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法治意涵 被引量:80
1
作者 黄进 鲁洋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共11页
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国际法治的内容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内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该理念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和重大的国际法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立法、执... 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国际法治的内容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内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该理念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和重大的国际法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立法、执法、司法理念主要包括推进国际立法民主化、国际执法严格化、国际司法公正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互动理念主要包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加强国际法治合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国际事务、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国际法教育、研究和运用理念主要包括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及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国际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63
2
作者 杜之利 苏彤 +1 位作者 葛佳敏 王霞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202,共16页
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当从"碳源"和"碳汇"两方面着手。森林具有的生态净化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森林碳汇将在中国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森林碳汇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森林资源... 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当从"碳源"和"碳汇"两方面着手。森林具有的生态净化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森林碳汇将在中国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森林碳汇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碳汇发展很难实现区域上的完全分割,基于全球视角的分析便成为探讨中国碳汇发展的必然前提。本文基于森林碳汇核算公式推导出碳汇空间效应模型,根据1990—2015年全球1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分析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国间的森林碳汇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各国森林碳汇的发展往往无法独善其身。非政府组织活跃度能够促进本国森林碳汇的发展,但具有负向的外溢效应;森林面积的增长虽然对本国碳储量密度没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其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对邻国具有较大的正向溢出效应;薪柴的使用会对环境有正向反馈作用,并对其他国家也能带来正向影响,表明森林可进行适量但不过度的砍伐。鉴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森林碳汇发展造成了间接的负面影响,中国在制定具体的碳汇发展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和其他国家带来的间接影响,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其他国家制定共同应对策略,协调促进森林碳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森林碳汇 空间溢出效应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中国实践 被引量:44
3
作者 吴志成 王慧婷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3,154-155,共2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逆全球化的泛起,全球治理赤字也日趋严重,加强国家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国家的全球治理能力主要表现为国家为有效解决全球性问题而主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素质和技能,包括硬能力、软能力和巧能...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逆全球化的泛起,全球治理赤字也日趋严重,加强国家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国家的全球治理能力主要表现为国家为有效解决全球性问题而主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素质和技能,包括硬能力、软能力和巧能力三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中国的参与和融入不仅促进了全球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升了全球公信力和影响力,也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但是,参与全球治理的硬能力相对欠缺、软硬能力发展不平衡、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和引领能力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明显制约。进入新时期,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贡献不断扩大,也越来越重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使全球治理能力建设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和国家战略聚焦的重点。基于现阶段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不足,必须加快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优化全球治理战略设计,增强全球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倡导互利共赢、险责共担的新型合作理念,构建和完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能力建设 公共产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鑫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70-75,共6页
冷战结束后,国际话语权逐渐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并深刻影响着本国理念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不仅受到国内羸弱话语能力的束缚,更在国际层面上面临着西方... 冷战结束后,国际话语权逐渐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并深刻影响着本国理念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不仅受到国内羸弱话语能力的束缚,更在国际层面上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抹黑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猜忌,严重消解着自身的国际认同。为此,我们必须从提升国际话语能力入手,不断增强硬实力,夯实话语基础;不断提升软实力,增强话语权力;不断完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唯有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得以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话语权 国际传播 困难挑战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基本定向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宏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66-75,共10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原初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建设性“理念”,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变成“实存”,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在从“理念”到“实存”的构建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获得它...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原初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建设性“理念”,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变成“实存”,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在从“理念”到“实存”的构建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获得它得以进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客观条件,这一客观条件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存基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双重开创进程。这双重开创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它完成了“实践地”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历史性奠基: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它们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普遍文明”旨归的实存基础,据此实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向“实存”方向上迈进的世界历史进程的跃迁,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21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体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世阳 刘晓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围绕体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目标在于阐明体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基础上的契合性,发掘体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价值,为体育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实施路径。研究认为...