min vs.(55.3±14.9) L /min,q =3.240,P <0.05]有统计学差异,在短期内恢复;术后1.5月较术后第3、7天 FVC、FEV 1.0/FVC、MVV 明显好转(P <0.05),与术后3、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肺功能趋于稳定;FVC、FEV 1.0、FEV 1.0/FVC、MVV 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表明肺功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登楼试验显示术后第7天仅2例(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肺癌 全胸腔镜 肺叶切除 低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