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水生生物中微塑料的累积、清除及食物链传递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振华 朱培元 陆光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1-7,11,共8页
以环境中双壳类、鱼类及节肢类等水生生物为对象,介绍了其对微塑料的累积与清除,重点分析了微塑料特性、生物特性和食物等因素对微塑料生物累积与清除的影响,并进一步概述了微塑料沿水生食物链的传递效应,阐述了其对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 以环境中双壳类、鱼类及节肢类等水生生物为对象,介绍了其对微塑料的累积与清除,重点分析了微塑料特性、生物特性和食物等因素对微塑料生物累积与清除的影响,并进一步概述了微塑料沿水生食物链的传递效应,阐述了其对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的影响过程。结果发现,微塑料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清除与其自身尺寸、形态和聚合物类型等密切相关,水生生物的结构特异性是干扰微塑料从生物体内排泄的重要因素,有无食物的环境条件是调节双壳类和节肢类生物对微塑料累积与清除的重要路径;微塑料虽然可以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但不一定会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微塑料的载体效应导致其复合污染物的食物链传递过程发生改变,共存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时间是调控微塑料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累积 清除 食物链传递 复合污染物 水生生物
下载PDF
微塑料吸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雅兰 孙可 高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1-2287,共17页
微塑料(MPs)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可以充当载体影响污染物的二次释放和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了解MPs的吸附机制有助于明确MPs对污染物的富集能力和潜在环境风险。本研究总结了MPs与亲水、疏水和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相... 微塑料(MPs)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可以充当载体影响污染物的二次释放和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了解MPs的吸附机制有助于明确MPs对污染物的富集能力和潜在环境风险。本研究总结了MPs与亲水、疏水和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MPs性质、老化过程及环境因素对MPs吸附行为的影响,剖析了现阶段吸附模型及预测模型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本研究认为,MPs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疏水、静电、π-π和氢键相互作用;污染物和MPs性质、老化作用和环境因素会影响MPs的吸附行为;混合阶动力学模型、现象动力学模型以及预测模型的发展有助于明晰和快速预测MPs的吸附机制;今后的研究应更加关注复合污染物与MPs的相互作用机制、老化对MPs吸附的影响机制以及MPs吸附和预测模型的应用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吸附 复合污染 影响因素 老化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电絮凝同步去除水中铜(Ⅱ)和铬(Ⅵ)复合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郝雅荣 吕建波 +3 位作者 高雪 孙力平 陈茜敏 张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0-467,共8页
铜(Cu(Ⅱ))和铬(Cr(Ⅵ))是水和废水中一类重要的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电絮凝(electrocoagulation,EC)是目前很有效的重金属深度处理技术,因此,采用电絮凝静态反应器对水中Cu(Ⅱ)和Cr(Ⅵ)的复合污染物的同步去除进行研究。在单极式连接条件... 铜(Cu(Ⅱ))和铬(Cr(Ⅵ))是水和废水中一类重要的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电絮凝(electrocoagulation,EC)是目前很有效的重金属深度处理技术,因此,采用电絮凝静态反应器对水中Cu(Ⅱ)和Cr(Ⅵ)的复合污染物的同步去除进行研究。在单极式连接条件下,考察电极材料、电流密度、初始pH、极板间距和电导率等因素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铁电极相比,铝电极显示出更好的Cu(Ⅱ)和Cr(Ⅵ)同步去除效果。因此,采用铝电极进行因素筛选实验,筛选出的实验条件为:Cu(Ⅱ)的进水浓度为18.73~20.08 mg·L^(-1),Cr(Ⅵ)的进水浓度为12.98~14.35 mg·L^(-1),在初始pH为3~6,电流密度为11.57 A·m^(-2),极板间距为1 cm,电导率在899~2 000μS·cm^(-1)的范围内。去除结果表明,总铬(TCr)、Cr(Ⅵ)和Cu(Ⅱ)的去除率均在94%以上,出水Cu(Ⅱ)、TCr和Cr(Ⅵ)的浓度分别为0.081.24、0.491.21和0.120.49 mg·L^(-1),出水pH在6~9之间,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7996)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Cu(Ⅱ) Cr(Ⅵ) 铝电极 复合污染物
原文传递
钒镉复合污染对水稻吸收积累镉、钒和磷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莹 朱永官 +2 位作者 黄益宗 刘云霞 王凯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钒与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其吸收积累镉的影响,以便弄清在钒与镉复合污染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钒镉复合污染可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在培养液镉浓度(1 0mg·L-1)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溶液中钒浓度的增...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钒与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其吸收积累镉的影响,以便弄清在钒与镉复合污染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钒镉复合污染可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在培养液镉浓度(1 0mg·L-1)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溶液中钒浓度的增加,水稻根长、根系和茎叶的干重不断减少.当溶液中钒浓度达到1 6mg·L-1和3 2mg·L-1时,水稻茎叶和根系干重减少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 05).钒镉复合污染也影响水稻植株对磷、钒和镉的吸收与积累.当培养液中镉浓度不变时,随着溶液中钒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磷浓度不断降低,而钒含量却不断提高,根系比茎叶积累更多的钒.此外,钒可抑制水稻植株对镉的吸收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叶 吸收积累 浓度 植株 根系 干重 复合污染 钒含量 降低
