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特点 被引量:39
1
作者 闫军堂 刘晓倩 +3 位作者 马小娜 梁永宣 刘敏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364-366,共3页
角药是3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而成,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知识,谨遵经旨,将其分为同类相须、异类相使、阴阳配伍... 角药是3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而成,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知识,谨遵经旨,将其分为同类相须、异类相使、阴阳配伍、气血配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开阖并施、散敛兼顾、润燥相随、攻补同施、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表里兼顾、气味配伍等14个方面,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深入挖掘经方配伍规律,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角药 配伍特点
下载PDF
曾庆琪教授经验方前列腺炎Ⅰ号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勇 杨凯 曾庆琪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对前列腺炎Ⅰ号进行分析评判,以分析曾庆琪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点,供临床参考。方法:简要介绍曾庆琪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对前列腺炎Ⅰ号进行辨析,并介绍典型病案。结果:前列腺炎Ⅰ号的适应证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 目的:对前列腺炎Ⅰ号进行分析评判,以分析曾庆琪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点,供临床参考。方法:简要介绍曾庆琪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对前列腺炎Ⅰ号进行辨析,并介绍典型病案。结果:前列腺炎Ⅰ号的适应证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病机相符,组方合理,疗效确切。结论:前列腺炎Ⅰ号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上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Ⅰ号 慢性前列腺炎 方药组成 配伍特点 曾庆琪教授
下载PDF
探讨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 被引量:16
3
作者 次仁巴珍 顾健 史志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通过初步了解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以期为藏药方剂组方的优化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新修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典籍,概括二十五味松石丸中所含25味药的"... 目的:通过初步了解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以期为藏药方剂组方的优化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新修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典籍,概括二十五味松石丸中所含25味药的"味"、"性效"并分析二十五味松石丸的药"味"、"性效"的配伍特点,整理出21种常用治疗肝病的藏药方剂,统计二十五味松石丸的各成分药在21种常用治疗肝病藏药方剂中单味药的使用频次和药对配伍频次,并进行分析。结论:结果表明,二十五味松石丸是以清热药配伍为主的组方,主要治疗热性肝病,其核心组合成分为西红花和牛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 治疗肝病 配伍特点 核心成分
下载PDF
张仲景解表类“角药”的配伍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甜 王雪茜 +4 位作者 程发峰 连雅君 樊姝宁 邓楠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50-853,共4页
“角药”是具有相互关联作用的三味中药的有机组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思想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应用前提,以“三足鼎立,互为犄角”为核心特点,介于中药和方剂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可以独立成方,也可以作为方剂中的主药或辅药,能显著提高临... “角药”是具有相互关联作用的三味中药的有机组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思想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应用前提,以“三足鼎立,互为犄角”为核心特点,介于中药和方剂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可以独立成方,也可以作为方剂中的主药或辅药,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配伍巧妙,药方精简,本文以解表方剂为切入口,基于原文,分析和探讨经方中解表类“角药”的配伍特点,从解肌发表、发汗解表、解表散寒、清热解表、化饮解表、解表清里、化气解表、温经解表、扶阳解表这9个角度加以详实梳理,对张仲景解表类“角药”形成整体归纳,以期对经方中“角药”的价值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临证运用经方提供新的思考方式,最终扩大经方的临证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药 伤寒论 解表药 配伍特点 经典方剂 临床应用 理论研究 @张仲景
下载PDF
运用橘皮竹茹汤护胃清热降逆止呕 被引量:7
5
作者 温桂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404-5406,共3页
橘皮竹茹汤不但能护胃清热,使热清津生,而且能降逆和胃止呕。凡是由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引起的病变,无论胃肠病或妇科病,或男或女,或年老体衰,或病情复杂多变,只要病机吻合,均可使用。本方不但可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呃逆,而且对于妇人... 橘皮竹茹汤不但能护胃清热,使热清津生,而且能降逆和胃止呕。凡是由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引起的病变,无论胃肠病或妇科病,或男或女,或年老体衰,或病情复杂多变,只要病机吻合,均可使用。本方不但可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呃逆,而且对于妇人妊娠恶阻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竹茹汤 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张昱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如梦 张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895-899,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张昱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收集整理临证医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张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药对组成、配伍特色以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的临床药理机制,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张师认... [目的]总结分析张昱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收集整理临证医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张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药对组成、配伍特色以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的临床药理机制,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张师认为"虚-风(内风、外风)-瘀-毒"为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临证时以扶正与祛邪为纲,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药对组合治疗。