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绍根 丁丽琼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76,共26页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党报思想 新闻事业
原文传递
延安时期读报组的群众性实践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小良 张楠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112,共12页
延安时期的读报组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型构的特定信息文化传播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史和群众工作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一时期的读报组传承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此前读报组群众性的实践范式,从观照群众的政策制定出发,推动读报主体让... 延安时期的读报组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型构的特定信息文化传播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史和群众工作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一时期的读报组传承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此前读报组群众性的实践范式,从观照群众的政策制定出发,推动读报主体让渡客体,并从读报内容、形式、技巧、模式等方面力求满足群众诉求,使读报效果由被动接触跃升到主动信任的群众性旨归,在深化党性与群众性中实践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反映群众的新闻宣传内在逻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读报组 群众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涉农报道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基于《人民日报》(2017—2018)涉农报道内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仕勇 曹文扬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85-93,共9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战略性决策,对新时代涉农报道提出了新要求。以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的涉农报道为研究样本,发现当前涉农报道在议题与话语方面不断创新,表现在:注重乡村经济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战略性决策,对新时代涉农报道提出了新要求。以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的涉农报道为研究样本,发现当前涉农报道在议题与话语方面不断创新,表现在:注重乡村经济发展,聚焦农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注重报道乡村文化建设,真实客观全面反映乡村社会文明;注重报道乡村现代化治理,推动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建设。同时,现有涉农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经济发展报道与生态建设报道比例失衡;边缘群体成为涉农报道中被遮蔽的主体;报道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等。基于此,未来涉农报道应在全面性和建设性上下功夫:平衡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内涵议题、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呈现乡村人和事、建构城乡互哺的传播关系,做好建设性涉农报道、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局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涉农报道 三农问题 发展报道 党报
下载PDF
组织化发行革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报童的团结、培养与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冲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童实施组织化革新,也促使报童由衣食无着的职业底层群体转化为集信息传播、情报沟通、对敌斗争等功能于一身的积极自主的民主战士,完成职能的丰富与拓展。这一历时性、全局性过程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底层工人阶级进行团结、联合与组织化的优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报童教育 组织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前期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考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42-47,共6页
《解放》周刊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内和平局面初形奠定之时在延安创办的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在《解放日报》创刊之前,《解放》周刊闻名遐迩,声名远播,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权威的党报和政治理论刊物,曾在党报史上书写下辉煌的篇章... 《解放》周刊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内和平局面初形奠定之时在延安创办的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在《解放日报》创刊之前,《解放》周刊闻名遐迩,声名远播,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权威的党报和政治理论刊物,曾在党报史上书写下辉煌的篇章。《解放》周刊刊登有各类文献、新闻通讯、经验介绍和署名文章等1100余篇,是系统研究1937—1941年期间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共党建史必备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解放》周刊 党报
下载PDF
不默而鸣:中国共产党城市报人的三次办报调适(1937-1956)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自力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4,共19页
