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
作者 戚慧敏 赵有旭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耳穴压豆 通脉止晕汤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医护措施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娜 林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医护措施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医护措施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3周,护理结束后,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临床检测统计可知,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2)护理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患者脑血肿含量来判断血肿吸收程度,结果表明实验组疗效更优,与对照组结果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患者神经功能来判断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表明实验组疗效更优,与对照组结果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既可以通过药物有效快速作用于病灶部位,促进水肿吸收,又通过中药护理、康复训练、中医针灸推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从根本上消除致病因素,疗效突出,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吸收 神经功能 护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松 张雪梅 高培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中医...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收集1990年至2014年5月正式发表的中西医结合(试验组)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急性心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章,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文献、1374例患者。质量评价等级均为高偏移度。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提高〔优势比(OR)=5.04,95%可信区间(95%CI)为3.31-7.69,P<0.00001〕,B型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降低〔标准均数差(SMD)=-1.31,95%CI为-1.78--0.83,P<0.0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SMD=0.79,95%CI为0.52-1.07,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提高〔分类变量:相对危险度(RR)=1.30,95%CI为1.06-1.59,P=0.01;定量变量:均数差(MD)=-1.67,95%CI为-2.48--0.86, P<0.0001〕;舒张功能明显改善(SMD=0.64,95%CI为0.05-1.2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衰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然而研究文献的低质量限制了结论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清 高鹏 徐玉芳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利尿等基础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利尿等基础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服。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脑尿纳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 气虚血瘀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1
5
作者 单秀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腹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疗法(穴位贴敷、推拿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两组比较有显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腹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疗法(穴位贴敷、推拿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可靠,方便实用,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小儿腹泻 效果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案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断的小儿腹泻患者1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如穴位敷贴... 目的:分析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案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断的小儿腹泻患者1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如穴位敷贴等治疗护理方案,于腹泻的早期使用吴茱萸散敷于脐部,在腹泻的恢复期用自制的自发热行气散贴在足底按摩穴位的胃肠反射区域,对足底进行热疗。两组患儿均能正常饮食,在患儿能正常排气或排便后结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腹泻及呕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自腹泻改善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能够正常进食、排气排便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热、腹泻和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患儿均逐渐好转,其中观察组的腹泻减轻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正常进食以及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92.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可靠,方便实用,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小儿腹泻 效果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改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大赋 杨颖 +1 位作者 沈元良 诸伯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53-75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肝肾阴虚证)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肝肾阴虚证)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血压水平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血压水平、生存质量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情绪角色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表现、血压水平、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均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肝肾阴虚 生存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培富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222-1223,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正常西医疗法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气化瘀、疏肝健脾的中药汤剂口...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正常西医疗法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气化瘀、疏肝健脾的中药汤剂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超、CT、肝功生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ALT、AST、TC及TG平均水平趋于正常;B超及CT检查亦显示其肝脏形态结构大多数逐渐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非酒精性脂肪肝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忠霞 于天英 +1 位作者 高汉义 张学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409-3410,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4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禁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4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禁食、胃肠道减压、营养支持及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26例患者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9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天数、住院时间为(2.1±1.0)、(7.9±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1.8)、(14.0±4.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缓解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炎性肠梗阻 疗效
原文传递
葡萄膜炎近10年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梦霞 刘玲 +1 位作者 王静波 陈美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4期158-160,共3页
目的研究病毒性葡萄膜炎在已知发病原因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发表的有关发病原因的文献回顾分析,进行时间和地区的分析比对,将病毒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统一换算为发病人数/总人数,研究发病率的变化。结果病毒性葡萄膜炎所... 目的研究病毒性葡萄膜炎在已知发病原因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发表的有关发病原因的文献回顾分析,进行时间和地区的分析比对,将病毒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统一换算为发病人数/总人数,研究发病率的变化。结果病毒性葡萄膜炎所占比例由2000年左右的1%~3%在近10年提高到了10%左右。结论病毒性葡萄膜炎发病率逐年提高,中药对于该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发病率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综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艳红 李守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微血管心绞痛患者70例,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微血管心绞痛患者70例,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mg口服、每日3次,麝香保心丸2粒(每粒22.5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十二导联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压低最低电压幅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sT段压低导联总数和ST段压低最低电压幅度较治疗前减少,且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心绞痛发作次数(次):5.2±0.5比9.4±1.6,ST段压低导联总数(个):2.3±0.2比4.6±2.1,ST段压低最低电压幅度(mv):0.10±0.01比0.31±0.01,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5/35)比22.8%(8/35),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 尼可地尔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艳玲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80-58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安体舒通20 mg,口服,每日2次;倍他乐克6.25 mg,口服,每日2次;科素亚5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安体舒通20 mg,口服,每日2次;倍他乐克6.25 mg,口服,每日2次;科素亚5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黄连阿胶汤(黄连12g、阿胶9 g、黄芩9 g、炒生地12 g、生白芍12 g、炙甘草12 g)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症状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加减黄连阿胶汤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联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丽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5~7天后观察两组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5~7天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中西医结合 阿奇霉素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被引量:12
