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新议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也陶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当今学者多以马王堆出土医书为据,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之上限在其之后。文章根据《左传》、《史记》、《黄帝内经》的有关内容,以及国学对《周官经》成书时代的考证,提出《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可以限定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531年后的20... 当今学者多以马王堆出土医书为据,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之上限在其之后。文章根据《左传》、《史记》、《黄帝内经》的有关内容,以及国学对《周官经》成书时代的考证,提出《黄帝内经》成书时代可以限定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531年后的200~300年之间。某些篇章成书更早,可能追溯至殷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书时代 左传 黄帝内经 周官经 史记
下载PDF
冯友兰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有关法律思想的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宇培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冯友兰对中国思想史上相关人物的法律思想作了相当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包括对法家先驱、前期法家、韩非等中国古代大家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解释。这些解释作为“三史释今古”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法律... 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冯友兰对中国思想史上相关人物的法律思想作了相当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包括对法家先驱、前期法家、韩非等中国古代大家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解释。这些解释作为“三史释今古”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法律思想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三史释今古”
下载PDF
论欧阳修《新五代史》的编纂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宋馥香 王海燕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8-94,共7页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新五代史》编纂特点的考察,揭示历史编纂与史家、时代的关系。体现于通排纪、传和善恶必书中"不没其实"的义例原则,反映了欧阳修以功业、道德标准评价历史和人物,并把功业标准作为道德标准承载体的理论;...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新五代史》编纂特点的考察,揭示历史编纂与史家、时代的关系。体现于通排纪、传和善恶必书中"不没其实"的义例原则,反映了欧阳修以功业、道德标准评价历史和人物,并把功业标准作为道德标准承载体的理论;人物传全部采用类传的形式,揭示出北宋中期史学在经学影响下以儒家思想为品评人臣标准的倾向;而欧阳修对旧史志的高度简化,则反映了他以拾遗纠谬的态度和朴素的唯物方式对待历史上天人关系的思想,开启了二十四史中以"著其灾异而削其事应"原则书写纪、志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五代史》 编纂特点 时代 关系
下载PDF
论“中国出版家”丛书的时代价值与学术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军 曾建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杰出人物为代表的出版人的奋斗史。"中国出版家"丛书是我国第一次规模化地为出版领域杰出人物立传的文化出版工程。从已出版的出版家传记来看,明显表现出了"出版+生活"的客观呈...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杰出人物为代表的出版人的奋斗史。"中国出版家"丛书是我国第一次规模化地为出版领域杰出人物立传的文化出版工程。从已出版的出版家传记来看,明显表现出了"出版+生活"的客观呈现、"商业+文化"的全面观照、"征实+评价"的融合刻画编撰特色。"中国出版家"丛书的出版,有助于唤起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意识,有助于传承出版业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出版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学术意义表现为透过出版家个体的研究,构建以人为本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展现出版行业与国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出版 出版家 “中国出版家”丛书 编撰特色 时代价值
原文传递
管窥《上海年鉴》编纂之要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吕鲜林 《上海地方志》 2016年第1期63-71,95,共10页
《上海年鉴》系统、连续、权威地记载了上海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脉络及主要成就,为认识上海、把握上海、宣传上海、推进上海未来发展提供丰厚的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治理理念及图书文本形式的变革,《上海年鉴》... 《上海年鉴》系统、连续、权威地记载了上海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脉络及主要成就,为认识上海、把握上海、宣传上海、推进上海未来发展提供丰厚的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治理理念及图书文本形式的变革,《上海年鉴》编纂实践也在与时俱进,主要表现为注重编纂宗旨,注重编纂时效,注重继承创新,注重开发利用,注重团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年鉴 编纂要略 与时俱进
下载PDF
《三国演义》成书年代和作者生活时代研究述略──《三国演义》文献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伟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5-51,共7页
《三国演义》成书年代和作者生活时代一直尚无定论。关于作者生活时代的说法主要有“元末明初”、“宋代乃至以前”、“元代中后期”、“明中叶”等数说。成书年代的探讨则基本上以这种说法为框架。本文以史为经,以“说”为纬,对此作... 《三国演义》成书年代和作者生活时代一直尚无定论。关于作者生活时代的说法主要有“元末明初”、“宋代乃至以前”、“元代中后期”、“明中叶”等数说。成书年代的探讨则基本上以这种说法为框架。本文以史为经,以“说”为纬,对此作了详今略古、突出重点的梳理,以期鉴往知来,对今后《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献学 成书年代 作者生活时代 文学研究
下载PDF
ARM-Linux环境下UDP协议的通信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浩 邵平凡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第5期3001-3003,3008,共4页
进行UDP协议通信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状态是相对独立的,发送端不与接收端建立连接,而是不停向接收端发送,为了确保不丢失报文,上位机采取了按固定次数重发相同内容报文的机制。这种机制虽然可以有效确保报文不丢失,但大量冗余数据报被发... 进行UDP协议通信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状态是相对独立的,发送端不与接收端建立连接,而是不停向接收端发送,为了确保不丢失报文,上位机采取了按固定次数重发相同内容报文的机制。这种机制虽然可以有效确保报文不丢失,但大量冗余数据报被发送,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显然重发次数越多,冗余数据报越多,效率越低。要想有效保证数据报准确发送的同时又不产生过多冗余数据报,那么重复发送的次数的确定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以下给出一种确定上位机重发次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UDP协议 重发机制 重发次数
下载PDF
魏晋文学史的原生态视角——以《世说新语》与魏晋文学的关联性研究为例
8
作者 赵雷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研究时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研究时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这个视角对于考查魏晋文学的重情色彩、玄言诗在东晋的繁荣、山水诗歌的萌动等文学现象都有启示意义。把上述文学现象置入《世说新语》所提供的"原生态"环境中,或能加深对魏晋文学演进的整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学史 原生态视角 世说新语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官修书研究的一部力作——读霍艳芳博士《中国图书官修史》
9
作者 江曦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第5期118-120,共3页
霍艳芳博士的《中国图书官修史》作为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官修书的专门著作,其优长有四,即内容完备、征引宏富、结论可靠、屡有新见,填补了学术史的空白。虽然其中存在些许疏漏之处,仍不失为研究中国古代官修史乃至整个中国图书编修史的... 霍艳芳博士的《中国图书官修史》作为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官修书的专门著作,其优长有四,即内容完备、征引宏富、结论可靠、屡有新见,填补了学术史的空白。虽然其中存在些许疏漏之处,仍不失为研究中国古代官修史乃至整个中国图书编修史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修史 中国 古代 文献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