中共城市报人在1937-1956年间遭遇三次办报挑战:在国统区推出符合中共立场的“合法”报道、从资本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切换到社会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如何做好全党办报下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研究认为,解放前他们在国统区“戴着白手套”... 中共城市报人在1937-1956年间遭遇三次办报挑战:在国统区推出符合中共立场的“合法”报道、从资本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切换到社会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如何做好全党办报下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研究认为,解放前他们在国统区“戴着白手套”进行统战工作,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合法新闻宣传。解放后他们将“描红”和“尺度”作为其解放后适应办报环境、提高办报水平的关键词,以跟上社会变革趋势。这既是两种办报范式政治学范式与哲学范式在不同时代的办报实践中消长变化的体现,也反映了中共城市报人在范式互动中的心理结构调整,及其在历史趋势中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城市报人 哲学范式 政治学范式
原文传递
《向导》的百年精神“向导”与跨世纪学术走向 被引量:1
7
作者 郝雨 郑立蓬 《新闻春秋》 2023年第2期21-28,共8页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媒介的理论表述、系统建构和舆论宣传。100多年来,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创办了大量革命报刊,《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级政治机关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是中共早期创...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媒介的理论表述、系统建构和舆论宣传。100多年来,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创办了大量革命报刊,《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级政治机关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是中共早期创办的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刊物。本文对《向导》周报201期刊物进行梳理分析,从《向导》周报的人员组成、编辑风格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思考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导》周报 党报 舆论宣传
原文传递
试析谭平山在广东共产党组织创建中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窦春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谭平山对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其表现主要有:在北大读书时,以《新潮》、《政衡》为阵地,宣传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还经常把《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政衡》等进步刊物寄给广东的同学、亲友;创办《广... 谭平山对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其表现主要有:在北大读书时,以《新潮》、《政衡》为阵地,宣传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还经常把《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政衡》等进步刊物寄给广东的同学、亲友;创办《广东群报》,在广东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创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协助陈独秀创建广东共产党组织;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陈独秀离开广州后,广州党团工作就由谭平山全面负责,当时北京、上海、广州被称作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地区,当时就有了"南谭(平山)北李(大钊)中间陈(独秀)"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平山 广东共产党组织 《广东群报》 陈独秀
下载PDF
党报建党纪念文本对中国道路的内涵诠释与价值论证
9
作者 杜艳丽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4-403,共10页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党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其中的建党纪念文本刊载了关于中国道路的丰富内容。通过诠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揭示中国道路的科学性;通过记录中国道路在不同时期的现实境遇与特殊...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党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其中的建党纪念文本刊载了关于中国道路的丰富内容。通过诠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揭示中国道路的科学性;通过记录中国道路在不同时期的现实境遇与特殊内涵,揭示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在行文建构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党报的建党纪念文本中大致按照“回顾历史进程—突出历史贡献—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铺展而开,旨在取得体现奋斗道路艰难性、强调道路选择正确性、彰显中国道路优越性的报道效能,以凸显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与价值性。从党报的建党纪念文本中探视中国道路,既是加深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理解的理论需要,又是增强新时代民众道路自信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报 建党纪念 中国道路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发行的探索
10
作者 金芮 甘桂琴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2-16,共5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领导宣传部门和交通(邮政通信)部门展开了对新闻宣传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将报刊发行纳入党组织的工作体系中,使之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拓展了报刊发行渠道,创新了管理模式;依托赤色邮政创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领导宣传部门和交通(邮政通信)部门展开了对新闻宣传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将报刊发行纳入党组织的工作体系中,使之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拓展了报刊发行渠道,创新了管理模式;依托赤色邮政创新了报刊发行业务,并在交通通信网的基础上打造了邮发渠道为主的书报刊发行网络。这些探索与创新,为党的新闻宣传和党的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邮政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闻事业 报刊发行
下载PDF
国家英雄典范的生成:孙中山1925年国葬报道与宣传研究
11
