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5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20
1
作者 青觉 赵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种意识形成后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发挥特定的功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无形的力量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可塑性和变动性,深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和主要过程,可以为下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 系统论 民族团结教育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内涵特质及铸牢举措 被引量:57
2
作者 丹珠昂奔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3,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社会稳定发展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与内涵特质进行深入剖析,进行采取相应的铸牢举措。在概念构成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社会稳定发展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与内涵特质进行深入剖析,进行采取相应的铸牢举措。在概念构成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华民族"、"意识"和"共同体"三个名词组合而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认识应当从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上进行综合性把握。在内涵特质方面,"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属性,以对家园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所形成的看法为指向。在工作举措方面,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面向目标任务、抓住主线、深入研究和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 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教育视域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53
3
作者 赵心愚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2,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注意的内容主要为形势教育、基本国情教育与历史教育。发挥好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明确谁负责、谁来抓和如何落实,也需要建立开展这一教育的制度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融入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同时也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 教育
下载PDF
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51
4
作者 王延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M0002,共14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5个问题: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理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提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考察及其建设析论 被引量:36
5
作者 冯育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8-15,共8页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时间化、社会化、政治化三重形式锻造后,逐渐以一种共同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生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新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建构、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时间化、社会化、政治化三重形式锻造后,逐渐以一种共同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生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新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建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经济利益、命运胶结等多重属性,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容与实质,亦有助于消解有关于"中华民族"的诸种论争及引领建设,并且是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国维度展示。诚然,在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无论是形与状,还是实与质,都已经十分凸显。但是,在中华现代国家追求全面崛起和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仍有诸多可为且须有所为的地方,当紧紧围绕以党建为引领、健全法律形式、构筑理论基础、强化民族认同、提升民族自信等维度渐次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政治发展 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验研究: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 被引量:31
6
作者 何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4,共10页
学术界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开的研究存在政策解读多、逻辑推导多和宏大叙事多这“三多”特点。相应的,事实调查、个案积累和深入分析这类经验研究则显得相当的不足。当下,推进经验研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之急需,也是中华民族共... 学术界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开的研究存在政策解读多、逻辑推导多和宏大叙事多这“三多”特点。相应的,事实调查、个案积累和深入分析这类经验研究则显得相当的不足。当下,推进经验研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之急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之必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推进民族学/人类学的经验研究是必要的,是可能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也要求民族学/人类学走出旧有的学术范式的桎梏,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在研究视角、研究思维以及学科定位等方面作出转换,从初民社会范式转向复杂社会范式,从原始主义转向现代主义,从实体性思维走向关系性思维。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要作出一些调整,走出封闭的田野,在多民族社会中开展跨界比较研究,辩证地看待民族间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以适应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经验研究 范式转换 方法转变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路径 被引量:32
7
作者 倪依克 潘嘉峪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54,共8页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映涵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认同,作为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象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独特作用。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从阐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的...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映涵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认同,作为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象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独特作用。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从阐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的文化特质出发,围绕文化认同、价值理念和文化自信三维角度论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视阈下的实践理路。研究认为:茁壮各民族间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唤醒体育文化记忆的三维路径,有助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特质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阐释的新向度 被引量:29
8
作者 于玉慧 周传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1,共7页
新时代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以"共同体"为导向和框架,以各民族共同的意志表现和基本立场为向度。文中"四个共同"从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华民族... 新时代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以"共同体"为导向和框架,以各民族共同的意志表现和基本立场为向度。文中"四个共同"从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它也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主要内容,呈现出当代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质。"四个共同"的提出,在深度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当代含义、深化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及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性 新向度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27
9
作者 赵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结合当前民族学人类学界和国际文化学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共同体研究亮点,重点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当前民族学人类学界和国际文化学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共同体研究亮点,重点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和联系,使民族学人类学与国家治国理政、与平衡国际关系的宏观决策密切结合,从而回答民族学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在治国安邦、民族复兴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现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学人类学
原文传递
共生理论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五维向度 被引量:24
10
作者 周超 刘虹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5,85,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逻辑是一个从"求同存异"到"聚同化异"的过程,旨在构建一个多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共生关系与共生状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效建构必须赋予"共生"的理念,以责任、族际、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逻辑是一个从"求同存异"到"聚同化异"的过程,旨在构建一个多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共生关系与共生状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效建构必须赋予"共生"的理念,以责任、族际、文化、利益、命运为共生单元的建构逻辑,进而推动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全面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利国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0,133-135,共11页
协同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趋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理论自洽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点,构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机制。当前由于主客观影响,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分散... 协同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趋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理论自洽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点,构建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机制。当前由于主客观影响,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分散化、教育内容同质化、教育功能割裂化等"巴尔干化"现象,并深刻影响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导致难以实现预期的育人效果。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充分认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深化协同育人新思维,加强彼此协同与融通。要强化育人资源整合和课程建设,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主体合力。强化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常态化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同要素支撑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郝亚明 杨文帅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共12页
