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绍根 丁丽琼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76,共26页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党报思想 新闻事业
原文传递
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颖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 ,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 ,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联共(布)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 创建
下载PDF
出席台共成立大会的中共中央代表“彭荣”新考
3
作者 唐闻晓 陈旭楠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关于出席台共成立大会的中共中央代表“彭荣”的真实身份,学界曾提出彭湃、瞿秋白及任弼时三种说法,各有依据,却又均存在史实漏洞,难以自圆其说。经考诸中外相关档案史料,在分析目前主流的“任弼时说”也难以成立基础上,本文提出“彭荣... 关于出席台共成立大会的中共中央代表“彭荣”的真实身份,学界曾提出彭湃、瞿秋白及任弼时三种说法,各有依据,却又均存在史实漏洞,难以自圆其说。经考诸中外相关档案史料,在分析目前主流的“任弼时说”也难以成立基础上,本文提出“彭荣”身份的新说法,推证“彭荣”应为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代理书记、湖北省委代理书记的任旭(任昭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台湾共产党 彭荣 任旭 共产国际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中共与北伐战争期间的蒋唐之争
4
作者 杨阳 《苏区研究》 2024年第2期52-68,共17页
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势力急遽崛起,蒋介石的军事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共产国际与联共(布)中央希望维持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的首领地位,中共中央虽赞成“扶蒋”政策,但反对“抑唐”,有意在北伐军内部寻求蒋唐“均势... 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势力急遽崛起,蒋介石的军事领导地位发生动摇。共产国际与联共(布)中央希望维持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的首领地位,中共中央虽赞成“扶蒋”政策,但反对“抑唐”,有意在北伐军内部寻求蒋唐“均势”。江西作战结束后,蒋介石日益右倾,唐生智的战略地位降低,苏联顾问仍只将唐生智作为迫使蒋介石左转的外部压力使用。由于中共中央对唐生智的好感加深,要求苏联顾问改变对唐生智的消极态度,破除军事上“以蒋为中心”的局面。随着蒋唐交恶与赣汉冲突加剧,鲍罗廷作出抬唐代蒋的新决策,引发其他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顾问反对。共产国际、中共对蒋唐之争的策略因应与分歧,折射出南方革命阵营内部新旧各势力关系变更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战争 中共中央 共产国际 蒋介石 唐生智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在中国的推行与调整(1928—1937)
5
作者 彭娜 何云庵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1,M0005,M0006,共12页
1928年7月,共产国际六大提出“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其目的是为了争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要求各国共产党团结黄色工会的下层群众,对黄色工会的上层应采取敌对态度。共产国际认为推行“下层统一战线”策略是向全世界资产阶级发起总攻的前奏... 1928年7月,共产国际六大提出“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其目的是为了争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要求各国共产党团结黄色工会的下层群众,对黄色工会的上层应采取敌对态度。共产国际认为推行“下层统一战线”策略是向全世界资产阶级发起总攻的前奏,因此非常重视,要求各国共产党坚决执行这一策略。但是,中国并不存在推行“下层统一战线”策略的社会条件。遵义会议前,“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在中国的推行呈现出多变与脱节的特点;遵义会议后,中共结合中国革命实际逐步调整了这一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的表现,也是党的统战思想、统战理论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层统一战线”策略 共产国际 遵义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文传递
一九三八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的贡献考察
6
作者 王鹏烽 许浩然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政治路线选择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全面抗战开始后,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与中共中央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军事策略方面产生分歧。为解决中共中央内部关于团结抗战、正确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反击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的政... 政治路线选择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全面抗战开始后,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与中共中央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军事策略方面产生分歧。为解决中共中央内部关于团结抗战、正确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反击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的政治路线问题,任弼时受命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提供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以两个政治报告的形式,向共产国际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抗战、统一战线、八路军任务、党的建设等若干现实问题。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的直接作用,就是争取到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及其成果,是继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后,党的政治路线由全面抗战前的苏维埃政策转变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后续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弼时 抗日战争 共产国际
下载PDF
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及其对华事务关系探析(1928-1930)
7
作者 赵若璇 马飞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为解决苏联缺乏马列主义汉学家的紧急问题,莫斯科中山大学于1928年在其体系内成立了中国问题研究院,专门从事马列主义汉学研究。该院的成立始于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其研究内容、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与共产国际紧密相连,迅速成为联共(布)与... 为解决苏联缺乏马列主义汉学家的紧急问题,莫斯科中山大学于1928年在其体系内成立了中国问题研究院,专门从事马列主义汉学研究。该院的成立始于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其研究内容、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与共产国际紧密相连,迅速成为联共(布)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重要的咨询单位。在与共产国际的互动中,中国问题研究院通过翻译文章的刊发和直接撰写相关文件等方式对共产国际的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通过吸纳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参与报告和研讨会,并提供学术研究资源,该院在非决策事务中也对共产国际产生了影响。共产国际试图与学术研究机构合作,以指导中国革命问题,这一积极尝试在学术领域留下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由于受制于政治要求的限制,其对共产国际学术性质的帮助并未达到预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中山大学 共产国际 汉学研究 中国问题研究院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研究中的几个观念和方法问题——以福建事变的应对策略为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奎松 《苏区研究》 2020年第4期5-22,共18页