作者 董书华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2期80-95,共16页
本文以孙中山先生1925年国葬仪式与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民党对葬礼的政治运作以及民间报刊、国民党党报对国葬的相关报道,研究发现,孙中山逝世之际,民间报刊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多元的舆论空间,对他生前的评价有赞誉有贬斥,... 本文以孙中山先生1925年国葬仪式与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民党对葬礼的政治运作以及民间报刊、国民党党报对国葬的相关报道,研究发现,孙中山逝世之际,民间报刊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多元的舆论空间,对他生前的评价有赞誉有贬斥,评说间可见孙中山形象的歧异,与当时国民党的尴尬地位恰相映照。历经连年的军阀混战,社会也召唤“伟人”出现来终结混乱的局面,实现南北和平。在弥漫的民族主义浓厚气氛中,民间报刊基于民族情感将孙中山建构为“民国伟人”,报道了社会各界的哀悼和纪念,并向民众宣示了再创共和、建设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信念。国民党通过纪念空间(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的公开征集与中山陵修建等)、仪式操演(总理纪念周)等多种技术形式将总理神圣化。新生的党报则配合党的政治任务,以超常的报道数量、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宣传话语,塑造了孙中山的国家英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政党威信与建构国家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英雄 国葬 党葬 党报 民族主义宣传
原文传递
一份被“遗忘”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东京《国民评论》
12
作者 唐荣堂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国民评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由中共旅日党、团组织与国民党东京支部合作出版的一份宣传刊物,1925年6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现存3期。在中共旅日党、团组织的主导和运作下,《国民评论》成为中共在海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 《国民评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由中共旅日党、团组织与国民党东京支部合作出版的一份宣传刊物,1925年6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发行,现存3期。在中共旅日党、团组织的主导和运作下,《国民评论》成为中共在海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宣传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媒介。就文献价值而言,《国民评论》直接地反映了中共旅日党、团组织及其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革命活动情况,是中共早期宣传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民评论》 革命报刊 对外宣传 政治传播
下载PDF
党报在反腐工作中的作用探析——以《解放日报》为例
13
作者 张羿霞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3-75,共3页
党报作为一个政党的“喉舌”,在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方面具有权威性。通过考察1941年至1945年上半年的《解放日报》在报道反腐案件方面的特点,反映出党报在反腐舆论引导和监督方面具有的权威性可以对广大干部起到震慑、警示和教育的作... 党报作为一个政党的“喉舌”,在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方面具有权威性。通过考察1941年至1945年上半年的《解放日报》在报道反腐案件方面的特点,反映出党报在反腐舆论引导和监督方面具有的权威性可以对广大干部起到震慑、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反腐工作中,党和政府依然要重视党报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党报沟通和协调机制,通过党报的影响力来号召群众主动揭发腐败现象,推动反腐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报 反腐 引导 监督
下载PDF
“民主”下乡:从《红色中华》报看苏区的群众监督
14
作者 张宏卿 肖文燕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1-75,79,共6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共建立了一个国家的雏形,这是政权建设的最初"演习"。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的联系空前紧密:一方面,苏维埃政权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批评监督提供了表达渠道和制度化保障,并从舆论上动员群众起来积极参与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共建立了一个国家的雏形,这是政权建设的最初"演习"。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的联系空前紧密:一方面,苏维埃政权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批评监督提供了表达渠道和制度化保障,并从舆论上动员群众起来积极参与政权建设;另一方面,苏区的民众以自己的方式实行群众监督,"阐释"着他们们心目中的"民主"。这起着医治贪污腐化行为、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引导民众自身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这种"草根民主"也带着农民朴素的"均平"观念、同质性而导致的"仇异"意识和来自下层的粗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草根民主 红色中华 群众监督 农民性
下载PDF
超越“工具论”:中国共产党办报事业发展逻辑的历史考察
15
作者 陈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106,共11页