对于正气不足者,常用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于邪实者,针对风、瘀、毒不同致病因素,分别采用祛风、活血、解毒等药对以祛除邪气。所举医案,患者辨证为气虚血瘀兼风邪热毒,张师治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祛风解毒等常用药对,收效甚佳。[结论]张师运用药对组合治疗慢性肾炎,其方药精简,配伍合理,疗效显著,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病因病机 药对 配伍特色 医案 张昱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陈士铎辨治头痛临证经验和特色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敏 许晴 +3 位作者 汤小茜 李茜 王奇林 董昌武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5期490-493,共4页
清代名医陈士铎论治头痛卓见成效,陈士铎将头痛病因病机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辨明所袭经络;内伤头痛,以肝脏象理论为核心,责之脾肾。陈士铎认为外感头痛当疏散风邪,分经论治;内伤头痛当从肝脾肾三脏出发,以审因论治。用药规律则善... 清代名医陈士铎论治头痛卓见成效,陈士铎将头痛病因病机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辨明所袭经络;内伤头痛,以肝脏象理论为核心,责之脾肾。陈士铎认为外感头痛当疏散风邪,分经论治;内伤头痛当从肝脾肾三脏出发,以审因论治。用药规律则善用引经药以直达病所,常以柴胡、白芍相配,一散一收,一升一补,以获奇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士铎 头痛 肝脏象理论 临证经验 配伍特色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中石膏配伍特征探讨张仲景用药特色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威 赵国平 +2 位作者 黄妍丽 姜洮洮 何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304-1306,共3页
通过探究《伤寒论》中石膏的配伍特征的,我们发现石膏并非仅仅简单用于清热,在与不同药配伍取用不同计量时则其产生的作用不同。有上病下取,清补兼施,同类相求,升降脾胃,寒热相制的不同配伍特征。张仲景用药独开中药一药多用之先河,为... 通过探究《伤寒论》中石膏的配伍特征的,我们发现石膏并非仅仅简单用于清热,在与不同药配伍取用不同计量时则其产生的作用不同。有上病下取,清补兼施,同类相求,升降脾胃,寒热相制的不同配伍特征。张仲景用药独开中药一药多用之先河,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典范,我们应该加以探索继承祖先宝贵的用药经验。仲景用药并不局限于其单味药的功效,而是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配伍,即便是相同的配伍在用量不同时则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通过学习仲景这种宝贵的思想,并在其配伍思想规律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临床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石膏 配伍特征 用药特色
下载PDF
汪红主任医师自拟扶正杀菌方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克慧 刘军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87-89,112,共4页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日趋增多,多种因素兼夹可导致部分患者对标准四联疗法耐药或无法耐受,汪红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立先调脾胃后杀菌的思路,自拟扶正杀菌方。本文主要简介汪红主任医师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对扶正...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日趋增多,多种因素兼夹可导致部分患者对标准四联疗法耐药或无法耐受,汪红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立先调脾胃后杀菌的思路,自拟扶正杀菌方。本文主要简介汪红主任医师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对扶正杀菌方的组方进行分析,并介绍典型病案,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补脾胃 扶正杀菌方 方药组成 配伍特点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消渴病历代组方配伍特点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明玉 丁舸 +2 位作者 肖辉 黄勇进 李丛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4期3841-3845,共5页
目的研究消渴病的历代不同时期组方用药配伍特点,分析消渴病治疗思路及用药演变特点,为中医消渴病临床用药提供思路创新。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与消渴病相关方剂626首,并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对唐及唐以前、宋金元... 目的研究消渴病的历代不同时期组方用药配伍特点,分析消渴病治疗思路及用药演变特点,为中医消渴病临床用药提供思路创新。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与消渴病相关方剂626首,并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对唐及唐以前、宋金元及明清时代的消渴方药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历代医家医治消渴病都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及解表药为重。唐代及唐以前治疗消渴常用中药有甘草、麦冬、生姜、石膏等13味,形成3组聚类组合;宋金元时期常用中药有甘草、麦冬、黄连、肉桂等19味,形成5组聚类组合;明清时期常用中药有甘草、麦冬、五味子、白芍、乌梅等17味,形成6组聚类组合。结论历代不同时期对消渴病治法基本一致,以补气滋阴降火为主,兼顾祛湿收涩发表,用药配伍特点体现在扶正祛邪,散收结合,补中有泻,标本兼顾。此外,唐代及唐以前治疗消渴侧重补益脾气,并配合泻热活血、拔毒生肌法以治疗消渴并发兼症,宋金元时期则更加注重理气活血及温补元阳之法,明清时期医家收涩药的配伍更为灵活,并开创从肝论治消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组方配伍特点
下载PDF
枳实消痞丸配伍特点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洁 梁超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24期99-99,共1页
枳实消痞丸消补兼施,寒热并用,为行气消痞良剂,对功能消化不良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枳实消痞丸 配伍特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