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日仪式传播:并非一个共享神话——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力丹 王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克里弗德.格尔茨的仪式观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民族志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仪式传播中的文化共享与信仰塑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依饭节 共同信仰 传播仪式观 格尔茨 民族志研究
下载PDF
潜在集体信念 被引量:2
2
作者 石辰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与聚合信念、公共信念和团体信念等解释群体信念的理论不同,潜在集体信念强调了社会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群体信念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它不预设群体具有与个体类似的主体性,而是将群体看作一个动态系统。潜在集体信念... 与聚合信念、公共信念和团体信念等解释群体信念的理论不同,潜在集体信念强调了社会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群体信念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它不预设群体具有与个体类似的主体性,而是将群体看作一个动态系统。潜在集体信念描述了作为动态系统的群体所处的状态。与另外三种理解群体信念的方式的进一步比较表明,即使一个群体的信念无法完全由其成员的信念决定,预设群体具有独立的主体性也非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集体信念 聚合信念 公共信念 团体信念 社会认识论 社会网络 群体主体性 (非)整合主义
原文传递
法律的普遍服从何以可能——以博弈中的共同信念为视角
3
作者 黄竹鋆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8-84,共27页
法治首先意味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信念决定了人们在博弈中的行为,因此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只有在人们形成了服从法律的共同信念时才能实现。法治保证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展示了何谓法律的普遍服从,以及这种状态的不稳定性... 法治首先意味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信念决定了人们在博弈中的行为,因此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只有在人们形成了服从法律的共同信念时才能实现。法治保证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展示了何谓法律的普遍服从,以及这种状态的不稳定性。法律的普遍服从是一种基于人们服从法律的共同信念的行为秩序,其建立需要法律具备在博弈中创造聚点的能力,其不稳定性则要求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约束以传递官员和民众协调行动的信号。法律的内容、形式及实施满足一定的条件将有助于法律创造聚点和约束权力,从而实现法律的普遍服从。法律的普遍服从何以可能的博弈论解答不仅更好地刻画了法治实践,还为整合经典的法治理论提供了框架,是一种对法治的融贯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的普遍服从 法治 共同信念 聚点 约束权力
原文传递
交互认识论:群众路线的新思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华 张践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31,共5页
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交互认识论,强调了"干-群"双主体之间的对等性、互动性和主体性原则,因而彰显了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摒弃了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思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法上相一致的表达。通过交互认识,领... 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交互认识论,强调了"干-群"双主体之间的对等性、互动性和主体性原则,因而彰显了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摒弃了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思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法上相一致的表达。通过交互认识,领导与群众形成共同知识与共同信念,在一个不断信息更新、信念修正、信息域和知识域增大的动态过程中,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利益与责任的一致、手段与目标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认识论 共同知识 交互信念 共同信念 知识域
下载PDF
亚洲秩序与宗教交往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向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72,共13页
亚洲秩序与国际社会的复杂关系,是目前执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最值得面对的问题。亚洲社会数十个国家大多具有不同的宗教背景及信仰方式,缺乏主导的价值体系或信仰结构,这无疑构成了建立当代亚洲文明秩序及命运共... 亚洲秩序与国际社会的复杂关系,是目前执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最值得面对的问题。亚洲社会数十个国家大多具有不同的宗教背景及信仰方式,缺乏主导的价值体系或信仰结构,这无疑构成了建立当代亚洲文明秩序及命运共同体要谨慎面对的问题。超国家命运共同体或亚洲文明秩序的建立,最终要取决于是否有现代国际社会的交往规则、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这种秩序既要包含亚洲各国的宗教信仰传统,同时又要超越这些宗教信仰传统,建构一种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宗教信仰都能够共享的普适价值观。为此,建构亚洲秩序中不同宗教交往之间的信仰共识与共同平台实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秩序 国际社会 宗教交往 共同信仰 价值共识
下载PDF
防治“非典”中的民俗事象给我们的启示
6
作者 刘德龙 陈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8,共4页