中国共产党报刊发展存在"政党工具"、"社会公器"、"生产事业"这三种逻辑。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共产党办报工作基本沿着"报刊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的逻辑展开,在... 中国共产党报刊发展存在"政党工具"、"社会公器"、"生产事业"这三种逻辑。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共产党办报工作基本沿着"报刊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的逻辑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办官看"的困境和对报刊经济属性的排斥。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办好党报,在保持党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的问题,关键在于实现中国共产党报刊三种发展逻辑的融合,在更加宏观的尺度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办报事业 发展逻辑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办报模式的演进(1921-1949)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龙 《新闻春秋》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1921一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办报实践从城市转向农村,又从农村走向城市。在此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成为区隔中共办报实践的主要因素,形成了1921年至1927年间“将报刊作为党的机关”的上海模式、1928年至1937年间“以报刊领导党的工作”... 1921一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办报实践从城市转向农村,又从农村走向城市。在此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成为区隔中共办报实践的主要因素,形成了1921年至1927年间“将报刊作为党的机关”的上海模式、1928年至1937年间“以报刊领导党的工作”的瑞金模式、1938年至1949年间“为党喉舌、服务群众”的重庆模式和“增强党性、联系群众”的延安模式。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共办报实践的符号化描述发现,1921一1949年间其办报模式的演进轨迹基本是以“党报姓党”为中心线,以“城市办报”和“农村办报”为两极上下波动,向着“完全的党报”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报 中国共产党 办报模式
原文传递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报刊发行事业的创新进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2,119,共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谋划新时代发行事业的发展思路,形成新时代报刊发行工作的总体方略、行动指南和路线图,初步建成智能媒体时代的报刊发行事业体系,其核心内容表现在六方面:强化政治引领,构建新时代报刊发行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谋划新时代发行事业的发展思路,形成新时代报刊发行工作的总体方略、行动指南和路线图,初步建成智能媒体时代的报刊发行事业体系,其核心内容表现在六方面:强化政治引领,构建新时代报刊发行的领导机制;坚持固本培元,守住传统纸媒发行基本盘;加快网络再造,构筑新时代发行网络新业态;助力技术赋能,抢占算法推荐分发新高地;推动融合裂变,构建全媒体融合发行新模式;加强风险应对,完善突发风险事件保障体系。五年来,我国报刊发行事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多领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发行事业 报刊发行 算法推荐分发 媒体融合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建设
18
作者 彭婉颖 朱安祥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舆论形势。南京国民政府被动迟缓的反应使中国抗战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率先为中国发声,不仅在国际上冲破了日本的舆论围困,而且还在日后的斗争中逐渐建立起一个...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舆论形势。南京国民政府被动迟缓的反应使中国抗战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率先为中国发声,不仅在国际上冲破了日本的舆论围困,而且还在日后的斗争中逐渐建立起一个多种形式并存且行之有效的宣传网络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驱动力是维持该宣传网络体系的核心力量。这一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各项行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宣传网络 报纸 抗日宣讲团
下载PDF
《向导》周报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帝宣传
19
作者 张亚辉 王洪兵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打倒帝国主义是国民革命的首要斗争目标,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以《向导》为主要阵地,向中国民众广泛传播反帝爱国思想,持续进行反帝宣传。《向导》在创刊初期便展开了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以此促进国共合作,并确立了自身的反帝初衷。国民革命... 打倒帝国主义是国民革命的首要斗争目标,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以《向导》为主要阵地,向中国民众广泛传播反帝爱国思想,持续进行反帝宣传。《向导》在创刊初期便展开了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以此促进国共合作,并确立了自身的反帝初衷。国民革命启动以后,《向导》从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国民联合和以联俄为基础的国际联合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策略,推动了国民革命浪潮的发展。随着国民革命历史进程的演进,《向导》的反帝宣传也经历了由温和向激进的转变,并最终号召中国人民彻底完成民族革命。《向导》凭借其坚持党的领导的优良作风、服务革命的办报方针、丰富多样的栏目设置,成为中共早期进行反帝宣传的重要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导》 中国共产党 反帝 大革命 党报
下载PDF
苏联共产党党报发行的历史脉络及当代警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锋 马建森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党报党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做好党报发行工作对维护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回望苏联共产党百年党报发行史,列宁时期奠定了党报发行的思想理论根基,斯大林时期将计划发行体制推向高峰,领导建成了国际共运史上规模... 党报党刊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做好党报发行工作对维护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回望苏联共产党百年党报发行史,列宁时期奠定了党报发行的思想理论根基,斯大林时期将计划发行体制推向高峰,领导建成了国际共运史上规模最大的党报发行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党报发行成就。但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弃党报事业领导权,撕裂党报发行网,导致意识形态安全网破防,教训极为惨痛。苏联共产党近百年党报发行史表明,一部党报发行史亦是一部意识形态斗争史,深蕴党报兴则意识形态稳、党报发行网强则意识形态网牢、党报发行衰则意识形态破防的基本历史规律。因此,必须遵循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铁律,不断探寻党报发行的新增长点,应对新挑战,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党报 党报发行 计划发行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