14
作者 毛华芳 车丽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并进行传统的健康教...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并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制定针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与对照组(81.6%)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叶春华 黄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确诊的面瘫患者中随机抽取95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38例、中药组28例和西药组29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面瘫治愈率65.8%,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8.6%(P<0.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确诊的面瘫患者中随机抽取95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38例、中药组28例和西药组29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面瘫治愈率65.8%,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8.6%(P<0.01)和西药组的31.0%(P<0.05),而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4.7%,85.7%,86.2%,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P>0.05);依Portmann简易评分法,中西结合组面肌功能评分为17.5263±5.3864,明显高于中药组的13.4286±5.7053(P<0.01)和西药组的13.6897±5.8009(P<0.01),其面肌功能改善率86.92%±28.33%亦明显高于中药组的63.89%±30.11%(P<0.01)和西药组的65.31%±30.82%(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在症状改善及痊愈率上远优于单一的中药疗法或西药疗法,从而可有效减轻面瘫后遗症程度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疗法 针药并用 针刺疗法 面神经麻痹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先宽 董浩 +1 位作者 王征美 孙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4期14-17,共4页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康复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中、西医康复的优势和特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促进康复疗效十分重要。通过对中医康复理论、诊疗方法进行挖掘、整理;进行中医循证康复回顾性研究;结合专家研讨、论证;进行中...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康复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中、西医康复的优势和特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促进康复疗效十分重要。通过对中医康复理论、诊疗方法进行挖掘、整理;进行中医循证康复回顾性研究;结合专家研讨、论证;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现状调研。从而研究中西医结合模式的适应症;明确中西医结合康复手段介入的时机、时限;总结中西医结合康复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康复模式 治疗方法 传统医学
下载PDF
小半夏茯苓汤加减治疗癌症化疗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丁静 张斌 +3 位作者 何国浓 毛飞寅 朱红梅 王邦才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2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观察小半夏茯苓汤加减治疗癌症化疗呕吐临床疗效。方法癌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小半夏茯苓汤剂直肠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呕吐复发率。结果... 目的观察小半夏茯苓汤加减治疗癌症化疗呕吐临床疗效。方法癌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小半夏茯苓汤剂直肠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呕吐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治疗组治疗24、48、72、96 h,呕吐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3.61±5.82)分、(71.36±6.21)分,分别高于治疗前的(63.51±5.05)分、(64.34±5.12)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随访1周,治疗组呕吐复发4例,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1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皮疹、药疹等过敏反应,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便秘、腹胀、头晕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心肝肾功能两组皆无异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化疗呕吐临床更加有效,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化疗呕吐 小半夏茯苓汤 直肠外治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研究MDT模式在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类别临床规培教学中的优势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志棣 臧建华 +2 位作者 熊顺兴 赵克欣 秦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7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MDT教学模式对比传统LBL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0名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规培的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MDT教学模式)25名和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模式)25名,对比... 目的探讨MDT教学模式对比传统LBL教学模式在肿瘤科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0名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进行临床规培的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MDT教学模式)25名和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模式)25名,对比2组规培医师出科时的理论、临床实践考试成绩和他们的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5士6.6)分和(89.2士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士5.1)分和(80.4士4.8)分(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科的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临床规培医师的理论水平及临床处置能力,值得在临床各教研室进行推广应用,以此培养更优秀的医师走进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教学法 中西医结合 MDT模式 临床规培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关欣 邱辉 +2 位作者 吴鸿莉 杜欣 郑红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96-2501,共6页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IM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VIP、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31日,筛选...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IM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VIP、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31日,筛选(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t(中药复方+CTX+Pred)治疗IMN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中药复方+ACEI和/或ARB)治疗IMN的RCT,用ReviewManager5.2(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选出符合条件的12篇文献,包括698例IMN患者,其中试验组358例,对照组3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全部患者总体分析结果:①完全缓解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组相比,(OR=2.90,95%CI2.04~4.13),Z=5.94,P〈0.00001。②总有效率:(OR=3.61,95%CI2.47~5.30),Z=6.58,P〈0.00001。③不良反应率:(OR=0.26,95%C10.15~0.44),Z=4.90,P〈0.00001。(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与CTX+Pred相比,完全缓解率(OR=2.52,95%CI1.68—3.79),Z=4.46,P〈0.00001。总有效率(OR=4.13,95%CI2.53~6.74),Z=5.66,P〈0.00001。(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与ACEI和/或ARB相比,完全缓解率(OR=4.33,95%CI2.12—8.82),Z=4.03,P〈0.0001。总有效率(OR=2.92,95%CI1.58—5.39)。Z=3.42,P=0.000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MN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西医结合 META分析 完全缓解率 总有效率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在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外科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苟平 郭峭峰 +2 位作者 黄凯 俞华军 张晓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67-2969,共3页
目的:探究在行外科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诊治的100例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0例,均行外科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常规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 目的:探究在行外科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诊治的100例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0例,均行外科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常规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情况及并发症状。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11.30±2.55)周、(3.10±0.40)分、(2.11±0.3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1±3.55)周、(3.47±0.50)分、(2.91±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周、6周、9周的骨痂生长状况评分分别为(0.91±0.44)分、(1.47±0.42)分、(1.95±0.51)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71±0.41)分、(1.19±0.40)分、(1.66±0.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与对照组的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固定术治疗中联合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与骨痂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周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术 活血化瘀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