俗信是被大众广泛认可并参与的民间信仰,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活经验的累积”。但是其中有些经验是科学的,有些经验则是非科学的。其表现,在民俗学上称为“俗信事象”。随着科学的发展,俗信中那些不科学的东西,必然地被淘汰,从而被科学... 俗信是被大众广泛认可并参与的民间信仰,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活经验的累积”。但是其中有些经验是科学的,有些经验则是非科学的。其表现,在民俗学上称为“俗信事象”。随着科学的发展,俗信中那些不科学的东西,必然地被淘汰,从而被科学的“生活常识”所代替。结合防治非典,对相关民间俗信事象进行研究,是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 民俗事象 信俗 迷信 民间信仰 传染病防治
下载PDF
日本民俗中的“鸡”信仰及其传承
7
作者 王秀文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鸡出现在日本的时间较早,尤其是出现在日本神话中有限的十二支动物之一,与日神的复活、再生以及日本神道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民间、民俗中具有广泛的灵异性,亦由此产生许多光怪陆离的俗信与禁忌。本文拟通过日本民俗中鸡信仰的整理与... 鸡出现在日本的时间较早,尤其是出现在日本神话中有限的十二支动物之一,与日神的复活、再生以及日本神道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民间、民俗中具有广泛的灵异性,亦由此产生许多光怪陆离的俗信与禁忌。本文拟通过日本民俗中鸡信仰的整理与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日本民俗文化的构成与日本民众的精神世界,进而达到进一步认识、了解日本,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民俗 传说 俗信
下载PDF
乡土美学与民间理想的艺术礼赞——苗族民间锉花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田茂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3-48,共6页
苗族锉花是湘西苗族民间剪纸的代表工艺,和一般的剪纸艺术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除去创作主体与实际功用的差异外,苗族锉花的审美意义表现为对生活的诗化,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福”、“禄”、“寿”、“喜”等价值的追求。苗... 苗族锉花是湘西苗族民间剪纸的代表工艺,和一般的剪纸艺术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除去创作主体与实际功用的差异外,苗族锉花的审美意义表现为对生活的诗化,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福”、“禄”、“寿”、“喜”等价值的追求。苗族锉花作为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实现着人神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传递着对于民间神灵的衷心祝祷和美好祈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世俗信仰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理想 美学 乡土 民间剪纸 湘西苗族 剪纸艺术 实际功用 创作主体 审美意义 世俗生活 物质载体 民间信仰 “福” 俗信仰 诗化 神灵
下载PDF
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的多样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57,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制度变迁和演进的路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分析范式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诺思为代表的制度演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更多地属于自组织系统的自我演化过程。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制度变迁和演进的路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分析范式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诺思为代表的制度演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更多地属于自组织系统的自我演化过程。作为内生和演进的系统,制度变迁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当事人集体学习、模仿、试错和创新活动中共同知识与信念的形成、演化的结果。在"分权改革"背景下,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处于不同环境和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和当地经济组织之间互动中的集体学习,会形成不同的具有当地特征的共同知识和信念。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当地化的惯例性默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其他目家或地区成功的制度变迁模式都只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制度演化的内生性 共同知识和信念 路径依赖和锁定
下载PDF
主观解释的新发展:主体交互解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旭燕 任晓明 《心智与计算》 2007年第3期293-299,共7页
主体交互解释是主观解释的发展,它比主观解释具有更为明显的客观性。本文探讨了主体交互概率的测度,主体交互概率形成的条件,主体交互解释与人造客体概率解释一道构造的从主观向完全客观延伸的谱系,以及主体交互解释的恰当性问题。通过... 主体交互解释是主观解释的发展,它比主观解释具有更为明显的客观性。本文探讨了主体交互概率的测度,主体交互概率形成的条件,主体交互解释与人造客体概率解释一道构造的从主观向完全客观延伸的谱系,以及主体交互解释的恰当性问题。通过探讨这个新近兴起的理论,为人们在确定基本概率时提供了普遍的适用性并使人们避免了主观的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交互解释 共同信念度 恰当性
原文传递
西周宗法制下的宗教信仰分化
11
作者 杜仲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39-40,共2页
西周时期,宗法制度趋于成熟,并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这一宗法制对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成了宗教信仰的分化:一方面,它把包括天子在内的诸侯、大夫、士等贵族阶层的宗教活动禁锢在宗法制的范围内,形成了国家宗教;另... 西周时期,宗法制度趋于成熟,并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这一宗法制对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成了宗教信仰的分化:一方面,它把包括天子在内的诸侯、大夫、士等贵族阶层的宗教活动禁锢在宗法制的范围内,形成了国家宗教;另一方面,平民阶层被排斥于宗法性宗教信仰以外,产生了与国家宗教相并行的平民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宗法制 国家宗教 平民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