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围绕体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目标在于阐明体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基础上的契合性,发掘体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价值,为体育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事业的完善与进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从理论基础上讲,体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哲学基础、价值追求、环境关切、目标导向上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就实践价值而言,体育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目标的实现。为此,有必要在反思和回归体育本质的基础上,加强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体育秩序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体育,切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基础 实践价值 实施路径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结合当前民族学人类学界和国际文化学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共同体研究亮点,重点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当前民族学人类学界和国际文化学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共同体研究亮点,重点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和联系,使民族学人类学与国家治国理政、与平衡国际关系的宏观决策密切结合,从而回答民族学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在治国安邦、民族复兴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现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学人类学
原文传递
习近平外交思想析论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志成 吴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155,156,共2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对外工作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思想因应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对外工作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思想因应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等时代条件,以“十个坚持”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主要路径和根本保障等重大问题,展现出倡导持久和平、推动持续发展、促进平等合作和实现互利共赢等鲜明特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化了我党对新型大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共情修辞路径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克 朱虹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6,共9页
在秉持人本主义原则的国际传播领域中,情感是重要且隐蔽的因素,对提高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情修辞以情感为切入点,用温和的、非强迫的方式营造共情氛围,鼓励修辞者引导受众情感走向、同时反省自... 在秉持人本主义原则的国际传播领域中,情感是重要且隐蔽的因素,对提高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情修辞以情感为切入点,用温和的、非强迫的方式营造共情氛围,鼓励修辞者引导受众情感走向、同时反省自身情感是否符合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柔和且双向的情感变化是共情修辞赖以达成修辞目的的核心。共情修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相契合,在修辞目的的确立、修辞话语内容的设计、修辞话语的呈现三个方面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供具体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认同 国际传播 共情修辞
下载PDF
“一起向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冬奥口号倡议的意义嬗变、价值追溯与国际诠释 被引量:24
10
作者 钟新 金圣钧 林芊语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9,共8页
“冬奥口号”是举办城市根据国际环境、国内现状以及自身本土化理解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冬奥会理念的设计、表达与传播,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体育动员机制,具有体育公共外交的“倡议”功能。该文聚焦历届冬奥会的口号,通过对冬奥口号倡导机... “冬奥口号”是举办城市根据国际环境、国内现状以及自身本土化理解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冬奥会理念的设计、表达与传播,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体育动员机制,具有体育公共外交的“倡议”功能。该文聚焦历届冬奥会的口号,通过对冬奥口号倡导机制的多维剖析,发现历届冬奥口号的倡导主题呈现出从“齐聚同一时空”到以“火焰”与“激情”为中心的诠释;通过对历届冬奥口号相关的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分析,发现冬奥口号的创制一直以来都在向世界传达“义利相兼”“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相契合的倡议理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倡议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奥林匹克精神、办赛理念和奥运愿景的中国解读、中国诠释和中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口号 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议 国际传播 北京冬奥会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秩序转型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慧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3,155,156,共32页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秩序转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成为中外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鉴于对国际秩序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理解上的差异,学界对这一问题仍然各执一词。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当前...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秩序转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成为中外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鉴于对国际秩序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理解上的差异,学界对这一问题仍然各执一词。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价值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秩序转型二者关系的探讨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作者认为,国际秩序就是特定国际体系中在某种国际格局基础上主要国家按照某种特定国际规范互动的一种状态,国际主流价值观、国际规范与制度以及国际组织中规则制定权分配构成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国际秩序转型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国际主流价值观转变的国际观念转型、基于国际规范与制度变迁的国际制度转型以及基于国际规则制定权转移的国际领导转型。作为一种国际理念及未来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了国际秩序三个要素的变化,推动了一种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国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新秩序实质上是真正坚持和弘扬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建构的"五个世界"及国际秩序转型的三种类型构成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新国际秩序的十五个维度,反映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清晰秩序蓝图及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秩序转型 国际规范 《联合国宪章》 多边主义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24
12
作者 蒋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7,共10页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条件。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体现出以下特征:主动开放,促进国家改革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平等交流,珍视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双向流动...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条件。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体现出以下特征:主动开放,促进国家改革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平等交流,珍视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双向流动,发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性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面临复杂国际形势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传统理念和政策制约、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不足等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选择包括: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合力迎接大变局的挑战;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对象和范围,构建广阔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利益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同舫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共8页