下载PDF
海泡石修复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秀敏 任广萌 潘宇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68-272,共5页
为研究海泡石对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海泡石对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P浓度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海泡石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P的吸收,... 为研究海泡石对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海泡石对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P浓度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海泡石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P的吸收,抑制土壤对重金属Pb、Zn、Cd的吸收。海泡石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浓度,从而抑制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有效阻隔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内的迁移。该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重金属 复合污染土壤 修复
下载PDF
土壤中铅锰复合污染对烟草生长及其吸收铅和锰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学锋 师东阳 +2 位作者 刘淑萍 冯颖俊 崔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2-74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Pb与Mn复合污染对烟草生长及其吸收积累Pb、Mn的影响,以便弄清在Pb与Mn复合污染条件下烟草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Pb与Mn复合污染可影响烟草的生长发育,在土壤中Pb浓度(500mg/kg)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土壤中Mn浓度...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Pb与Mn复合污染对烟草生长及其吸收积累Pb、Mn的影响,以便弄清在Pb与Mn复合污染条件下烟草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Pb与Mn复合污染可影响烟草的生长发育,在土壤中Pb浓度(500mg/kg)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土壤中Mn浓度的提高,烟草株高、根长、根系和茎叶的干重不断减少,当土壤中Mn浓度达到2500mg/kg时,烟草的株高、根长和烟草的产量减少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Pb与Mn复合污染也影响烟草对Pb和Mn的吸收与积累,当土壤中Pb浓度不变时,随着土壤中Mn浓度的增加,烟草各部分中Pb含量和Mn含量都在不断的提高。此外,Mn可促进烟草对Pb的吸收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复合污染 烟草
下载PDF
黑炭负载零价铁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铜和铬的稳定化效果及生物有效性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维大 林薇 +2 位作者 李玉梅 张连科 韩剑宏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4-954,共11页
采用直接热解法和碳热还原法分别制备了黑炭(BC)和黑炭负载零价铁(BF)材料,通过土壤稳定化培养实验和盆栽实验,考察了BC和BF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铜和铬的稳定化效果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C可提高土壤pH,BF则降低土壤的pH... 采用直接热解法和碳热还原法分别制备了黑炭(BC)和黑炭负载零价铁(BF)材料,通过土壤稳定化培养实验和盆栽实验,考察了BC和BF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铜和铬的稳定化效果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C可提高土壤pH,BF则降低土壤的pH。在投加量为5 g·kg-1的情况下,处理30 d后,BC和BF对土壤中TCLP-Cu的去除率分别为76.99%和69.83%;BC对TCLP-Crtotal和TCLP-Cr(VI)去除率分别为91.07%和92.47%,BF对TCLP-Crtotal和TCLP-Cr(VI)的去除率均接近100%,两者均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迁移性。形态分析表明,投加BC和BF均促进了铜由酸可提取态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同时使铬的酸可提取态降低,可氧化态增加。盆栽实验表明,BC和BF均大大降低了土壤中铜和铬的生物有效性,减弱了其由植物根部向地上迁移的能力。相比而言,BF在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铜和铬的稳定化效果、形态转化以及迁移性方面整体优于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黑炭负载零价铁 土壤修复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研究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翔宇 王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80,86,共6页
用自制稳定化试剂CTS-AC01试剂对广西河池某砒霜厂遗址As、Cd、Pb、Zn复合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研究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CTS-AC01试剂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特征浸出程序(TCLP)浸出液浓度,使As、Cd、Pb、Zn的稳定效率分别达... 用自制稳定化试剂CTS-AC01试剂对广西河池某砒霜厂遗址As、Cd、Pb、Zn复合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研究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CTS-AC01试剂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特征浸出程序(TCLP)浸出液浓度,使As、Cd、Pb、Zn的稳定效率分别达到87.7%、93.7%、90.9%、99.5%;(2)经过20次模拟淋溶,淋溶液中As、Cd、Pb、Z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99、0、0、0.017mg/L,除As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外,其他3种重金属均已达标;(3)通过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发现,稳定化主要是将可交换态和氧化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化,但20次模拟淋溶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不大,更长期的淋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污染土壤 稳定化 形态分析 淋溶