借助俄国档案的陆续开放和翻译出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尤其是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相对于已经公开的俄国和中国档案文献史料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明显存在诸多薄弱之处,距离... 借助俄国档案的陆续开放和翻译出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尤其是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相对于已经公开的俄国和中国档案文献史料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明显存在诸多薄弱之处,距离学术研究,特别是学术性的历史研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以福建事变期间“共产国际”策略和作用问题的研究为例,面对大量新开放的档案文献及说法各异的回忆史料,相关研究应在方法上与观念上,具体而言,应在档案解读和史料运用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推进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共 福建事变 十九路军 统一战线
下载PDF
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对于抗日统一战线认识的“分”与“合”(1931-1936)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志明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62-79,共18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的重要策略,它经历了从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相结合,从苏维埃革命到民族革命的变化过程。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至瓦窑堡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对统一战线的政策调整过程,可以发现,它对共产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的重要策略,它经历了从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相结合,从苏维埃革命到民族革命的变化过程。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至瓦窑堡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对统一战线的政策调整过程,可以发现,它对共产国际以及中共代表团的主张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呈现了"共识—分歧—共识"的动态变化。这种共识的最终形成,既有来自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更有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实际形势做出的主动调整。因此,瓦窑堡会议上确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实为双方殊途同归的结果,并非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的亦步亦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共代表团 中共中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中共创建时期苏俄、共产国际对华革命工作机构沿革(1917年11月至1922年)
10
作者 孙艳玲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22,223,共23页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不久,俄共(布)中央及各级党组织就开始着手在东方国家开展革命工作。为领导对华革命工作,苏俄及共产国际相继成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及其代表对推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彼此间缺乏相...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不久,俄共(布)中央及各级党组织就开始着手在东方国家开展革命工作。为领导对华革命工作,苏俄及共产国际相继成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及其代表对推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彼此间缺乏相互配合,有时甚至互相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华有关工作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俄 共产国际 对华革命工作机构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二次革命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学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作为共产国际的下级,陈独秀在无奈地接受了党内合作形式的国共合作政策之后,不得不同意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与国民党的排挤之下,陈独秀才发表了所谓的具有“二次革命论”倾向的文章。“二次革命论”中所表露的... 作为共产国际的下级,陈独秀在无奈地接受了党内合作形式的国共合作政策之后,不得不同意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与国民党的排挤之下,陈独秀才发表了所谓的具有“二次革命论”倾向的文章。“二次革命论”中所表露的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及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的放弃,恰恰来自共产国际,而不是陈独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二次革命论 武装力量 统一战线 陈独秀 同意 无产阶级 党内合作 国共合作 国民党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为什么高估了国民党的革命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性 ,这是一个共识 ,但共产国际为何过高估计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因过高估计国民党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界深入探讨的不多。本文对共产国际信任国民党的理由进行了较详细...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性 ,这是一个共识 ,但共产国际为何过高估计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因过高估计国民党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界深入探讨的不多。本文对共产国际信任国民党的理由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了对国民党信任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信任 国民党 政策失误
下载PDF
“东方战略”的历史溯源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洪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109-116,共8页
第一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是东方历史的转折点。苏俄主动放弃沙皇奴役东方各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加紧对东方各国的压迫,为“东方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西方形势的彼长此消,向共产国际提出了转变策略的要求,共产国际... 第一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是东方历史的转折点。苏俄主动放弃沙皇奴役东方各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加紧对东方各国的压迫,为“东方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西方形势的彼长此消,向共产国际提出了转变策略的要求,共产国际“四大”是“东方战略”上升为主要战略的标志。远东是重点,中国是主角。对东方各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东方战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战略 共产国际 苏俄
下载PDF
“川”“陕”之间:川陕苏区发展历程中陕南的政治功能定位
14
作者 何志明 《苏区研究》 2023年第6期40-56,共17页