人类共同利益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价值追求。人类共同利益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求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价值需要,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获得历史性生成。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资产阶级... 人类共同利益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价值追求。人类共同利益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求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价值需要,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获得历史性生成。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资产阶级国家呈现为“虚假的共同体”形式,共同利益异化为虚幻的共同利益的客观事实直接催生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并进一步激化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共同利益和虚幻的共同利益三者之间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之间存在一致性,其不仅消解了各主体的利益纠葛和矛盾,更提供了促进世界性普遍交往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建构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共同利益 “虚假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信息茧房”对凝聚社会共识的双重效应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传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30-133,共4页
作为算法权力的产物,"信息茧房"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受众个体造成信息束缚;另一方面又是受众在信息超载情况下的一种自觉选择。"信息茧房"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凝聚社会共识存在潜在威胁,但在社会共识达成... 作为算法权力的产物,"信息茧房"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受众个体造成信息束缚;另一方面又是受众在信息超载情况下的一种自觉选择。"信息茧房"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凝聚社会共识存在潜在威胁,但在社会共识达成的过程中又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对"信息茧房"的积极策略就是融入国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茧房 社会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全球同心、多级对话、情感共鸣——北京2022冬奥会“云端”国际传播的基调、路径与愿景 被引量:22
15
作者 钟新 蒋贤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0,共7页
北京2022冬奥会将会是一次"云端赛事"。中国应抓住云端冬奥的特点,以"全球同心"作为北京冬奥国际传播的基调,实现国际国内两个传播场的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精神的统一。中国应以全民国际传播的思维部署冬奥传播体... 北京2022冬奥会将会是一次"云端赛事"。中国应抓住云端冬奥的特点,以"全球同心"作为北京冬奥国际传播的基调,实现国际国内两个传播场的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精神的统一。中国应以全民国际传播的思维部署冬奥传播体系,在传播内容上实现奥运会赛况传播、赛会组织运行情况传播、城市传播、国家形象传播、全球传播的层层递进,在传播主体上发挥运动员、媒体、政府、国内外民众的差异化传播潜能,在传播渠道与形式上凸显贴近性与娱乐性,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多元互动与广泛对话,同时应以公平竞争拼搏进取的竞技精神作为传播的原初内核,以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作为传播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体育媒介化 云端 国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郗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2,共6页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一,同时也凸显了全球治理、人类共同命运等问题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层面上都具有深刻统一性。从社会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正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资本逻辑 民族国家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治理的挑战与中国方案选择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鷟 李桂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现实指向性是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共同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有着质的不同的治理方案,无论是从人类制度的多样性来看,还是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发展目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来看,都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寻求替代现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下载PDF
正确义利观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 被引量:21
18
作者 罗建波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0,共18页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价值观。其核心要义在于全面、辩证地阐述了"义"与"利"的关系,集中表达了中国外交义利兼顾、弘义融利的道义观和责任观,公道正义、平等相待的权力观和秩序观,互利共赢、共同发...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价值观。其核心要义在于全面、辩证地阐述了"义"与"利"的关系,集中表达了中国外交义利兼顾、弘义融利的道义观和责任观,公道正义、平等相待的权力观和秩序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观与发展观。正确利益观集中展现了中国外交"天下大同"的世界追求、"自我约束"的内敛风格、"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作风。中国在践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正确义利观过程中,要以"一带一路"为新纽带、以"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为新契机、以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新生长点、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新助力。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进取方向,正是通过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更多分享中国机遇,通过向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观念,在维护增进自身利益的同时,全面助推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发展与治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义利观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中国家 非洲
原文传递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治创新 被引量:21
19
作者 马忠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31,共11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践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政策及其相应国际法需要而提出的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形成的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践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政策及其相应国际法需要而提出的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形成的演进过程,拥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对研究当下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国际法治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其内涵和特征,完整、系统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的关系,国际法调整对象的拓展及国际法体系的价值次序与平衡等理论,以及和平安全的国际法、开放共赢的国际法、包容互鉴的国际法、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等领域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创新
下载PDF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律化及其落实 被引量:21
20
作者 柳华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42,共11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实现了从政治主张到宪法概念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长期倡导和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写在宪法序言当中,共同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观,发挥着解疑释惑、克服挑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实现了从政治主张到宪法概念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长期倡导和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写在宪法序言当中,共同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观,发挥着解疑释惑、克服挑战、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以及多边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的过程中更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法上讨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区分政治和法律概念,特别是要在国际法的范畴内,充分考虑国际法的性质、特征和运作规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方案、中国贡献,也是全人类的智慧和不同国家共同的心声,反映国际法应有之义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在国际社会引起积极反响,相关概念和规则先后写入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决议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国际法上获得广泛而深入的确认和落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进一步提升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外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