建构各民族共通有力的认同,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性路径。认同是多层次或多要素的。从关联叠加视角而言,汲取政治认同要素、心理认同要素和文化认同要素等对于认同支撑至关重要。其中,基于政治认同要素建构的政治秩序和政治归... 建构各民族共通有力的认同,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性路径。认同是多层次或多要素的。从关联叠加视角而言,汲取政治认同要素、心理认同要素和文化认同要素等对于认同支撑至关重要。其中,基于政治认同要素建构的政治秩序和政治归属,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团结统一的合法性支撑;基于心理认同要素建构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依存亲近的情感性支撑;基于文化认同要素建构的团结根魂和同脉印记,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多元一体的共识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政治认同 心理认同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多民族国家建设的话语与方略——基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建设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3
13
作者 严庆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6,M0002,M0003,共14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执政党要提出国家建设的主张与方略,并通过话语与理论具体体现出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内涵体现出立足多民族国情的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方略。从“文明国家”到社...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执政党要提出国家建设的主张与方略,并通过话语与理论具体体现出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内涵体现出立足多民族国情的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方略。从“文明国家”到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着与西方民族国家不同的现代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建设的资源与优势。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集中华民族建设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于一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这一核心是联通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特色
原文传递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建设的行动逻辑与耦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利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3,共8页
推进城市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综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受主体自身利益偏好、认知惯性以及周遭环境变化等... 推进城市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综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受主体自身利益偏好、认知惯性以及周遭环境变化等影响,民族互嵌内含的政府逻辑、市场逻辑以及个体行动逻辑对民族互嵌式社会的建设水平和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要对异质主体的内在行动逻辑进行充分的分析考察,并以共同体建设为轴心,建立有效的社会共生、情感联结、利益保障及协作共治的“耦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互嵌式社会结构 行动逻辑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小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35-40,153,共7页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重差序格局”的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认同的灵魂和根基。中华文化包含了三个方面: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中华文化;基于中国文化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基于中华文明的中华文化。相应地...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重差序格局”的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认同的灵魂和根基。中华文化包含了三个方面: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中华文化;基于中国文化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基于中华文明的中华文化。相应地,中华文化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认同:各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以国家为凝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世界华人“祖国”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将“中华文化”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文化认同是一个学术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三重差序格局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要义:法宝、和合与平衡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何虎生 赵文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一个集理论观点、价值原则和实践方法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在新时代,其视野范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中华民族向全体人类延展,这就要求我们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处理...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一个集理论观点、价值原则和实践方法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在新时代,其视野范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中华民族向全体人类延展,这就要求我们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相贯通的视域下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要义——以"法宝"为核心的本质定位、以"和合"为核心的价值导向以及以"平衡"为核心的实践要求,从而能够把不断推动中国模式的成熟定型与深入挖掘中国经验的世界价值更好地协调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代宏丽 敖日格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1,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一是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等多维度认知中华民族;二是从民族复合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一是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等多维度认知中华民族;二是从民族复合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多重视角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三是从制度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等多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体理论 多维认知 多重视角 多方铸牢
下载PDF
增进共同性: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向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6,182,共11页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而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就意味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关系实在论的视角看,共同...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而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就意味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关系实在论的视角看,共同体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生共在的社会关系模式,由具有共同性的多元主体联结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多维关系联结而成的复合型共同体,不管是从民族关系、地方与整体关系,还是从个体与国民共同体关系来看,共同性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和命脉。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因此,需要以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为关系纽带,增进政治之维的共同性;以共同富裕和共同利益为关系纽带,增进经济之维的共同性;以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为关系纽带,增进文化之维的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增进共同性 国家认同 共同富裕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新中国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初心探析——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为视角 被引量:18
19
作者 马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话语体系中,"中华民族"是"大家庭",各个民族就是组成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民族大家庭"与新中国是二位一体的。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虽然并未明确提出铸建中华民...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话语体系中,"中华民族"是"大家庭",各个民族就是组成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民族大家庭"与新中国是二位一体的。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虽然并未明确提出铸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对此有着充分的认识和自觉,通过一系列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和舆论引导,不断强化各民族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在事实上强化了各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的认识。这是贯穿新中国民族工作与民族政策的一条主线,也凸显了新中国民族工作与民族政策的初心,其历史经验值得研究和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民族工作 民族政策 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法治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才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未曾断裂过的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古代中国和现当代中国的精神气质,滋养出来的多元一体国家格局和国家治理效能,在当今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彰显了中国独具一格的文明神韵和文明格局。"大一统"思想奠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 未曾断裂过的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古代中国和现当代中国的精神气质,滋养出来的多元一体国家格局和国家治理效能,在当今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彰显了中国独具一格的文明神韵和文明格局。"大一统"思想奠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国民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多元一体是当下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自在、自觉和自为三个阶段,共同体是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根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同体建设的目标指引。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根本,以"五个认同"为核心,以话语体系建设为抓手,要从中小学素质教育抓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代化国家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