从实际控制范围来看,川陕苏区呈现“川”多“陕”微的显著特点。陕南位于秦巴山区腹地,连接川陕鄂甘四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其与西安有险峻的秦岭相隔,陕西省委指导陕南党多有不便,曾数次建议中共中央将陕南划归川陕省委管辖。红四... 从实际控制范围来看,川陕苏区呈现“川”多“陕”微的显著特点。陕南位于秦巴山区腹地,连接川陕鄂甘四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其与西安有险峻的秦岭相隔,陕西省委指导陕南党多有不便,曾数次建议中共中央将陕南划归川陕省委管辖。红四方面军入陕南后,发现该地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仅将其作为川陕苏区北面的战略缓冲区域,对于接管陕南党组织并无积极性。川陕苏区建立后,陕南地区成为共产国际计划发动西北革命并打通苏联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分析陕南地区在川陕苏区发展历程中的政治功能定位可以发现,该地区从传统时代武装割据的“宠儿”到近代战争模式下根据地开辟的“弃婴”的变化过程,其背后折射出战争模式调整对于地域山川形势要求的全新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陕南地区 共产国际 近代战争
下载PDF
第三国际解散时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探索——以1943年延安《解放日报》为线索
15
作者 张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3年第12期103-111,共9页
1943年,第三国际宣布自行解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作出了新的探索。以这一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系列理论文章为线索,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在80年前作出的理论探索,凸显于对“民族化”思想的理解,以马克... 1943年,第三国际宣布自行解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作出了新的探索。以这一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系列理论文章为线索,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在80年前作出的理论探索,凸显于对“民族化”思想的理解,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继承中华民族一切最优秀的传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以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理解和认识对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深入领悟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 中国化 民族化 解放日报
原文传递
192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的深刻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道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2,共8页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西北军事计划 苏联 共产国际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的富农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志伟 李永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5-70,113,共7页
在土地革命和农民革命中,正确的富农政策直接关系到巩固地团结中农,更好地消灭军阀地主豪绅反动势力的问题。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共六大制定了正确的富农策略,并为农民运动实践所证明。但是,随着苏共反对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斗... 在土地革命和农民革命中,正确的富农政策直接关系到巩固地团结中农,更好地消灭军阀地主豪绅反动势力的问题。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共六大制定了正确的富农策略,并为农民运动实践所证明。但是,随着苏共反对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公开化,共产国际为了清除布哈林错误对中共的影响,公然批评六大决议存在许多不正确不完善之处以及中共在贯彻过程中犯有严重的错误,强迫中共修正农民问题的策略路线。中共领导人曾经竭力反对,最后迫于共产国际的压力,不得不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坚决反对富农的指示,"修正"了六大制定的富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共六大 富农策略
下载PDF
“东方革命转向”:在伊尔库茨克“发生”中国革命
18
作者 张建华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4期43-54,88,89,共14页
伊尔库茨克位于西伯利亚中央和欧亚大陆枢纽地带,是典型意义上的具象“公共空间”,并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抽象“空间政治”的特质。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共产国际东方革命浪潮之中,这个城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革命司令部”作用。这一城市与... 伊尔库茨克位于西伯利亚中央和欧亚大陆枢纽地带,是典型意义上的具象“公共空间”,并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抽象“空间政治”的特质。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共产国际东方革命浪潮之中,这个城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革命司令部”作用。这一城市与周边地区作为中国革命的特殊策源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前导式的准备和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尔库茨克 西伯利亚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华工
下载PDF
川陕苏区史研究三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志明 李万斌 《苏区研究》 2017年第1期48-59,共12页
目前学界对于川陕苏区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苏区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军事化特征与干部培养问题等,相关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共产国际对于川陕苏区始终予以关注,并力图施加影响;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下,苏区各级政权运作呈现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始... 目前学界对于川陕苏区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苏区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军事化特征与干部培养问题等,相关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共产国际对于川陕苏区始终予以关注,并力图施加影响;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下,苏区各级政权运作呈现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始终以服务前线为主要目的,大部分工作都主要是供给军队;在干部培养方面,苏区始终面临严重的干部匮乏问题,但因时局所限,难以持续有效地培养本地干部,在军事优先原则下,各级党团组织发展受限,且往往优先供给军队,无法向政权持续输送干部。但这种军事化特征明显的苏区政权,以其在资源汲取方面的高效工作方式,却为红军此后的长征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共产国际 军事化 干部
下载PDF
组织的调适: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四川党组织的社会构成与党员发展研究(1927—1935)
20
作者 常芳彬 闫磊 《苏区研究》 2023年第6期98-110,共13页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形成了以实现领导机关工人化,重点发展工人阶级党员,并联系农民同盟军为主要内容的组织路线。在四川省的落实中,六届四中全会之前,支部以上各级组织以知识分子干部为主,基层支部则以农民干部为主。...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形成了以实现领导机关工人化,重点发展工人阶级党员,并联系农民同盟军为主要内容的组织路线。在四川省的落实中,六届四中全会之前,支部以上各级组织以知识分子干部为主,基层支部则以农民干部为主。在党员发展上,农民党员和士兵党员的数量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工人党员的发展十分缓慢。党的第二次“左”倾错误致使四川党的系统和党员受到重大损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指示四川党组织贯彻“布尔什维克化”的组织方针。通过中央巡视员的督促和省委委派等方式,四川各级党组织中工农成分有了显著的增加。但党员恢复收效甚微,相比第二次“左”倾路线后的统计,甚至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四川省委 党组织 社会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