下载PDF
羧甲基-β环糊精对锑-萘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汉宇 杨长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4-445,共12页
为了探究羧甲基-β-环糊精(CMCD)对重金属锑(Sb)-萘(Nap)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及修复机理,采用批量振荡淋洗和实际土柱淋洗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10 g·L^(-1)的CMCD淋洗效果最好,在pH=4时更有利于其对锑... 为了探究羧甲基-β-环糊精(CMCD)对重金属锑(Sb)-萘(Nap)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及修复机理,采用批量振荡淋洗和实际土柱淋洗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10 g·L^(-1)的CMCD淋洗效果最好,在pH=4时更有利于其对锑和萘的吸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4.82%和93.59%.土柱淋洗实验表明,淋洗速率为2 mL·min^(-1)时效果最好,且间隔淋洗效果略好于连续淋洗,污染物穿透曲线则表明CMCD对萘的吸附迁移作用更大.对淋洗前后的环糊精材料采用3种方式进行表征,FTIR检测结果表明CMCD主要通过表面的羧基、羟基与Sb络合从而将其吸附去除;核磁氢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MCD的空腔与萘发生了包合作用.因此,本研究证明CMCD主要通过表面基团络合-Sb、内部空腔包合-萘的方式修复复合污染土壤,可作为性能良好的淋洗剂应用于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工艺中,为环糊精在场地复合污染修复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萘复合污染土壤 土壤淋洗修复 羧甲基-β-环糊精(CMCD) 吸附机理 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柠檬酸对电动修复铬镍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可 彭琳珊 +4 位作者 张郴艳 何建英 庞钰华 王思梦 冯彩霞 《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409-415,452,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电动修复时间对土壤的电流、pH、电导率及铬镍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电动修复时间为5 d.再通过正交解吸实验,考察阴极控制液和控制液浓度对电动修复铬镍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是EDTA、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四种... 通过分析不同电动修复时间对土壤的电流、pH、电导率及铬镍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电动修复时间为5 d.再通过正交解吸实验,考察阴极控制液和控制液浓度对电动修复铬镍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是EDTA、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四种常见阴极控制液中的最佳控制液,其最佳浓度为0.1 mol/L.在最佳的修复实验条件下铬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1.76%,但是镍的修复率只有16.29%,这可能是由于加了阴极控制液后最佳修复时间应该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铬镍复合污染土壤 柠檬酸
下载PDF
碱激发水泥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土的强度和浸出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世波 张学霞 李媛媛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146,共5页
以固化重金属工业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碱激发水泥固化剂(A、B)对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处理。选用pH值、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出和形态提取试验分别研究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固化土强度、浸出及赋存形态的影响规律。强度... 以固化重金属工业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碱激发水泥固化剂(A、B)对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处理。选用pH值、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出和形态提取试验分别研究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固化土强度、浸出及赋存形态的影响规律。强度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由火碱、偏高龄土或由消石灰、泡花碱组成的两种碱激发剂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构成的固化剂(A、B)均可以改善污染土的强度特性,降低重金属Cd、Pb、As、Zn的溶出,随着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固化土A和B的强度、浸出及赋存形态均明显改善。但相同掺量和养护龄期条件下,固化土A的强度、溶出均好于固化土B。赋存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A中Cd、Pb、As、Zn形态稳定性明显优于固化土B中的同类重金属,固化剂A可将污染土中的Cd、Pb、As、Zn从弱酸态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而固化剂B可将污染土中的Cd、Pb、As、Zn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转化。固稳机制不同是固化土A、B的强度、浸出及赋存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重金属污染土 碱激发水泥 强度 浸出 赋存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